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沂他们都是南方人,自然要为南方人说话。巨敬、韩永他们都是北方人,并且北方的官员本来就少,也更加团结,梁子就结下了。

    听郑沂提起‘南北榜’案,其它几人都不在说话。南北方的科举矛盾自从唐代就有,平时不明显还好,去年闹得那么大,一时半会儿的是弥合不了的。

    老半天,还是郑公智说道:“不是还有市舶司的章程没有出来。等议论章程的时候还可以推拉一番。”不过大家都知道章程啥的挑点刺儿也没啥大意义。几个人又转换话题讨论了一会儿经义,交流了读四书五经的新得体会,然后就散了。

    ==========================================================

    下了朝之后允熥回到文华殿的路上,秦松和允熥说道:“今日殿下在朝堂之上真是说的不错。”秦松是世袭指挥使,今日是中朝,可以上朝。

    这时陈性善他们都在文华殿东暖阁等着,允熥说道:“现在文官儿们,即使是他们这些认死理的,因为去年的南北榜案也不团结,只要南方人说了话,就算不反驳也绝不帮腔。并且我大明除了翰林院、礼部、太常寺以外也没有多少这些认死理的人,只要抛出一个他们无法反驳的理由就行了。再说了,还有家住在沿海一带的人会出来帮腔的。”

    这时候大明的文官还不像后世有什么党争,那是嘉靖朝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虽然也会有争端,但是还没有以地域、利益为纽带行程的密不可分的小团体,大多是由观点相似的人结成一派。当然,涉及到老家的时候即使是不同派别的人也会异口同声的为老家争取的。

    秦松说道:“南北榜,殿下当初是怎么想出来分为南北榜的?真是能解决争端的办法。”

    允熥笑笑不语。去年练子宁就问过一回了。他能说是从史书上看来的吗?并且分为南北榜并非是他的最终目标,他是想像后世一样分省录取的。那样一来,北方的三秦,南方的雲南、廣西的举子肯定对他感恩戴德。所以他打算在继位以后颁布,并且考举人也会分府录取。

    当然,允熥一定不会弄成后世的高考那样不公平的考试的,北平学生考中北大、清华的概率是燕赵大地的100倍以上,允熥一定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a

第173章 张彦方() 
允熥也这一天禀报了老朱自己暂定的上沪县市舶司提举的人选,并且报告想将上沪县改为属应天府管辖。

    老朱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然后他下旨让张彦方回京,并且下诏书将上沪县改为应天府直辖。

    三月初,张彦方赶到京城。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叫他来京,按理说还没到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不该回来啊?

    好在杨任知道这件事,他提前和吏部打好了招呼,让吏部的人见到张彦方以后告知他让他来文华殿。

    张彦方到了京城当日,在驿站休息了一晚以后直接来了吏部。吏部左侍郎就是练子宁,直接告知张彦方:“皇太孙殿下要见你。”

    张彦方于是感到颇为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文华殿。

    允熥这天正在批改奏折,听守门的宦官说一名自称张彦方的文官来了,马上传令让他进来。

    杨任说道:“今日张彦方就到了京城?从乐平到这里,再算上诏书送到乐平的时候,这是最快的脚程了。”

    允熥听了杨任的话,也算了一下,确实是非常快了,基本上是诏书刚到乐平,然后他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出了。难道乐平没有事情需要交接?

    这时张彦方走了进来,凭借服色知道了谁是允熥,马上行礼说道:“乐平知县张彦方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放下笔说道:“张卿免礼平身。”

    不过张彦方仍然行完了礼然后才站直身子。

    允熥上下大量了张彦方一遍。他年龄看起来和杨任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但是却显得面黄肌瘦,似乎是长期没有充足的营养导致的,杨任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现在已经好多了。

    允熥也听杨任说过了,张彦方家里人口多,父母高堂都在世;他这一辈儿,除了他自己还有三个兄弟,两个妹妹,五个亲人家里都在乡下种地,还指望着他接济。自己呢,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他还要教导孩子读书。

    这样的人能勉强吃饱就不错了,根本没条件提什么营养。允熥心里闪烁着一些想法,不过这和眼前的事情倒是没有关系。他撇开想的事情,对张彦方说道:“张卿今日就到了京城,是诏书送到乐平的当日就出了吧。怎么,乐平没有政事要交接?乐平虽是小县,也有二三十万人口吧。”

    张彦方神色不变的说道:“禀殿下,现在并非春秋二赋之时,也非县试之时。乐平现在虽然称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也是家家安定,并无盗匪;当地的官司臣也都是当日办结,并无未结之案,所以可以当日出。”

