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元璋没有高大的战舰,陈友谅龙湾之战不知道给朱元璋送了多少。

    这楼船战舰,颇似唐朝的五牙战舰,高七八丈,上下三层,每层都可以骑马来往。就连见过大世面的朱振第一次做这种战舰,都被惊吓的不轻。

    舰队在戚斌的指挥下绕过老君山,进入鲁山区域。

    群山连绵起伏,犹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匝匝的波峰、浪谷。

    “咱们这是到哪里了?”朱振有些疑惑的问道。

    见适才茹太素在朱振面前卖弄,一项不愿意服输的杨勋忽然开口道:“伯爷,眼前便是鲁山,又名大别。”

    众人刚才听茹太素侃侃而谈,以为这位也是满腹才华,就都将视线放在杨勋身上,就连朱振都饶有趣味的看着杨勋。杨勋本意是跟茹太素一样卖弄一番,结果话到嘴边儿,才发现自己脑子里都是些情报数据,原来自己做事情久了,当初一肚子的典故文章全都忘了,便讪讪的笑了笑,“咱

    不如茹太素先生,只知道这里是鲁山,又名大别。”

    而茹太素明显是知道些什么典故的,但是刚才出尽了风头,如今众人缄默,自己在争风头,明显不好,所以也闭口不言。

    朱振见众人不语,便笑着说道:“你们不说,吾来说,这大别山连绵不绝,又兼有地势之险,将来出个有名的山大王也说不准。”

    众人哈哈大笑,“伯爷莫不是说笑,这大别山虽险,可有我等坐镇,哪个山大王敢称雄。”

    朱振摇摇头,却没在多言,“莫非我还能告诉你,将来有个爷爷会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水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霍山;西北临江低凹之处有低洼,北边山脊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想必是古时名士汇聚

    之名胜。

    废弃的码头上已经被流民工匠开辟出一处干净地方,简陋的搭建了几件茅舍,以供货物往来运输之用,硝矿便在霍山后不远的地方,

    “山里的情况比这里好得多,毕竟只是一处简易的码头,荒废得太久,也不值当加固改建。”负责此地的大监见到朱振皱着眉头四处打量,解释道。

    “硝石是火器的重中之重,这样可不行,管理必须加强。算了先不说这些,让船队靠岸。”船队在码头停靠妥当,将士陆续下船。

    skbwznaitoaip

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 
士兵登岸后的反应,让朱振很是头疼。

    这群在陆地上插一双翅膀,都能展翅翱翔的精锐,到了船上竟然趴了窝,一个个蹲在地上哇哇的暴吐,甚至有些人吐的只能吐酸水。

    朱振的眉毛微微皱起,这群家伙真的打了几场胜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明明知道淮安水系繁多,却不好生操练水战,若是遇到贼人,岂不是天大的麻烦。

    一旁的朱沐英见状,立刻开口道,“之前将士们随常遇春将军扫荡山贼,军务繁忙,这水战确实耽搁了,索性我懂些水战,不消二月,就能出师。”

    朱振摇摇头,表情有些忧虑,“就怕人家不给我们反应时间。

    让士卒客服困难,加紧训练。”

    沐英犹豫道,“这种情况,不让他们适应适应吗?”

    朱振瞪眼道,“先前冰天雪地都能熬过来,怎么遇到水就不行了?

    不就是晕船吗?

    晕着晕着,吐啊吐啊,就适应了,此事听我的。”

    “可是…”沐英还想劝阻朱振。

    杨勋却对沐英说道,“平时受点儿罪,总比战场上丢命要好。

    军山的精神不能废。”

    留下朱沐英,常茂,刘青山几员大将大眼瞪小眼。

    朱振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说到底,这些兵都是他练出来的,爱惜的紧,在码头休息了整整半天,方才再次出发。

    朱振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们啊。

    你们,这样懈怠是要丢性命的。”

    武将们跟在身后,也不知道说啥,实在是在他们看来,将士们已经很辛苦了,国公不至于如此。

    杨勋看的明明白白,实在是小皇帝韩林儿出事儿,打乱了朱振的谋划,这位伯爷心里有些急了。

    因为是军山紧缺的硝石矿,所以此行还带了不少建筑硝石厂需要的材料,还有大量的粮食,毕竟一行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当然头疼的是方克勤,这位在山东生活了几十年的雄厚汉子,十分后悔认知盱眙县伯。

