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子公子-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派人去帮忙,他心里都没什么意见,对人两人没什么来往,但这种事情也不好明着拒绝,再说,现在两家还算是生意合作伙伴。

    只是手下人怕是不怎么乐意,说白了,这种抢险救灾的活,又脏又累,还捞不到好处,放谁身上也不乐意。

    王弘镇也明白这个道理,有道是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想要马儿跑,这草料就少不了。来之前他就想好了对策,待许下了一堆承诺以后,林正龙果断的答应了下来,分派一千人给府衙,拍胸脯保证保证相关人等,一切听从王府尹的安排。

    谈妥以后,王弘镇才稍微心安的回到府衙,看过洛恒昌的写的折子后,满意点了点头,盖好掌印,又安排好人加急火速送往京师,虽然现在水路不能走,即使走陆路,想必晚上也能送到京师了。

    林正龙那边动作也快,还不到半个时辰,相关人等总计一千人,就已经集结在城外待命,随时听侯号令。

    深夜,一封加急的折子来到京师长乐,一路直冲,进了中书省。

    大周定都长乐以后,设有中书省,中书省又有左丞相,右丞相二人为最高行政长官,统辖六部,负责给皇帝处理全国一切军政要务。当然,这里的军指的是戍边军队跟地方武备军,至于京畿地区的军防要务,则由神威都督府负责统率。而神威都督府的大都督又是由安国公家的人世代担任,从未变过。

    所有外地送过来的折子,必须得经过中书省看过之后,再递给内侍监,才能到达皇帝手上。而中书省负责收折子的人就是中书都令史,正七品,共设有三人。三人轮流值夜,一人十天。

    今日值夜的都令史叫做许平章,这人看了看信封,火漆还是完好的,打开一看,发现是安阳府递过来的,心里不由得一阵跳动。

    早上的事情他可听说了,安阳府这受灾的折子这时候送过来,明天可有得看了

    白天的时候,左右丞相二人见灾情严重,担心这几天晚上会有各地上报灾情的折子送进京,所以安排了左右郎中二人分值。

    许平章看完以后,急急忙叫醒了在里面睡觉的右郎中孙可此等大事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所以,在看过以后,许平章毫不犹豫的把折子送给了在内屋休息的右郎中孙可涵。

    内屋孙可涵睡的正香,突然听到许平章急声的叫自己,一开始下意识的有些烦恼,正欲开口训斥,才想起自己在中书省值夜,暗叫不好,立马起身穿好衣服出来。

    果然,待看到许平章脸上的焦灼神色后,孙可涵别知道有大事发生了,接过折子看完后,本来就有些皱的眉头,挤得更紧了

    思虑过后,孙可涵沉吟道:“你把这折子抄一遍,然后送去内侍监。”

    许平章听得吩咐,正准备提笔抄写,接着又有人来报,说是淮洲府跟建宁府的人已经到了门外。

    两人相视一眼,孙可涵快步走出去,亲自接过了急报,待看完以后,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两地受灾的人加起来还不到安阳府的一半,只能算作普通水患。

    不过,孙可涵却非常不满,这两地比安阳府离京师都要近的多,按理说,白天的时候就应该进京了。拖到现在深夜才到,只有一个理由,当地官员无能,想遮盖下去,却又纸包不住火,处理不好。这才求助向朝廷求助。

    废物,真是废物。

    孙可涵叹了口气,把这两封折子也顺道丢给了许平章,吩咐他再抄几份。之后便唤人来把抄好的急报送进了内侍监,至于内侍监会不会交给皇上,就不是自己管得着的事情了。自己按着流程走就行,有事也怪罪不到自己身上。

    瞧着这天色,还有个把时辰就要亮了,孙可涵想了想,还是又派人去外面通知左右丞相,虽然会打扰到二位丞相休息,不过以左右丞相二人的修养,肯定是不会介意的。

    让孙可涵没想到的是,二位丞相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重视这次水灾状况,区区小半个时辰,两人悉数来到了中书省,这可就有点意外了。

    ps:第一更,白天偷偷写了一点点,本来想早点发出来的,不过转念一想,两章一起看比较好!!

