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8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住一日吧。”赵氏说道“二十八再去青浦县也不迟。”

    李咏琳本想拒绝,他们这么晚才从京城出发,腊月二十七才能到青浦县,萧统的父母已经有些不满意了,再迟一日,恐怕更不好,何况萧统也未必答应。可她看着母亲的眼神,心变得极软,说道“好。女儿劝说外子,多在苏州住一晚。”

    “这才好。”赵氏拍着她的手笑道“这才对。”

    “咏琳,有件事,娘希望你能说真话。”又聊了几句,赵氏忽然又这样说道。

    “娘,何事?”

    “就是有关你丈夫之事。你丈夫,对你到底好不好?”

    “娘,这个,上次回家的时候你不是问过了么?”

    “当时你们才成婚一年多,自然恩爱;但又一年半过去,你又没有生下孩子,他对你的态度或许会有变化。”

    “娘,你放心,萧统对女儿好得很。而且女儿也已经怀孕了。”李咏琳在母亲耳边轻声说道。

    “已经怀上了?”赵氏用惊喜的目光看向女儿的肚子,问道“几个月了?”

    “三个月了。”李咏琳也抚摸着自己的肚子,笑着回答。

    “我说为什么你改坐马车而不是骑马了,原来是怀上了。”赵氏惊喜地说了一句,但想起来什么,又问道“怎么不坐船回去?”

    “娘,青浦县不在长江边上,离着黄浦江也挺远,坐船到了华亭县还要换马车前往青浦,还绕远路,不如从京城坐马车过去。”李咏琳道。

    “原来如此,那确实坐马车回去更好。”赵氏这样说了一句,又一脸惊喜之色的说道“你怀上真是一件好事,不用担心萧家嫌弃你了。萧统年纪也不小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难免你公婆着急。你前一个婆家之所以休了你,或许也有你一直没生孩子的缘故。”

    “娘,提他们家做什么。”李咏琳原本笑吟吟的听着母亲说话,可母亲忽然提起丹家,顿时面露嫌恶之色道“年关前头,不要提他们家。”

    “是娘错了。”赵氏马上说道“不该提他们家的。”

    “对了,萧统老家不是浙江的,为何你们回松江府青浦县过年?”气氛一时有些冷淡,赵氏也不好找话题,说起了这个。

    “萧家家原本是浙江人,可为了让自家的子弟考中举人的把握大些,就利用官府户籍的漏洞将他的户籍迁到了青浦县。后来官府下了文书,从前利用漏洞的既往不咎,但若想户籍仍然在青浦,就必须全家搬到青浦县来住。当时萧统已经在青浦县取得秀才功名,又在直隶参加过一次乡试,回浙江也不能再参加科举,不得已只能让全家搬到青浦县来。”

    “原来这样。不过这也挺好。青浦县离着苏州比浙江近得多,娘要是想你了,还能去瞧瞧你。”

    “怎能让母亲去瞧女儿,娘若是想女儿了,就派人给女儿传信,女儿就来苏州。”李咏琳笑道。

    说过这几句话,母女之间的气氛又变得融洽起来。她们又说了一会儿话,李咏琳忽然道“已经是酉时初了,天已经有些暗了,爹怎么还不回来?”

    “年初时候你爹去觐见安王爷,一个半时辰就回来了;这次已经两个多时辰了,怎么还没有回来?”赵氏也奇怪的说道“安王爷哪有那么多事情与咱们一个商人家说?”

    ……

    ……

    就在此时,许多衣着贵重的人从安王临时下榻的院子里出来后,正吵吵嚷嚷的议论着。“王爷说的这事到底有没有影啊,能当真么?”

    “这我哪儿知道?你得问王爷去。”

    “你说笑吧,我怎么能去问王爷?嫌得罪王爷的不够?”

    “你们两个别吵了,王爷当然是不能去问的。但此事若是真的,那京城肯定有消息,派人去京城问一问就知道了。”

    “京城?伯甫兄,你可听到过此事的风声?”忽然有人问尚铭道。

    “没听到风声。”尚铭摇摇头说道。

    “那,安玄兄,安玄兄定然听到过风声。”这人忽然又对李泰元说道。

    “我算是有所耳闻,但安王爷说的这件事没听说。”

    李泰元说道“今年年初的时候,从京城传来消息,朝廷要在暹罗的克拉地峡这个地方修建一条运河。我当时有些奇怪,怎么好端端的要在那儿修运河;直到十一月份传出消息朝廷要派兵攻打位于印度的孟加拉国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为了方便以后从中原往来印度。”

    “可安王爷说的这个朝廷因为要筹备攻打孟加拉国之战,暂且没钱修这条运河,可运河的修建耽误不得,所以要向商户借钱修运河这件事我没听说过。”

    其他人又议论起来“朝廷要修运河之事是真的?那为什么不从钱庄借钱修?”

