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甲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回甲午-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天福上过几天天津水师学堂,后因故肄业,以外委把总身份加入铭军,这次被挑选送入胜字营,以把总身份进入炮营。梁天福虽然没有完成学业,却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上过军校的人,也正因为梁天福肄业,这才有机会加入胜字营。如果梁天福顺利毕业,那就轮不到加入胜字营了,要知道天津水师学堂前后毕业了二百多人,都加入了北洋水军。

    梁天福首先表态,其余几个把总也都不甘落后,个个争着表决心。

    “都不用废话,现在说的再好也是白搭,上了战场才能见真章。”虽然前段时间实施了突击训练,但石云开还是有点小忐忑。

    不过这也没办法,是骡子是马总得牵出来遛遛。

    一队队清军列队上桥,很快就轮到胜字营,石云开抬头望了一眼大同门方向,转身带队上了浮桥。

    那里是金惠馨的家。

    过了大同江,就离开了平安道进入黄海道。从平壤到中和,路上多山路,路面崎岖不平多有损坏。

    清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从早晨到中午大概只走了不到十里。

    胜字营上下经历过长途拉练,对于胜字营来说,这种强度的行军大概就跟郊游差不多。相对于胜字营前营,石云开率领的炮营负重还要更高一些,他们不但要携带单兵武器及给养,还要携带着大炮。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随炮还配有弹药车,可装弹24发。使用的炮弹共有4种,分别是:“单层开花子”、“层叠开花子”、“子母弹”、“群子弹”。

    虽然携带着这么多装备,但炮营的行军速度并不慢,甚至相对于其他清军,能够称得上轻松,连汗都没出多少。这种轻松是相对而言,对于其余清军来说,这种行军速度基本就是极限。

    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石云开率领炮营一路行来,路上不时遇到成群结伙的掉队清军,这些人个个大汗淋漓蓬头垢面气喘吁吁,看上去颇为不堪。

    按照宋代兵书武经总要的说法:“凡军行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乾粮,六十里食宿”。

    宋代的“里”并不是500米,而是大约415米左右,所以六十里大概就是二十五公里。清代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这个速度只是相对,并不是绝对。拿破仑大军团行军一天20公里就称得上急行军,可是三国的司马懿8天走1200汉里,粗略的换算下就是一天62公里,这中间的差距非常巨大。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古代军队和近代军队的构成不同。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一天能跑62公里,他的部队里肯定没有大炮。而拿破仑的部队是大兵团行军,肯定包含炮兵及其他辎重部队。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

    石云开虽然搞不清楚这些典故,也不清楚这些历史细节,但有一件事石云开能够肯定,那就是清军的素质确实堪忧。

第六十章 夜袭() 
夜幕时分,清军大队终于到达中和。

    中和,位于平壤和黄州之间,初置县,后改为郡。府城方圆大概两三平方公里,城内大概只有五六百户人口,算是人烟稀少。

    清军到达中和之后,几位分统商议之后,并没有继续向南进军,而是各据险要之地分别驻守,等待日军到来。

    清军这次主动出击,领兵大将如叶志超、左宝贵等均未随军前来,随军的只有几位分统总兵,临事并无决定之权。他们领到的军令是前往中和然后阻击日军,并没有诸如相机行事主动出击之类的命令。故而各分统将领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愿,只能困守中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中和周围没有城墙,只有一圈大概一米多高的胸墙充作防御工事。这样的环境称不上险要,并没有舍人关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按说不是设伏狙击的好地方,但纵然如此,清军还是以营为单位,一字排开在山间谷地安营扎寨安顿下来。

    胜字营旗号初立,虽然有舍人关伏击战的战功在前,但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清军中还是没什么威望,只落到在中和西南大概三里处的一个谷地驻扎。

    石云开率领炮营到达驻营地的时候,前营的弟兄们已经先期抵达,正在修筑临时营寨。所谓的临时营寨,也有一定的规格可依。用粗大树干做成栏栅围着营地绕一圈,然后在栏栅外挖深沟作为壕堑,如果要求再高一点,还要在沟底挖坑埋竹枪做陷阱,栏栅外用树干做成拒马,然后再营寨高处设置瞭望塔箭楼辅助防御。