    也十分后悔认识当初在济南府认识的几个落魄学子。

    这那里是当初说的互帮互助,就是天坑啊。

    看来王冕那个画荷花的家伙,宁可掉价去算命,也不出来当官是对的啊。

    留下大部队看护船只。

    其余的士兵和工匠一行人将物资放在马背牛车上,就浩浩荡荡的上了山。

    大别山脉地形崎岖,走了没多远,牛车就卸了下来,人牵着牛马往前走,搞得跟一只深山探险队没啥区别。

    茹太素对于这种环境虽然感觉很是疲惫,但是精气神很足,忍不住想要吟诗几首,却总是感觉句子的气势不够浑厚,不敢轻易开口。

    朱振则默默的观察着大别山的地势。

    大别山附近水脉丰富,看两眼就给人一种比水泊梁山更适合造反的地方。

    众人也逐渐信服,朱振所言此地将来说不准能出个不服王道教化的山大王的话。

    杨勋习惯性的掏出纸笔记录,这里的环境比较特殊,跟他之前见过的山峦不一样,山林里萦绕着蒙蒙的雾气,别人看来是神仙景色,他却看出了其中蕴藏的无限杀机。

    等风起之后,这山路又是另外一番景色,林木茂密青翠,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鱼儿溯流而上,多了几分难得的静谧幽深。

    越往上走,不知道是天然原因,还是樵夫斧下留情,林木越发的茂盛,巨大的树丛遮天蔽日,树丛上爬满了青藤,草兽隐秘期间逃窜,只留下瞬间的幻影。

    朱振越发的感慨,这元人终究是放牧的政权出身,好好的中原大地各种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除了保护环境之外,似乎对于国家没有多大的益处。

    事实上,这大别山是有不少人生存的痕迹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逐渐荒废了。

    大抵是因为元朝始终处于动荡的状态,人口一直不算多,所以对于这壮丽广袤的河山,一直没有机会深度的开发。

    山越爬越高,周围的温度也开始逐渐下降。

    渐渐的,高大遮天的树木开始减少,天空中飘云的蔚蓝重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众人忍不住想要呼喊几声。

    人,从大山里走出来,这种征服大山后。

    想要发泄一番的快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然,其中还蕴藏着从阴暗,潮湿,压抑中走出来的释然。

    一路上沉默不语的大监终于开口,言语中带着几分兴奋,和希望得到认可的神色,“伯爷,哪里就是咱们的硝石矿。”

    这座硝石矿是朱振离开军山后,着重寻找的产物,毕竟靠购买和军事管制药店的硝石不是个长久之计。

    朱振极目远眺,不算太远的山坡上有个巨大的矿坑,露出棕红色的矿层,就好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层蒙古包里特有的红色毛毯,说不出的格格不入。

    用朱振的观点来看,红配绿总是有些傻气。

    大队人马开始朝着矿坑行进,古人云望山跑死马,之前看着离矿坑不选,但是真的走起来,算上山路的崎岖,众人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等到众人来到矿坑前,天色已经阴沉下来,天边儿的夕阳已经挂在树杈上,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辉。

    将近三百人的队伍,俱是疲惫不堪。

    矿坑边儿上,已经搭起一座座整齐的木屋,木屋周围有一圈圈的栅栏,上面挂满了刀刃,竹尖,可以防范山林的野兽,而栅栏里面也种植了一些参差不齐的青菜,一看旷工们就来自于军山,满满的半军事化,半农业话风格。

    新招募的流民,过惯了苦日子,认为挖矿不戴着铁链子就是老祖宗烧高香了。

    这又是建木屋,又是公共厕所,洗浴间的,是不是有些过分的奢华了。

    最后还是军山来大监力排众议,若是休息不好,如何开采出矿石。

    伯爷可不是一次说过,身体是为国效忠的本钱。

    人马到了矿山,先搞起建设,而不是采矿。

    很多人都有意见,事情传到朱振那里,朱振反而很是鼓励。

    他从来不认为旷工就比别人第一等,矿工就没有生活。

    每个人只是工作岗位不一样而已,但是工作的性质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整个淮安的稳定和光明的未来。

    果然,这群人没有让朱振失望,一座座认为不可能开采出来的硝石矿最终还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并让无数人钦佩。

    “做的不错。”

    一是一,二是二,朱振向来赏罚分明。

    大监的工作得到了朱振的认可,立刻便有赏金发下,并记录功勋。

    茹太素朝着那大监点点头,他清楚,这大监走运了。

    随着火器在军中的推广,他的地位势必水涨船高。

    而今日被记载的功勋,他日也必回让他加官进爵。

    现在就看这名年轻的大监能不能耐得住寂寞了。

    茹太素特意看了下他的名字,曾鲁。

第三百二十五章 曾鲁() 
夜深,将士们都去休息,而朱振却忙碌着探查每个旷工的情况,从工作时间,到饮食,到穿着,事无巨细一一问得很清楚。

    尤其是那些新招募的流民,他们之前过的日子非常辛苦,如今又在深山里挖矿,朱振很担心他们有情绪。

    得到的答案,没有让朱振失望。

    这些流民,虽然做了矿工,但是队伍朱振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很是感激伯爵府给了他们出路。

    之前一日三餐没有着落,想要干活都有出路,而如今虽然每日辛苦,但是流汗之后,就能领到赏银,还有白花花的大米饭,这么美的事情,谁不愿意干?

