《大汉封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封疆-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夫人受苦了;为夫来迟了!”霍光急忙上前;一边走一边说着。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李妍生下霍成君的过程;不过霍光也知道;女人生产是多么艰难的过程。

    “夫君快来咱们的孩子;看她长得真像你!”李妍声音有些虚弱的说道;虽然生产的过程是艰辛的;不过当孩子平安顺利的出来以后;在她心中过去的艰辛痛苦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卓文君笑着站起身来;给霍光让出地方来。她看着夫妻两高兴的样子;又看一看已经熟睡的霍成君;这一切仿佛触动了她心灵中某一处隐藏的情感。原本卓文君的人生也是并不完整的;她与司马相如虽然恩爱;可毕竟两人连一个子嗣都没留下;一个没有做过母亲的女人;她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而这一刻李妍仿佛为她延续不完整的人生。让原本已经生无可恋的卓文君;终于彻底融入了霍光一家。

    “呵呵;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看出了像我?我怎么感觉孝都一个样?”霍光凑近幼小的的霍成君;在她看来如此幼小的孩子都是一个样。

    “怎么说看不出来?你看这眉毛眼睛。多像你啊!再看这嘴巴和鼻子;和夫人的就是一模一样。”卓文君连忙指着霍成君的脸庞说道;而李妍只是无奈的看着霍光微笑。

    “婶婶这么一说还真有些像;那个……我能抱抱她吗?”霍光连忙点头说道;而后又搓着手向卓文君问道。

    “这刚出生的孩子胆小的紧;只有在她母亲身边才会感觉安全。而且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累;就让她好好睡觉吧;以后有你抱的时候。”卓文君理直气壮的否定了霍光的小小要求;对此霍光到很能理解;生产过程不仅母亲备受煎熬;孝子要出来同样也是很累的。

    “也好。也好;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夫人你也多休息;以后还要多劳烦婶婶照顾她们母女啊!”霍光柔情的捋了一下李妍的发丝;照顾月子和初生儿这种精细活他还真干不来。

    “听说君上今日被陛下任命为京兆尹;以后肯定公务越发繁忙;君上就不要再分心内院之事了。”李妍连忙说道;这个时候她都还在为霍光分忧。让霍光心中不禁感慨;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做了京兆尹;以后可就要天还没亮就去上朝了;为夫清闲的日子也到头了!”霍光开玩笑的说道;从明日开始他就要去上朝;确实没有现在这般自由了。

    随后一家人又说了邪;霍光便离开让李妍母女好好休息。霍光估计汉武帝任命他为京兆尹的正式旨意随后就到了;今日霍去搀世刚好料理完;这个时候升霍光官职也算是对霍去病的补偿。

    这个夜晚霍光辗转反侧;基本上都没怎么睡。回想自己穿越到这个西汉时代。才过去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竟然真的从一介山野少年成长为了大汉帝国的安阳君京兆尹。这已经是大汉帝国的绝对高层了。

    恍若隔世就是霍光现在最真实的写照;而从明天开始;霍光相信他已经有了改变历史的资格与能力了。未来的史书将会如何记载这段历史?霍光都不禁开始期待起来;自己的出现将会造就一个怎样的帝国和一段怎样的历史?

    翌日清晨。霍光轻轻的在李妍和还在熟睡的霍成君脸色请问了一下;还小声的说了句:“女儿怪;父亲上朝去了!”这才出了安阳君府奔未央宫而去。

    霍光不是第一次上朝了;不过以往都没有今日这般正式;因为以前他都是奉召上朝;更多的是一种旁听的感觉;而从今天开始他的声音将时刻出现在帝国的权利核心。

    一到未央宫门外;几乎所有先到的官员都主动与霍光打招呼;有称呼他安阳君的;也有称呼京兆尹。不过目前这些人的职位都不算太高;似乎从人华夏文明开始就有贵者后至这样的传统;连上朝都被这些官员们无形的形成了这样的默契。

    待霍光出现以后;那些两千石的高官也一个个陆续到来。这些人就显得没有那么热情了;都是简单的一句问好;或者直接就点头示意。而桑弘羊出现只是与霍光眼神对视;就再无其他动作了;等到最后御史大夫张汤;丞相庄青翟和大将军卫青等人都到了以后;这携臣们也都默契的进入未央宫门。

    这携臣都看似随意;可不知不觉就就各自拉开了距离;位高者先行;下位者自觉的就落到后面;而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又一切自然;甚至霍光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有刻意去站;就出现在了人群中间;而他的身边就是桑弘羊。