    明代的地方官就主要是四项:钱粮、教化、刑名、治安。赋税和县试就是钱粮和教化,安定和官司就是刑名和治安。张彦方的意思就是他把县官该干的都干完了,不需要继续在当地逗留交接,可以马上出来京城。

    允熥目光闪烁:张彦方这是在解释还是再表功?允熥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端倪,但是什么也看不出来。允熥思虑片刻,看着旁边的沙漏,知道已经到了午时,于是说道:“张卿,现在已经到了午时,还是先吃了午饭再说吧。”

    张彦方说道:“臣,今日上午已经吃了饭,现在不饿。”

    允熥知道他是北方人不习惯一日三食,但是这是他用来拖时间的借口,怎能不吃?说道:“既然到了京城,就要入乡随俗。”

    杨任也在一旁劝他,张彦方于是答应吃饭。

    允熥松了一口气。如果他是那种死板的人,虽然可以信任,但是不适合当市舶司的提举,那就只能安排到别的地方为知县了。还好他不是。

    中午午饭很丰盛。应该说每天的东宫的伙食都很不错,每天都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允熥前后两辈子都不缺肉吃,倒不是太得意这样的饭菜。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除了少数大地主家出身的,基本上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所以允熥每天都吩咐变着花样来上菜。杨任也是这样才由面黄肌瘦变得红润起来。

    今日的肉菜是红烧肉和黄瓜炒肉。张彦方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等到红烧肉一上被香味一吸引,又见其它的人面对允熥也不是那么严谨,也就甩开膀子吃肉,把分给他的那一份吃了个精光。

    允熥又吩咐再给他盛一碟。最后张彦方吃了三叠红烧肉、两张饼子,还有其它的菜也都吃光了。

    等他吃完了,慌忙想起什么,站起来说道:“殿下,臣失礼了请殿下治罪。”

    允熥笑道:“你是第一次见孤,孤不怪罪。”允熥也不喜欢那种总是端着的人,所以不怪罪。

    允熥见自己等的人还没有来,借口午睡回了文华殿文渊阁。允熥未惊动熙瑶独自回到寝殿,等着消息。

    一直到午时快过去了,他等的人终于到了。王喜走进来说道:“殿下,锦衣卫来人了。”

    允熥正半眯着眼睛在床上躺着,闻言睁开了眼睛。他就是在等锦衣卫的人。虽然杨任保举张彦方,允熥也可以自己面试,但是他还是不放心,禀报老朱之后让锦衣卫去查张彦方。因为需要传令到乐平,他估摸着今日能到,所以张彦方来了一直在拖时间,现在果然到了。

    锦衣卫的来人见到允熥来了,行礼说道:“臣锦衣卫镇抚杨本见过殿下。”

    允熥答应一声,结过他手里拿的东西。拆过开来看起来。杨本退下。

    允熥仔细看了他的履历,除了家里人太多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不妥当的地方,乐平也确实是治理的不错。幸好族人不多,并且老家是内6的。

    允熥看完了,回到东暖阁。东宫属官也都已经醒了。允熥虽然在东暖阁没有安排午休的地方,但是给他们预备的椅子靠背都是能动的,所以可以放下来一些侧躺着休息。这个这时的木匠都能干,不是什么费事的活计。

    允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又让张彦方坐下,这就可以开始面试了。8

第174章 文华殿东暖阁() 
允熥问道:“张卿,当初为了便于养乞请出京为地方官,你不是有兄弟,为何还要自己带着父母?”

    张彦方说道:“回殿下,臣为家中长子,当负起赡养父母之责,岂是外出为官能逃避的?臣的兄弟在乡下种地为生,一年到头只有冬季有空。? 臣的父母也是农户出身,在乡下虽然年纪大了也闲不住下地帮忙。”

    “但是臣岂能自己为官而看着父母下地?是以带着父母。”

    这个理由把允熥惊到了,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可是很孝顺了。不过允熥的疑心病很重的,除了齐泰、练子宁等被老朱点评过或者史书上有记载的人物之外,并不会很信任其他人。

    允熥又问了几个问题,张彦方一一作答,并无前后矛盾之处。最后允熥问道:“我看你从滁州到京城只走了二十里地,到晚上才到京城北边的驿站。但是从上一个驿站到滁州的驿站也是走了一天,却是走了三十里地,这是为何啊?”

