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霸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族霸图-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真等到明天早上,自己早就修好船跑路了!还怕个屁啊!唯一可虑的就是徐楚所说的祊亭部队。虽说他说的千余人不见得是准数,但哪怕打个对折也有五百人,十倍于己了。好在自己位置选的不错,在狭窄位置当道而立,便是千军万马来了也只有鱼贯而入。只要自己牢牢把守住这个路口,便可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再说自己也必须挡住,否则一旦被红巾军冲过去杀到滩涂边,自己没了后路,那才是必死无疑呢!

    当然,如果红巾军都是刚才徐楚带领的那样货色,即便再来十倍,自己又有何惧哉?不过徐楚刚刚也说了是“精锐”,就是不知道这精锐的成色,跟早前的乌合之众相比,又能超过几成?

    不过祊亭距此也还有十里路,加上报信和整备行军的时间,最快也有一个时辰的空隙。赵旻当即淡淡地开口“两军交战之时,不宜放汝归去。且待吾战而胜之,当可释汝。吾必不食言也。”言罢不等徐楚开口,高声吩咐一名亲卫过来,将他带下去看押起来。随后安排章韩,让众亲卫忙完后原地休息,等待下一场大战,自己则返身往滩头处行去。

    来到滩涂边停船处,邵琦远远望见赵旻,赶紧小跑着过来迎接。赵旻见面也无暇客套,开门见山的问道“情形如何?”

    邵琦苦着一张脸,回答道“船底破洞倒不甚大,不过碗口粗细而已。不过破洞数量不少,几乎要将前端的所有船板取下来换成新的才行。材料倒不是问题,这里的残破船只不少,随便从其他地方拆点儿过来便可得用。问题是修补工具不足,别看有数十名渔夫船工,真正能动手的不过三四人而已,其余大多只能搬运船板,打些下手罢了。”

    赵旻暗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般出航都带有少量的修船工具,可最多不过三五套而已。谁会没事干装这么多工具压舱啊?这事急也急不来,总不能开着破洞的船下水吧?因此只是皱眉问道“以船工的估计,尚有多久可以修好船只?”

    邵琦几乎不假思索地回道“以目前进度,预估将在日入时分修补完成。”

    赵旻抬头看看天色,此时刚过日中,也就是说自己那边要坚守至少三个时辰。当即伸手拍了怕邵琦的肩膀道“这里就辛苦阿福多盯着点。一旦修补完毕,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告予我知。船只干系我等能否脱出生天,即当用心为念。”

    邵琦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般“四爷放心,阿福省得轻重,必不致四爷失望!”

    赵旻点点头,不再多话,又转身回了路口狭道。一边走一边想,方才忘记询问北海的情形如何了,不过谅徐楚一介小小校尉,也不可能知之甚详。也不知道即墨的情形如何?还有东莱和临甾,是否也陷入战乱之中,那里可都有自己牵挂的人啊!

第六章 麻烦大了() 
当道而守,肯定不会是傻站着等敌人来袭,必然要做些准备。前次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上对来敌的数量、装备都不清楚,这才只好什么都不做,以不变应万变。现在情形不同,有了徐楚这个“内应”,来犯之敌的基本情况已经明了,那就不可能不做些准备工作了。

    章韩带着一半人手,在靠近山壁处采伐树木,制作据鹿。这里虽是滩涂地形为主,但好在靠近山体的边上还是有一些低矮的树木,虽然制作器械肯定是不够班,不过做成只是作为阻敌障碍物的据鹿,还是绰绰有余的。

    另外一半人则在防守阵地以外五十步至一百步的位置挖坑。这些坑不大,也就碗口大一尺深左右。这种坑有个名堂,叫做陷马坑,若是骑兵从遍布陷马坑的区域经过,疾驰中的马蹄一旦踏入陷马坑中,轻则立足不稳,重则腿折骨裂。当然,情报中得知红巾军并没有什么骑兵,不过即便是对付人,有时候也能起到奇效。

    这一切赵旻都插不上手,也就不去添乱了。他找到被背缚双手,扔在一边无人搭理的徐楚身边,蹲下身来,使自己的脸跟对方在一条平行线上,这才开口问道“吾观汝知书识礼,想必也非平民小户,缘何自甘与红巾为伍,岂不虑祸及家人乎?”

    徐楚瞥了一眼赵旻,鼻子里哼哼两声,还是开口道“吾本家中庶子,家母早亡少年时也曾奋发习书,也曾抱有匡扶社稷之念。然而当今吏治不清,贪蠹横行,惟权势之族才有为官的机会,便我族中嫡子也不过下吏之命,况我等庶子乎?及遇天军,乃知唯有推翻暴夏政权,还天下一个朗朗青天,方有寒门庶子出头之日。况自吾离家之日,便与族中再无瓜葛,何虑族人耶?”

