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家烈对于进入黔境的中央红军无疑是非常害怕的,他们曾经和与贺隆的红军交过手,不仅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而且连黔省的各族百姓都站在红军一边,一起来反对黔军。

    而且他自家知自家事,相比于桂、粤、湘三省的强势军阀,他手下的“双抢兵”无疑要比他们弱很多倍。

    但就算三省军阀如此强大,再加上薛岳、周浑元等负责“追剿”红军的中央军十几个师,都未能阻止中央红军抢渡湘江,仅仅靠他一个战力五渣的第二十五军阻截中央红军,那真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了!

    此时,如今王家烈满脑子的想法是:“红军主力要到黔省来了,要抢走我的地盘,可要阻挡住他们,却无能为力,我到底该怎么办?”

    但王家烈对于尾随红军进入黔省的民党中央军也是很害怕的,自从王家烈在常凯申的支持下当上黔省主席后,王家烈就背离了常凯申,这一行径称之为过河拆桥也不为过。

    而且王家烈还参与了陈济棠、李宗仁的三省联防,暗中反常,早已被常凯申视为“眼中钉”,常凯申久存欲去王家烈而后快的念头了。再加上薛岳所部有九个装备精良的师,若想消灭黔境四分五裂的第二十五军,那真是易如反掌!

    王家烈的真实想法是:“中央军乘追击红军的机会,要进黔省来了,想拒绝他进入,那是不可能的。”

    王家烈前思后想,想得脑壳都变大了。最后他想道:在当前形势下,如果红军抓了自己,估计会把自己抄家灭族,但如果是常凯申派人取代我,大不了到租界当寓公罢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看来我只有执行常凯申的命令狙击红军,使其早日离开黔境了。”

第八十四章 统帅的忧虑() 
由于少共国际师在黎平地区有力地阻击了民党中央军的追兵,中央红军进入黔省之后只有黔军这么一个孱弱的敌人,中央红军自然是势如破竹,一路进展顺利。

    担任右翼先锋的红一军团20日进入剑河,25日攻陷施秉和镇远,28日分兵急进,接连拿下余庆、黄平,竟在数日之内连下五城,一时间红军威震黔省,省内各路军阀震怖不已。

    12月26日,少共师给中革军委发了封电报,详细报告了黎平阻击战的胜利,并向中央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中革军委很快给予回电:对少共国际师取得黎平大捷表示热烈祝贺并通报全军表彰。同时,对少共国际师下一行动则是:紧跟中央红军步伐,阻击任何敢于追击我军的部队。

    字里行间,体现了中革军委对少共师莫大的信任,将全军的后路都交给了少共师。张城和师党委的同志浏览完这份电文,均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第二天,少共师黎平师指挥部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张城在师党委成员的陪同下接待了这名客人,这位不速之客,毫无疑问,正是打算和少共师作交易的郭思演。

    郭思演倒是豪爽,没有丝毫藏着掖着,开门见山就道明了来意,说要仿照陈诚旧例,用红军俘虏加大洋的方式赎买中央军被俘的官兵。

    虽然张城极为心动,但毕竟是对方先开的口,所以张城拿捏了一下,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才达成交换战俘的协议。翌日中午,双方一共交换了四千名各自的战俘,中央军方面还用一百万大洋的代价赎买了三百名民党军官。

    交易达成后,张城立即交代野战医院的医生积极治疗身体受到民党反动派严重摧残的红军战士,这些红军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只要身体恢复健康加入少共国际师,就可以大幅增加少共师的战斗力。

    目前少共师的战士的成分越来越复杂,由于接连俘虏大批民党军士兵,原民党军战士的比例不断上升,和原来的娃娃兵几乎达到五比五的比例,这样发展下去,无疑会对部队的团结不利,很容易形成两个山头。

    但是如果有4000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红军战士加入少共师,必然可以中和双方的矛盾,而有了第三方势力的加入,也可使部队内部达成平衡,三角形最平衡最坚固最可靠,这话放在部队里,也是一样的。

    四千名老红军除了个别执意要回到原部队的外,绝大部分都愿意加入少共师,这样少共师的兵力达到了空前的36000人。

    张城此时心里就有些想法了,这么庞大的部队再用师级编制就太不合适了,而且不利于部队的管理和指挥,该升为军团级别了吧。

    不过张城也明白,遵义会议还没有召开,离统帅他老人家全面执掌军政大权还有一段时日,姑且等待一些时间吧。

    而中央红军深入黔省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

    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红军行军途中,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此时,统帅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统帅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妻子为他编织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

    他蹲下身子,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统帅眼中含泪,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他为中国的命运担忧,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担忧,为红军的生死前途担忧。

    众人还都围在原地,看见统帅流泪均大感震撼,统帅作为一代伟人,意志如钢,平时绝不轻易流泪的,可见这件事对统帅的刺激是多么的大。

    恢复平静后统帅见大家都围着自己,他也想借这件事教育战士们,统帅当场说道:“我们从这位老妈妈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的,绝不是这位老妈妈一家的遭遇,而是我们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缩影,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地步!

    祖国和人民这样,那么我们的任务呢?我们的任务,正是要从水深火热中,把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拯救出来。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

    统帅结合当前的任务继续说道:“同志们!这个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目的一定要达到!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惊涛骸浪的天险乌江,还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勇往直前,在大风大浪之中踏出一条路来!”

    此时的统帅已经意识到,不能再任由苏派领导人继续执行错误的路线了,想要挽救中国的命运,自己已经无路可退,只有当仁不让走上前台,才能挽救危险中的红军。

    统帅知道红军产生问题的关键:红军突围转移之前,中央把军事指挥大权授给了最高“三人团”。换言之,如果要确保黎平会议决定以及今后与最高“三人团”相悖逆的军事计划的执行,中央必须收回授给最高“三人团”在军事方面的权力。

    但是,最高“三人团”成员不仅有党中央负总责的薄古、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而且还有威信很高并握有实权的红军总政委周翔宇。他们三人万一追究解除最高“三人团”指挥权的理由,又该做何答复呢?