    “你没听安王爷说,钱庄的钱都借给朝廷和番国打仗用了,现在借不出钱来。”

    “那朝廷也不能随便借钱。若是没几个钱也就罢了,大不了就当做捐了。可这么多钱,万一打了水漂,可怎么办?”

    “安玄兄,”刚才出言询问李泰元的人又对他说道“您能不能派人去京城打听一下,安王爷说的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你们不能自己派人去京城打听?”李泰元道。

    “安玄兄,您也知道,我们认识的官员官位也不高,此事既然并未明发邸报,未必知晓,只有安玄兄您一定能够打听出来。”这人又道。

    “是啊安玄兄,此事十分要紧,就请贵府的人辛苦一次。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他。”其他人也纷纷说道。李家的后台到底是哪位他们仍然没有打听出来,但地位肯定很高,安王爷说的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肯定听说过,拜托李家去问准没错。

    李泰元看着一张张带着讨好笑容的脸,恨不得将这些人都打翻在地。但他若是真这么做就得罪了几乎整个苏州商界,不敢下手,只能说道“好,那我就派人去京城打听一番。但若是打听错了,你们可不能怪我。”

    “岂能怪安玄兄?不论打听到了什么,我们都承安玄兄的情。”众人乱哄哄的说道。

    “还有一事你们要答应我。”李泰元又道。

    “何事?我们定然答应。”

    “我打听出的结果,不能告诉丹家。”

    “丹家,哪个丹家?”有人说道。

    李泰元瞧了说话之人一眼,道“若是有人不答应,我绝不会派人去京城。”

    众人一阵沉默。丹家也是苏州府的大商户,和在场许多人家都有往来,也有姻亲,就这样将丹家排除在外,许多人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们不说话,李泰元也不说话,就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才有人说道“我答应安玄兄。”

    “我也答应安玄兄。”其余人等见有人开了口,也纷纷说道。

    李泰元非常认真的数了一下人数,确定每个人都出声应诺了,这才答应派出使者前往京城打探此事。此事说完后,他特意向刚才丹家父子站的地方瞧了一眼,见他们已经转身走了,冷笑道‘我找不到你们家是白莲教徒的蛛丝马迹,但能为你们家添点儿堵,也是好的。’

    ……

    ……

    “王爷,您擅自作这么大的决定,是否有些不太妥当?”在院子里安王朱楹的寝室内,贴身服侍他的一位太监状着胆子说道。

    “这怎么是孤擅自作出的决定?分明是得到了官家准许。”朱楹道。

    “王爷,官家的书信分明是让您在南洋解决此事,可没说允许您在中原募集钱财。”太监又道。

    今日朱楹召见李泰元等苏州府主要的商户人家,就是为了筹措钱财,修建克拉地峡运河。

    今年年初允熥派人去勘探当地的情形,是否能够修建运河。经过半年多的勘探,将克拉地峡地区的详细地形图绘制出来,适合修建运河线路也规划了出来,可以动工修建了。可这时有关各方才发现,没钱修。

    克拉地峡运河后世有许多国家曾经规划过修建,项目预算在数百亿美元之上。这个年代虽然人工费用很低,也没有值钱的大型机械可以投入,但因此工期也会拖长,总预算按照购买力计算比后世的几百亿美元也少不了太多。

    暹罗人当即缩了。要是出得起这笔钱,国君干嘛不用来享乐和扩张军队?不要说出全部,就算是出三分之一,他们也出不起。

    蒲藩当然更出不起。蒲藩经常攻打周围的土著部族,虽然营造出军力强大的印象,但军费开支也很大,土著部族也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根本没有任何富裕钱。

    朱楹与朱贤烶、暹罗国代表商议过后,将此事呈报朝廷。允熥看到预算时也呆了一呆这比打仗花的钱还多,不要说要出兵攻打孟加拉国,就算不攻打,朝廷也没法一次拿出这么多钱来。

    允熥想了想,从国库中又挤出价值几十万贯钱的现钱或粮食、布匹,拨给他们,又写信给朱楹,一方面是让他继续压缩成本,另一方面是让他们用这些钱财先开工,后续的开销之后再说,同时勒令暹罗出钱。书信的最后略微提了一句若是能够再自筹钱财,朕定然会下旨奖赏,而且将名字镌刻在运河两头的纪念碑上。

