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某人开始坐蜡了!

第一六六章 自力更生() 
由于初步粉碎了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中央红军赢得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整之机。

    但当前摆在红军面前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如何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苏区成了诸位中央领导迫在眉睫的难题。

    为此,中央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并解决发展苏区的问题,最后中央首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帅正式走向前台,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周副统帅、彭老总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统一领导西北地区及陕甘宁边区的武装军事斗争。

    同时,中央还成立了西北苏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周副统帅担任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陈耘、李付春等中央领导同志任委员会副主任。

    由于张城军事指挥的出色造诣以及对中央生产发展提出的几条卓有成效的建议,他有幸同时成为了两大委员会的委员,党内地位进一步提升。

    之后,按照张城的意见中央还成立了西北人民银行,由陈耘同志担任西北人民银行行长,张城则任西北人民银行的首席顾问,为西北人民银行的筹建提供咨询工作。

    紧接着,中央立即号召全党全军各单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开展生产大发展运动,大肆建立农场以及养殖场。

    为此,统帅还亲自为此次生产大发展运动题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八个大字。

    党中央连续实行的几大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陕北苏区生产经济迅速地发展,为日后艰苦的敌后抗战奠定了坚固的经济基础。

    在后来抗战日益艰苦的岁月中,使我党我军有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大后方,使得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全体军民们较为顺利地渡过了一次次难关。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央的“自力更生”的指示精神,张城和政委便在榆林召开全纵团级以上干部工作会议。

    会上,政委传达了中央关于生产大发展运动的各项重要指示,并作了思想动员报告,号召全纵官兵行动起来,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

    张城则将有关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会议决定从部队抽调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战士,配合中央派到各地的工作队,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工作,同时将部队中年纪比较大的转业人员下放到地方政府工作。

    张城接着号召全纵各部队全力投入到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及生产发展三项主要任务之中去。

    最后纵队党委成员也进行了工作分工:政治部冯文宾主任负责配合地方政府建设及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张凤鸣参谋长负责军事训练及指挥部队担负剿匪任务;政委负责部队生产及文化学习;张城则负责抓总,全面领导并推进纵队各项工作。

    张城说是要负责抓总全纵各项工作,其实纵队党委成员负责的各项工作都非常稳定,并不需要张城作出什么特别指示。

    不过张城虽然没有插手纵队的各项工作,但他自己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筹建少纵兵工厂以及对军工武器的研究生产。

    由于之前张城跟随中央红军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中,并没有安定的环境供他发展军工。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根据地,是时候大力开展军工工作了。

    于是,张城便找来原红军闽北兵工厂厂长高原进行商讨研究,制定出兵工厂筹建方案,并督促他们尽快建成投产。

    闽北兵工厂,初期只有80多人,到1934年上半年,闽北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有300多人,能制造步枪、冲锋枪、马刀和刺刀,检修迫击炮弹,制造各种零配件和修械工具等。

    当时最高产量每月可制造各种枪1000余支,制作炸弹、地雷10000多枚,生产手榴弹3000多枚,枪弹15万发,保证了闽北苏区武装斗争发展的需要。

    这个兵工厂大概比其他红军同时期所有的兵工厂加起来都要牛逼,能造步枪、冲锋枪、子弹、手榴弹、地雷,产量也很可观,而且位置较为隐蔽,到长征之前还在坚持生产。

    张城对这个兵工厂早就留上心了,到了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时,张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厂长高原及十几个技术骨干动员出来随少共师转移。

    长征之时,无论部队面临多大的险阻,张城都亲自交代特战大队一定要保护好高原厂长以及十几个技术骨干的人身安全。

    如今,张城的部队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以及安定的环境,该是高原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然而令张城感到大为惊喜的是井岳秀为人虽然残暴独裁,可跟阎老西一样,这人实在是个种田好手,为张城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家底,他大力扶持工商业,开办了很多工厂,其中有一家工厂正是兵工厂。