    张彦方脸红了一下,才说道:“禀殿下,臣家穷,若是下午就到京城,就要自己负担一晚上的开销;而晚上到了京城附近,可以省下一晚上的住宿的钱,所以故意走的慢了些,请殿下责罚。”

    允早就猜到是这种情况了,闻言也不稀奇,但是他对于张彦方的态度很欣赏。其实在他有很多的理由可以搪塞,比如路上遇上熟人聊了半天,或者遇到了其它什么事情耽误了,反正也很难查证。但是他就这么说出了真实的理由。

    这说明要不陈彦方确实是实诚人,要不就是聪明人,但是不管他是那类人,允熥都可以用,只要他还有孝顺这么一个弱点。

    允熥这次确定他就是提举的人选了,然后才和他说起市舶司开海的事情。允熥说道:“……。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你到了上沪县,选一个地方为让商人交易的地方。然后还要和当地卫所的官兵商量清剿海盗。孤会给当地的卫所下令让他们配合你。”

    “还有不必你选出差役来,孤自有安排。”他对于官吏分流的政策觉得很不好,既然暂时无法改变,打算上沪海关全部都是官员,哪怕是未入流的官员也成,没有一个世袭的吏员,这样容易保证清廉。

    “并且,你既然是兼着两个差事,那俸禄也是双份,足以补你家用的不足。”这时的规矩是,如果兼差都是按照官位高的那个给俸禄,除非是有世袭的世职还有流官才多给一份俸禄。允熥这要打破这个规矩。

    陈彦方一一听着,听到最后的时候拱手对允熥说道:“臣谢殿下恩典。”

    允熥说道:“不必,孤是觉得既然有两个差事最好还是有两份俸禄才好,倒不是专门给你的恩典。”

    又说了一会儿,允熥觉得现在可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下去了,和陈彦方说道:“孤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了,没有别的安排了。”允熥看了看时间,已经是申时了,对陈彦方说道:“天色也不早了,你就在这儿帮着孤来处理事情吧,明日再去吏部领文书告身。至于今晚,”

    这时杨任说道:“今晚让陈兄在我那里歇息吧,我租赁的屋子还是可以再撘一张床的。”陈彦方也没有拒绝,这事就定下了。

    然后陈彦方就见到了大明现在的第二中枢是如何运作的。从通政司来的折子已经都分好了类别,允熥随机把某一类的折子交给某人,这个人看过折子之后就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建议,然后夹在折子中给允熥看。

    允熥看过折子再看建议,然后要是觉得建议不错,就抄到折子上,如果不赞同,就找到这个人在讨论一番,然后写上建议。

    不过所有关于番邦的折子都是允熥自己处理,写上建议。

    所有的折子最后在允熥这里汇总,然后允熥派人送到老朱那里。如果有重要的折子——正常情况下重要的折子不会来到允熥这里,都是老朱自己处置——允熥就会亲自带着折子去老朱的寝殿。当然最后一条是杨任告诉他的,今日并无这样的重要折子。

    一直忙到天快黑了,才停下。允熥留他们吃了顿饭,然后让他们走了。现在有老朱分担政事,允熥一般晚上不用忙。

    回去的路上陈彦方对杨任说道:“你们平日就是这样处理政事?”

    杨任说道:“这怎么了?”

    陈彦方说道:“这岂不是和丞相差不多了?”

    杨任笑道:“怎能和丞相相提并论?我们只不过是代殿下拟下条陈,最后用不用全凭殿下自己主张。丞相可是很多事情不必禀报皇上,可以自己处置的。”

    “并且丞相礼绝百僚,有自己的属官,政令的上通下达全是经过丞相,不可绕过。现在殿下用我们,我们才有机会参与政事,若是哪天殿下不用我们了,我们就不可参与,与丞相完全不同。”

    陈彦方听了杨任的话,也意识到了这件事,于是不再说话。

    ============================================================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三月底,陈彦方也去了上沪县就任了。

    这一天快到午时的时候,昨日的奏折全部处理完了。允熥想着和老朱多亲近亲近,所以亲自带着奏折前往谨身殿。

    刚走到华盖殿,忽然有一骑飞驰过去,把马停在了谨身殿门口,然后飞奔入谨身殿。

    允熥顿时疑惑起来:“在皇城骑马,这是多大的事情生了?”然后快步走向谨身殿。

    走进老朱所在的殿内,允熥见到老朱一脸悲戚之色,眼泪还流了下来。允熥急忙问道:“爷爷,生了何事?”

    老朱说道:“允熥,棡儿过世了。”

    允熥大惊失色!棡儿就是朱棡,朱元璋第三子晋王,就藩太原。他竟然现在病逝了!他可是才四十一岁啊,虽然比朱樉多活了一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