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城命令后勤处的同志利用这批缴获来的部分银元,大肆购买泸州城的食盐、药品、棉花、粮食等物资,使得部队得到大量补充。

    同时,政委还通过谈心诉苦运动,从俘虏中动员了2000余人加入少纵,将此次战斗伤亡的兵员补充完整,保持了部队的满员编制。

    至于大量伤亡的各基层干部的补充,政治部的冯主任为此特地主持了一场表彰大会,会后从立功受奖的同志提拔一批补充上去。

    这样,部队的战斗力只要稍经磨合,很快就能得到恢复。(。)

第一二一章 进军川西() 
红军北渡长江之后,真正使红军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将民党几十万大军甩在长江以南,摆脱了长征以来我军一直被围剿堵截的局面。

    统帅凭借他那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从容不迫地调动敌我双方的态势,四渡赤水更是神来之笔。

    在后世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形容: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同样,统帅也把它引为人生之中最得意的一笔。

    战士们休整的这一天,中央政冶局在一座小楼里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主要研究决定我军下一步的去向。

    此时的统帅已经成竹在胸,中央红军长征的最终目的地在张城的暗中提示下已经非常明确。

    张城手下的特战队员也发回了确认陕北有红军的消息,统帅心中对北上陕北其实已经有了清晰的谋划。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说服其他的同志,同志们大多是南方人,想要一步到位将他们带到荒芜、贫穷的陕北是极不现实的,也很难说服同志们服从自己的意志。

    所以统帅只是抛出了他的第一步设想,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敌我形势,指出川西南地区的敌人力量薄弱,而且这里地广人密,资源丰富,非常便于我军休整,在那儿可以建立临时苏维埃政府,得到兵员与物资上的补充。

    大家对统帅的分析都十分认可,而且川西南离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更近了,只要北上就可以和四方面军会师,这对漂泊已久极度渴望拥有一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来说,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大家一致通过了统帅的建议。

    会上还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就是派遣陈耘同志代表中国工农党中央前往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工农党的实际情况,并努力赢得共产国际对现任中国工农党中央领导的认可。

    此时的中国工农党还远未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党,有许多中央的同志都是从苏联学习归来后迅速成为中央领导的。

    他们还习惯于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没有共产国际的领导,他们感到非常的彷徨、不踏实。

    而且,工农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更换了党中央的领导,剥夺了共产国际洋顾问的权力,这样重大的变故如果不能取得共产国际的认可,将关系到现任的中央领导是否“合法”的问题。

    尤其是如今的工农党中央内部,其实还有大批干部在苏派的影响下对苏联盲目崇拜、迷信。

    他们对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的遵义会议的决议精神,始终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只是统帅一连串的胜绩才暂时压制了这些异音。

    所以,现任党中央尽快得到共产国际的承认与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很容易造成两派分裂。

    另外,党中央还将中央红军已经顺利北渡长江的消息通报了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以求将来能得到两军在军事上的配合、策应。

    事实上,如今的红四方面军还是非常服从党中央的指挥的。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并打破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决定集中4个军,在总指挥徐相前、政治委员陈昌昊指挥下,发起嘉陵江战役。

    嘉陵江自南部县城以北的上游,峡谷急流,险要难渡。

    自广元至南部的西岸地区,由川省军阀邓锡侯第28军和田颂尧第29军共53个团防守;东岸地区除阆中城外,均为红军控制。

    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渡江作战。

    第1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渡江,歼敌一部,并向敌两翼和纵深发展;第2梯队亦渡江,加入战斗。

    至4月3日,攻占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歼敌7个多团。

    随后,红四方面军以第31军主力包围广元;以第30军一部进至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南下;以方面军主力向江油、梓潼地区进攻。

    4月10日,红军包围江油,并攻占梓潼。

    14日和15日,红军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援敌,歼敌4个团,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

    同时,红30军攻克青川、平武,红4军一部于21日攻克北川城,胜利结束此次战役。

    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川北、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300里的广大苏区。

