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将文书递给卢义后就退下,卢义转过头来见允正看着他,楞了一下,随即说道:“陛下,这是今日送来的奏折。”
“这个时候将奏折送来,可是有什么大事?”允问道。一般情况下,因为他正处于出巡状态,每日送到他面前的奏折都是有固定时间的,不会这个时候送过来。
“陛下,有三件大事。其一,真定府有白莲教作乱!”
“真定府有白莲教作乱!”允与妙锦同时惊呼道。允还马上从他手中将奏折拿了过来。
“真定府宁晋县农户崔成发,实为白莲教香主,听闻陛下调集大军去西北要与撒马尔罕国交战,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撒马尔罕国信奉白莲教,乃是他们的援兵,又散布大明必败之谣言,蛊惑百姓,试图造反。”
“但幸得有误入白莲教之人忠君明义,在逆匪起事之前向县衙告发。县衙随即将此事上报府衙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衙门。因据闻白莲教串联极广,臣未敢轻举妄动,待集结七个卫所后赴真定府清剿,共在真定府、保定府九县擒获白莲逆匪头领七人,打死十一人,打死普通逆匪七百九十八人,俘虏一百二十四人,另查出几户与白莲教有牵连的士绅。”奏折上写到。
“莫非当年陕西的白莲教徒田九成、王金刚奴造反后,余部跑到了河北?”允看完奏折后说道。
不过既然已经将可能的造反扑灭,此事也就不太重要了,允批示到:“命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认真查处,定要将白莲教逆首擒获;布政使茹清剿白莲教逆匪有功,赐散阶,记功一次,考评上等;其余有功之臣着都察院与吏部评定功劳给予赏赐。真定、保定二府知府与各县知县……”
“这个白莲教怎么总不能彻底铲除。”妙锦抱怨道:“从洪武初年起朝廷就禁绝白莲教,也几次镇压过白莲教造反,还是灭之不绝。”
“乡间的无知民夫民妇太多,白莲教又善于蛊惑世人,并且有种种伪装,每次剿灭只要有一人逃脱就能东山再起,不好铲除。”不要说这个年代,就是后世,咨询那么发达,不还是有人上当受骗入了邪教。只不过那个年代邪教的头头都知道推翻政府是不可能的,所以将精力放在了骗钱上面。
“这也是为夫悄悄改变了皇爷爷当年定下的宗教章程的缘故。乡间的百姓多愚昧,得有个信仰才好,皇爷爷对正派的佛道限制过多,等闲不许他们去乡间传教,就给了邪教机会。是以为夫鼓励正派的佛道在乡间传播,压缩邪教的生存空间,稳固大明。”允又道。
妙锦又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忽然听有人道:“皇兄,嫂子,你们在说什么?”
“没什么,河北有白莲教造反,不过已经被镇压下去了。河北的官员正在审问。”允回答。
“白莲教怎么总也灭不掉,若是让妹妹遇到了,一定将他们铲除。”
……
……
山东,滨州。
“大哥,已经有准信儿了。崔成发被明军打死,其妻子自尽;赵州、元氏等八个县的香主也都死了。有几个小喽喽被抓,但不知道上头的人是谁,供不出什么。”
“下面的香众死伤惨重,但好在咱们派过去的人都安然无恙,正设法跑回来。”身材高大壮实的山东白莲教头目之一的李二对山东白莲教的坛主彭聚说道。
“我当初就说起事成不了。”彭聚转过头来,表情十分不好看,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明国与什么撒马尔罕打仗的地方远在西域,距离中原一万多里地,就算明国在西域打了败仗也不会影响在中原的统治。他们非不听,非要准备起义,这下好了,虽然只折损了九个县,但这九个县可是咱们在河北势力最大的九个县,河北的势力折损了一半多,若是再牵连出别的来,损失就会更大!崔成发他们死有余辜,我只是可怜白白死了的香众。”
“大哥,这不是大家觉得明国调动的兵马这么多,觉得此战明国输了影响会很大么?大家都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对西域有多远也没什么概念。”李二干笑道。他其实当时也支持崔成发等人起事,只是因为山这边的总坛主是彭聚,而彭聚坚决不同意才罢了在山起事的心思,但也派出了自己的一些手下去河北支援。
“叫你们平时别就会练武,学文也别只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只对愿意当官的人有用,咱们造反之人读那个做什么!有空了多读读兵书,咱们教里也有元末打过仗的人,多请教请教他们!”彭聚又道。李二只能听着。
彭聚教训完了,问道:“咱们派过去的人怎么回来?”
