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关键的是红军打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中央军两个师以及大量黔军,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重武器得到了大大增强。

    但有得必有失,缴获太多随之而来的便是部队的行动也变得臃肿起来,再像历史上那样轻装通过滇省那些地广人寂、陡峭险峻的山区已经不太现实

    想到这里,张城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想法向统帅汇报一下,将自己的意见交由统帅作为参考。

    吃过晚饭,张城带着一个警卫员便来到统帅住处。

    统帅正站在书房的作战地图前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地图沉思。

    骄杨姐姐将张城带到书房门前,张城看到统帅在孤灯下思考的背影便在门外喊了一声:“报告统帅!”

    统帅回头一看原来是张城,连忙招呼道:“是张城呀,快进来,找我有事吗?”

    张城一边进门一边说道:“统帅!对于我军的下一步动作我有些意见想跟您汇报一下。”

    统帅摆摆手让张城坐下说话,点头说道:“那好啊!我也想听听你们这些一线战斗指挥员的意见。说吧,我洗耳恭听。”

    于是,张城便将自己认为目前红军不适宜过金沙江的理由跟想法详细地向统帅叙述了一遍。

    统帅听了也不禁点起头来,说道:“张城!看来你的进步非常大嘛。你的意见很有道理,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我们不去滇省的金沙江,那又该去哪儿才能摆脱常凯申的几十万大军呢?”

    张城并没有跟统帅客气,他大大咧咧手指往地图上遵义西北方向一划,直指川省泸州这个目标。

    他自信说道:“统帅,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如今我们红军的战斗部队已经多达八万人,已经恢复到我们长征出发前的总兵力了。

    以我们如今的实力,除了民党中央军之外,可以说横扫国内军阀都不在话下。

    目前川军的兵力都在往遵义方向上赶,我们可以派出一部分兵力佯动,迷惑敌人的视线,主力部队却直插川军的软肋,夺取泸州的渡口。

    泸州渡口是长江有名的大渡口,拥有大量船只,夺取渡口之后,我们就可以驾船渡过长江,将民党中央军的追兵全都摆脱在长江南岸。”

    统帅闻言眼前一亮,在地图上比划了一阵,这才笑着说道:“你这个想法天马行空,堪称神来之笔,连我都没有想到,更别说是常凯申了。

    而且北上川省还有个好处,那就离我们和四方面军会师的目标更近一步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张城闻言大喜,说道:“这么说您赞成我的意见了?”

    统帅点点头道:“嗯,是的,我把夺取泸州渡口的任务交给你们少纵,有没有信心完成?”

    张城当即站立起身,两腿并拢,向统帅立正敬礼道:“请统帅放心!少纵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统帅就夺取泸州渡口这个战略目标交换了一些意见,并再次留下张城过夜。

    当晚两人促膝长谈,直到第二天早上,张城才告辞而归。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

    张城只来得及交代张三和带领特战小分队前往泸州侦察。

    翌日上午,中革军委就突然接到了红一军团林总发来的建议攻打打鼓新场的电报,中革军委立即对此进行了开会讨论。

    结果会上所有人都同意打打鼓新场,而惟独只有统帅一人坚决反对,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乃至冲突,甚至统帅以辞职作为威胁都没有改变大家的意见,会议不欢而散。

    好在事情到了当晚发现了重大的转机,军委二局的同志们监听到了常凯申的军事调动,发现打鼓新场是常凯申为中央红军设置的一个大陷阱,民党中央军和黔军多达十几万人的大部队早在打鼓新场严阵以待,就等红军主动进入这个陷阱了。

    二局的情报传到中央,证明统帅的判断是正确的,大家主动跟统帅道了歉,同时对统帅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加信服了。

    不过通过此事,作为中央临时总负责的张洛甫同志意识到大多数人作出的决议未必是正确的,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为了应付当前日益复杂的形势,在军事战略指挥上能够更有效率,根据张洛甫同志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决定再次成立中央“三人团”,由统帅、周副统帅以及王家详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事实上,除了统帅之外,周副统帅和王家详同志对于军事指挥都不是很在行的,可以说军事指挥的大权已经完全落到统帅手里了。

    至此,统帅完全掌握了红军的军事领导权,指挥兵力调动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翌日清早,红军各部按照统帅的战略意图,离开遵义,开始了频繁转移,意图充分调动敌人的兵力。