    红四方面军发展到5个军11个师33个团,连同地方部队近十万人,吸引了几十万民党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月15日,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长江正深入川省腹地的消息,象和煦的春风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川省大地。

    原本已经被红四方面军的嘉陵江战役震怖的达官贵人们雪上加霜,人心更加混乱,大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大批达官贵人、富豪重商们纷纷逃离蜀都这个天府之国,前往魔都、香港的车票纷纷攀上高价,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

    全国都被震动,急得在重庆的常凯申连发三份电报严令刘湘,必须确保蜀都的安全,决不能让红军染指这个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的天府之国。

    4月17日,中央红军分兵三路,向川西南挺进。

    少纵回归中央主力序列,仍然担任保卫中央纵队的重任,直走中路,沿着沱江西岸,向着乐山、雅安方向进军。

    少纵以李云龙的一师为先头部队,周卫国的三师担任后卫,丁伟的二师就近护卫中央纵队,一路势如破竹。

    中央红军浩浩荡荡八、九万人向着川西挺进,沿途并无强大的川军正规部队堵截,一些地方民团远远见到红军来了,马上就望风而逃,使得红军这次的进军竟然前所未有的顺利。

    这样异常的现象也使得张城大感诧异,捉来一位保安团长审问,这才明白原来刘湘害怕中央红军进攻蜀都将所有的川军正规部队都抽调到蜀都平原防御。

    张城明白过来后,就放心下来了,没有川军阻挠,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张城也不想老是打内战,也想为了将来的全面抗战多保留一些元气,尤其是川军这个抗日战争中出兵最多的部队,张城打心底里还是非常敬佩的。(。)

第一二二章 乐山攻略() 
此时的刘湘深刻地感受到了黔省王家烈所曾经感受到的煎熬。

    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时,以他为总指挥的“川省剿匪军”以第一、二路军五十三个团的兵力守备嘉陵江防线,必定是固若金汤的。

    但是,出乎自己预料的是,如此庞大的江防大军,竟然被红四方面军一举突破,田颂尧的第二十九军被打垮,邓锡侯的第二十八军被截为两段,有被红四方面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刘湘闻讯急忙令邓锡侯调十四个团的兵力,企图恢复嘉陵江防线,但再次被红军打垮,连失阆中、苍溪、剑阁等重镇。

    面对这样重大的危局,恰好常凯申又被红军在贵阳上演新的“空城计”,中央军暂时无暇顾及嘉陵江战事,只好命令部队退守涪江西岸,企图收缩兵力掩护蜀都。

    但是,又出他所料的是,红四方面军又于四月十日渡过涪江,包围了江油城。

    刘湘赶紧命邓锡侯亲率十一个团的兵力增援江油,企图解江油之危,恢复涪江防线。

    这时,红四方面军即以一个师的兵力继续围困江油,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集中四个师的兵力打击来援的邓锡侯。

    四方面军经过两天激战,将邓部全军击溃。

    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在北线连克青川、平武、北川三城。

    至此,嘉陵江战役全部结束,此役不仅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而且也为红四方面军向川北、甘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刘湘完全感到了川省处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南北夹击中。

    当他想到一旦这两大红军在川西等地胜利会师,不但是川中的兵力难以“剿灭”红军,恐怕他刘湘在川省的统治也快到头了!

    为此,他不得不饮鸠止渴,迭电重庆,恳请常凯申调遣中央军火速进川,彻底消灭已经进入川省的两大红军!

