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明天下-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允熥这才想起来,这就是自己见过两次的那个姓林的女子嘛!自己之所以记得,还是因为这人长得像八七版红楼梦演林黛玉的演员,正好她父亲又叫做林海,所以记住了。只不过因为过去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记不清了。

    原来她已经嫁人了。不过也对,都也得有十七八岁了,也该嫁人了。

    允熥倒是没有什么惆怅的心情,陈晓旭的长相不是允熥喜欢的类型。

    允熥又问道:“那李景隆的妻子袁氏留下干嘛?”

    熙瑶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即使是陛下不问,妾明日也会与陛下说的。”

    “李景隆的长子李朝阳也年岁不小了,该成亲了。自从我当了太孙妃已来,娘家家族的族人又有来到京城投奔的。其中有一人,名叫薛齐,是我的族叔,本事不错,补进了府军前卫,现在当着指挥佥事,这事情陛下也是知道的。”

    允熥点点头。皇后娘家的事情他当然是很关注的,就像他会让人盯着母亲娘家常家的事情一样。

    熙瑶接着说道:“我这族叔有一个女儿,今年也十六岁了,我也见过,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现在袁氏想为自己的长子求娶我这个妹妹。”

    允熥顿时有些惊讶,他猜测了可能是这样的展开,但是又觉得李景隆好歹是有脑子的,不至于办这样的事情吧。把李彤嫁给常继宗也就罢了,毕竟郑国公府与曹国公府门当户对;但是虽然自己继位已来,还有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提拔薛宁,但是还是远远比不上李家的。

    当然作为当朝皇后的娘家不能用一般的地位来考虑,但是娘家的族人,又不是与国丈薛宁很近的人家,大明对于后宫干政也是限制的比较严的,没什么大用吧。

    允熥吃惊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告诉你这个族叔,朕不同意这门婚事,让他回绝。”不管李景隆是怎么想的,直接回绝了事。

    然后又对熙瑶说道:“如果袁氏还来说这件事,你就与她说,朕对于曹国公的本事是看在眼里的,必然会大用。”

    允熥确实是有使用李景隆的想法,到不全是在忽悠他们。当然,如果李景隆还抱着领兵出去打仗的幻想,允熥一定告诉他:别做梦了!

    允熥自觉已经没什么要问的了,又因为天色已经晚了,问了一下敏儿、思齐和文垣睡着了没有,就拉着熙瑶睡觉了。

    允熥是马上睡着了,但是躺在床上的熙瑶却并未马上睡着。今日留下来的五名命妇允熥问道了三人,但是熙瑶最为关注的却是允熥并未问到的一人,常继宗的妻子,当涂县主李彤。

    熙瑶在与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偶尔会感觉有人在用打量的目光盯着自己。然后她看向那个方向,总是见到李彤在那个方向。

    熙瑶当然知道李彤。李彤可是整个京城官员女儿中最让人羡慕的:自己是县主,受到朱元璋的宠爱,就是朱元璋的亲孙女也有嫉妒李彤的。

    然后李彤又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常家的长子,未来的郑国公常继宗,然后一举得男,丈夫又贴心,至今并未有什么侍妾,基本上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是完美的人生。

    不过熙瑶知道朱元璋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要以李彤为太孙妃,后来才放弃的。这件事宫外虽然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宫里不少在朱元璋身边服侍过的下人都知道,熙瑶也是进宫后从下人口中知道的。

    ‘所以,’熙瑶想着:‘李彤是在打量我是不是一个适合的皇后?’她不太确定。

    ‘当然,也有可能是别人,并非是她。’熙瑶又想。

    之后考虑来考虑去的熙瑶撑不住了,还没有考虑出结果就睡着了。8

第298章 讨论南洋事() 
第二天上午,允也不能让自己的亲信在家休息了,把四辅官与中书舍人、通事舍人,还有大明的几名大将都叫进了宫里来,与他们商议起如何处理三佛齐国的事情。 更新最快

    当然,说是商议,但是调子允已经订好了,就是一定要去干涉,并且因为施进卿于昨日说的事情,允已经决定要派一名亲王去南洋了,还要提前预备左右王相。

    所以大臣们可以讨论的就是如何干涉,还有以哪个亲王为国王,还有就是左右王相的人选。

    如何干涉,大臣们一致主张先礼后兵,先派使臣出使满者伯夷国,如果满者伯夷国拒绝大明罢兵的命令,那么再派兵打仗,‘维持地区内的和平与稳定’。

    然后本来已经准备好劝谏的持重的文官,比如暴昭,比如陈性善,在听到允不打算派遣陆师到爪哇岛打仗的时候都松了口气。他们其实本来就反对派兵干涉,只不过允说的义正辞严:‘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大明的责任’,他们反驳不了,所以才接受的。但是如果为此付出巨大的伤亡他们就要进谏了。