“大哥,咱们派过去的人都是去了高邑县,现在东面的宁晋县被明军完全封住,不让人经过,他们只能从南边绕。因咱们滨州靠着大清河,为了方便他们打算绕到大名府,坐船回来。”
“不行,整个河北现在查的都严,不能在大名府上船。让他们去南边,到开封府坐船去徐州,再从徐州北上回来。万事稳妥为先啊。”彭聚说道。
“是,大哥,我马上派人告知他们。”
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
看过第一份奏折,允翻开第二份看了起来。才看了几眼,他就对妙锦笑道:“妙锦,这份奏折上写的可是好事,还与你有关。”
“与妾有关?”妙锦惊讶的叫了一声,随即想到了什么,说道:“可是妾的四兄做下了什么事情?”
“你怎么会猜到是增寿?”允带着一丝惊讶问道。
“妾的长兄还在伊吾,不太可能做下什么;三兄一向谨小慎微,也不会做下什么;景昌与钦儿虽然不大老实,但自从撞人那件事以后也小心多了,不会闹出能让朝臣专门写折子向夫君进谏的事情。景璜等人年纪还小,更不会犯下什么大错。”
“这样算下来,有可能做下什么事情的也只有四兄了。”
“你果然聪慧。”允夸赞了她一句:“你说的不错,确实是增寿在永藩做下了事情,立了功。”
允挥了挥手上的奏折:“自从朝廷接受阿依努人为藩属后,虽然日本人表面上对此无异议,但私底下仍然不时派人去南岛(北海道岛)劫掠,若是被发现就说是武士们私底下去的,与朝廷和各地的官府无关。”
“今年夏天,日本人趁着大明西征之际派出数千人北上攻打阿依努人,阿依努人没有料到日本人出动的人手如此之多,几天之内数个部族被打垮,无数人被生擒抢回了本州岛。”
“可增寿及时带兵出现,派出水师拦在南岛与本州岛之间,断了日本人的退路,随后运送大军上岛剿灭,在消灭了许多武士后,剩下的人向大军投降,其中就有日本在本州岛北部的几个守护大名的儿子。”
“增寿勒令日本这几个守护大名交出掠走的阿依努人,又将一般的武士全部贬为奴仆在永明城做苦役,同时向朝廷奏报此事。礼部尚书与四辅官不敢擅专,又因此事不急,所以就转给了为夫来处置。”
“这也罢了,更为重要的是,阿依努人经此一役,发觉自己的实力与日本人差的太远,再这样下去人早晚被日本人都掠走。所以向永藩称臣。允与增寿商议后接受了他们称臣,但要求他们派人为兵为工为农,南北岛之后也是永藩的土地,永藩要做什么不得阻拦。阿依努人的首领一一答应。”
“同时,增寿以永藩暂时无法安置这么多阿依努人为由,要将数千人派到朝廷去年新设立的百夷卫为兵为将,还要派出人来到国子监与讲武堂上学。本来他们不愿意远离永明城,但增寿使人散布谣言,说大明的皇帝之所以倾向于日本人,就是因为有日本人在大明军中为兵为将,积极为大明效力。阿依努人一听说这话,马上答应派出许多人来京城为兵和读书上学。”允笑着说道。
徐增寿做的这件事可是开疆扩土,尤其他是在不引起开拓的疆土上的人反感的前提下开疆扩土,还为朝廷与永藩增加了数十万忠心的子民,算得上是大功。
而且在永藩的人本来就少的情况下,徐增寿还能想着朝廷,更加不易。所以允才这般高兴。
“若不是景昌前年出征安南为他捞了一个伯爵,为夫这次定要赏赐他一个世爵。”允又道。
“夫君,妾也为四兄能为朝廷出力而高兴,但既然妾的四兄已经有了一个爵位,对妾的四兄稍稍夸奖几句就好,不必赏赐太过。”妙锦当然为自己的四哥立功感到高兴,但面对皇帝还是要谦虚的。
而且她感觉自己家确实有些树大招风了,这几年朝廷打的仗就没有与他们家的人无关的,再加上徐家本来就是大明第一功臣,这样一来被推的更高,几乎都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妙锦相信允不会铲除徐家,但未必不会敲打敲打,若是那样还不如他们自己先后退。
“哎,虽然朕说不赏给增寿一个世爵,但毕竟是大功,一个世袭指挥使还是要给的。上次加封伯爵,也没有单独赏赐府邸,这次就在魏国公府附近寻一处地方给他当府邸。”
“而且增寿在永藩也当了四年多的左相了,立下这个功劳,也可以回京了。”
“妾多谢夫君。”前面那么多赏赐她都不在意,可最后这一点她十分在意。他们家权势已经到了顶点,再多添一些也感觉不出什么,她现在最在意的就是一家人团聚。大姐与二姐的丈夫现在都被封出去了,只剩下几个兄长能团聚了。所以听到徐增寿能回京,妙锦非常高兴的行礼说道。
“妙锦,你,起来吧,咱们夫妻之间还说什么谢不谢的。”允本来想调笑几句,但想着昀芷也在,她还是个未婚少女,有些话不好意思说。
昀芷此时走过来扶起妙锦,笑着说道:“嫂子快起来吧。”
待妙锦站起来,昀芷好奇的问道:“皇兄,徐四哥的封赏已经说好了,但还有日本的处置。皇兄要如何处置日本这一国?”
