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无奈对刘建绪道:“老常封我为‘追剿’军总司令,本来我还以为他对我安了什么好心呢,可是他又不给我兵权,薛岳、周浑元都是老常的嫡系,根本不会听我的调动,我们湘军这么一点兵马,还得留着对付贺隆、萧克,现在又把全州、界首甩给我,我实在是分兵乏力呀,唉!”

    抱怨归抱怨,何键为了防止中央红军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他的地盘建立苏区根据地,其“追剿”行动还是很卖力的。

    何键接受常凯申的命令后,借常凯申的虎威,马上命令刘建绪、薛岳、周浑元、李云杰、李韫珩各率所部分五路追堵红军。

    但何健也是精鬼一样的军阀头子,心里很明白这是常凯申“一石二鸟”之计,其真实用意还是想何键的湘军与红军两败俱伤。所以他暗中命令刘建绪以陈济棠为榜样,采取送客式的防堵形式,红军走到哪里,湘军就跟到那里,但要求部队必须同红军保持一天的距离。

    同时,他又命令将其嫡系5个师又1个旅布置在湘省境内或湘赣边,认为这样既可以保护湘省腹地,又可避免与红军发生直接冲突,从而使常凯申“借刀杀人”的计划落空。

    与此同时,少共师经过数天的休整,长途奔波的疲惫一扫而光,由于刚刚打了胜仗,缴获极多,全体官兵情绪极高,斗志非常昂扬。

    不过也因为缴获太多,原本严格规定的个人携带物品大大超标,还好延寿之战缴获了粤军大批骡马,从而大大减轻了部队的负担。

    少共师很快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要求少共师在11月20号前必须赶到宜章。少共师以饱满的情绪再次走上长征之路,可惜冬季已经渐渐来临,凄风冷雨下个不停,给部队的行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全师官兵身穿雨衣出发,以每天一百里的行军速度前进,经过一段极为艰苦的路程,少共师终于在11月19日提前一天到达宜章。

    由于原来宜章的守军作恶多端,被红军赶跑之后,红军很快得到了宜章群众的民心,打土豪、分田地更是获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真心拥护,所以当张城率领着少共师将近三万人进入宜章时,受到了宜章群众的热烈欢迎,让少共师的官兵们以为自己又回到了中央苏区。

    在宜章休整了一晚,11月20日凌晨,少共师再次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要求少共师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前赶到道州渡口附近,阻击湘军部队,掩护军委纵队渡过潇水。

    张城和肖华看完电文,马上到会议室对墙壁上地图仔细观察,一看之下,顿时心凉了半截,发现宜章到道州渡口竟然有两百多公里的距离。

    张城说道:“政委,我们这里离道州约两百多公里。可时间却只有四天半,时间非常紧迫。军令如山,我带领一旅先行一步。”

    肖华立即答应下来,他点头道:“师长,长途奔袭又赶时间,重武器就不要带了,迫击炮带上八门,再把全师的轻机枪和冲锋枪集中交给你们,道州风高浪急,你们到达那里之后一定要小心,我们随后就到。”

    张城应道:“嗯,这些你在行,都交给你安排吧,我马上去动员部队。”

第五十二章 潇湘风雨 二() 
当天早上九点,张城和李云龙集合一旅和侦察部队共五千余人,作为少共师的先头部队轻装先行前往道县。

    就在少共师以前所未有的行军速度全力向道县前进的时候,11月18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桂省贺县白芒营、恭城龙虎关分别与桂军交战。20日,红九军团逼近江华,21日,攻占江华县城,并派出两团兵力攻打龙虎关。

    之后,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部队都先后进入江华、永明,威胁桂省富川、贺县、恭城。白崇禧(李宗仁长驻粤省,当时桂军的实际指挥官是白崇禧)担心中央红军从富川、贺县带进入桂省腹地,又接到王建平从魔都发来的密电,说常凯申采用政学系头目杨永泰“一举除三害”的毒计,拟将红军由龙虎关两侧地区向南压迫,一举除红军、粤军、桂军“三害”,遂作出了将部署于全灌兴三角地区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决定。

    11月21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义电告常凯申,要求将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军填补。常凯申于22日下午17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并向何键发电,要求何键派湘军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复电后,没等湘军接防,即刻下令连夜将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灌阳以南百余公里),仅在全州留有7军24师72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属43师),灌阳留有一个团(44师130团)。