    其实这几天文官中间对于三佛齐国的事情也是议论纷纷,只不过因为正处于过年假期期间,所以没有上折子,但是都已经做好了在正月十六正式开始上班以后上折子进谏的准备了。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允是如此着急的处理这件事情,等他们正月十六上折子估计事情已经有了决定了。

    方孝孺倒是很支持允对于满者伯夷国进行讨伐。因为对于秉持周礼的方孝孺来说,天子讨伐不臣的诸侯本来就是应该的,而如果满者伯夷国不遵从大明要求它罢兵的命令,那么就是不臣之国,就应该讨伐。

    这也让允坚定了留方孝孺在内阁的心思,并且允甚至想让方孝孺兼任礼部侍郎或者尚书,提高他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方孝孺这一派的儒家学者是对于允的不少改革最为支持的,允也投桃报李,提拔了好几个方孝孺举荐的官员到礼部、鸿胪寺、光禄寺等虚务重于实事的衙门,比如胡子昭、郑居贞、王景、王达云等人。

    关于如果打仗的话,调动南洋藩属国的军队也得到了方孝孺的支持,因为本来在西周时期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经过商议,决定派遣使臣出使暹罗、吕宋、须文达那、泥四个藩属国,让这四个国家出兵助战。

    当然,允为了让这四个国家‘心甘情愿’的助战,允决定将南下的水师分为两路,一路沿中南南下至满剌加海峡再去旧港,一路从吕宋西部向南过娑罗州也至旧港。同时也是顺便接他们参战的军队一起走。

    至于另外三个在南洋朝贡的国家,安南、占城与真腊,允考虑到日后对于安南的最终解决方案,所以不打算调动这三个国家的军队。并且安南一向自大,即使是调动他的军队他也未必会听从,还是不要提前招惹安南了。

    另外大明也要出动陆师的。即使不到爪哇岛打仗,也要把已经在三佛齐国境内的满者伯夷国的军队消灭。

    允本来本着珍惜人口的想法,想调动广西的狼兵出战;但是马上被方孝孺反驳了。方孝孺说道:“陛下,此次出兵,是为了讨伐不臣,恢复秩序,务必让南洋的藩国见到我大明的军威;而广西的狼兵,据臣所知,降服未久桀骜难驯,前元用狼兵出战往往所到之处劫掠甚巨,所以还是任用大明的卫所为好。”

    允想了想,觉得既然要册封一个亲王过去,那么还是让他们对大明的军队有一个好印象为好,所以就从善如流的说道:“方卿所言不错,朕知道了。”

    最后允与张温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调动广东都司的卫所参战。另外关于调动的水师,决定调动江浙一带的水师参战。

    关于指挥官的问题,要是搁在现代,一个出国征战的总指挥官的位置大家估计会抢破头,怎么也得是上将才能当;但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对于去南洋出战兴致缺缺,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还是在允的强烈要求下,曹震举荐了东莞伯何荣为统帅,加封平南将军,任总兵官,统领大军;广东都司都指挥使花荣的弟弟花英,曾经与他共事过的蓝珍、曹震等人说他本事不错,所以允决定叫花英进京面见自己,差不多就定下来为陆师的统帅,加副将。同时,花英也是未来的三佛齐国左相的预备人选。

    关于水师的统帅,允思量片刻,说道:“金山卫指挥使张小东去年清缴东海的海盗功劳不小,并且也是从先帝在世之时就统领水师的人,就以他为水师统帅,加副将吧。”

    既然允已经亲自点了人选,曹震等人又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自然不会反驳,就这样通过了。

    这三个人的派系,何荣是原来傅有德的老部下,傅有德死了以后逐渐向曹震靠拢;花家是常遇春的人,现在算是蓝珍的人,但是因为花家一直在两广,与常家、蓝家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

    张小东一直在江浙一带,算是耿炳文的老部下。三人互相之间并不是很亲近,但是也没有什么仇怨,并且何荣身为伯爵,也能够压住他们两个,不必担心互相拆台,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

    同时为了让张小东指挥起水师来能如指臂使,主要使用江浙一带的水师出战;不过这样江浙一带防备海盗的水师就不够了,允下令在开战之后调福健的部分水师暂时北上。

    之后就是讨论首先派出去出使满者伯夷国的使臣是谁了。这个人会在过完年之后就出发,向满者伯夷国的国王宣布允的圣旨。

    允对于这个人选是不怎么在意的,反正一定不会成功,必然要打。但是文官们还是很重视的。经过讨论,以行人司司正杨载为使臣,出使满者伯夷国,宣扬大明国威。rw

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难选() 
之后要考虑的就是‘随行亲王’的选择和预备的右相人选了。