    朱振又在探查了不少细节,见这曾鲁没有作假这才放心回去休息。

    杨勋知道朱振对这硝石矿的重视,深夜没有休息,紧急使用飞鸽传书,拿到了此人的全部资料。

    “伯爷,这是这位大监的全部资料。”

    杨勋躬身到。

    朱振摆摆手,示意杨勋不用搞这些虚礼,接过手札,忍不住赞叹到,“霍,没想到这位曾鲁曾大监,还曾经是个少年英雄,七岁诵读五经,去岁组织乡邻,保卫乡里,跟元军和张士诚还打过仗,互有胜负。

    这等人才,被我们收编之后,竟然做了大监?

    他能甘心吗?”

    杨勋也点头称赞道,“是个好苗子,不过说私下没有怨言是假的,伯爷若是想重用,怕是还需要好生磨砺一番。”

    朱振也点点头道,“派人盯着点儿,他若是能耐得住寂寞,一年以后,不论是在我这里,亦或是国公那里,都能有他一席之地。”

    “是。”

    杨勋躬身告退。

    一夜无话。

    休息了一晚的朱振在曾鲁的带领下,视察了矿场和火药作坊。

    中国的硝石矿主要集中在新疆,其余的都是小打小闹,但是对于朱振乃至于整个应天集团,眼下的这些矿场足够了。

    又不是制造tnt,搞那么高端干啥?

    再者说了,就算是有高纯度的硝石,自己目前为未必能做出化肥来。

    只要开采量上来,能够制造足够的火药,就已经很让人知足了。

    上天眷顾,这座硝石矿的储藏量足,开采难度低,很符合朱振目前的要求。

    “大战将起,目前的产量段然不够。

    随后我会命人给你补充,产能起码扩充十倍。

    但是有两点要求,第一,规模扩大的同时,要平整周围的地形,开辟山路,不能有足够的硝石和火药结果却运不出去,那是白忙活。

    第二,人多了,后勤是个麻烦,安全也是个问题,我要求你无论如何也要保障矿工的安全。”

    “二爷,您还在犹豫什么?”

    “是啊,二爷,这朱振何等的贪婪,再忍下去,我们就真的没活路了。”

    “二爷,别忍了。

    再忍下去,这些佃户可就成人家了,家族百年基业啊。”

    山里的一处密林中,成千上万的佃户,手持刀枪棍棒隐藏身影。

    在一块巨石下面,几个年轻人正对一山羊胡的中年人喋喋不休,吵着发动战争。

    张素公抿抿嘴,不屑的看着这几个年轻人。

    就这群乌合之众,也敢挑战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军山精锐,坐着继续享受豪门大族的美梦。

    怪不得弟弟要去跟东瀛人合作呢,实在是这群人太过于烂泥扶不上墙,不过他们如何无所谓,只要给弟弟拖延出足够的时间就可以了。

    而朱振剿灭了这群人,定然会认为当地的豪族不堪一击,到时候他越发大意,就离着灭亡更进了一步。

    不过这些都不在张素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这些愚蠢的家伙失败是注定的,就这么一群连山贼都不如的佃户,面对精悍的军山悍卒无异于以卵击石,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是这种灭亡对于张家又是喜闻乐见的,因为他们的覆灭,就意味着更多的利益被让出来,那么张家必然能更进一步了。

    当然如果这群废物,如果能利用兵力优势,将逗留在大别山的朱振,机缘巧合的干掉,那肯定是难得的意外收获。

    他的目光不由的看向站在巨石后面的赵二爷。

    不可否认,这位赵二爷是个心狠手辣,而又能力极强的人物,淮安来了个伯爷朱振,世家大族那个没有流失些佃户。

    偏偏赵家,不仅仅没有丝毫流失,反而收拢了不少其他家族的佃户。

    用的手段那叫一个刚柔并济,柔是指在朱振刚入淮安,招纳流民,他便开始主动改变流民的待遇,减租减息,谁家要是缺粮食了,立刻就送上门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