    可是,湘军在接到常凯申的接防命令后,并没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11月23日,红军总参谋部截获了总指挥何键下达的作战命令。

    针对何键的作战计划,军委纵队到达道县的那一天,朱老总发布了“关于野战军25日晨前西渡潇水的部署”:

    第一军团:于23日“移至道州地域”,以一个师的兵力控制河水东岸,“准备突击向西追我之敌”。24日黄昏,军团主力开始“向永安关方向移动,在河东之后卫师转移到道州地域,并破坏浮桥”。

    第三军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一个师随先头渡过河西”。另一个师则须“准备明晨突击追我之敌”。24日晚,军团主力“应全部西渡完毕,而后卫则应破坏桥梁”。

    第五军团:“准备突击明日由东向我尾追之敌”,严防敌人从侧翼包抄而来。24日黄昏迅速脱敌渡河,“并破坏浮桥”。

    第八军团:军团主力“可于24日拂晓前渡过河西”。如不可能,应改于24日黄昏时“全部渡过河西”,“并限三小时渡完”。

    第九军团:“袭取江华的任务不变。”

    少共国际师:“担任红军总后卫的任务不变。”

    部署最后要求:“23、24两夜渡河动作应迅速,绝对保证遵守时刻,严禁日间渡河。各兵团应派得力人督队收容落伍,限25日拂晓前止全部渡完,并破坏完浮桥,将一切船只集中西岸。”

    从这份详细的作战命令中,中革军委已完全明晰了民党军在湘江与潇水之间准备与红军决战的意图和部署,暴露了常凯申企图消灭我中央红军的阴谋。

    因此,中革军委决定尽力加快中央红军西进的速度,希望能抢在民党军完成兵力部署调动之前渡过湘江。然而,军委纵队如大搬家一般背着那些“坛坛罐罐”,部队能快得起来吗?红军部队注定要为军委纵队的“迟缓”付出血的代价。

    张城率领少共师先头部队以每天超过五十公里的速度连续急行军四天,于24日上午终于抵达道县。

    此时,中央军委仍然停留在道县,并未渡过潇水,张城将部队交给李云龙带领,便匆忙赶往红军总部交接任务。

    返回宿营地时,张城顺道去看望一下统帅,前些天统帅提出的正确建议:“乘各路敌军正在调动,薛、周两部尚未靠拢之际,杀一个回马枪,集中红军的主力,寻歼敌人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打破敌人的“追剿”计划,开展新的局面。”再次被苏派领导人驳回了,这让统帅的心情有些郁闷。

    如果中革军委能够采纳统帅的建议,红军就很有可能由退却转入反攻,战局将会出现重大变化,有可能在湘南或湘中建立新苏区,并配合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军民打破敌人的“围剿”。就算不能建立新苏区,打一个胜仗,对于继续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也非常有利。

    然而,苏派领导人的“教条主义”思想极为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退却就是退却,退却就不能“杀回马枪”,这样就把退却变成了逃跑。他们主观设想,要到湘西放下行李以后再作打算,以致失去了在湘南歼敌和转变战局的良机。

    张城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打算为此而主动去改变什么。在张城看来,若没有湘江战役血的教训,中央红军仍然会置于苏派领导人的指挥之下,以统帅为首的中国工农党人必定无法走上中央核心领导层,中国工农党始终只能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地区组织而已。

    张城知道,后来的湘江之战,将以红军惨败告终。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余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官多兵少。

    这是苏派领导人实行逃跳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此战之所以能够保重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是因为红军指战员在作战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英勇的献身精神,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此战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则主要是因为苏派领导者没有充分发挥红军的长处,部队在行动中仍要背负着“坛坛罐罐“行军,行动迟缓,战略战术指导上更是存在着严重错误。

    但是在战略上,红军是胜利了。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常凯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最重要的是,湘江战役的失利也加速了统帅的复出,为中国革命这艘大船找到了合适的舵手,同时也为后来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若无湘江血战,中国工农党怎么会深刻检讨苏派领导人“左倾”的错误,而统帅在苏派领导人的压制之下,不知何时才会有出头之日呀。

