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我去战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星照我去战斗-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魔都被捕的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杨两位将军除了向全国发起通电外,还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调兵遣将,防备南京民党当局向西安的进攻,二是联系工农党中央,邀请中央派出代表共商抗日大计。

    “双十二事变”的突然爆发,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国统区在南京当局的宣传下对张、杨两位将军自然是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而在苏区根据地,民众却是喜大普奔,不少干部致电党中央,极力要求处死常凯申。

    一时间,西安成为世界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座千年古城身上。

    民党方面,常凯申在西安被监禁起来后,南京当局一片大乱,隐藏极深的野心家何应钦趁势而起,主张武力讨伐西安,名为解救常凯申,实则欲置常凯申于死地。他在民党鹰派的支持下,将中央军派至潼关一线,意图攻破西安城,

    与常凯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常夫人一系,在宋子文、孔祥熙等一干要员的支持下,为了保证常凯申的生命安全,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反对武力讨伐。

    常夫人还得到欧美势力的支持,欧美对日本侵华早就大为不满了,认为日本的动作侵犯了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他们深知中国一旦被日本占领,日本在东方独大,就再也没有人可以钳制他们。

    欧美势力认为南京当局一旦武力讨伐西安,中国的全面内战就会马上爆发,此举对日本侵华大为有利,故此他们支持常夫人的和平主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尽力斡旋。

    反观日本帝国主义者则对事变的出现喜出望外,对何应钦等人的武力讨伐西安的行动也极为支持,他们期望此举能引发民党两派的分裂,从而爆发张、杨与南京以及工农红军之间的大规模内战,日本坐收渔翁之利,实现他们完全战领中国的野心。

    “双十二”当天,张城从11日深夜起就一直待在指挥室里,当12日早上八点收听到“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时,张城激动得一跃而起,举起拳头向空中连连挥舞,狠狠地发泄着心中的兴奋之情。

    老实说,张城一点都不想打内战,如果在他的蝴蝶翅膀影响下“西安事变”没有爆发,第六次反围剿战争反而意外爆发的话,张城就不知道自己的穿越还有什么意义了,对工农党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没人知道张城的心理压力有多么的大。现在可好,“西安事变”最终还是如期爆发了,张城也卸下了心里的沉重包袱,整个人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与此同时,身在延安的统帅也得到“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既感到震惊的同时,心里也不无兴奋喜悦,隐隐有将常凯申杀之而后快的冲动。

    不过统帅身为中国一党之首,重任在肩,深知意气用事乃是大忌,和其他中央首长充分交流后,统帅决定按兵不动,静待事态的发展。

    下午,越来越重视张城意见的统帅把他叫来了延安,两人于当晚秉烛夜谈,就事变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张城趁机向统帅进谏:“我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利于我党未来的敌后抗战,党可联合张、杨两位将军,逼常抗日,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

    统帅经过仔细的考虑后,虽然心中对放生常凯申有些不甘,但深明大义的统帅还是同意了张城的意见。

    第二天上午,党中央针对“西安事变”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统帅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党应主张和平解决事变,促进“民工”两党的再次合作,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最终目的。

    统帅的讲话引起一片哗然,许多同志对此并不理解,他们的亲人大部分都被常凯申杀害了,对常凯申恨之入骨,好不容易抓住了常凯申,他们认为应该将常凯申处决,为死去的亲人、战友报仇血恨。

    面对群情汹涌,统帅向全体与会干部冷静地全面分析了事变发生后的两种未来:一种是常凯申被处决后,南京当局群龙无首,汪精卫、何应钦等亲日派执掌民党政权,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民党傀儡政府,向我党发起进攻,革命力量进一步削弱,日本趁机渔利,国家灾难更加深重,最后国土沦丧,我国彻底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另一种是在我党及我国各大势力全力斡旋,和平解决事变,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国内各方势力走上全面抗日之路,并在未来的全面抗战中合力赶走日本侵略者,国家获得新生。

    统帅冷静而又睿智的分析终于使与会干部安定下来,细心一想觉得还是统帅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更为合理,对工农党更为有利,纷纷转换心态,支持统帅的主张。

    “西安事变”爆发后,统帅能够放弃党派之见,以及不共戴天的私仇,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无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伟人、领袖。

    会后,中央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了贯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中央充分肯定了张、杨两位将军发动的“兵谏”,认为此举是不得已下的正义之举,这无疑大大缓解了两位将军被国统区民众千夫所指的沉重压力。

    随后中央决定派出以周副统帅为首的工农党谈判代表团,应张、杨两位将军所请,于14日赶赴西安参加三方谈判,为和平解决事变作出努力。

第二一五章 事变解决(二更)() 
随着以周副统帅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处于极度惶恐中的张、杨两位将军仿佛有了主心骨,逐渐变得镇定起来。

    周副统帅稍事歇息,当晚便和张、杨两位将军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周副统帅了解到张、杨两位将军的“兵谏”并非是处心积虑进行的,而是出于义愤下的临时决定。

    同时周副统帅也了解到张、杨两位将军发动“兵谏”的真正目的是逼常抗日,迫使他回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上来,以挽救日渐危颓的国势。

    周副统帅弄清楚了事变的因由之后,对张、杨两位将军发动事变的出发点大加赞赏,并认为事变此举是正义之举,于国家是有功的。

    得到周副统帅的充分肯定,张、杨两位将军大感振奋,这些天来,他们面对国统区民众的千夫所指,压力不可谓不大,而周副统帅对他们的支持和认可,无疑是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深入的交流后,周副统帅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迫常凯申达成抗日协议的主张,这份主张更是说进了两位将军的心里,三人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达成一致意见后,三方对于民党当局有可能对西安发动的军事进攻进行了紧急协商,初步达成了三方联合防御的意向。