    原来井岳秀统治榆林期间,为了维护统治,极力团结拉拢陕北地方势力,在榆林建立了许多工厂以及学校,如今井岳秀被张城打跑了,他留下的资产自然被张城笑纳了。

    突然发现榆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张城显得极为的兴奋。他实在是太感谢井岳秀了,井岳秀此人似乎极为信奉工业救国的道理,一手打造了榆林工业体系。

    可惜许多工厂在井岳秀逃窜蒙古之后已经停工了,身为穿越者的张城深知在这个年代工业就是国家,自然不会让这些工厂荒废下来,他找来了目前负责榆林政府工作的何文昌同志。

    张城指着已经停工的工厂,他对身边的何文昌说道:“老何,这些工厂对我们太重要了,尤其是榆林兵工厂,对我军的军工发展极为重要。你们榆林政府一定要发动人力,将工厂的工人给叫回来上班。”

    何文昌身为榆林政府首长,自然知道这些工厂对目前极为窘困的红军的重要性,他正色说道:“张司令,请您放心!我们榆林政府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便是让这些工厂尽快恢复生产。”

    张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们政府工作还有没有其他的困难?”

    何文昌思考了一会儿,这才说道:“由于一师发动突袭非常迅猛,导致井岳秀来不及转移资产,所以我们榆林政府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民党常凯申封锁了我们苏区根据地,导致我们有钱也买不到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即使工厂开动起来产量也没有保证。”

    面对原材料的问题,张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张城即使知道哪些地方有矿产资源,开采出来也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啊。

    然而他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在泸州遇到的商人李金峰,也许金峰商行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吧,想到便做,张城马上命人联系李金峰。

第一六七章 编写教材() 
张城思考了一会儿,便对何文昌说道:“原材料的问题我来解决,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工厂开动起来,尤其是技术工人,一个都不能流失。”

    何文昌点头答应下来,在得到张城负责解决原材料问题的保证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送走了何昌,张城率领高原及十几个技术骨干视察了位于榆林城东的兵工厂。

    榆林兵工厂,前身是个炮厂,尽管很简陋,但工厂里面发电机、机床设备一应俱全,令得前来视察的众人均颇为满意。

    只要有发动机和机床设备,至少复装子弹、炮弹及枪械维修都可以先做起来了,再解决掉原材料的问题,甚至可以生产出地雷、手榴弹、飞雷炮、炸药包之类的实用性武器。

    如果再打通苏联国际线,引进一些机械设备,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迫击炮甚至野战炮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只不过,目前原材料、技术人才、配套的钢铁厂统统都没有,再想到将来还要购买大批机械设备,张城深感当前要把这个兵工厂发展起来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不过张城心中已经打好了主意,只要日本鬼子攻占了阎老西的太原城,张城就带领部队釜底抽薪,将太原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都抢夺过来,只要完成这个计划,榆林兵工厂必然可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现在才到1935年,谋划阎老西的兵工厂还为时尚早,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先发展榆林的兵工厂吧。资金和基础设备都已经有了,目前唯一缺乏的就是原材料了。

    张城回到司令部,从抽屉里找到李金峰的联系地址,便找来一名侦察员,将联系地址以及自己写的一封亲笔信交给他,命他前往川省泸州寻找李金峰,亲手把信件交给李金峰。

    现在张城一时间也没有太好的渠道可以弄到原材料,只能把希望暂时寄托在李金峰身上了。

    话分两头,此时的高原心情非常之好,张城将他从闽北忽悠出来的时候就向他保证过了,少纵一旦成立兵工厂,他高原就是当仁不让的厂长。

    之前红军一直在战略转移,高原跟随少纵一直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当时的高原是非常不安的,很怀疑张城当初的承诺是否可以实现。

    然而最后张城没有让他失望,前两天才刚和自己商量要筹建兵工厂来着,接着便发现榆林城里就有现成的兵工厂,榆林的兵工厂虽然还非常简陋,设备也非常落后,但毕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复装子弹、炮弹、维修枪炮还是基本够用的。

    只要张城再把火药的原材料搞来,加上榆林的工业基础本身不差,高原觉得兵工厂的前途还是很可观的。不说大造火炮坦克飞机,至少步枪、机关枪、手榴弹、炸药包以及地雷还是能够量产的。