    关于临时营寨,清军有一套规定作为范例,包括营地内帐篷的分布及规格,营地周围栅栏的高度和强度,营地外围壕沟的深度的宽度等等,都算是有规可依。

    怎奈经都是好经,都让歪头和尚给念坏了,这些规定都是在清初年间制定的,到了光绪年间,各种规定早已名存实亡不复存在。

    胜字营的营寨基本还算有个营寨的样子,其余清军就惨不忍睹,别说营寨,搭个帐篷就算是好的。一路行来,路边山坡上草地里到处都是三五成群露天而宿的清军士兵,这个样子的部队,别说是军人,简直连民夫都不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石云开不是平壤驻军大总统,没有资格强化军纪,他只能独善其身,通过石耀川对胜字营严格要求。

    进入营内天色已晚,鉴于晚上不便观察,石云开参加完胜字营的临时军事会议,就回到自己的帐篷休息,准备明天再安排人手前出侦查地形绘制射表以备后用。帐篷比较简陋,只在地上铺条毯子,铺盖旁放张小几,一盏马灯,一碗开水,一盆热水。这里临时营地,自然不能和平壤的军营相比,好在石云开身为帮办,已经有了自己的亲兵,伺候还算周到。

    睡到半夜,石云开朦胧中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枪声惊醒。

    敌袭!石云开突的一个激灵,从枕头下拽出手枪翻身滚到帐篷口小心往外观察。当然,石云开也没忘记吹灭火头调到最小的马灯,夜晚遇袭,最忌讳的就是掌灯,敌人一般是先攻击有灯火的地方。

    远处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有喊杀声和惨叫声传过来,隐约能听到有人在大喊“日本人来了”。

    夜袭?这不大可能吧。先不说夜盲症对人有没有影响,单就日军和清军的双方态势说,日军没必要发动夜袭。

    夜袭这种战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发动夜袭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进入热兵器时代,因为炮弹、炸药等爆炸武器的增多,夜袭开始逐渐成为以弱胜强的主要战术。但那也是有条件限制的,首先就是人手的挑选,想要发动夜袭,就要有一帮不怕死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敢死队”。发动夜袭,目的不是要杀伤敌人,而是要尽可能造成混乱,打乱敌人的建制,继而浑水摸鱼。

    所以面对夜袭,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反击,而是脱离交战区域,整顿军队,然后再作打算。

    石云开仔细分辨了一下,好像是盛军营地方向在打枪,枪声并没有接近的迹象。身处战地,晚上都是团身而睡,衣服都是不脱的,石云开壮着胆子走出帐篷,没有听到子弹划破空气发出的尖啸声。

    还好,没人往胜字营这边打枪。

    “前哨安全,未受攻击。”

    “左哨安全,未受攻击。”

    “右哨安全”

    前营那边传来各哨的通报声,石云开挠挠光溜溜的脑门,跟着扯开嗓子喊了一声“炮营安全,未受攻击。”

    “全体集合,集合,快点集合。”胜字营临时营地并不大,石耀川的嗓门听的很清楚。

    紧跟着又有短促尖利的竹哨声响起,这是集合哨。

    “以棚为单位,在各自帐篷前列队集合,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意走动”石耀川的大嗓门一直没停,夜间紧急集合,最怕的就是营啸,一旦发生这类事件,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友军遇袭,前营集合,准备前往支援,炮营留守营地,随时准备出击。”整队完毕,胜字营还是没有受到攻击,石耀川不假思索,立即下达出击命令。

    军队的战术风格主要由将领的性格决定,如果胜字营是石云开做主,石云开可能会选择固守,等待天亮后再做决定。但现在是石耀川做主,石耀川就会选择主动出击,被动挨打不是石耀川的性格。不过就算是出击也没炮营什么事,炮兵不是来之能战,战前要预先侦查测量制定射表,然后才能展开阵地发动攻击,现在这黑更半夜的去了也没用,帮不上忙。

    “爹,三更半夜的敌我不明,小心为上。”救援友军也是要技巧的,后世的pla最擅长的就是围点打援,石云开不想冒险。

    “不怕,你听这枪声,打来打去就是百十条枪,枪声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挪地方,这说明双方都没冲锋,我估摸着这八成都是自己人。”石耀川粗中有细,这种时候还不忘传授经验。

    石云开侧耳倾听,确实正如石耀川所说,枪声响到现在,不仅没有移动的趋势,反而慢慢变的稀疏。

    搞不好还真是误会。

第六十一章 窝囊() 
据有关史实记载:清军确实在八月初八出兵中和,准备迎击日军。“至中和时,天色已晚,夜越三更,忽言敌至,黑夜昏昏,不辨东南,竟各施放枪炮,不问敌在何方,彼此自攻,互相击杀及闻确报,始知敌人尚远。”

