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骤然遇袭,但骑兵冲锋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决,开始向阵地发起集团冲击了,骑兵们挥舞着的马刀在阳光下映射着森冷的寒光,发出了阵阵逼人的杀气。

    高亢疯狂的呼啸声和骑兵们中枪落马的惨叫声混合成一支狂野的交响曲,充分战展示了大西北汉子粗犷的民族性格。

    然而三旅不仅仅只有重机枪,阵地后面的四十多门火炮也撕去了伪装,露出了森冷的獠牙。

    “轰隆隆!”

    火炮的吼叫顿时把仍然在轰鸣的机枪声都给盖住了,数十颗炮弹落在密集的骑兵冲锋阵型中,霎时间,让宁马的骑兵和战马遭受致命的打击,人仰马翻的场面层出不穷,人血马血开始汇聚成溪流。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三旅阻击阵地前血肉横飞、哀鸿遍地,人尸马尸不断重叠堆积,枪声、爆炸声不断响起,硝烟弥漫,仿佛一副地狱场景。

    首次面对大规模骑兵集团冲锋的红军战士们在初时的慌乱后逐渐镇定下来,开炮、投弹、射击,一切都是那么的流畅和熟悉,他们深信,在张城的领导指挥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胜利都是唯一的结果。

    当然,虽然三旅有自动火力的优势,但五千人面对两万多步骑的冲锋有些阵地还是较为薄弱,在宁马的拼死冲击下,红军的伤亡也开始不断增加。

    然而,宁马虽然勇猛彪悍,但我英雄的红军战士有坚定的信仰支撑,其血性英勇决不在宁马之下。

    当宁马每次撕开阻击阵地一道小缺口时,总有悍不畏死的红军班排长们挺身而出,手提机关枪不断向宁马骑兵扫射,在广大红军基层军官的带领下,战士们不断堵住缺口,将宁马的冲锋打退了一次又一次。

    马鸿逵、卢忠良在骑兵后面满眼震撼地看着阻击阵地前地狱般的血腥场景,对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陡然生出巨大的惧意。

    然而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个时候,容不得马鸿逵怯懦畏战了。马鸿逵虽然如今已经逐渐堕落腐化,但毕竟也是从北洋时期就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牌军阀,关键时刻的勇气还是不缺乏的。

    马鸿逵挺身而出,将军官纠集起来,站在他们面前,高声吼道:“今天,我们宁马的存亡已经到了生死一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若大家冲不出这个绝地,等待大家的就是灭亡。现在我命令:自我以下军官们带头冲锋,谁敢后退一步,谁就是宁马的罪人。”

    随着马鸿逵的挺身而出,马家军的士气骤然高涨起来,军官们又重新恢复了顽强的斗志,纷纷对马鸿逵表示决心,一定带领马主席突出重围,否则提头相见。

    见士气可用,马鸿逵马上作了战斗部署,下面的各旅、团长嗷傲叫着都去做准备了。眼看身边的军官一个个离开,狡猾的马鸿逵便吩咐身边的卫士找来几套小兵的军服,趁着没人注意便把自己的军服让一个长得和他极为相似的心腹穿上,自己则悄悄换上了小兵的军服,趁着混乱从小道里悄悄开溜了。

    十几分钟后,在“马鸿逵”的亲自带领下,宁马向红军的阻击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宁马官兵们看着“马主席”冲在最前面,肾上腺素无限飚升,仿佛人人都变成了刀枪不入的超人,向着三旅的枪口、炮口前赴后继地猛扑而来。

    战斗空前惨烈。

第一八八章 痛歼马家军 终() 
远离了战场,马鸿逵转头望去,宁马两万部队就要断送在这个无名之地了,这让马鸿逵感到颇为惆怅。

    他陡然长叹一声,流下两行清泪,不过他能活到现在称王称霸,自然是个面狠心硬之人,只迟疑了半会儿最后还是果断出逃了。

    马家军看似强大,其实一切都仰仗骑兵的高度机动能力罢了,其战法还停留在十九世纪,落后现代军队至少五十年。

    马鸿逵的这一布置耽搁,非但没有挽回宁马的颓势,反而让红军有了重新加强阵地的机会,当马家军再次向红军阵地攻来的时候,红军的火炮、轻重机枪已经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强大火力网。

    密集的火力网遮天蔽日,将阻击阵地当前三百米内形成了一张扇面封锁线,这一地带已经成了宁马步骑无法跨越的的死亡之地,一切进入这个范围的生命都受到了犹如风暴一般的致命打击。

