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何?”徐晖祖问了一句。
济熺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徐晖祖明白过来,说道:“知晓了,马上安排。”
第1043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兵力比()
“真是天幸!徐晖祖带兵在伊吾内城被攻破之前赶到城下,迫使帖木儿退兵。”允看着面前的文书,十分激动的说道。
这几天他在甘州城中,一直提心吊胆的,即使得知徐晖祖带兵出征之后也不例外。从星星峡传回来的急报很不乐观,六月十一丢掉了外城,还不得不留下上万名将士断后被西虏之兵全部杀死。从六月十二开始西虏猛攻内城,内城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被攻陷的可能,让他坐立不安。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皇兄,我就说秦王兄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也已经赶到甘州城的昀芷马上笑着说道。
允瞥了她一眼:“当时你不过是在安慰我而已,其实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说的好像你能够未卜先知似的。”
昀芷吐了吐舌头不再说话,朱忙说道:“尚炳侄儿能够守住伊吾城,可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官家应当奖赏他才是。还有宋晟,指挥将士们死守伊吾城,更需奖赏。”
“尚炳,就给他一些粮食好了,赏给他别的也无用。宋晟,就依尚炳的意思,加封他为侯。我看就加封为西宁侯,世袭罔替,俸禄两千五百石。其次子长安郡主仪宾宋琥,加俸五百石。无忌,你将陈继叫来拟旨。”张无忌领命而下。
趁着陈继过来的空闲,允又翻看起下一份奏折来。他打开看了一眼,脸色就凝重起来,轻声嘀咕道:“帖木儿又从国内调来了十万士兵?虽然都是辅兵,但也得重视起来。”
“他一开始从撒马尔罕带兵五十万前来,攻打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基本上没有损失几个兵,又招降了大约四五万色目人、蒙古人或西番人,手上大约有五十五万人。”
“攻打伊吾城损兵近十万,还剩四十五万,但又有大约五万蒙古人投靠帖木儿,再加上这十万人,他手上足足有六十万大军,与大明出兵相等了。这可不成。”
他正想着,陈继已经来到这间屋子,允马上吩咐他拟旨:“加封宋晟为西宁侯,世袭罔替,俸禄两千五百石。其次子长安郡主仪宾宋琥,加俸五百石。”
陈继很快拟好旨意,由允过目后加盖大印送往伊吾。
允盖完章,又问他道:“这几日你统计过路的将士,此战最终有多少将士参战?”前几日他担忧尚炳,一直没有看统计数据。而之所以他不知道一共出动了多少军队还得现统计,主要是因为很多收编的蛮夷卫所到底有多少人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虽然大明按照标准的卫所人数来发军械和粮食的补助,但真正有多少人除了卫所的指挥使谁也不知道;此外还他下令长城边上的汉人卫所引诱蒙古人小部族前来帮助大明打仗,到底有几个人来也不知道。只能在他们路过甘州城的时候,通过发放的粮食来统计。
“陛下,依照这段日子先后向过路的将士分发的粮食数量计算,大约一共有七十万将士。”陈继说道。
“七十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允惊讶。
“陛下,臣听闻,今年青海遭了灾,西番人的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许多人听说为大明来打仗能够吃饱饭,就投奔了咱们收编的西番人的卫所。这些卫所也愿意自己手下的兵多一些,就全部带来了。”
“此外,蒙古草原上投靠大明的小部族也比之前估计的要多。尤其是大明赏赐给他们少许铠甲的消息传出去后,愿意跟随大明征战的蒙古人更多了。”
“其三,是东北的宁王、辽王、英王三位殿下派出的原属兀良哈三卫的将士。这几年兀良哈三卫在大明的庇护下发展很快,又收降了许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势力越发大了,引起三位殿下的疑忌。三位殿下于是令兀良哈三卫各派出数千将士参加西征。三位殿下还打算请求陛下与秦、晋二位殿下商议,战后让兀良哈三卫的将士自愿留在西北,不要返回东北了。”
“其四,是扶桑出乎预料的派出众多将士来西北打仗。”
“因此此战一共出兵逾七十万。”陈继说道。
他刚说完,朱又道:“陈中书,你这数量和包含了孤之前派到伊吾的七万将士?”