    红军首先向西南方向前进,摆出一幅南下滇省的架势,少纵作为先头部队将拦路的黔军打得落慌而逃。

    第二天,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对固守鲁班场、三元洞的周浑元纵队展开猛烈的攻击。

    鲁班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月15日拂晓,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军委干部团,乘着浓浓的重雾,齐头并进向鲁班场发起了攻击。

    尽管中央红军英勇善战,但是中央军采取堡垒战、坚壁清野等战术死守阵地,还出动了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压制红军进攻。

    大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双方都有很大的损失。

    就在敌我双方进入胶着状态时,统帅从危机里敏锐地发现了新的突破口,他当即命令部队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机动。

    统帅果断撤出了攻击,转而向西进军。眼看红军从容离开,周浑元部始终没有轻动,他们都被红军强大的战斗力吓怕了。(。)

第一一四章 四渡赤水 终() 
3月16日,红军攻占了茅台镇,这个只有八十七平方公里的小镇以出产优质的白酒而闻名世界,是中国第一酒镇。

    毫无疑问,占领这个小镇对于我军中的酒鬼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除了在土豪劣绅家中抄出一大批白酒外,供给部的同志们大洒银元,从商家手中购置了数百坛白酒。

    而张城也从纵队的经费中抽出一大笔用来购置白酒。

    当然,张城并不是买来自己喝的,而是用来当作医用酒精。

    张城知道,未来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大地上一直战乱不断,医药用品无论储存多少都会不够用,所以他一有机会就大肆采购。

    在茅台休整一日后,红军于茅台地区的渡口第三次渡过了赤水。

    接着,红一军团派出一支精锐的主力团,伪装成红军的主力,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叙永方向挺进。

    他们大摇大摆行动到达镇龙山时,与驻守在这里的川军魏楷部的廖九甫团相遇。

    廖敌毫无戒备,红军发动突然袭击,敌人未作有力抵抗,即逃之夭夭。

    这一仗,使敌人加深了红军即将北渡长江的印象。

    常凯申得此消息,他立即判断朱毛红军要从川南渡过长江,当即连发电令,命中央军、川、滇、黔军速向川南古蔺地区合力进剿,严令各部加紧修筑碉堡工事,紧密封锁。

    3月20日晚常凯申颁发电令给部属打气,电报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得意心情,他称:“以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

    尚望防堵者,务在封锁线上,星夜并征集民工,赶筑工事,以筑碉堡力最善,尤须严密坚固,并与友军确取连防,使无间隙可乘。并另控置兵力于相当地带,准备迎头痛击,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

    红军的佯动之举奏效了,常凯申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到川南古蔺来了,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红军下一步的动作。

    他的各路大军被调到川南、黔西北来了,并加强了长江和横江防线的防守,大肆构筑碉堡,以阻截红军北渡长江。

    统帅最善于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常凯申调集重兵向川南奔袭而来,统帅却立即挥师四渡赤水,再向黔北杀去。

    在常凯申发布“剿匪成功,在此一举”电令的当天,3月20日15时,军委发出指示,通知一军团林聂两位老总:“我军决定东转经二郎滩、林滩之线渡来水河。”

    军委命令一军团立即派出两个先头团,带全部工兵连,于20日晚和21日上午夺取太平渡、林滩两渡河点,并各架两座浮桥。

    还要求红一军团留一个团在镇龙山,继续伪装红军主力,向古蔺游击,迷惑敌人。

    当天17时,党中央和政治部发出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的指示,指出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发展的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与迅速组织渡河,强调“这次东渡,事前不得下达,以保秘密。”

    同时,军委发布了四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指出:“我野战军决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限21日夜由二郎滩至林滩地段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动。”

    在成功地调动敌人之后,统帅指挥红军主力各部及中央纵队以隐蔽神速的动作,从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

    接着,红军又马不停蹄地经临江场、楠木坝、花苗田等地挥师南下。

    事后回看,红军三渡赤水是公开的,是不怕敌人知道的。而四渡赤水是秘密的,是不让敌人知道的。

    红军这次东渡,组织工作非常严密细致,真正做到了“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于21日晚至22日上午全部渡过了赤水河,神不知鬼不觉地再次重返黔北,与奔向川南的敌军相对而行。

    此时红军已到达遵义、仁怀中间地区,而敌人的辎物资还在源源北运。

    红军战士讥讽敌人的耳目失灵,说:“你们去好好封锁吧,我们走了!”