    虽然允熥用了一个很文雅的词汇:随行亲王,但是对于允熥已经有所了解的文武大臣都明白允熥的本意是分封一个亲王到三佛齐国。

    对于允熥的这个想法,文武官员大多是赞成的,至少是不反对。反正三佛齐国的使者自己说的愿意内附,就算是最反对分封的文官在分封已经成为国策之一的情况下也无法反对。

    允熥身边的人也没有反对分封的人。现在允熥即位时间还短,朝堂之上还不能完全控制,但是自己身边还是可以的。

    方孝孺说道:“陛下,靖江王封地为桂林,距离南洋的三佛齐国最近,不如令靖江王随行。”

    允熥摇摇头说道:“朕对于靖江王另有任用,另选他王吧。”允熥早就已经决定了靖江王的任务,岂会因为突事件而改变。

    既然允熥否决了靖江王,虽然有人对此有些疑虑,不过大多数人开始考虑推荐其他人选。

    蹇义说道:“陛下,湘王殿下性嗜学,喜谈兵,为有大才之人,陛下不如以湘王随行。”

    “湘王?”允熥沉吟着。他之前并未考虑湘王,主要是考虑了未就封的沈王朱模与安王朱楹,但是蹇义提起朱柏以后,他觉得朱柏其实也是不错的。

    不过允熥沉思了一会儿之后觉得还是不以朱柏为三佛齐国的国君了。朱柏崇信道教,还自号紫虚子,而三佛齐国是以佛教为主的。

    在允熥的规划中,佛教是团结对象,万一朱柏到任之后推行道教咋办?总不能再因为宗教的理由撤了朱柏吧?那样文武百官都不会接受,并且允熥也有可能留下一个出尔反尔的印象,不好。

    所以允熥说道:“不可,朕对于湘王另有大用,再议。”

    在场的大臣沉默了一会儿,解缙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了允熥的心思,说道:“陛下,沈王殿下尚未就封,又聪明,不如以沈王殿下随行。”

    允熥说道:“沈王殿下,”然后允熥又考虑了一下,确定自己没有对于朱模遗漏了考虑的地方,说道:“那就以沈王殿下随行。”

    确定了‘随行亲王’之后,就是预备的右相人选了。对于这个人选,文官们就彻底撒开来推荐自己亲近的人了。

    这个时候的官员其实不觉得到藩国当左右相是什么好差事。允熥封出去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条件估计也不怎么样,上边还有国君管着,其实大家不太愿意去。

    但是当藩国的左右相代表着允熥的信任,并且允熥也曾经或明或暗的表示在藩国为左右相的人回来之后都会大用,所以允熥身边的这些人都推荐自己的朋友为这个官。

    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就在允熥身边,若是允熥想让他们为藩国之相,也不需举荐。不过很显然,现在这些中书舍人中允熥并没有认为太合适的人。

    不过其实允熥认为杨士奇是比较合适的,只是杨士奇才刚刚为官不久,资历太浅,也没有什么经验,还是在身边培养一下比较好。

    方孝孺说道:“陛下,光禄寺胡子诏,为人恭谨明理,又有地方为官的资历,可以为之。”

    允熥不置可否,等着下一个人的举荐。方孝孺推荐的这个人他知道,绝对不符合允熥心中的右相人选的。

    解缙说道:“陛下,礼部尚书董伦,才干卓越,可以为之。”解缙对于自己唯一的朋友还是很不错的。

    陈性善说道:“陛下,兵部主事陈植,才能练达,又颇为知兵,可以为之。”

    允熥说了一声:“陈植,……”然后对方孝孺说道:“方卿,胡子诏依朕看来虽然为人通达,但是去南洋之地,恐怕北方之人不服水土,还是留在京城为官吧。”

    允熥用一个这样的理由否决了胡子诏之后,又对解缙说道:“董伦才干卓越,朕还另有大用。”开玩笑,你解缙只有这一个好朋友,把他派到了外地,你被弹劾了连一个帮手都没有,允熥总不能次次都亲自上阵吧。

    然后允熥沉吟片刻,还是觉得陈植没有地方官的经验,不太合适,所以否决了这个举荐的人选。

    又沉默了片刻,齐泰说道:“陛下,不如以安东卫知事郑赐为之如何?”

    “郑赐与臣一样,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先帝曾让郑赐去龙江编次流放之人行伍,多所全活。”

    “然后升迁为湖广布政司参议,兴利除弊,苗民多畏之。然后迁北平参议,燕王殿下屡屡称赞。后来受到牵连贬镝安东。”

    “就在上个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