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南下战略,集中全力攻略中国,征发数百万兵力全部投入到中国战场上,那张城可就坐蜡了,其结果很可能是中国为英米背锅。

    所以张城最后还是定下了闷声发大财的策略,不宜太过刺激日军大本营,以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主,低调积蓄实力,为将来的战略大反攻作准备。

    关于抗日根据地,目前教导师控制的地区包括榆林、神木、鄂尔多斯、包头、河套以及晋西一部,张城已经向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报备,申请正式成立晋陕绥军区,如今正等待中央批复。

    若中央批准成立晋陕绥军区,那么这个军区就将成为继聂帅建立的晋察冀军区后的第二个军区。

    再对当前教导师的发展方向仔细盘恒了一下,张城原本打算是以绥远为前进基地,直接挺进东北和日本关东军决一死战的,但想到二战还没有爆发,此时进军东北正是日本关东军急剧扩张的时候,强弱太过悬殊,在时机上并不成熟。

    挺进东北还没到时机,张城便只能打打其他地方的主意了,他首先排除了晋省,目前八路军的三大主力115师、120师、129师都主要在晋省活动,各师首长不是元帅就是大将,再加上统帅和朱、彭两位老总在后方把关,八路军在晋省的力量要比日军、阎老西都强大得多,日军在晋省根本讨不到什么便宜。

    八路军主力在晋省扎堆,教导师如果在晋省发展的话那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是对兵力的巨大浪费,这并不可取。

    至于绥远方面,为了不过度刺激控制东北的关东军,张城也不打算再扩大地盘了,准备以防御为主,只要教导师能守住包头和河套平原就足够了。

    至于华北京畿地区,那是日军投放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之一,张城还不想那么早就和华北方面军硬碰硬,所以也被张城排除在外。

    思来想去,张城就发现只剩下一个齐鲁适合自己的教导师发展,齐鲁军阀韩复渠由于面对日军不战自溃,拱手把齐鲁让给了日军,已经被常凯申杀猴儆鸡枪毙掉了;日军虽然占领了齐鲁,但忙于向徐州发起进攻,还没有时间顾及齐鲁的防御,这正是教导师趁虚而入的好机会。

    如今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还是集中在国统区这边,历史上日军相继取得徐州、武汉两大会战的胜利之后,貌似无比强大,实际上防线在不断拉长,兵力越发捉襟见肘,并最终导致后院失火,华北的大片农村地区被八路军收复,而日军的实际占领区仅仅是一些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罢了。

    张城觉得还是按照八路军历史上成功的策略来发展最为稳妥,将教导师的兵力分化整为零,挺进齐鲁积极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袭击日军的补给和据点,积小胜为大胜,默默积蓄实力。

    当然,张城的近期目标是挺进齐鲁大地,但张城最重视的还是东北,他决定派出一支小部队进入东北,为教导师主力将来的进军探路。

    不过张城要派遣一支部队进入东北首先还要征得统帅和八路军总部的同意,而且对于晋陕绥根据地的成立还要当面向统帅报告,所以张城和政委交代一番后便带着警卫部队返回了延安。

    令张城感动和意外的是,接到张城即将返回延安的消息后,统帅再次在城门口亲自迎接张城,给予张城无比隆重的礼遇。

    这样的礼遇让张城感动的同时又倍感自豪,在历史上,这样的礼遇统帅只给过功勋卓著的林帅。

    给张城洗尘之后,张城亲自向统帅和朱老总就教导师近段时间的战斗和发展情况作出了汇报,同时向统帅和朱老总汇报了关于派出一支先遣支队进入东北的计划。

    张城向统帅、朱老总坦率地说道:“就目前来看,我国可以划分为三大势力,最强大的是日本,其次是民党军,最后才是我们工农党八路军。

    现在我国的局势是两弱敌一强,我们工农党和民党联合抗日,日本由于是外族,虽然实力强大但却根基薄弱,迟早都要被我们和民党赶出中国去的,那么最终我们和民党到底谁才是未来主宰中国命运的主人呢?