    赵旻闻言暗叹了口气,这又是一个世家门阀制度下的不幸者而已。夏朝建立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军功贵族。这些军功贵族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世家门阀。由于朝廷官员大多由世家门阀子弟担任,也导致如今的选士制度大量向有利于世家的方向倾斜,寒门庶子想要出头可谓难于上青天。

    正如赵旻请孟侯出山是所说的,举察孝廉制度实际上已经几乎堵死了寒门庶子的出头之路,社会要想进步发展,已经到了不变革不可的地步。然而指望由朝堂发起由上至下的主动变革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改朝换代的革命就成了许多看不到出头之日的庶族几乎唯一的选择。而如今的红巾起义似乎给了这些寒门一个机会,可以想见,现在的红巾队伍中必定充斥着为数不少的寒门子弟,而红巾之乱恐怕也不再是单纯的由一帮泥腿子组成,这样一个拥有了一定程度知识分子拥护的起义,恐怕也具有了相当的组织性和活力。

    赵旻摇摇头,现在不是探讨社会结构的时候,自己能不能逃过这一劫还不能确保呢!本来跟徐楚提起家人,目的是套近乎,谁想到竟似引起他更大的不满,还是转移话题的好“汝本泰山郡人士乎?”

    “泰山郡莱芜县土人。”

    泰山郡别的地方赵旻可能不熟悉,但恰恰莱芜他知道,因为当初从临甾出发时,跨郡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莱芜县啊!听徐楚说是莱芜人不禁喜出望外。

    “卿既莱芜人士,敢问青州可被战火?齐国尚如何?”为了打探消息,赵旻连称呼都用上敬语了。在他想来,如果齐国无恙,被齐国隔在靠海那边的北海自然更加不会有事。

    “青州举事只在平原郡境内,或可波及济南、乐安,齐国暂应无事。汝莫非自齐国来?”说着斜眼看了赵旻一眼,那意思大概是说,你们如果是齐国的官军,跑泰山和琅琊交界的地方来干嘛?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规矩,一般本地有官职的人未经许可不得跨境,更别说让军人越境出征了。赵旻也正是因为这个规矩的存在,因此才趁着尚未正式开府正式成为国王之前,赶紧先把探索泗水的任务完成了先。

    赵旻闻言松了口气。北海无事便好,自己只是打探消息,可没打算把自己的底给透了,因此跳开这个话题。“吾观卿文武双全,未知那室宿校尉较之卿几分?”

    这一记小马屁估计还是比较受用,徐楚脸上露出些自得的表情“非吾自夸,吾东泰军中,于智计一途,除武安魁外,再无能出右者。吴大目何许人也?吾不屑与之较。”但旋即似乎想起自己还是阶下囚的身份,赶紧补充一句“然吴大目或有武勇,尚在我之上。”

    赵旻心说这才正常,要是红巾军里的将校个个都是读书人出身,打仗怎么样不好说,但至少蛊惑人心的本事肯定小不了。至于徐楚口中的吴大目应该就是所谓的室宿校尉了,这个名字才像是普通农家出身嘛!

    赵旻接着问道“未知吴大目麾下精锐较之卿之勇士,战力若何?”他差点把“乌合之众”四个字说出来,幸好及时刹车,用了个含含糊糊的“勇士”替代。至于那些所谓的精锐,赵旻其实并不以为然。没经过训练的一帮泥腿子也能叫精锐,那即墨的将士就是天兵天将了!不过谨慎起见,还是问问为好。

    这时徐楚脸色严肃起来“天军多为农人,于军事一途尚需磨砺。然天蓬将军麾下尚有一千自边塞归来的百战精锐,勇不可当。由于祊亭控扼要道,交通南北,故将军使二百人在吴大目账下听用,目下正在祊亭。其精锐较吾属强出何止百倍!”

    赵旻闻言不由眼球一缩!这下子不太好办了!

    什么叫精锐?这年月的士兵如果按照等级来划分,大概能分成几等。最末一等是内地的郡县兵,也就是所谓的“正卒”,属于征兵制度下的产物,与其说是士兵,大概就跟后世的城管临时工差不多,对付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问题不大,可要他们上战场,大多一触即溃,当不得大用,只能拿来充充门面。想想当初平叛之时的七县联军,大抵如是。