    常凯申收到刘湘发自蜀都的一封封电报之后,仰天大笑三声,对身边的心腹说:“此乃天助我也啊!娘希皮,你刘湘也有今天”

    是啊,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从去年十月开始常凯申电邀刘湘赶赴南京,面商所谓“剿匪”大事,那时委员长有求于刘湘帮忙剿匪。

    但刘湘怎么回应他的呢,他有意利用此事装傻,实际上却从政治到军事方面向常凯申大敲竹杠。

    而且刘湘是个明白人,他坚决拒绝常凯申向川省派遣中央军。在刘湘的严词拒绝下,常凯申只好无奈放弃派兵入川的计划。

    可现在呢,刘湘这个川省土皇帝已处在红军的南北夹击中,当土皇帝的日子快要到头了,只好接连电请常凯申火速调遣中央军入川,希望能帮助他尽快剿灭川省地盘上的红军。

    但是,这在常凯申看来,这是他追剿中央红军的真正目的所在——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西南最重要的川省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说起来还要真心感谢红匪啊!”常凯申心中暗爽道。

    常凯申接到刘湘的求援电报,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刘湘回应。

    在常凯申看来,川北为了“追剿”红四方面军,胡宗南的近十万人马已经开始跟进川省。同时,薛岳所部十多万中央军很快就要追击中央红军渡过长江进入川南。

    总之,川省的南北边境上已经足足有二十多万中央军了!

    常凯申的心里清楚得很,他那个乘追堵红军之机,完全掌握西南的双管齐下的计谋在川省已经接近实现了!

    时下,他现在想做的文章就是:再借“进剿”两大红军之机,在消灭红军的同时削弱川军的实力,真正做到让刘湘这些川中的地头蛇向他常某人俯首称臣,完全掌握西南,将西南完全“中央化”!

    于是,常凯申留下吴奇伟纵队暂时协助薛岳治理黔省,调周浑元纵队四个师与上官云相的两个师即速渡过长江,又增调汤恩伯部四个师入川,由陈诚统一指挥,命他伺机掌握川省并剿灭红匪。

    就在常凯申自以为完成在川南、川北“围剿”红军的部署之后,中央红军经过连续四天的急行军后,于4月18日上午十点进入了乐山市。

    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川省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是川省西南部的中心城市。

    乐山历史上属古蜀国,有“海棠香国“的美誉。

    之所以称乐山为“海棠香国”,是因为乐山古代特产“嘉州香海棠”之故。

    酉阳杂俎中记载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嘉州刺史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北宋诗人王十朋称为“嘉香海棠“,并以此为题写“点绛辱”词:“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当然,乐山最出名的还是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此时,乐山的守军只有一个旅的部队,人数只有5000余人。

    因此,中革军委很快就下发了命令:少共国际纵队务必于明天黎明之前攻占乐山市。

    张城接到命令后,一面派出侦察部队前往乐山城进行侦察,一面作出战斗布署:一师担任乐山市的主攻任务,二师进攻井研县,封锁乐山市的东大门;三师进攻青神县,封锁乐山市的北大门。

    晚上七点钟,二师、三师相继传来了拿下井研、青神两大县城的捷报,将民党军封锁在东北之外。

    与此同时,侦察部队也带回来了乐山市的地形情报,他们发现乐山处于泯江与大渡河这两条大江的交汇之处,地形易守难攻,强行攻城极为不利。

    张城与政委、参谋长及李云龙几人经过仔细分析后,最终决定实行偷袭战术,从特战大队挑选水性特别好的五十名战士组成突击队,由大队长张三和亲自带队,利用夜色掩护于凌晨两点从泯江的上游悄悄入水,泅渡而下,潜入城中,然后偷袭东门城楼,打开城门,接应一师的大部队进城。

    任务一下达,张三和领衔的特战大队立即开始准备起来,马上就挑选出五十名水性特别好的队员进入突击队,只待凌晨两点钟的到来。(。)

第一二三章 席卷川西南(为树振君舵主万赏加更)() 
4月19日凌晨二时,早已准备多时的五十名突击队员笔直地站在岷江边。

    四月的江水仍然非常的寒冷,再加之深夜的冷风呼啸,波涛滚滚,只站在岸边,对岷江都会生出一种望而生畏之感。

    然而,这五十位突击队员并非泛泛之辈。

    早在赣省苏区之时,张城就带领他们接受最为严格的特战训练,曾经在结冰的河底潜泳。

    所以,岷江这点小风小浪完全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此时的他们昂首挺胸,就像大山一样挺拔。

    每人都携带长短两支自动火器与三枚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