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境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构筑了极其严密的封锁线。

    与此同时,常凯申还调集追堵红军的中央军和湘军一共十五个师,超过20万兵马,组成两大集团军,严阵以待,就等红军自动进入他一手布置的天罗地网。如果红军这次真的如他所料,钻入他精心布置的“口袋”,毫无疑问,等待红军的必定是全军覆没。

    就在常凯申如猎人一般精心布置陷阱的同时,满身疲惫的中央红军依然在山沟沟里艰难地跋涉着。

    行军难,部队刚一下令休息半小时,没有任务的战士们都在抓紧时间睡觉。

    可是,此时的统帅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然入睡,虽然他已经很困了,但他却披着一条军毯伫立在大山之巅,左手夹着张城以前送他的香烟,不时地吸上一两口,右手则习惯性地叉在腰间,放眼远眺大山的风景,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忽然间,他仿佛看见一座座高大山峰化作了一个个巍然屹立的巨人,那满山遍野的竹林树木,就像是这一个个巨人身上的毛发,随着徐徐的山风放肆地飞舞。

    啊!多么像是古代军阵中的秦王破阵舞啊,这是力量之美!统帅在这美景中欲乘风归去,他有些陶醉了。

    他极目远眺,看那无尽的壮丽山河,这大自然的壮丽给了他无尽灵感,于是冥冥之中他突然迎着狂风,仰望天穹引吭高歌: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统帅就这么站在老山界峰巅,享受这山河壮丽之美的陶冶的时候,一时间心潮澎湃,竟产生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好诗!好诗”一道赞叹的声音蓦然响起。

    统帅闻声猛回首,一看是张洛甫站在了自己的后边,一副赞叹惊佩的模样,故摆了摆手,有些谦虚地说:“承蒙夸奖,愧不敢当!”

    “请问这三阕十六字令,出于哪位大家之手?”张洛甫问道。

    “正是鄙人!”统帅当仁不让道。

    “当真?”

    “果然!”

    “何时所作?”

    “就是刚刚!”

    “新作么?”

    “是!”

    这时,张洛甫于钦佩之中更感惊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于湘江大败之后,统帅竟然在这种令人绝望的环境中还能作出这样大气魄的诗词来。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因此,他又陷入更深的沉思之中

    “洛甫,你在想些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你现在怎么还有吟诗写词的心境?而且还吟得这么大气磅礴!”

    毫无疑问,统帅是一位浪漫主义革命家,他深信湘江大败是红军执行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但是光他一个人相信是不能拨乱反正的。

    所以统帅唯有寄希望于有更多同志觉醒,认清不改变洋顾问独断专权的现状,红军就没有出路。

    中央红军被迫突围转移的时候,最先觉醒的是军队,军队将领性格最直接,谁能带领他们打胜仗,他们就接受谁的领导。通过实践证明,红军只有在统帅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而在洋顾问的指挥下,他们不断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连中央苏区都给丢了。

    不过,光有军队的觉醒还不够,在工农党内,一向都是党指挥枪的。所以,他需要唤醒更多身在中央的同志,而统帅面前的张洛甫同志,已经有觉醒的苗头了。

    “古人常以诗言志!当你无法用语言表白自己的心情时,我看诗词就是一种极好的表达形式。”

    张洛甫似乎从这若有所指的这番话中听出了一些难以言明的话中话,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张洛甫此次出来不是为了和统帅谈论诗词歌赋的,他一向都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开门见山道:“老毛,这些天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如此英勇,可我们的革命还不断地走向失败呢?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尤其是对那些人的看法。”

    统帅闻言,久久没有说话,最后他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看,现在还不是追究那些人责任的时候。”

    “那不追究责任,我们又怎么纠正错误呢?”

    “首先要搞清敌我态势,当务之急是坚决避免红军再重蹈湘江惨败的覆辙!”