第四十九章 原来这般() 
等到左右丞相到了中书省以后,孙可涵突然就安心了,有了这两位顶在前面,自己听差调遣就够了,至于动脑的事情,交给他们去。

    而且,左丞相邓弘文更是出了名的才智过人,要说这满朝文武百官,最能替皇帝解决军政烦恼的人,所有人都会说邓弘文。

    更重要的的,邓弘文还是大周立国百余年来,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丞相,而且还是以殿试第一的成绩,自请外放从地方官做起,一路高升回到京师

    虽然大周开科取士已有百年之久,但一开始也只是做做样子,不投靠世家门下,根本就难以出头。所以,邓弘文这个平民出身的丞相,才更显得尤足稀奇。

    邓弘文这个人做起事来,无论大小,都不敢马虎,这也是能一直深受隆恩的缘故。

    邓弘文与右丞相徐修远两人问清情况后,脸上同时闪过担忧。淮洲府跟建宁府两地官员虽然平庸,但灾情还不算严重,昨日来报的那些地方其实也没多严重。

    可是这安阳府,就有些难办了。安阳府挨着阳江,本来是水陆交通便捷的好地方,只是没想到这次暴雨竟然持续近十天才退散,而安阳又属于下游位置,这才糟了大难。安阳下辖不过九个县城,竟然有七县被洪水袭击,将近二十万灾民要安置,也难怪那王弘镇加急递折子进京了

    徐修远沉吟道:“弘文,这事你打算怎么安排?”

    怎么安排?自然是调拨粮钱下去救灾。

    不过,邓弘文知道徐修远话里的意思,调拨粮钱这种事情谁都知道,国库里虽然还有一些钱,但是不多,这些年修宫殿,铺路挖河道,每一笔都是天文数字。就目前来看,受灾人数零零散散加起来已经超过四十万,国库里哪能播出那么多钱去安置这么多的人啊。

    更何况,从户部拿钱出来,就算二人是贵为丞相,也有难度

    这事还得从咱的皇帝陛下开始说起,当朝皇帝赵允祺,国号“大兴”,赵允祺六岁便被封为太子,一时风光无比。可苦难日子就这么来了,只因他亲爱的父皇大人,足足让他在太子位置上面一呆就是整整三十八年。

    虽说天子常被称万岁,但在那个位置上的,活过五十都算长命了。

    可先帝从二十三岁登基,足足活了六十有一

    咱大兴帝自由身体就不算好,一年总有个四五次的发烧感冒,而他父皇的父皇便是活活被前任熬死的

    所以,为了自己不重蹈负责,大兴帝从二十岁期,便非常注重养生,各种养生之法都钻研过,只是效果都不怎么好。

    直到偶然之下接触到了天师道,从此便跟天师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天师道的人有些能耐,但之前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周不尊佛也不遵道,而且还不准家中独子出家,更不许出家人以修道之名收取百姓钱财。

    只能靠下山做法事,驱鬼画符挣一些信道之人的钱财,日子虽然还过得下去,但要说大手大脚的花钱,甚至耍威风,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天,天师道的掌教真人张太一在京城游历的时候,偶然听人说起赵允祺的事情,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只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单自己,就是天师道的名号也能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

    一想到日后的风光,张太一心思便活络了起来,花重金费劲功夫,终于见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赵允祺。

    这张太一皮囊卖相极好,一出场便让赵允祺信了三分。而且张太一也不负赵允祺的厚望,在他花费心思的调养下,赵允祺这身子骨慢慢的就便好了,一年下来连喷嚏都不会再打一个。至此,张太一便成了太子府专用的养生大师,常年陪伴在太子府,这一陪就是二十多年

    赵允祺是个念旧情,也讲感情的人,在他看来,自己那廋弱的身体没能被先皇熬过去,张太一功不可没。便对他大肆封赏了一番,又从国库调拨钱财,在京城十里外,修建一座全新的道观,其恩宠程度,一时无人能比。

    张太一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来自赵允祺的恩宠,所以对他的身体尤为上心,丝毫不敢马虎。而京中贵人在张太一名声传开后,也成群结队的过来求养生之法,也就是这样,天师道慢慢的进入了勋贵的眼中。

    后来大兴帝赵允祺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渐渐地少了跟天师道这边的来往。可咱大兴帝过了五十以后,身体又有些不行了,这才想起了张太一,于是

    邓弘文甚至有些怀疑,就连户部尚书都是天师道的人,邓弘文看过他的履历,简直比自己的升官经历还要神奇。因为户部尚书黄易云祖上八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布衣,到了这一代,只剩他一个孤家寡人,无亲无故的,竟然能识文断字。

    这就不得不称奇了,不过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神奇的是竟然还有贵人给他举荐入仕,并且一路高歌,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一个下县典史,一路顺风顺水,高升进了庙堂,还成了户部尚书。