“并未包含。”陈继回答。
‘之前派到伊吾的七万将士也没有包括?那算上尚炳手上的那三万步卒一万骑兵,算上沙迷查干的三万骑兵,沙州等蛮夷卫所的将士,此战大明现在出兵总数得有八十万。八十万人。’
允被自己算出来的数字下了一跳。八十万人,比之前预计的多了整整二十万。
“这么多人,粮食够吃么?”允自言自语。
“陛下,经过用有轨马车从中原运粮至西北,从嘉峪关至伊吾城一线足有足够五十万将士吃一年的粮食,况且伊吾城还得到了亦力把里的许多牛羊马,粮食支撑七八个月毫无问题。”朱说道。他毕竟是这里的藩王,虽然庶务都交给了下面的人,但大概数字还是知道的。
“这就好。”允松了口气,又畅想起来:‘八十万对六十万,靠,这个数字对比好不吉利啊。罢了,我又不是干物流出身的,倒也无碍。’
第1044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亲征()
纠结了一会儿不吉利的兵力对比,允熥将此事放下,走到桌子旁拿起地图在上面写写画画。朱柍等人不知道允熥在做什么,也不敢打搅,只能站在一旁侍立。
谁知过了一会儿,允熥收起地图,忽然对他们说道:“朕想要去伊吾城看一看,巡视一番。”
允熥刚才畅想了一番这场战争后半段的情形。这可是一百四十万人聚在一起打仗!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形,甚至历史上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有上百万人的大战役,想象就令人激动。
允熥心中的好奇之火顿时就熊熊燃烧起来了。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错过这场战役自己这辈子绝对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规模的战争了,所以他忍不住要去前线,即使不干涉实际指挥也想去亲眼看着大明的军队将帖木儿的大军打的屁滚尿流。
‘而且有些事情,得朕亲自安排才好。’他又在心里给自己找理由。
听了这话,朱柍愣了愣刚要说话,陈继马上激动地说道:“陛下,伊吾兵凶战危,陛下岂可前往!”
“莫非兵凶战危之处朕就不可去不成?当年太祖亲率大军征伐陈友谅与张士诚,所到之处难道不兵凶战危?”允熥马上说道。
“这岂能一样?陛下,当时先帝并未正式称帝。先帝正式称帝后,虽然如同陛下这般曾经几次在大军光复土地城池后前往安抚,但未再亲自带兵出征。况且陛下作为一国之君,本就不应该亲自带兵打仗。”陈继说道。
‘那是你不知道历史上朱棣篡位后先后五次带兵到大漠上去打蒙古人。’允熥在心里吐槽道。
不过即使允熥这般吐槽,也得承认陈继说的确实在理。依照从周代传下来的礼仪(不仅仅是儒家),带兵亲征确实不是皇帝分内的事情,历史上朱棣听说蒙古人犯边后的第一反应也是派将领去打仗,但邱褔水平不足,才自己亲自上阵的。
“朕并未说要去亲自指挥大军,只是去伊吾巡视一番。”允熥辩解道。
“陛下,伊吾此时就在打仗,太过危险了,还是等到仗打完了再行巡视。”陈继坚持道。
允熥和他争辩几句,但是如同陈继这样理论非常扎实的学者允熥可辩不过,陈继每一句话要么引用前人的事例,要么引用圣人的话,堵得允熥都不知说什么好。
允熥最后只能说道:“十四叔,淮南妹妹,你们先出去。”
待他们出去后,他对陈继说道:“陈卿,你道朕为何忽然想去伊吾?是心里有些担心啊。”
“整整八十万大军,大明现下战力最为强大的八十万大军,掌控在徐晖祖与秦王、晋王的手里,若是发生不忍言之事,如何是好?”
“这,这,”陈继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虽然允熥的话不清不楚,但是他岂能不知不忍言的事情指的是什么:造反。若是讲道理,陈继有一万条理由反驳,但允熥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担心,他还能怎么反驳?
“陛下,现下过去,就不会……”
“现下尚未打败帖木儿,岂会如此?军心还不乱了,之后被帖木儿捡了便宜?”允熥说道。
之后陈继站在原地半晌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躬身说道:“臣下去安排。”
“慢。”允熥又嘱咐道:“此事不可告诉别人。”
“是,陛下。”陈继又行了一礼,躬身退下。
允熥松了口气:“总算让他不再反对了。”
其实允熥并不担心带领着这八十万大军的徐晖祖与尚炳、济熺会造反。其一,这些汉人卫所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内地,家人也都在内地,就是为了家人考虑也不会参与造反,而其他民族的军队没有忠诚度,不能作为主力;二者允熥有没有合法继承人,即使突然死掉了国内也不会大乱;三来尚炳和济熺现在也不是收到迫害要被流放到深山老林中当人猿泰山,反而可以在西域划一块地皮自己当家,脑抽了发动九死一生的造反?