    第二等则是送去戊边的戊卒。这些士兵虽然也是征兵制,但毕竟是在边境,训练度以及艰苦程度绝非内地的老爷兵可比。他们因为训练得宜,加上朝廷的粮俸也向边境倾斜,因此好歹能填得饱肚子,训练起来也有干劲。关键是看得明旗帜听得懂号令,能够在将校的指挥下指哪打哪,因此战斗力较为强大。特别是靠近北地的戊卒,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时有寇边,多多少少干过点仗,见过些血,这样的士兵跟内地兵掐起来,一个挑两个问题不大。如果上了一定规模,比如一百人击败一千内地兵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等才属于大夏朝军队的真正骨干,撑起了大夏朝的泱泱国威。这一等中包含有中央的南北两军,还有三大都护府的主力军都属于此列。这些士兵都是采用的募兵制,除了旗号分明、令行禁止以外,因为有粮饷可拿,作战的精神面貌与前两者截然不同。你说这年月的人用什么国家大义去号召纯属扯淡。普通大头兵谁理这个啊!不过却普遍认同一个道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领着国家发的粮饷,那就要拼出命来挣这份饷钱!因此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作风硬朗,韧劲十足,哪怕局势不利也不会轻易崩溃,算得上精锐之称。

    至于赵旻自己的队伍,如果与之比较的话,即便是新兵都比第一等强,大概介于一二等之间。至于跟随自己上过平叛战场的老兵,与第二等相较之下也要略强一些,最精锐的就是虎贲营和亲卫队了。虎贲营自不必说,复甑山上剿过匪,平寿城下玩过命,自赵旻穿越以来所有的战斗几乎都经历了,比之第三等还要更胜一筹至于这百名亲卫,虽然没有正经上过战场,但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精选的军中勇士,又是经过筛选、考核,可以说随便哪一个放出去,都是单挑之王的存在。

    更何况赵旻一直使用戚少保的鸳鸯阵练兵法操练,虽说同样缺乏实战的演练,但这种阵法可是历经岁月的沉淀,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虽说因为作战对象和地形的不同,赵旻对人员配置、队形演变和武器配备做了一定程度的删改,但总体思路相同,同样是利用灵活的阵列模式、小规模的熟练配合以及优秀的单兵素质来克敌制胜。赵旻有自信,如果同等人数下的作战,自己的亲卫队不惧于同时代的任何对手。

    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手可不止同等人数啊!按照赵旻早先的想法,如果这次来援的红巾部队跟第一次的素质相同,则完全可以利用优势地形,先以防守为主待敌军疲惫之时,再一鼓作气冲杀出去。那时敌军疲弱,而且胆气为己方所夺,有很大的几率形成溃败,这样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修船时间。

    但当听到徐楚说还有两百从边塞归来的戊卒时,赵旻知道情况不妙了。现在己方最大的优势,一是地形占优,二是单兵素质强悍。赵旻所倚仗的也主要是对方不知兵、打不起硬仗,一旦形势不对很容易发生混乱而致溃败。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大部分战争都是击溃战,特别是缺乏训练的农民起义军更是如此,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教训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现在多了两百戊卒,形势很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

    戊卒的战斗力有多强?在平叛之时陆旭麾下就有三千戊卒,其战力强于郡兵,但也不至于难以匹敌。关键是这些戊卒大多上过战场见过血,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不容易因为部分战友的伤亡而心理崩溃,从而一败涂地。一旦这些戊卒缠上自己的亲卫,消耗将士的体力,而其他起义军哪怕战力再孱弱,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寻隙进攻,使自己顾此失彼,最终甚至被围困至死!

    想到这,赵旻再也不敢安坐,撇下徐楚,大步跑向章韩。这回麻烦大了!

第七章 滩头血战(上)() 
吴大目本名吴四,泰山费国山间乡民。六年前红巾之乱的时候,因为战火波及费国,莫名其妙的被挟裹进红巾队伍里。由于他曾经在北地边境服过役,瞧得懂旗号指令,加之身强力壮,颇有武力,因此在普遍以农民为主的红巾队伍里担任了一个百人屯的屯长。后来朝廷派兵围剿红巾,泰山方面的红巾连吃败仗,吴四见机得早,带着几十个同乡,早早逃回泰山群山之中。等到红巾被灭,风头过去,也不敢下山回乡,干脆化名吴大目,就在山上扯旗做起山大王。泰山山脉连绵千里,道路崎岖难行,官府也没那精力满山撵兔子般追剿他这样的残匪,因此一直以来日子虽然窘困,但也还算自在。

    谁料十天前,一位自称东泰方新任渠将使者的人找上门来,联络他重抬义旗,共襄盛举,并许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允诺带兵千人。吴大目闻言当即便动了心,山上的日子虽好,但终究过得紧巴巴的,毕竟谁都知道泰山中群盗猖狂,往来客商大多尽量避开从泰山下穿行,因此眼瞅着衣食来源日渐枯竭,下顿的吃食都堪忧。此时突然从天而降一个大好机会,可以依靠着红巾的大旗,名正言顺的下山去劫掠那些富庶地方,焉有不喜之理?至于红巾军是否能成事,这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成了当然好,不成的话大不了又跑回泰山上继续做自己的山大王就是,有什么难的?

    等下了山来到红巾大营一看,哟!周遭都是些熟面孔,基本上泰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