    我认为是谁能得到东北谁就能得天下,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资源发达,土地肥沃,是目前中国最发达也最有发展潜力的热土,我们工农党和民党,无论是谁得到了东北地区都可以千百倍地扩充实力。

    虽然现在我们八路军主力进入东北的时机还未成熟,但派遣一支挺进支队进入东北无疑是未雨绸缪之举,这对于我们工农党最终得到东北的作用将非常巨大。”

第三二七章 晋陕绥根据地() 
听了张城的一番解说后,统帅和朱老总考虑了一会儿,便同意了张城派出小部队先行潜入东北探路的意见,出于一事不劳二主的缘故,命令张城挑选精干人员组建东北抗日先遣支队。

    接着三人又讨论成立晋陕绥根据地的事项,统帅告诉张城中央原则上已经同意了成立晋陕绥军区的建议,并初步决定由他来担任晋陕绥军区的司令员。

    张城向统帅建议道:“晋陕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不同,晋陕绥军区并非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是我们八路军的大后方,在军事斗争中基本立足于防御,并不会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军区是以生产建设为主的根据地,需要更多的经济干部来发展根据地的工业、农业生产,令其成为我八路军发展壮大的发动机、助推器。”

    统帅非常赞同张城的想法,同意向晋陕绥根据地派出更多的经济、农业干部,以支持晋陕绥根据地的发展建设。

    汇报完工作之后,统帅、朱老总和张城又聊起生活方面的事来,想到张城的儿子出生之后父子间还未曾相见,统帅便狠狠地批评了张城几句,要求他工作之余也要照顾好家庭。

    张城闻言感到汗颜无地,自己确实对家庭比较忽视,他便虚心接受统帅的批评,向其保证不会再有下次,统帅这才放过张城。

    告别了统帅和老总,张城便迫不及待回到了榆林的家中,看到妻子和怀中的小人儿,张城的心灵一下变得无比的温暖,自从和杨熹组成了家庭,张城越发深刻地明白为什么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张城自然是好好陪妻子孩子享受一番天伦之乐了。妻子才刚生育完,正是体虚的时候,张城便抓来一只老母鸡,亲自下厨给妻子煲了一锅鸡汤,直把妻子感动的心儿都化了。

    眼看张城为自己下橱忙得不亦乐乎,杨熹生产时没有张城陪伴的委屈便化为乌有了,望着张城的眼神满是柔情蜜意。

    晚上睡觉,孩子不知道随了谁的性子,哭闹个没完,将张城杨熹这对年轻夫妻搅扰得无法安眠,好不容易把张建国这位爷侍侯睡下了,两人才能躺在床上说会儿话。

    看着妻子俊俏中带有一丝疲惫的脸,张城颇为内疚地说道:“你生孩子我都不在,真是太委屈你了。”

    张城此话一出,杨熹就再也憋不住了,满腔的委屈化作豆大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流淌了下来,把头埋在张城怀里,喃喃地说道:“我在家里有很多人照顾,骄杨姐姐还带着邓姐姐他们过来看我,送了我好多营养品,根据地的大妈、大婶都帮着我带孩子,我一点都不委屈。倒是你,总是带兵和日本鬼子拼命,枪炮又不长眼睛,可要好好保护好自己,鬼子那么多,一天是杀不完的,只要保存好自己才能消灭更多的敌人。”

    张城轻轻抚摸着杨熹的小脑袋,安慰说道:“你呀,就是瞎操心,我可是十几万大军的首长,随时都处于千军万马的保护之中,有啥危险的?再说你又不是没见过我的本领,能伤害到我的子弹、炮弹还没造出来呢!”

    “嗯!”杨熹点了点头,小小的脑袋在张城的怀里一拱一拱的,让张城的心火一下就燃烧起来了,身下的小张城蠢蠢欲动,只不过想到妻子才刚刚生产完,顿时一盆冷水浇得张城一片透心凉,只好在心里默念:“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遑论家庭有多温暖,在张城心中,抗日救国才是第一位的,在家里好好陪伴妻儿享受了几天的天伦之乐后,张城又投入建立晋陕绥根据地的工作去了。

    2月25日下午两点,张城召开了教导师团级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向大家宣布统帅和总部批准的关于成立晋陕绥军区的命令。