    统帅的回答言简意赅,令人听了不自觉得信服,张洛甫听了也连连点头。。

    经过极为艰苦的跋涉,中央红军终于钻出了山沟沟,1934年12月10日攻占了湘省西南端的一座小县城一一通道。

    通道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名副其实就是一处“通道”,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向北直通湘西,向西可入黔省,向南可入桂省。中央红军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这是决定工农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自湘江遭受惨重损失以来,在我党我军高层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迫于中央内部的公开批抨和来自全军指战员日益升高的呼声,中革军委决定在通道县休整一天,召开军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解决中央红军战略进军的方向。此次会议在后世史称“通道会议”。

    这一天是12月12日,会议是在县溪镇东面的恭城书院召开的,面对巨大的批评,洋顾问仍然死鸭子嘴硬,拒不承认错误,无视常凯申已经摆开的口袋阵,要求中央红军继续向北与湘西的二方面军会合。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统帅以大无畏的气魄,旗帜鲜明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方案行不通,如果执意如此,必定会重演湘江的悲剧!比这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部队,再遭重挫的话,势必一蹶不振。”

    在这重要关头,统帅的意见赢得了周副统帅坚定的支持,同意统帅提出的“转兵敌人势单力薄的黔省”的建议。

    由于周副统帅这种鲜明的支持态度,会议最终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总负责薄古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一声长叹说:“就依润芝同志的提议办吧。”

    至此,统帅提出的转兵黔省新行动计划已成定局。1934年12月12日会议当天,中革军委下达了红军于12月13日入黔的命令。

第七十章 通道风云() 
就在通道会议如火如荼地举行时,少共师已结束了在资源县城的休整,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追随着中央红军的脚步,向湘省境内的通道县开进。

    两天来的养精蓄锐,全师兵精粮足,精神旺盛,战斗力得到全面恢复,并且更胜以往。12日晚上八时左右,师部通讯科的电台终于和中革军委的电台联系上了。

    张城和政委立即给中革军委发出一封电文,大意是:我少共国际师自12月1日晚突出重围,强渡湘江,然后向桂省资源县方向转移,休整期间得知中央红军在通道县内,现往通道进发,期望与中央红军会合,目前我部已进入湘境内的平等乡。

    我师在湘江战斗中接连战胜周浑元纵队、李云杰27军、夏威第15军,并俘虏大批民党军,故部队并未多少损失,反而一步步壮大,如今我师有六个战斗旅合共30000兵力,并俘虏了超过6000民党军士兵,让他们为我军充当民夫,如今他们大都表示愿意加入我军,我师入桂期间打下资源县城,缴获大批资财,战力强健,士气旺盛。

    另,我师攻破资源县城后占领敌政府金库,缴获的八十万大洋以及大批武器弹药在师参谋长兼六旅旅长张凤鸣同志的押解下将于13日上午九点左右进入通道县,望中央能派相关同志前来交接。至于我师下一步将如何动作,请中央作出指示。

    少共国际师师长:张城;政委:萧骅。

    于1934年12月12日十二日。

    当通道会议行将结束的时候,突然,一个参谋急匆匆地闯进来,将一份电报送到叶建英参谋长手里。

    叶建英匆忙一阅,突然站立起来,用充满喜悦地声音说道:“同志们,暂停一下。我们英雄的少共国际师有消息了。”

    叶建英参谋长念的电报正是张城和肖华发给中革军委的电文,众人听了,皆都大喜。喜的是,少共国际师不但逃出生天,而且部队竟扩大到3万人的规模,这对于兵少官多的中央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啊。

    “老毛,你这个乡下子侄当真厉害哟!不但杀出敌军重围,居然还将部队越带越强,整整3万人的部队呀,都超过一军团和三军团的总和啦!了不起,真了不起!”张洛甫大声赞叹道。

    “哼!一个师居然有3万部队,是谁让他私自扩军的,毫无组织纪律性,罪不可恕,应尽快撤职查办。”洋顾问冷森森说道。

    “顾问同志,你这说法是错误的。少共国际师扩军是经过我和老总、家翔等中央同志批准的,并不是私自扩军。而且我中央红军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少共国际师的部队越壮大,我们红军的力量就越强,我看啊,少共国际师不但无过,还大大的有功!”周副统帅直言不讳地进行驳斥。

    接下来的发言又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大家对少共国际师的壮大都报着喜闻乐见的态度,就连一向唯洋顾问马首是瞻的薄古同志也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