    拿到这些东西,又从暹罗王国挤出了价值几万贯钱的钱财后,开始招募或拐骗工人准备开工,这件事也由专人接手,朱楹不再负责。

    可朱楹见到允熥的书信后却对此事比从前更加上心,想要为修建运河筹钱。可他在南洋人生地不熟,筹不到钱;广东福建的钱庄觉得不上算,不愿意出;朱楹就将算盘打到了江浙一带商人的头上。苏州是江浙地区仅次于京城第二繁华之处,朱楹于是在这里召见当地的商人,隐瞒了部分事实让他们出钱修建运河。

    “而且王爷,官家严禁向钱庄之外的商户借钱。”太监又道。

    “让这些人开一家钱庄就成了。官家又没有规定必须寺庙道观才能开设钱庄。”朱楹说道“你放心,若是他们答应借钱,孤就会在他们开设钱庄后将此事告诉官家,之后签借款的文书也都是官家派人出面,孤不会从中经手。”

    “王爷,您何苦如此。您既然愿意为此事这样奔走,为何不向官家请旨就封?”太监又道。

    “哈哈,”朱楹似乎是在笑,但声音中殊无笑意。“孤连儿子都没有,请求就封做什么?几十年之后封地还不是被朝廷收回?反正即使孤不就封也能在京城享乐一世,何必就封?”

    “但孤也不愿死后迅速被人遗忘。孤为修建克拉地峡运河筹集钱财奔走,若是成了以后运河两端都会镌刻孤的封号与名字,来往运河的人都能瞧到,也算死后留名,不至除了为孤守墓的人之外其他人都遗忘了孤。”

    “而且孤享乐半生,但也没有为朝廷出过什么力,也于心不安,若是促成此事,也算做了一件事,以后就能心安理得继续享乐了。”

    “所以孤要为修建克拉地峡运河筹钱。”

    听到朱楹的这番话,太监长出了一口气,再无话可说。

    “刘伴伴,明日未时你记得提醒孤,再叫他们前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出钱。”

    “是,王爷。”

    。

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 
“萧老爷,您劝劝王爷吧。”朱楹一个姓曹的贴身侍卫对同朱楹一起返回京城的萧卓说道。

    “是啊萧老爷,您劝劝王爷吧,可不能让王爷做这样的事情。”另一人也说道。

    “你们不要再求我了。”萧卓看了他们一眼,苦笑道“你们以为我没有劝过王爷?可王爷不听我的,我能有什么法子?”

    就连朱楹的侍卫都觉得自家王爷的所作所为并不妥当,他萧卓作为金融业的专业人士,岂能不知?而且他与朱楹一道返回京城,被陛下知道了定然会被责怪,他也不愿受这无妄之灾。可他也劝过朱楹几次了,朱楹就是不听。

    “我也与殿下说过了,殿下的所作所为不合陛下定下的规矩,让一般商户做钱庄的差事陛下可不会愿意。可殿下不听,我也没有办法。”

    “可是现下在苏州城里,也只有您能够劝说殿下了。”曹侍卫又道。苏州当地人就不必多说了,地位不够,与朱楹过往也没什么关系,劝说不得;他们这些侍卫与朱楹的关系倒紧密,但没有人做过商人,也不知晓允熥定下的规矩,只是感觉朱楹的做法不对,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只有萧卓地位足够又是专业人士,能够劝说。

    “诸位侍卫,我实在是无能为力。”萧卓说了这句话,见三四个侍卫仍然盯着他,又道“苏州与京城也相距不远,可否从京中请人来劝说殿下?”

    他们沉默起来。京城中确实有人能够劝说王爷,苏州也确实距离京城不远,快马不过一日,但他们现下却不可能将这些能够劝说朱楹的人请到苏州。马上就要过年了,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离京都会引起众人注意,陛下也会了解缘故,这样朱楹在苏州正在做的事情就会立刻被陛下知晓,而这又是他们竭力避免的。

    “都在这里做什么?”现场正寂静一片,忽然从身后传来声音,他们忙转头望去,就见到朱恒实左手反手握着刀柄,正站在他们身后。

    “见过朱指挥使。”众人纷纷行礼道。朱恒实虽然只是一个指挥使,但很受允熥信任,何况他从来不搀和任何狗屁倒灶的事情,只是训练将士、指挥打仗,武艺高强过往又立过战功,大家也都敬重他,是以真心实意的行礼道。

    “你们都是王府的侍卫,有些人论官衔不比我低,不用对我行礼。”朱恒实又道“但你们聚集在这里,即不去保护安王殿下,又不在屋里休息恢复体力,并不妥当。”

    “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劝说王爷。”为首的曹侍卫对他的话不太满意,出言道。

    “这不是你们应当做的。”朱恒实又扫视了一圈,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沉声说道“你们是侍卫,要做的就是保护安王殿下,而不是想着如何纠正殿下的错误。那是王府长史或藩国王相的差事,不是你们的差事。”

    “可现下长史不在,典簿等属官也人微言轻,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