    原本历史上发生的这场混战,共导致20名清军阵亡,上百人受伤。经此一役,清军原本就不高的士气更是遭到重创直至谷底。

    以上这些记载都属于历史细节,如果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人员,怕是根本就闻所未闻。石云开穿越前只是普通人,对甲午清日战争只是知道大概结果,并不清楚这些战争细节,故而无从防备。

    “烟袋锅才是罪魁祸首。”胜字营战情通报会议上,一脸疲惫的石耀川作总结:“哨兵放哨的时候抽烟,结果被巡逻哨当成兔子给放了枪,抽烟的哨兵以为遇敌,自然加以反击,结果就这么不清不白的打了起来。”

    “巡逻哨晚上执行任务的时候能随便放枪?还能打兔子?他就不怕军法?”对于这种行径,石云开表示无法理解。

    执行任务的时候随意开枪,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石云开还是民夫的时候就经常开枪打兔子野鸡什么的。这和巡逻哨执行任务时随意开枪虽然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造成的危害严重情况还是不同,毕竟一个是在后方,一个是在战地。

    “开枪的那个混账昨天晚上乱战的时候战死了,现在想执行军法都找不到人。”人虽然死了,但石耀川现在想起来还是恨意难平。

    看这样子,如果那家伙不是战死了,石耀川很有亲手执行军法的冲动。

    活该!石云开也是无语,这才是真正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出了这么大事儿,总不会因为那家伙死了就一了百了,还是要有几个替罪羊的吧?”石铁胆同样折腾了半宿,这会眼睛红的跟兔子一样。

    “替罪羊当然是要抓的,不过现在却不是时候。叶大总统、卫军门他们都没来,就算是抓替罪羊也不过就是小猫小狗两三只,能吓得住谁?”石耀川嘴角流露出一丝讥讽,言语间甚是不屑:“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朝廷不可能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抓这些统兵大将的错。你当叶大总统前阵子谎报军功的事情朝廷不知晓?早知道了!那现在为什么不追究责任?颜面而已。”

    成欢驿一战,叶志超大败亏输绕过汉城退回平壤。本来损兵折将是要承担责任的,但叶志超谎报军情,谎称在成欢驿一战中以寡敌众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后不得已退回平壤。

    清廷得到叶志超的奏折后,根本没想叶志超所奏军情是否属实,直接通报天下颁旨嘉奖云云。成欢一战的实情是经由国外报纸的刊载这才大白天下,但此时清廷对叶志超的嘉奖令已经发出,收回旨意等于是自打嘴巴,朝廷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事实。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赏罚不明也是兵家大忌吧。”一个谎言往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石云开这话不无恶意。

    “嘿嘿,赏罚不明确实是兵家大忌。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如果要追究这个责任,谁能承担?”盛星怀和曲章安没来,与会的都是自家人,石耀川说话也很随意。

    石耀川这话说的颇为诛心,“赏罚不明”这事儿吧,确实是有,但没人敢追究这个事儿的责任。如果真要追究,那就要落到皇帝头上,恐怕只有那位十月就要过“万寿庆典”的“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太后才有这个权利。呃不对,就在这个月,光绪会在“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这几个字后面再加上“崇熙”两字。这就表示,慈禧太后以后每年的个人津贴也就是“体己钱”就要增加20万两白银,达到160万两白银之巨。

    16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清政府此时的年收入大概是每年3200万两左右,160万两白银大概也就是清政府年收入的百分之五。如果这么说还不太好理解的话,那么用后世2015年的政府年度收入15万亿元做比较的话,就是给太后她老人家的体己钱大约就是七千五百亿左右。

    热,这么一算,还真不少!

    “昨天晚上伤了多少?”石云开现在还无法理解160万两白银的购买力,他只关心昨天晚上打了半宿到底有多大伤亡。

    这种数字也能从客观上反映出清军的实际战斗力。

    “死了不到三十,伤了大概百多个。”石耀川参与了昨晚的战事,对于伤亡情况自然是知道的。

    “打了半夜才死了不到三十?我听那枪响的挺激烈啊,‘乒乒乓乓’的打了半宿,怎么着也不会就这么点吧?”石云开估计昨天晚上的子弹消耗怎么也得四五千发,虽然没有动用火炮一类的重型武器,但怎么也不至于就这么点伤亡。

    “你当他们打仗跟咱们伏击日本人的时候一样一枪一个呢?”石耀川也是老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