    宁马明知是死也在“马鸿逵”的带领下不断冲向死亡地带,其血勇烈性确实让人敬畏,但其作战思想之死板顽固也让人觉得可悲可笑。

    张城目睹此场景,也不由感叹道:“这些马家军士兵虽然劣迹斑斑,但在战场上他们的表现也不失为一个好兵,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一个熟悉现代战争的指挥官。现代战争打的便是火力,没有火力空谈勇猛血性也只是匹夫之勇罢了。”

    其他的红军战士可没有张城这么多的感慨,此时他们都已经沉浸在杀戮敌人的快感之中,马家军冲得越猛,在强大火力的封锁下就死得越快。

    可惜马家军中没有明白人,他们挥舞着马刀拼命的想要冲进红军的阵地,但不是被机枪子弹撂翻在地就是被炮弹撕成碎片,后面的部队眼睁睁地看着前面的部队一个个冲上去送死,逐渐生出畏惧之心,一个个挤在一起想要抱团取暖,却让自己死得更快了。

    当已经将青马消灭的的一师、十三师也赶来增援,和三旅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后,宁马士兵们逐渐心生绝望,自从有了第一个向红军举手投降的例子后,投降之势很快就蔓延开来,周围的枪炮声也渐渐变得稀疏。

    眼看马家军死伤狼籍,历史上西路军的覆灭之仇张城也感觉报得差不多了,又想到抗日战争时马家军还有一些微末之功,便命令政治部的同志对其展开政治攻势,勒令马家军残部举手投降。

    一位胆大包天的同志站在马家军残部的面前,用马家军熟悉的宁省话劝说道:“马家军的兄弟们,你们已经被我军包围了,再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徒增伤亡而已。我军有俘虏政策,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我军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另外,青马的马元海总指挥及许多旅长团长率领几千士兵都向我军投降了,作为我军的俘虏,都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伤员也得到了救治。”

    “放下武器吧,我们红军说到做到,保证优待俘虏。”

    如果这位胆大包天的同志在战前对马家军说这些话,保证会被他们撕成碎片,然而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下,那些冲得最猛的马家军都已经死球了,剩下的大多是怯懦之辈,都想要保存性命的,听了红军的劝降后,包围圈内的敌人陷入了骚动之中。

    马家军残部的旅长、团长们纷纷找到“马鸿逵”,然而当他们看到“马鸿逵”的真面目后,却赫然发现原来自己敬若天人的“马主席”是个冒牌货,恼羞成怒的军官们一梭子下去把冒牌的“马鸿逵”打成蜂窝煤。

    眼看马鸿逵抛弃部队自己逃窜,深感被抛弃、被愚弄的军官们哪里还有为马鸿逵尽忠的想法,很痛快便对我军举手投降了。

    张城的杀马战大获全胜,此战少纵和五军团十三师联手歼灭马家军近八万人,其中击毙四万多人,俘虏自前敌总指挥马元海以下三万多人,缴获山炮十八门,迫击炮四十多门,炮弹800多发;重机枪1百多挺,轻机枪358挺,步枪52602枝,手枪236枝,马刀40000多把,手榴弹10000多发,弹药一百多万发。

    然而这些对于如今装备精良的少纵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张城最为看重的则是幸存下来的8000匹战马。

    看着一群群的战马在草地上吃草,骑兵团团长王虎笑得合不笼嘴,这么多的战马,自己当上骑兵师师长可是十拿九稳了。

    与此同时,在少纵和马家军激战正酣之际,中央红军的主力和阎老西的晋军在黄河两岸展开了低烈度战斗。

    阎老西虽然请来了中央军增援晋军,但阎老西的用意是把中央军请来震慑红军的,并没有让中央军下场参战的意思。

    阎老西非常明白,红军是想撕咬自己一块肉的狼,而中央军却是想把自己一口吞下的虎,若是赶跑了狼自己却被老虎一口吞下,那不是悲剧了吗?所以阎老西一直不允许中央军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内,只让他们在太原城驻军,并命自己的心腹部队监视中央军。

    统帅也担心红军和晋军拼得太狠让常凯申的中央军渔翁得利,遂灵活利用常、阎之间的矛盾,通过多种秘密渠道,对阎老西作了大量统战工作,意图和阎老西达成停战协议。

    只是双方对于各自的地盘还存有比较大的争议。阎老西要求红军退出黄河以西,双方划江而治,我军自然不肯把好不容易才拿下的膏腴之地白白让出去,所以双方之间互不相让,秘密谈判就此形成了僵持之势。

    然而双方心中都非常的明白,秘密谈判是否能够达成一切都要看红军在马家军的突袭下能否守住根据地,若红军连自己的老巢也保不住,这秘密谈判就休要再提了。

    反之红军若能把马家军赶走,证明红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那阎老西就很有可能对红军的条件作出一定的让步,至于让步的余地有多大,那就只能看红军和马家军的交战战绩了。