第五十三章 潇湘风雨 三() 
道县,古称道州,雅称“莲城“。紧临潇水西岸,是湘南一带第一大县城,也是潇水两岸有名的渡口。因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标本、孕育了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湘南古城道州被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人间陶本”。

    道县地处五岭北麓,其地质和气候条件极适合橘子和橙子的生长。如果从屈原写橘颂以咏志算起,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红军到达道县的时候,恰是橙子成熟的季节,不仅满山遍野的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橙子,而且老百姓也不管红白双方打不打仗,他们为了生活,照旧担着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橙子进城来卖。

    红军指战员,尤其是从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一见这又甜又大的橙子,都禁不住地纷纷慷慨解囊,争相购买,大饱口福。

    但是,就在红军指战员大快果盈的时候,统帅却没有什么胃口,统帅作为一代军事战略家,他清楚地知道:红军进驻道县就意味着走进了前有湘江、后有潇水的绝地中。而且西有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扼守湘江,东有薛岳、周浑元等中央军断掉红军重蹈潇水向东的退路,再加之北有何键的湘军,南有陈济棠的粤军,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至此,他再想到自己在宜章地区的建议再次被驳回,一时之间,竟大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感。

    这时,骄杨提着一只装满新鲜橙子的竹篮走了进来。她一看见统帅伫立在寒风中仰视苍穹的表情,就知道他还在为红军未来的命运担忧。

    她清楚自己作为妻子的身份,这时所能做到的是多给自己丈夫一些抚慰。所以,她来到统帅的面前,特意挑出一个又大又熟的橙子递到统帅的手里,故做轻松地说道:“润芝,你以前曾经说过,道州橙子天下闻名,你很喜欢吃。看!这是我用省下来的钱,买来一篮子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橙子,趁着新鲜,赶紧吃。”

    统帅看着妻子递来的又大又鲜的橙子,一种温暖的情绪打从心底里油然生起,他接过橙子,动感情地说道:“好,好,我马上吃。”

    正当统帅在妻子的抚慰下对着一篮橙子大快果盈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张城的高声叫唤:“统帅,统帅在家吗?我张城来看您了。”

    “啊!是张城那小家伙,我去迎迎他。”统帅赶忙放下嘴边的橙子,连嘴角上的汁水都来不及擦,便急匆匆地小跑着出了院子,一见到张城那英武中带着些许稚气的面容,不等张城敬礼,便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道:“好啊好啊!我们红军的战斗英雄回来咯!”

    张城有些受宠若惊,不过看着统帅因为前些天的疾病而显得消瘦的身影,他动情地说道:“统帅您比从前瘦多了,为了革命,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小张啊,你来看我们了,快,快,进来吃橙子。老毛你也真是的,怎么还让小张躇在门口啊,赶紧进来吧。”骄杨姐姐也出来了,一见面便递给张城一个橙子。

    进了屋子,统帅和张城分别落座,主席深深看了看张城,道:“了不起!没有丢我的人。”

    应当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把张城当作亲人的,除了骄杨姐姐就是统帅了。所以,听了统帅夸奖的话语,张城的泪花就要落下来了。

    张城强忍着眼泪,半天才说:“统帅你就放心吧,张城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统帅笑着说道:“好,好,我相信你!张城啊,这几个月你又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尤其是消灭蒋鼎文一役最让人惊喜,你快给我说说,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嘛。”

    张城不敢隐瞒,详细说道:“接到军委的任务后,我就想,若要完成军委交给的阻击敌人的任务,又不能把部队拼个精光,只能化被动为主动,必须先发制人,不能被动防守。当时我就考虑,陈诚五万大军即将增援在石城和我少共国际师对峙的蒋鼎文,若其两军一会合,我少共国际师以两万人马单独面对民党八万大军的围剿,无论怎么打都不会有胜算。

    所以,我认为必须抓住陈诚和蒋鼎文尚未会合的这一时间差,联系当地游击队开展冷枪冷炮运动,迟滞陈诚大军行军。又利用我军善于运动的优势,攻其必救之地,迫使蒋鼎文出来与我少共国际师决战。接着我命令李云龙的一旅攻陷宁都,又对广昌围而不攻,只是蒋鼎文铁了心要做乌龟,陈诚大军不来,他便不出,随后我故意卖了个破绽,造成石城空虚的假想,蒋鼎文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