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振的声音传来,戚斌点点头,一把抢过了小姑娘的擀面杖,提着小丫头往朱振那里走,秃头大汉一看不好,想要抢回小丫头,却被邱斌一个膝盖顶在了腹部,铡刀掉在地上,整个人不住的抽搐。

    “谢了。”

    邱斌回头朝着宛娘示意,厚着则看都没看戚斌一眼,重新退回马车。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根小草()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让人出乎意料。

    秃头大汉被打倒在地,正在忙碌着搬运货物的流民,竟然没人发现。

    就算是有人发现了,也会睁着眼睛当瞎子,假装看不见。

    他们才不管谁是首领呢,只要不耽误他们搬运货物就行。

    大家都饥饿寒酸太久了,有那么一支肥羊不容易。

    他们不会考虑这肥羊为何如此心甘情愿的被宰杀,他们只考虑,有了今日的收货,他们可以换取多少粮食,可以过多久的好日子。

    而在邱斌看来,如同小鸡子一般提在手里的小丫头,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威胁到别人的。

    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小丫头竟然在落地的那一刻,从怀里掏出一把竹刀,竹刀上满是乌黑的血渍,很明显是宰杀过什么东西的,小丫头举着竹刀对着朱振萌凶萌凶的说道:“放过老大,拿出钱财,饶你不死!”

    面对努力把自己变得看起来凶煞的小丫头,朱振内心何其苦涩,百姓过得如此艰辛,这小丫头也就是面对自己,如果遇到别人,她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她是不知道,她面对自己的时候,所要承担的风险吗?

    不,她是被逼的彻底没有了活路,不得已而为之。

    陈涉当年喊,今天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都是死,为了吃口饭而死好么?

    最后身死,被太史公依然记录下来,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

    人在绝境中爆发出来的状态,是普遍性的。

    由此可见,自己未来的道路将是何其沉重。

    随着在元末波涛挣扎,朱振越发感觉自己这艘船的责任感。

    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给小姑娘,也不顾危险,甚至摸了摸小丫头的乱糟糟的头发。

    暴怒的小狮子见到银子之后,凶狠的眸子瞬间眯成一条线,手里紧紧的攥着银子,对着乡邻大声喊道:“我抢到银子啦。

    是银子!银子!”

    孩子免不了显摆的天性,可是众人连他们的首领被人俘虏了都不知道,如何会关心这个小姑娘。

    银子有个屁用,又不顶饭吃,都是山民你有机会花银子吗?

    小丫头将银子贴身放好,刚要转身离去,却看到了茹太素,眼珠子一转,“你是读书人,读书人最有钱,你也交钱。”

    说着拿着竹刀,像模像样的围着茹太素打转。

    “噗嗤。”

    不远处的马车上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她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堂堂的大宋帝国伯爵,竟然被一个小妮子给打劫了。

    还抢走了一锭银子。

    茹太素面对着竹刀,表情怜悯的看着小妮子,学着朱振的样子,去摸小妮子的脑袋。

    “丑人,不许碰我,你没有刚才那个哥哥好看。”

    小姑娘后退两步,奶凶奶凶道。

    茹太素一脸尴尬,这都有外貌歧视的吗?

    不过茹太素无论如何都不会跟一个孩子计较,转头看向朱振,“爷,拿银子吧,再不给这小姑奶奶要杀人了。”

    朱振又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递给小姑娘,茹太素大为不满到:“爷,我就值一锭银子吗?

    人家小姑奶奶都说了,读书人值钱。”

    朱振无奈的摇摇头,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

    小姑娘顷刻间就对在她看来丑陋无比的书生充满了好感,将银子再次贴身放好,想跟茹太素说两句感谢的话。

    话到嘴边儿就感觉有些不妥,自己是替天行道的女侠,而对面是一群满肚子肥肠的坏人,怎么能跟他们说感谢的话呢?

    想到这一点儿,又往前走了一步,将竹刀直接抵在了茹太素的腰上,“不行,涨价啦,我要金子。”

    毕竟还是个孩子,这种话到了嘴边儿,竟然感觉到了羞耻,脸颊微微有些泛红了。

    “好孩子啊!我在你这般大的时候,竟然只知道读书,要是知道抢劫来钱那么快,我肯定拉着张大舍那憨货去打家劫舍,这比贩卖文字来钱快多了。”

    “我管张大舍是哪个,不给钱你就死定了。”

    听了小妮子的话,朱振发现这个小丫头真的是在泥潭里挣扎了太久了,唯有金钱才能带给她丝丝的安全感。

    其实她哪里知道,越多的钱财,对于她来说,其实是一把随时可能会要了她命的刀。

    朱振从怀里拿出一枚金叶子递了过去,这一次是先经过茹太素的手,放在小姑娘手里柔情问道:“小姑娘,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么?