    大汉帝国的朝会每次都大同小异;待百官都坐定后;汉武帝也就在此时不早不晚的出现了。而后君臣见过礼数;便是各种需要在朝会讨论的军国大事。

    “诸位爱卿都有什么要说的?”汉武帝首先开口;他这样开始;就说明他并无什么特别安排。

    随后便是一个个有各种事情需要上奏的朝臣一一起身;或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或报告一些喜讯奇闻。有些时候某位朝臣提出一个问题;也会引发一阵激烈的争论;不过多是一些各司职衙门互相扯皮的事。

    这一来二去就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在汉武帝的示意下朝会暂时休息。这也是一种惯例;通常朝会进行太久;都会有片刻休息时间;这时候在偏殿朝臣们还能享用一些茶点;或者解决一下人之所急。

    很快朝会再一次开始;而这一次霍光也瞅准一个机会;起身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安阳君请讲!”朝堂之上汉武帝大多数时候还是显得礼贤下士;对朝臣都很在尊重。

    “如今河内郡乱局已定;且臣迁任京兆尹;臣请陛下准许平乱的气门军士返回长安;河内郡事务全部归还河内郡太守。这事陛下赐臣调动期门军的兵符;现归还陛下!”霍光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块伴随他一年时间的虎符。直到此时满朝上下都还不知道早在霍光平乱之前;虎符就已经在他哪里了;而此刻大家都以为;这虎符是霍光去河内前才得到的。

    虎符事了便要归还这也是规矩;不过霍光这虎符并非平乱所得;这时候主动借此归还虎符;让汉武帝还微微有些意外。然而霍光对此确实深思熟虑已久;特别是霍光知道自己出任京兆尹后;就更是急于想要归还虎符了。如果他职位还很低;秘密持有虎符也不算太大的问题;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特别是京兆尹这个官职;在继续持有期门军虎符;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

    试问一个掌管京畿重地的京兆尹;如果手中再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这让皇帝如何能安心?或许短时间内汉武帝不会疑心霍光;可难保一直不会;而此时霍光主动上交虎符;更加能博得汉武帝信任。

    “准奏。”汉武帝满意的看了霍光一眼说道;而后示意身旁内侍从霍光手中蓉虎符。对于霍光汉武帝本就非常满意;尤其是因为霍去病的突然离世;让汉武帝爱屋及乌之情多少转移了一些到霍光身上;而此刻霍光的举动更是深合汉武帝的心意。

    “此次平乱有功将士具有封赏;随后安阳君将将士功绩报上来。”汉武帝又随口说了一句;不过却丝毫没有提到霍光的功劳。

    按理说河内平乱霍光是首功。连他手下的东方朔和李陵都一跃成为一郡太守和都尉;霍光即便升任京兆尹都还显得有些不够。不过汉武帝没提出来;那谁也没有办法了!

    “朕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而今三辅治所未定;朕有个打算说与众卿;不知诸位以为如何?”汉武帝突然话锋一转;接着就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朕打算让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治长安。在京兆尹设京辅都尉;左冯翊设左辅都尉;右扶风设右辅都尉;各置其所。”

    汉武帝此话一出;几乎满朝文武都将目光投向霍光。众人心中此刻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皇帝对霍光实在是太过偏爱了……”

第一六一章 南越风云() 
一秒记住【阅读。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算是三郡衙门,理应各置其所,古往今来还从来没有将不同的郡治设在同一地方的先例。汉武帝这样一安排,等于让左冯翊和右扶风两位长官还得在京兆尹的地盘上办公,虽然长安是帝都,天下机枢皆在此地,可是左冯翊和右扶风毕竟与京兆尹同级,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仰人鼻息的感觉。

    此刻新任左冯翊右扶风脸色都不约而同的有些难看,而霍光倒是神色如常,不过这反倒使得靠近霍光的两人心中都升起一丝不爽。霍光虽然幕布斜视倒也能感觉到身旁两人目光,在别人看来这是汉武帝偏爱霍光,使得无数人羡慕,不过霍光心中却是直叫苦,汉武帝又使出了一手妙招。

    让左冯翊和右扶风衙门设在长安,而自己又是京兆尹,这长久以后自己的京兆尹衙门必然和左冯翊跟右扶风衙门产生一些纠纷摩擦,而自己明显处在强势地位,那么势必会让左冯翊、右扶风联手对付自己,即便谈不上对付,那也肯定会处处和自己作梗。表明看来霍光占尽天时地利,其实是人和极差!