“你问这个做什么?”
“张侍卫和我说,日本来的人大多武艺高强,但组织与纪律较差,他们不适合打这种上万人的大战,更适合留在国内对付山贼土匪,或者居住在山地丛林的造反蛮夷之民。”
“不过他说日本武士最适合的其实是当侍卫,他想向陛下请旨从百夷卫中选拔武艺最高强的几个人成为皇宫侍卫。妾听他这般说,也就想出宫后召几个人为侍卫。”
“可若是皇兄重处日本,再召他们为侍卫就不合适了。所以妹妹问问皇兄,若是打算重处日本,妹妹就告诉张侍卫不必费心挑人与拟写奏折了。”昀芷说道。
“真是女生外向,这么点儿小事还挂念着自己夫婿。”允先笑了一句,随后说道:“兄长不会重处日本国,当然那几个证据确凿派人去南岛劫掠的守护大名朕肯定不会轻饶,会让他们大大的破一笔财,但不会要求废除这几个守护大名。”现在日本是分封体制,允也要维护日本的分封体制,如果要求废除这几个守护大名有可能让占据中央的足利,哦不,现在是源氏家族扩大势力,所以会放过他们。
当然,这也因为当时阿依努人是外番,若以后还有类似的事情,他不仅不会饶过这几个守护大名,更会追究足利家族的责任。
“不过这种风气非常不好。”允忽然画风一转:“若我在京城也就罢了,我既然不在京城,这样的事情还转给我来处置做什么!礼部尚书郑沂与暴昭、解缙商量个章程拟旨发给日本人就行了。这又不是没有先例。”
“此事毕竟与番国有关,夫君你平素重视有关番国之事,朝臣不敢善自主张。”妙锦说道。
“这可不行。其实这件事也不算什么,但我担心这样的趋势下去,罢了,现在也和你们说不明白。”允话说了半截不说了。妙锦与昀芷也不敢问。
昀芷见气氛忽然有些僵硬,笑着说道:“既然皇兄要这样处置,妹妹就明白了,知道该怎么和张侍卫说了。”
“怎么还张侍卫、张侍卫的叫?”允收束回心神,笑道。
“哎呀皇兄,你真讨厌!我不叫他张侍卫,叫他什么!”昀芷跺脚道。
“哈哈!”允又调笑几句,翻开第三份奏折看了起来。
他看奏折的时候,妙锦也调笑道:“昀芷,张侍卫可是你未来的夫婿,你也叫他侍卫不好吧。”
“哎,嫂子,你怎么也这样调戏妹妹!”昀芷脸上显现出羞恼之意。
“好了好了,嫂子不说了。但这也是个问题,等赐婚的旨意正式下发,你遇到他,怎么称呼?”妙锦问道。
“等赐婚了我当然不会再出宫游玩,也遇不到他。”
“这可说不准,就算你不不缠着你兄长出宫游玩,但你过年的时候肯定会忍不住去几位在京的大长公主家里拜见,就算不安排张侍卫护卫你,也有可能在宫中碰到。他去讲武堂或者国子监读书总得年后。”
“可以在上学之前就让他回家歇息嘛!或者许他回武当老家一趟。这样就一定遇不到了。”昀芷说道。
妙锦本意其实是问她成婚后要如何与张无忌相处,但见她回避这个问题,也只能住口不言。
她这时注意到时候已经不早了,该用午膳了,就要转过头去询问允是和周王一家一起吃还是他们自己吃,可她一转头,就看到了很吃惊的一幕。
只见允站起来,手里捧着第三份奏折,满脸都是笑容,这笑容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即使一个陌生人见到都会被感染变得高兴起来。她与允成婚已经五年多了,但除了他们的孩子出生时,还从未见过他这样高兴过。她还断断续续听到他说“大明”、“汉人”、“未来”什么的。
“夫君,发生什么事情了?”妙锦不由得问道。
“是啊皇兄,什么事情这么高兴?”昀芷也问。
听到她们问话,允回过神来,笑道:“与后宫无关,是朝堂上的一件事情。不过,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1167章 曙光()
听到是朝堂上之事,虽然妙锦与昀芷都非常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