    这么小,就出来拼命,太危险了。”

    这句话彻底勾起了小妮子的辛酸史,朱振温柔的像是邻居家的儒雅大哥哥,而张大舍则是那种体恤人的夫子模样,丑虽然是丑了点儿,但是一点儿都不像是坏人。

    当下小妮子忍不住说道:“小草爹娘死了,爷爷奶奶死了,没有吃的了,我就跟着乡亲们出来找吃的,平日里的车队我们不敢打劫的,但谁让你们是外来的,我已经决定了,拿着银子去买一缸米,剩下的都埋在地里,我也能过好日喽。”

    “你这么小,会做饭吃吗?”

    茹太素笑着问道,丝毫没有被打劫者的觉悟。

    “当然会做,当初奶奶教我的辣味的糯米饭,可好吃了。”

    “啧啧啧,”茹太素听了一脸回味的表情,“当年我当乞丐的时候,有个去北方做生意的商人曾经送我一碗辣味糯米饭,上面撒了蒜末和茱萸,吃了之后能出一身汗,本来还有点儿风寒的我,立刻就好了。”

    这种辛酸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小草的同情心,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重新递了回来,可怜兮兮的说道:“你也要过饭啊,我知道,要饭很辛苦的,当初你能要到辣味的糯米饭,真的是好命。”

    提起辛酸史,茹太素可是有大把的话题,别看他一把年纪,竟然能跟小姑娘蹲在道边儿上促膝长谈。

    当茹太素讲到,自己一个堂堂读书人,竟然为了半个窝窝头,被地主家的恶犬追出去半里路的时候,小姑娘听得泪眼八叉,听到茹太素背井离乡靠卖字为生,自己引以为豪的字画,被人家当如厕的纸张的时候,小姑娘更是连东西南北似乎都找不到了。

    故事讲了很长的时间,从中午到日落,当善良的茹太素给小妮子准备好马车住宿,放下帘子的时候,对着车顶还在思考的小草,无论如何都不明白,自己怎么这样就到达了山阳城?

    不过啊,刚才茹太素给自己的饭真好吃,比自己喜欢吃的米饭还好吃。

    留下没有走成的肯定还有那个昏迷过去的秃头首领,所有流民都看见小草和车队的书生谈得愉快。

    大家都知道自己什么情况,留在流民队伍中,保不齐那一天就会饿死。

    遇到那风流倜傥的书生,和大方到没有边儿的大人物,说不定还能有个好结局。

    流民是不计入黄册的,不管你是如何成为流民的,但是你肯定不能得到任何官门的庇佑,犯了任何事情,保命都很困难。

    但是朱振却又不得不承认,整个海州,整个淮安,超过四分之三的百姓沦为流民,没有生计。

    张士诚在淮安的时间不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些流民,只要他们不公开对抗衙门,衙门也不会在乎他们的存在。

    朱振却不同,他恨不得将任何一个能喘气的活物都拉倒山阳,更不要说这漫山遍野的流民,虽然遇到这些流民有些仓促,甚至还被抢走了一笔财物,但是这些流民对于朱振来说,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

    只要这些流民有了营生,就肯定能成为良民。

    既然做了伯爷,就该发光发热,解救更多的热,这是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朱振虽然有自己的贪念,有自己的欲望,但是却知道,自己的肩膀上的责任到底有多沉重。

    不仅仅是朱元璋,甚至任何一个上位者,都认为这种包容天下人的心思,就是传说中的大逆不道,说句发自肺腑的话,朱元璋都不希望他的儿子跟朱振有一样的想法。

    如果是清廉仁恕的官员,朱元璋会高兴,但是如果有人开始大公无私到了极致,朱元璋就会有将你送到地狱的想法。

    当然,朱元璋怎么想,那都是未来的事情。

    朱振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将无形的敌人变成有形的敌人。

    自己是正儿八经的淮安行省平章,一省的最高长官,是所有想要压迫百姓,搜刮百姓人站在最明面上的靶子。

    而自己的敌人则躲在阴影里,朱振这一趟走下来,发现几乎到处都是自己的敌人,但是似乎人人都不是自己的敌人。

    不过现在却不用这么想了,因为漫山遍野的流民草寇,这些人一旦加入自己,会形成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