    如果提出最高“三人团”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周翔羽会赞成吗?中央政治局中又有多少成员会投赞成票呢?再者,从中国工农党诞生那天起,中央进行人事变动,都必须预先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

    而今,由于中央红军突围转移,随红军转移的党中央已经和共产国际失掉了联系,如果薄古、洋顾问以及凯丰等人借口未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拒绝召开人事变动的中央会议又该怎么办呢?

    对此,统帅再次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第八十五章 元旦来了() 
猴场是黔省瓮安县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的城镇,同时也是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历史文化厚重。

    中央红军在193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攻陷瓮安县城。中央红军于当日下午三时进抵猴场。

    中央红军自从井冈山建军开始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逢年过节都要召开军民联欢会,实现官兵同乐、军民同乐。时下,虽说是战略转移时期,不可能搞得像在中央苏区那样热闹红火,但总政治部仍然要求各单位开展各种样的庆祝活动,并把这一活动转变为强渡乌江的战斗动员大会。

    再加上由于红军是奇袭瓮安,地主老财们买好的“年货”尚未来得及用,一听红军来了就立即弃之而逃,这些“年货”就成了红军手中的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除了大部分给了瓮安城中的“干人”外,一小部分也就成了红军联欢会上的佳肴,平均每个单位都杀了两头大猪,还有羊肉、鸡肉,会餐,红军战士们在这一天无疑是幸福美好的。

    因此,红军将士们一扫连日行军打仗的疲劳,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新年。自然,大家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同时,强渡乌江的动员会也开得非常成功,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和写决心书,要求当强渡乌江的先锋。

    然而,中央政治局大部分成员却没有这样好的兴致,即使是在元月一日,他们仍然在猴场正襟危坐,召开史家所称的“猴场会议”。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最终,统帅在周副统帅的有力支持下,重申了统帅在黎平会议上阐述的正确立场,肯定了统帅提出的正确军事方针,严肃地批驳了苏派领导人的错误主张,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

    接着,王家祥、张洛甫等多数与会者表示赞同统帅的观点: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先以遵义地区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再次否定了苏派领导人提出的“完全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徐图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并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

    最后,周副统帅集多数政治局委员之意见,形成并通过了有名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渡过乌江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毫无疑问,猴场会议纠正了苏派领导人的军事错误,并特别强调了军事指挥权必须置于集体领导之下,摒弃了苏派领导人的独断专权,并为统帅重新执掌中央大权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后来,周副统帅将这场会议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与此同时,张城率领少共师将近四万人踏着冬日的暖阳,从黎平出发,进入云贵高原连绵不绝的群山峻岭之中。

    山高路远,一眼望不到边的山道极为狭窄、陡峭、崎岖,一路上树密林深,河流湍急,虽然便于部队隐蔽行军,让民党的侦察机难以发现,但也给行军部队造成了诸多麻烦,影响行军速度。

    不过张城在出发之前就对前路的艰险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命令侦察团先于部队出发,一路挑选合适的行军路线,接着命令工兵团为先头部队,走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结果,在侦察团和工兵团的有力协助下,少共师以每天100里的速度向前急进,奋力追赶红军主力部队。

    12月30日中午,少共师到达镇远附近,张城便命令部队隐蔽休息,尽快恢复体能。明天就是1935年的元旦佳节,红军沿途经过的村庄,都能感受到节日将临的热闹气氛。

    进入镇远县城,过节的气氛更加浓厚,战士们看着百姓热闹地准备过节,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了。有鉴于此,张城和几个师领导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后,决定明天放一天假,让全体干部战士过上一个热闹的元旦节,各个单位都要大肆购买猪羊,改善大家的伙食,并给每个官兵发两块大洋。

    昨夜北风紧,没想到第二天清早打开门,雪花就哗啦啦飘了进来。地上已铺满绒绒白雪,天空中雪花漫天飞舞,远处群山银装素裹。

    张城情不自禁地哼出几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啊”

    “师长,好兴致啊!不过你怎么唱起白毛女的剧目来了,不应景啊!”政委披着黄呢子军大衣走了过来。

    “政委,新年第一天就落下大雪,明年应该是个好年景,瑞雪兆丰年嘛。”张城急忙岔开话题,他总不能回答说是自己闲得蛋疼不知怎么地就唱起这首曲目来了。

    “是呵!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是我们红军触底反弹,否极泰来的一年。”政委触景生情道,

    张城也有些感慨地说:“政委,你就放心吧!经过这一个月来中央的各种会议通报,我判断统帅即将重返领导岗位,他一定会带领我们红军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政委对中央最近的风向也有所察觉,只是没有张城那般肯定罢了,见张城言之凿凿统帅会肯定出山,顿时欣喜道:“你是说统帅要重新出山了”

    张城如神棍一般神秘地笑了起来,小声说道:“目前,红军主力就要进攻遵义了,等攻下这个大城,想必会召开一次重大的中央会议,到时就应该会传来好消息了,我们师升格为军的准备也可提上日程了,哈哈。”

    上午八点之后,整个少共师都开始行动了起来,各个单位都派出采购人员到城里或乡下去采购猪、鸭、鱼、羊等各种过节肉食。

    全体官兵都穿上了崭新的军大衣,对周围环境大搞清洁卫生,个个显得特别精神,精神焕发,年轻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除去有任务的战士外,将士们拿着刚发的大洋,成群结队地上县城或小市集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