但想要劝说陈继答应去伊吾还只有这个理由简单明了,所以允熥只能如此说了。‘幸好陈继嘴严,不会将此事往外说,不然朕可不敢和他这样说。但还是吩咐锦衣卫安插人手在陈继身旁,以防万一。’他又想着。
第1045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路上视察()
他正想着,就听一个女子的声音道:“皇兄,劝服陈中书了?”
“嗯。”允随后答应。
“皇兄,我总觉得你有些害怕陈中书似的。依照大明的礼仪,这样的事情都是皇上乾纲独断,即使有人能劝谏也是言官与朝廷重臣,陈中书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皇兄为何还要费劲口舌与他解释?”昀芷不解的问道。
朱听到这话,张了张嘴。依照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昀芷其实不能问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是亲兄妹,我一个叔叔还是慎言的好。’
允自己并未在意此事。虽然在宫里他也从来不跟除熙瑶之外的人谈论朝堂之事,但和昀英通书信也习惯了,所以回答道:“陈继可不是一般人,在朕看来,他就是下一个陈性善。”
“替代陈性善?”朱惊讶。虽然陈性善的官职不高,大多数时候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从洪武三十一年到现在整整六年都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兼任兵部右侍郎的正三品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非常受到允信任,可以说是最受信任的人了,现在陈继竟然被比作他。
允点点头,没有多说。在他看来,最值得信任的就是真的将儒家经典读下去并且吃透了的人。这样的人首先十分忠诚,第二对于一些变通也能接受。当然,任用他们处置太过复杂的政务或许不成,但用在更讲究忠心的位置上很合适。
昀芷并不在意允对陈继的评价,她见允的心情还好,问道:“皇兄,带着妹妹去伊吾吧。”
“不成!”允斩钉截铁的说道:“伊吾乃是前线,你一个姑娘家的去做什么?没看见尚炳将自己的侧妃、儿女和妹妹都送到甘州来了?此事绝对不成,再求也无用!”
昀芷听他这话的语气,就知道无可更改,只能有些沮丧的躬身答应。
允说干就干,第二日六月二十九一早就带领数十个侍卫在两个千户的护卫下前往伊吾。
从甘州城去往伊吾的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一百里,实际跑起来超过一千二百里地,饶是允每日奔波一百多里地,经过七日的奔波七月初七来到星星峡。
过了此地就是西域了,并且地形平坦一望无逾,帖木儿要是知道他前来派人截杀就完蛋了。正好此时还有最后一批军队在星星峡一带休整预备出发前往伊吾,为以防万一,允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日,第二日一早与这数万大军一起前往伊吾。
换了身衣服洗了个澡,又吃完晚饭后,允问陈继:“现下伊吾的情形如何?”
“陛下,依照魏国公与秦、晋二位殿下的奏报,七月初一帖木儿带领西虏之兵从伊吾城下后退一百多里,驻扎在一座原来的卫城附近。魏国公与二位殿下商议过后,决定留安陆侯带兵十万留守伊吾城,带领另外六十余万大军逼进卫城,距卫城三十里扎营。”
“这几日,每日魏国公都会派兵在阵前挑衅,帖木儿也不退缩,派兵回应。不过都只是在试探,并未大打。至前日伴晚收兵回营之时,已经损兵三四万人,其中阵亡一万三千余人,受伤两万五千余人。西虏损兵大约也相差无几。”
“另据奏报,帖木儿派兵数万已经攻陷吐鲁番城,为防大明天兵断其后路,留兵七八万驻守吐鲁番城与乌鲁木齐城,又派出数千骑兵在七角井城附近驻扎。”陈继汇报道。
“这么说,现下在伊吾盆地与我军对峙的西虏大约有五十万,我军大约有六十万?”允喝了口茶,说道。
“是,陛下。”陈继再次回答。
允想了想,正要再问几句,忽然守在门口的宦官王恭小声说道:“陛下,代王、英王两位殿下求见。”他们二人这次也亲自带领属下的蛮夷将士前来西北打仗。
“宣。”允马上说道。
不一会儿,朱桂与朱松二人走进来躬身行礼,允和往常一样告诉他们不必多礼。
朱桂和朱松也知道这是允的老做法了,还是恭恭敬敬的行完礼,之后朱桂说道:“官家,我与十九弟听闻官家来到星星峡后就来拜见,不过因我等所部安排在了离着城池较远的地方,所以现在才赶过来,请官家恕罪。”
允继位已经六年,期间还亲征平定了一次叛乱,发现了已经失传五百年的传国玉玺,皇帝的气场也养出来了,所以不常见到他的王爷对他都恭敬起来。
“这事何必请罪。”允笑道:“都是平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