    红军已全部东渡赤水,进入黔北了,而薛岳还在其军情通报中称红军“大部尚在镇龙山、铁厂。”

    龙云也继续命令各部“聚歼该匪于叙永、古阑以南,赤水以西,毕节、仁怀以北地区。防匪盘旋西窜。”

    红军东渡赤水后已经三四天了,25日,龙云仍然命令各纵队将红军歼灭于“铁厂、镇龙山、石宝寨、大村间地区。”

    26日,薛岳还在判断红军从古蔺“续行西窜成份居多。”这充分说明红军四渡赤水的行动是非常秘密、神速与奇妙的。

    红军四渡赤水,令常凯申的“围堵”计划再一次宣告破产,知道消息后他大为恼火,决定飞往贵阳就近指挥围歼红军。

    3月26日,常凯申要亲自指挥与朱毛红军的最后一战,他从重庆飞到贵阳,同行的还有他的夫人宋美龄,他的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以及陈诚、何成梭等一批高级将领。

    一到贵阳,常凯申就以战场指挥官自任,撇开“追剿军”总司令龙云和前敌总指挥薛岳,亲自下命令,亲自打电话调动部队,把薛岳变成了一个侍从参谋,一个高级传令军官。

    常凯申判断红军返回黔北的目的,应仍然企图寻找渡河点北渡长江,东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他马上重新调整了部署,在红军可能渡江的四周布置围堵部队,各防区严密衔接,防止红军逃窜,他确信这一次已真正把红军围住了。

    然而常凯申总是猜不着统帅规划的红军进军方向和路线。

    在红军主力急速南下,向乌江急进,即将到达沙土的时候,常凯申仍然判断红军在他的遵仁封锁线附近,将向西南方向前进。

    3月28、29日,常凯申连电滇军孙渡,命令他用最快速度,于31日以前赶到打鼓新场和西安寨、黔西一带堵截,称:“并望先就道一部,兼程前望黔西堵击为要。”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常凯申向黔西调兵,红军却向乌江前进。

    3月29日晚,少纵派遣先头部队一师一团夺取了乌江渡口,消灭守敌一个连,在行进中又消灭援敌一个营的大部。

    3月30日和31日,红军主力除红九军团外,分别从大塘、江口、梯子岩南渡乌江,进到了息烽西北的黄冈、牛场、蔡家寨地域。

    就这样,红军又一次跳出了常凯申精心布置的包围圈,一下子把围堵红军的各路大军甩在乌江以北地区。

    红军赢得了主动,常凯申顿时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第一一五章 攻打贵阳() 
3月30日,身在贵阳的常凯申突然收到前线薛岳发来中央红军己经横渡乌江的电报。

    这封电报一时间令常凯申摸不着头脑,早两天薛岳还在说正与红匪主力在黔北激战吗呢,怎么一下红匪就往南过了乌江了?

    娘希皮!看来又是中了朱毛的声东击西之计了。

    “嘶”常凯申看着墙壁上的地图不由倒吸了口冷气。

    红匪不是为我而来的吧?他们也太胆大包天了,居然想攻取贵阳!

    不可能,贵阳可是黔省的省会,红匪哪来的实力敢攻打省会城市了?

    一定还是想要东进湘西与贺隆会师,我可不能再上朱毛的当。

    然而,常凯申很快又接到了前方报告以及空军侦察机发回的电报,情报皆表明:朱毛红军过江之后,立即折返东南,分兵三路沿息烽以北向开阳方向前进,目标显而易见,直指常凯申所在的贵阳。

    “娘希皮,朱毛还真敢来打我不成!”

    老常感觉失算了,心里惊惧不已,不过面上还保持着镇定之色,连忙招来陈诚、薛岳等人来开会,研究对策。

    经过一番反复的讨论、分析,结果不明红军实力的常凯申以及一干将领仍然顽固地认为朱毛红军企图东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要不然就是南下黔滇边境抢渡金沙江。

    于是,针对会议的结论,常凯申再次作出排兵布阵,派遣几路大军封锁红军南下或东进的道路。

    此时红军在统帅的指挥下,兵力已经成为超过八万人的大部队,在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决定兵分三路:

    红一、三、五军团南下剑指贵阳;

    红九军团继续在黔北佯动,迷惑常凯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