    就他这个仕途经历,可以说比自己这个左丞相还要精彩几分。只是,这黄易云的确有几分能耐,虽说自己有些怀疑,但除了他跟天师道有些来往过密之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良久,邓弘文叹了口气,“咱俩过来花费了一些时辰,可陛下还没派人出来传唤,想必是要放在朝堂上去说了。”

    徐修远笑了笑,安慰道:“弘文莫要做哀声状,虽然朝堂上小人闹腾的厉害,但成不了气候,别说现在有水灾为祸,即便没有这等事情,陛下也绝对不可能答应立天师道为国教。”

    就在这时,有内侍过来禀报,“二位丞相大人,陛下有请二位大人移步御书房。”

    邓徐二人相视一眼,徐修远朗声笑道:“弘文你心忧国事,太过心急了。”

    ps:两更完毕,虽说作者君jj比较长,但是也不想短那一毫米

    主线算是摆出来了,接下来又到了装逼的时候了!!!

第五十章 朝会议事() 
邓弘文跟许修远两个人进了御书房,到朝会快开的时候,才缓缓走出来,外面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是邓弘文出来以后,却是一改之前有些阴沉的神色。

    大周的朝会依照惯例是三日一次,不过今日有些特别。

    只因为昨日有人在朝会上上奏,立天师道为大周国教。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官各有说法。以礼部尚书严节反对的最为厉害,严老尚书五十五的人了,火气却一点不比年轻小伙子小,至少在这件事情上,那时相当的愤怒的。

    严老尚书指着那上奏之人,吹胡子瞪脸,直接骂了起来:“你身为朝廷命官,拿着朝廷的俸禄,上不思报效国家,下不思造福百姓,就知道跟天师道的人勾结在一起,还大放阙词,尊天师道为国教,我严节羞于你这样的小人同朝为官,百官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那人也不恼,反而温和的问道:“严老尚书,你我同朝为官,下官虽然品级比你低了一些,却也是朝廷命官,下官只是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你反对归反对,为何要如此侮辱下官。”

    严节嗤笑道:“我不当是骂你,你要是再胡言乱语,我还要打你,你信不信?”

    “你你!”那人虽然气恼,其实没有做声了。

    就这样,本来计划好的节奏,生生被严节打乱,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另寻机会。

    之后,又有人说道阳江流域的水灾,严节老尚书借题发挥,指桑骂槐的说道:“依老臣看,这暴雨持续近十天,必有异端,定是朝堂上混了妖孽进来,上天这才降下了警示。”

    严老尚书话里边的妖孽指的是谁,自然是不言而喻了。不得不说严节这番言语彻底把那群人打的是措手不及,甚至被激恼了。

    古人向来对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深信不疑,以前就经常有国君因为天灾太多,从而下了罪己诏。若是任由严节把这妖孽的帽子盖上来,以后谁想再提尊天师道为国教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叔可忍,婶婶不能忍。

    于是,好好的一个朝会,变成了你来我往的言语攻坚战,到最后演变成了菜市场泼妇骂街,甚至连对方祖宗都扯了出来。至于朝廷命官的面子,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大兴帝赵允祺看着下面的闹剧,脑袋直发晕,还有没有一点朝廷命官的样子了。那谁谁,你说归说,把他母亲扯进来干什么。还有你严节老东西,要不是看在你是先皇提拔上来的人,又一把年纪了,就冲你当年祭天的时候打了我手心,我早就把你给撤了。

    哎哎哎,你撸起袖子想干嘛,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要跟人打起来不成?

    看了一会,赵允祺有些厌烦了,好好的一个朝会怎么就歪的这么乌烟瘴气,赵允祺朝邓弘文递了个眼神过去,结果邓弘文装作看不到,眯着眼睛,眼观鼻,口观心地站在那里装睡。

    赵允祺无语了,好嘛,你们一个个的都可以嘛。

    “咳咳!”

    赵允祺轻轻咳了一声,但现在朝堂这么嘈杂,除了少数人,其余人等几乎都听不到,反而愈演愈烈,闹得更凶了。

    于是

    “咳咳,咳咳咳!”

    邓弘文终于睁开了貌似腥睡的眼睛,大声惊问道:“陛下,可是身体有恙?”

    瞧着下方一群不知所以的百官,赵允祺恼怒道:“退朝,明日再议!”

    就这样,这一场争斗的风波,随着赵允祺的离开,总算告一段落。

    随着百官陆陆续续的到来,朝会宣布正式开始,依着规矩行完了礼。却没一人带头出声,跟昨日大吵大闹的情况简直是两个极端。

    对于这样的情形,赵允祺有些不习惯了,疑声问道:“众卿家都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静,安静。

    旁边老太监识趣的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