    想到这里,高原又多喝了两杯小酒,只觉得今晚的夜色特别的美,特别的迷人。

    张城暂时将兵工厂的事安排给了高原,他还要等李金峰的消息,索性先不管了。当全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走上正规之后,张城便静下心来思考未来抗战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今距离抗日战争爆发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张城觉得必须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准备。

    考虑到历史上在抗战初期之时,由于我党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战术特点及日军士兵的单兵素质不了解、不熟悉,吃了不少大亏,导致许多无谓的牺牲。

    因此,张城为了减少我军日后抗战的损失,更好地消灭日本鬼子,决心利用这段较为悠闲的时间,把他后世所掌握的日军情况,编写出一些对日作战教材来,以供我军训练战斗之用。

    张城编写的第一本书名为中**队对抗日军之战术解析,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张城抄袭自大国崛起日本篇的内容,书中全面回顾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历史过程以及当前日本军国主义泛滥的起源和现状。

    第二部分是介绍中日两国目前的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对比,指出日本的优缺点,强调中国唯一的胜机便是全国一致抗战,将日本拖入持久战的深渊。

    第三部分是介绍日本军队的编制、兵力、装备、训练、单兵素质等各方面的军事情况,说明日军攻防的一些战术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反制日军。

    第四部分是详细解说我军对日军作战时应采取的策略及战术,当出现各种情况之后,我军如何应对的内容。

    第五部分是讲我军分别在山地、、丛林、平原及密集水网地区所采取的基本作战方式及战术,如运动战、地雷战、地道战、冷枪冷跑运动等等各种战术描写。

    第六部分为我军对日作战之特别注意事项,张城在这章内容中特别指出日军官兵军事素质较高,枪法精准、拼刺技术强、作战意志顽强,即使已经失败也很少投降等特点。

    在这部分内容中,张城还特别强调我军应及时改变对日军的俘虏政策,日军重伤的士兵手里只要还握着枪,我军战士就应该予以坚决消灭,决不能有妇人之仁,否则反受其害。

    第七部分为预防日军在未来战场上使用生化武器,以及如何防范的方法。如对日作战时在战场上准备足够的水和布匹,以及极端情况下利用尿液抹布掩住口鼻等方法。

    张城编写的第二本书则是现代陆军步兵操典,文中结合后世解放军的军事训练条例总结出来的步兵操典规范,主要内容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兵训练”,以及班、排、连、营、团、旅的队列训练。

    第二部分为“战斗原则”,里面除了张城抄袭自东野的六条战术基本原则外,还有军旗迎送、敬礼、军刀的持握等队伍、礼仪规定。

    第三部分为轻机枪及自动武器教练,主要内容为自动武器在密集队形、射击、分队、小队、中队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为炮兵教练以及步炮协同教练,内容为炮兵操炮标准、校正、速射以及炮火掩护下步兵协同作战。

    第五部分为部队组织教练,训练组织部队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以及夜间作战等。

    第六部分为通讯教练,主要内容为在战场上的各种联络方式,如司号、旗语、电话、电台等。

    张城的这本步兵操典除了这六大部分内容外,附录中还详细描写了步兵在劣势情况下如何对付敌人战车、飞机、火炮的战术,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第一六八章 张浩归来() 
十多天后,当张城正在忙于编写军事教材之际,警卫员王小道前来报告,说是金峰商行的老板李金峰前来拜会。

    张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司令部的会客厅里,正式接见李金峰。

    张城进来后,负责接待的小李报告:“报告司令,这是前来向您拜会的客人,请指示。”

    “很好,你先下去,准备上茶。”张城挥挥手,小李退了下去,准备茶水。

    张城哈哈一笑,上前和李金峰的双手请紧紧握在了一起,寒暄了几句后,就让他落座,开始商谈起来。

    两人都是老熟人了,张城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有一单生意不知道你敢不敢做?我要进一批钢铁、黄铜、硫磺等大量原材料,大概价值在一百万大洋上下,这是清单。”

    李金峰接过单子,只瞄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