    到时候自己的反对者,一定会压抑不住自己,站在自己的反对面上的。

    就怕人家不干啊,谁都知道朱振打的张家联军连连溃退,张家的未来的掌门人输得连裤子都没有了。

    这些人想想朱振的强大和恐怖,很有可能藏匿到最幽深的淤泥里。

    准备射出最为恶毒的箭簇。

    这些人歹毒的很,他们不会给朱振讲任何规矩的,张辰在这里输得一败涂地,他们肯定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朱振输得一败涂地。

    除非朱振能够跟张士诚一样,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三百一十二章 招纳流民() 
人生就是这样,谁都不知道你的对手,会将屠刀从什么地方砍过来。

    淮安的关系很复杂,堪称千丝万缕、盘根错节,朱振初来乍到,若是一棍子全都敲死了,那么他能得到的只是个空壳淮安,甚至引来连续不断的抵抗,最后狼狈而走。

    而那些富商、豪族其实也多少有些准备,家中的盐场、买卖、田庄都准备了死士和刀斧手,各家也互相约定,不配合,不捣乱,但是朱振如果敢来硬的,大家就联合起来,好好的跟朱振做过一场。

    别看朱振在衡阳打的声名远播,那是因为在大军之中,他借了朱元璋大军的势。

    真的让他在淮安跟地头蛇厮杀,这些地方的豪强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儿底气的。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朱振到达淮安先是莫名其妙的消失,待其重新返回山阳的时候,下达的第一道政命竟然是与流民有关。

    当然,这其中发生了一件让整个淮安都感觉到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寻常陌路,一夜之间贴满了告示。

    而号称消息灵通的豪族,竟然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收到。

    告示的内容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明明是堂堂的淮安行省平章被流民打劫,并未作出任何恼羞成怒的反应,反而似乎是在示弱。

    文书上写的清清白白,只要从山林之中走出来,就能得到官府的优待,之前的种种劣迹和罪孽,全都可以一笔勾销。

    朱振并不是第一个想这么干的人,之前的张辰也想这样做过。

    因为只要这些流民如何户籍,便有赋税,也有了劳役。

    但是他没有这个威望,流民对于张士诚政权的任何人物,都缺乏一种后天培养而成的信任感。

    堂堂的大宋帝国伯爵,淮安省平章,亲自下达一道安抚流民的指令,多少有一种点炮炸蚊子的感觉,与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似乎完全相悖。

    士人们感觉匪夷所思,盐商们也不能理解。

    但是当他们看到家里的奴役们,一个个心不在焉,并且开始有人偷偷溜走的时候,大家心里开始惧怕了。

    这叫釜底抽薪啊。

    大家之所以可以称为豪族,那就是因为家里有无数的童仆义子,而这些人一旦离去,称为朱振的百姓、户民,那他们去压迫谁,他们靠什么养活家业,又靠什么跟官府争一争威势?

    当然,他们可以暂时利用多年的积威压制住家里的奴仆,或者用家丁来管控,但是却管不住那些在山野草泽里的流寇、流民。

    即便是自己不流失力量,也足够那些豪族感觉到畏惧。

    因为己方人心惶惶,而淮安的平章却开始了积蓄力量,一旦他们有了足够的人口和劳役,那么他们的处境也就会越发的危险。

    世面上开始有各种关于淮安行省平章的流言,大多数无外乎,朱振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供养那么多人,亦或是军山是为了将人骗出来,将来在毁约,欺压这些流民。

    这样虽然有些许效果,但是效果却并不是非常好,因为朱振之前在军山的种种所作所为,早就流传遍布整个南中国,所以当他在淮安也这么说的时候,大家心中是倾向于相信的。

    在绝境之中,那些无助而脆弱的普通人,在内心深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如今的淮安,已经不复当初的那么宽宥,随时朱振有意无意的展示出来的肌肉,虽然并未彻底震慑住当地的反对派,但是官员却不敢明火执仗的去对抗朱振。

    而在朱振开始清理官员的时候,本来还有些慵懒的底下的官员办事的热情瞬间开始高涨起来,办事的人加官进爵,偷懒的人朝不保夕,大家都是聪明人,屁股随时可以决定脑袋的思维。

    那些豪族虽然厉害,但是毕竟不能任命他们官位啊。

    他们在官位的时候,或许还可以庇佑一下家族,若是连官员都不是了,岂不是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

    所以,朱振只要拿好胡萝卜加棍棒,就能在无形之中收买一部分人,并瓦解当地的势力。

    之前因为流寇抢劫受到损失,而告入官府的文书,被朱振一把火给烧了,连带着还有锦衣卫辛苦搜集的官员情报一并付之一炬。

    看着自己的辛苦白费,锦衣卫千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