    经过和张、杨两位将军的初次谈判,心中有数的周副统帅马上把谈判的进展及成果向统帅和中央汇报,统帅和中央对初次谈判的进展表示满意,并认可了三方达成的联合防御的意见,指示军委马上执行。

    临时执掌南京当局的何应钦收到工农党介入“西安事变”谈判的消息后,大泼污水,在报纸上大肆诬蔑工农党,说“西安事变”是在工农党的阴谋主使下爆发的。

    针对此种情形,中央再次召开第二次政治局会议,统帅在会上特别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当局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杀常凯申问题上,动员一切力量来对付西安,把张杨一切抗日主张都置而不问,更动员所有部队讨伐张杨,这是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的黑暗方面的表现,这是对于抗日不利的。”

    统帅提出:“我们应该坚定地站在抗日的立场,对于好的方面发扬,对于黑暗方面给予打击。”

    在统帅对事变态势的冷静分析下,最后大家一致赞同统帅的意见。会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工农党中央发表了对西安事变通电,对当事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一)双方军队暂以潼关为界,南京军队勿向潼关进攻,西安抗日军亦暂止陕甘境内,听候和平会议解决。

    (二)由南京立即召集和平会议,除南京西安各派代表外,并通知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选派代表参加。本党本政府亦准备派代表参加。

    (三)在和平会议前,由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先提抗日救亡草案,并讨论常凯申先生处置问题,但基本纲领,应是团结全国,反对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四)会议地址暂定在南京。

    上述建议,实为解决目前紧急关头之合理有效办法,南京诸公,望立即决定国策,以免置此国家混乱中日寇竟乘虚而入也!并望全国人民各党各派,立即督促当局召集和平会议,讨论一定国策,共赴国难!

    另一方面,常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等人共商局势,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常夫人乘夜车前往南京。

    与此同时,常夫人致电张汉卿,告知将与澳洲顾问端纳拟飞西安进行谈判,曾经做过张汉卿顾问的端纳亦同时电告张。

    12月22日,在端纳全力周旋下,常夫人、宋子文等一行人飞抵西安。对常夫人一向尊敬有加的张汉卿亲往机场接机。

    随着当事三方的谈判代表接踵到来,关于事变的三方会谈正式开启。然而在正式谈判开启前,周副统帅和常凯申还曾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

    当天,周副统帅仍照以前的习惯,称常凯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

    常凯申点了点头,说道:“翔宇,你是我的老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副统帅向来机锋无双,他颇为机灵地顺着常凯申的话,转向了正题:“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

    随后两人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进行了一轮精彩至极的斗志斗勇,然而在周副统帅将何应钦、汪精卫在常凯申深陷囫囵后的所作所为告知常凯申后,常凯申静静无语,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事到如今,常凯申已经深刻地明白,如果再不向工农党和张杨妥协,不但自己在民党的统治将化为乌有,自己的性命也将不保。

    在“顽抗即死,抗日可生”的唯二选择中,常凯申最终选择了向现实低头,初步同意了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在常凯申选择低头之后,常夫人于23日和24日两次会见周副统帅,双方进行长时间的交流谈话。

    周副统帅代表党中央向常夫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政治主张,常夫人也明确表示赞成双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于是,“民工”两党和谈的大门打开了,“民工”的第二次合作在十年的战斗中再次有望达成,双方的第二次携手为之不远矣。

    12月24日,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常凯申针对西安方面六项主张作了如下口头答复,即:

    1、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离开西北;

    2、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常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

    3、常先回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

    4、联红容工,常主张为对外,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

    5、常意开国民大会;

    6、常主张联俄联英美。

    然而常凯申并不愿意签署书面协议,只答应以“领袖人格”口头答应这六项主张。周副统帅并不满意,可天真的张汉卿却颇为维护他的“结拜大哥”,愿意为常凯申担保。工农党代表并不同意,但张汉卿却不以为然。

    25日下午,周副统帅又企图劝说张汉卿接受工农党的放常条件,必须签署书面协议,但却意外地得知,张汉卿已经亲自护送常凯申前往机场。

    当天下午,常凯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汉卿亲自陪同。

    26日,常凯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

    与此同时,事变主角张汉卿却被民党当局扣留,历史上他的大半生都将在民党当局的软禁中度过。

    然而,他为促成“民工”二次合作,达成一致抗日的巨大贡献却不容抹杀,历史会牢记他作出的功绩与牺牲。

第二一六章 苏援来了(三更)() 
“双十二事变”和平解决后,许多人认为常凯申不会甘心乖乖就范,会重新派遣军队围剿红军,就连统帅也有这个顾虑,由于没有立下书面协议,只是三方之间的口头承诺,他感到很不踏实。

    不过和常凯申共事好几年的周副统帅却深知常凯申的为人,他对统帅说道:“常凯申自命为中国的英明领袖,非常重视自己的承诺,而且何应钦等人在他深陷囫囵时急于夺权的做法也深深刺痛了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许常凯申会认为他当前的首要敌人并非是我们工农红军呢。”

    果不其然,最了解常凯申的还是周副统帅,虽然常凯申返回南京之后所有部下及民意都是一片叫嚣报仇之声,常凯申自己在西安也是饱受屈辱,无比愤慨,但他偏偏就忍了下来,严守着他在西安作出的口头承诺,

    常凯申不仅依照承诺撤出西北“剿匪”的兵力,甚至还每月拔款二三十万元给苏区政府,文件往来时,对工农党也不再以“匪”名之,而是称其为西北边区政府,俨然一副把工农党当成“小老弟”的模样。

    然而,常凯申的做法和三方在西安达成的协议在工农党内和红军基层还是制造出了比较大的混乱。

    党内不少干部的家人亲属都被常凯申实行的“白色恐怖”给杀了个干净,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