    尤其是一军团和三军团的林、彭两位老总,他们知道张城一向慷慨大方,在湘江战斗时就分别给红三十四师以及红八军团各自赠送了2000新兵,等和中央红军会合之后,想必张城必然不会小气,一定会慷慨解囊,给各支损失惨重的红军部队补充兵力的。

    张城那电报不是说了吗,少共国际师还押解着六千名俘虏嘛,这些俘虏不是中央军就是湘军,都是极好的兵源啊,招之能战,不用像新兵蛋子那般至少还要训练几个月时间才可以上战场。

    故此,一向沉默寡言的林虎三军团长突然开口道:“张城师长真是名虎将啊!正好,平等乡离通道县城只有不到三十里,少共国际师这样的英雄部队理应得到我们中央红军的礼遇,我这就带部队把他们迎回来。”说完,林总站起身就要离开会场。

    彭老总没想到一向跟小姑娘似的林总反应那么快,居然被他抢先一步,情急之下,他连忙拉住林虎三的手臂,故作豪爽道:“那不行,一军团一向是我们红军的头等主力,怎么能轻离中央呢,带兵迎接少共国际师这种粗活还是我三军团来干吧。邓参谋长,我们走,去迎接我们的英雄师去喽!”

    “啪!”

    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猛然一拍大腿,高声懊恼道:“哎呀!我差点忘了,少共国际师是我五军团三十四师的救命恩人,怎么地我也得亲自感谢小张师长,哈,我这几去找树相,和他一起去迎接小张师长啦。”

    看着几个军团长争的面红耳赤,知道他们小心思的几个中央领导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周副统帅阻止了他们的胡闹,他说:“我知道,各部队自从长征以来伤亡极大,而且失去根据地后兵力得不到补充。所以大家都在觊觎少共国际师的六千俘虏。我看这样吧,五军团由于34师已经补充过2000新兵了,那这次新兵就不要了,我听闻少共国际师财大气粗,机关枪都已经普及到班了,这样吧,我叫张城给你们五军团补充一批枪支弹药,想必张城不会拒绝的。

    一军团和三军团是我军的主力部队,湘江战斗损失过半,我看你们谁也不用争,两大军团各补充3000新兵。不过,这些俘虏之所以愿意参加红军,是因为少共国际师广泛开展谈心诉苦运动,我们军委有他们开展这些运动的详细资料,你们散会后把资料都带回去,好好参详,争取将新兵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明白了。”各军团老总都各有所得,马上偃旗息鼓了。

    也许是少共国际师这封电报冲淡了双方的对立情绪,也许是少共国际师的30000多兵马给困境中的中央红军打了一记强心针,自从湘江战斗后从来不见笑容的各位中央领导又恢复了以往谈笑风声的作派,尤其是统帅在这次通道会议中力挽狂澜的表现折服了一大批中央领导,在中央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且张城率领的三万兵马更是大大增强了统帅的底气。

    通道位于湘省最西南方向的一个穷县城。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属于旧社会那种三不管的县份。而在这个县城召开的这次会议的性质、名称,后世史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这是因为它既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也不是中革军委会议,但会议的参加者却是当时党和军委的主要负责人,而此次会议决定的又是关乎全党全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从危机中挽救了中央红军。

    拥有这样的历史意义,通道会议怎么赞扬都不为过。

第七十一章 震惊的叶帅() 
通道会议结束当晚,中革军委就向各军团发出了西进黔省的命令,目的是迅速摆脱逐渐逼近的中央军,进入黔省休整,再求发展。

    与此同时,中革军委对中央机关和红军部队再次进行了整编,撤销中国工农红军笫八军团建制,第八军团余部并入笫五军团。第八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回军委工作,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容恒出任五军团政冶部主任,第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成调任军委纵队任司令员。

    少共师于晚上八时左右接到中革军委的回电,大意是:“喜闻少共国际师官兵突破重围,胜利渡江,如今凯旋回归中央怀抱,我们甚感欣慰。我们谨代表工农党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向英雄的少共国际师全体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目前,中革军委巳决定西进黔省,由于追兵日近,红军主力将明日中午出发。望你接电后,张凤鸣同志带领的先头部队如期赶到通道交接物资。另,中央决定征调你部六千俘虏民夫,请张凤鸣同志将俘虏一起押解至通道。

    中革军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