    接着张城拿出了成立晋陕绥军区的方案,供大家讨论、研究,对方案不足的地方可以多提意见,完善补充。

    按照张城的方案,晋陕绥根据地将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以榆林、神木为主要辖区的榆林军分区,第二块是以包头、鄂尔多斯、河套平原为主要辖区的河套军分区,第三块为吕梁、佳县为主要辖区的吕梁军分区。

    对于这晋陕绥军区副司令员的人选,张城拿出了几个候选名单让大家公开讨论,结果并不出人预料,最后是由周卫国担任晋陕绥军区副司令,在张城不在根据地的情况下,由周卫国全面主持晋陕绥军区的各项工作。

    至于榆林军分区、河套分区和吕梁军分区的司令员却是挑选了从中央警卫团开始便一直跟随张城的三位老资格团长魏明远、张勇军、王子鸣来担任。

    这三位老团长由于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足,向上提升的空间并不大,在跟随张城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已经渐渐跟不上趟了,被一批能力出众的新干部后来居上,不过他们虽然进取能力不足,但其赤胆忠心却是毋庸置疑的,用他们来守备根据地绰绰有余。

    而且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晋陕绥根据地的最大任务是生产建设发展,除了防御敌人进攻之外基本不会有什么战事,晋陕绥的军事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

    不过河套军分区还面临着日本关东军的威胁,包头的防御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为了防备关东军将来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张城不仅将防御能力最为出众的三旅调派到包头,还特地任命周卫国为生产建设兵团的司令员,在出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可不经审批直接动员河套平原的十多万民兵参加战斗。

    这十多万民兵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拉来就能战,这才是张城守备根据地的最大一张王牌,有这张王牌在手,河套根据地的安全还是有足够保障的。

    除了将三旅留在根据地担当守备部队外,张城还征调3万民兵组成了三个独立的守备旅,用来守卫榆林、包头、吕梁三个战略要地。

    安排好了晋陕绥根据地的防御,张城才能放心地出征华北抗日战场,接下来的会议便开始讨论组建东北抗日先遣支队的事项了。

第三二八章 东北先遣支队() 
对于东北的重要性,身为穿越者的张城自然心知肚明,“九一八”之后,日本为了利用东北的资源,特意扶持傀儡政权,成立了伪满洲国。

    由于东北丰厚优越的资源,再加上有张作霖父子两代人苦心经营的雄厚基础,日本人坐享其成,一下就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据1936年伪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煤炭储量约为30亿吨,铁储量约40亿吨。其他矿物有黄金、菱镁、铝矾土、油页岩、金刚石等。

    此外在张作霖父子的辛苦种田下,20年代末东北工业化水平就已超过中国一向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的民族工商甚至成为日本满铁附属地经济的威胁,然而身怀宝藏却无保卫能力,这也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经济诱因。

    在二十年代末,东北就已经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关内北平、魔都拍发到欧美的电报都需转经沈阳。东北易帜前夕,东北就已经拥有了中国最强大的海空军,易帜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

    单就工业而言,现在东北的工业规模已经和日本本土不相上下,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

    193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后世的中国直到2003年才达到57。5%。

    历史上有这么一组数据,到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

    在农业反面,据1936年伪满洲国国务院的资源调查报告,东北地区可耕地面积为4000万顷,年产大豆250万吨,小麦200万吨,稻子70万吨,小米100万吨,高粱800万吨,玉米500万吨,杂粮豆类60万吨,棉花30万吨,烟草16万吨。存栏牲畜包括马400万匹,牛300万头,羊3000万头,猪4000万头。

    然而伪满洲国经济的发展,却是一种掠夺式的的战时畸形经济,其过程,凝结的是千百万东北人民的血泪;而其结果,也只是给日本更大范围的侵略提供了物质支持而已,中国人并未从中收益,反而伪满洲国经济越发展,中国灾难越深重。

    历史中,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苏联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间,把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绝大多数拆运回国,7个月里火车日夜不停,甚至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不放过。

    仅拆运宏大的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货车60列。1945年11月15日前,仅从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开往苏联,到1946年初,大沈阳90%以上工厂都成空壳,连门窗都被拆走。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的客车。

    但就算如此,几乎被苏联人掠夺一空的东北仍然在建国后成为共和国当之无愧的长子,是我国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林帅的东野更是凭着苏联搜刮后仅存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业余泽,便打败了民党几百万大军,东北的雄厚底蕴就此可见一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