    “陛下臣有话说!”在朝堂一片沉默的时候,第一个打破沉默的竟然是新成为卫尉的路博德。

    从漠北之战结束后,路博德就被烙上了一个大大的霍字,这个时候让人第一感觉就是路博德要为霍光说好话了,可让人不解的是,明明霍光现在已经占尽便宜。路博德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朝堂之上诸事皆可论。路卫尉有话就直说。”汉武帝沉声说道。朝堂之上一般大臣都是说有事禀报或启奏,像路博德在这样说的还真少,不过这也正好显示了他边将的作风,如今路博德初入朝堂,说话还没有改过军中那一套直来直去的样子。

    路博德身躯一直,而后一本正经的说道:“陛下让三辅同治长安,必然有陛下的考量,臣不敢妄议。臣一介武夫。又久居边地,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与陛下和诸位朝臣一听。”

    一番谦虚之言说毕,路博德微微停顿了一息。这个时候正好朝堂之上所以目光都汇聚到了他身上,此刻连霍光也好奇,路博德这个时候会说什么?

    “三辅位同各郡,自然还应有都尉府。且三辅位处京畿要地,都尉府职责更甚,臣建议三辅都尉应各置其所。可在潼关以西,太华山以东置京辅都尉,于高陵置左辅都尉。可在郿县置右辅都尉。三尉即可镇抚三辅,又能拱卫长安。”路博德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一听就知道是经过仔细思考的,而这一番话说下来,倒是令满朝文武大多数都微微点头。

    汉武帝又郑重的审视了路博德一眼,因为路博德说的这些,正是汉武帝原本就打算要说的。不过现在从路博德的口中率先说了出来,如此一来如何不让汉武帝心中高兴。

    “卫尉所言甚是,臣请陛下恩准。”很快朝堂前方就有声音开始附和,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文官之首的丞相庄青翟。随后很自然的接二连三的有朝臣声明赞同路博德的提议,几番下来竟然连一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霍光一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表明上看来路博德的这个提议对霍光并无好处,因为都尉虽然名义上是郡守的佐官,实际上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的,甚至有些边郡都尉之权还大过郡守。三辅都尉一旦任命,又各置其所,等于消弱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实权。不过霍光心中也对路博德这个提议暗暗称奇,因为如此一来就化解了不少自己与其他两辅的矛盾。

    “既然都觉得此议尚可,那便先这样定下。至于三位都尉人选,容朕思量一二再定。”汉武帝顺水推舟的说道,其实他原本该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时,就设想让三辅长官做个朝臣就算了,具体的事情让三辅都尉去做。至于三辅都尉的人选,那肯定是汉武帝信得过的心腹。

    “三辅之事暂且如此吧!诸位还有什么事?”汉武帝结束了三辅问题的议题,今日朝会主要也就为了这件事,至于其它就看朝臣是否还有了。

    “回禀陛下,臣有一事启奏。”汉武帝言毕,霍光就看到自己前方一位三十多岁的朝臣立身说道。此人倒是面生的很,不过能列席霍光之前的,在大汉都不是无名之辈,这些人至少都是位同九卿。而此人霍光虽然不熟悉,不过还是知道其官职和名字,此人正是大行令商丘成。

    大行令就是原本鸿胪寺的长官,正经的九卿之一,秩中两千石。鸿胪寺历来都是一个外交机构,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此刻商丘成说话,任谁都知道接下来的话题不是与某个属国有关,就是与大汉四方诸夷有关了。

    汉武帝眼帘微微一闭,语气有些深沉的说了一个:“讲”。一旦涉及到诸王或者其他蛮夷国家的事情,基本没有一件是小事。

    “陛下半年前曾下旨让南越王和王后行诸侯之礼进京朝拜,如今南越国传来消息,南越王与王后都身体抱恙,无法来京朝拜。”商丘成有些无奈的说道。让南越王如今朝拜,这件事其实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从刘邦开始就曾传召让第一任南越王赵佗来京朝拜,可百年时间过去,一个南越王都没有来朝拜过,如今的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曾经还作为人质在汉武帝身边做过侍卫,而他的王后樛氏也是在长安时娶的。

    可以说汉武帝对如今的南越王非常了解,而对于南越国,汉武帝的打算就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将其纳为内属国。而不是让其成为一个只称臣纳贡的番邦。

    对于南越国,尤其是如今赵婴齐为王的南越国,汉武帝还真没开始打算用武力征服。因为他对赵婴齐太了解了,现在汉武帝都还记得几年前赵婴齐跪在自己身前,指天发誓的说继承南越王位后必然如今朝拜,让南越之地重归大汉疆域。

    “南越王这病看样子不轻啊?这一病就是三年还不见好!”汉武帝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到目前为止赵婴齐除了人没有来朝拜外,其他方面做得倒还算妥当,甚至他还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赵次公送来长安做人质。

    汉武帝的话说的不明不白,满堂朝臣也没人敢接话,这种外交政策一个不好就是兵戎相见流血千里,在没明白汉武帝的想法前,没人会提出任何意见。

    此时倒是霍光突然想起两年前自己初到长安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