    另外,常凯申对阎老西的两面三刀同样心有余悸,他也非常害怕阎老西破罐子破摔单独和红军媾和,那这样的话中央军可就坐蜡了。故此,常凯申严令中央军在太原城必须安分守己,不得轻举妄动,其实常凯申也在等待红军和马家军的战斗结果。

    因此,在三方势力都心有顾忌之下,晋省内黄河两岸的战事逐渐平静下来,大家都在等,等待红军和马家军的战斗结果,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行止。

第一八九章 少纵西征() 
少纵会合五军团十三师于3月28日将马家军全歼于庆阳城下的消息传扬开来,天下震动。

    接到张城捷报的当天,汇聚在黄河两岸的红军战士大声欢呼,令得晋军疑窦重生,还以为红军发生营啸了。

    结果调查发现,原来是一部红军将前来进攻庆阳的马家军全歼了,得到消息后晋军第一时间呈报阎老西,阎老西得到报告,晋军上下无不震怖。

    在红军三军将士的欢呼声中,统帅和诸位首长大肆庆祝,众人狂饮庆功酒,统帅更是乘着酒兴写下了热烈庆祝工农红军全歼马家军主力的新闻稿,要求红星报连夜刊载,将这一大好消息通报全党全军以及陕甘宁苏区根据地的所有人民。

    原本常凯申麾下的中央军蠢蠢欲动,欲在马家军攻破庆阳后东渡黄河,以策应马家军的攻势并夹击红军,在听闻了马家军尽没于庆阳之后,当即缩了回去,按兵不动。

    阎老西也在听闻红军庆阳大捷的消息后,马上下令晋军的谈判队伍赶紧和负责红军谈判事宜的周副统帅达成协议,按照红军的谈判条件答应双方地盘以各自实际占领区为分界线。

    红军庆阳大捷后,周副统帅底气十足,自然不会草草答应和阎老西达成协议,不过他灵活掌握火候分寸,不想过分刺激阎老西,怕他完全倒向常凯申,故此在敲诈了阎老西一大笔军资粮饷后,双方迅速达成了停战密约,红军东征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胜利结束。

    此次东征在统帅的英明领导下,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转战晋省50多个县,歼敌23800余人,俘敌8000余人。

    同时,在东征战役中,红军大大扩充了实力,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超过一万多名苏区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战后动员了近8000名晋军加入我军,至此,红军的总兵力超过十万余人,革命力量空前强大。

    东征战役后,中央红军控制了东起吕梁、西至庆阳、南起甘泉、北抵鄂尔多斯,东西南北纵横千里的广大根据地,统治人口达到历史空前的近千万人。

    此外,我军东征富庶的晋省,打破了二十多个县城的金库,共缴获黄金五百斤,银洋一千多万元,并在当地组织了游击队、赤卫队30多支,建立了县、乡镇、村多级苏维埃政权,极大地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并在华北嵌入打下了一支坚固的钉子,建立了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为将来的全面抗战埋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战略行动,奏响了中国工农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为在抗日战争初期党中央及军委把晋省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历史性基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即使红军比原时空历史上强大了十多倍,张城仍然未感到满足,他向统帅请示发起西征战役,乘胜追击,进军大西北,一举覆灭敢于侵犯我苏区根据地的马家军。

    统帅和军委商议之后,很快就同意了少纵发起的西征计划,统帅更是潇洒挥毫,亲笔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十四个大字送给张城,鼓励他再接再厉,消灭盘踞在西北数十年的马家军,为党中央、为中国革命立下更大的功劳。

    接到统帅的电报并获悉统帅为自己写下的十四个大字后,张城欣喜若狂,命令全纵积极准备西征事宜。

    3月31日上午8点,张城在庆阳城内的西校场召开了庆阳大捷庆祝大会暨西征马家军誓师大会。

    会议一开始,政委便向全军传达了党中央对少纵及五军团十三师的通报嘉奖令,并对在此次庆阳战役中的立功人员进行颁奖。

    颁奖结束后,张城对全纵官兵做了极具鼓动性的讲话:“同志们,此次庆阳战役,在红十三师坚守七天的情况下,我纵日夜兼程,驰援千里,在短短的七天时间内赶到庆阳,并将敢于进犯我苏区根据地的马家军主力全歼于庆阳城下,取得了我军成立以来最大的歼敌战果。

    此战过后,无论是常凯申的中央军,还是阎老西的晋军及其他各路军阀,无不闻我军之名深感震怖!而在西北作威作福数十年的马家军更是被我军打成了残废。同志们,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我纵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