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第一学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第一学渣-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蛮人果然不是吃素的,头脑精明,如今秦人疲倦,自然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喘息之机。

    “嗖嗖嗖——”

    隗俊闻声昂首,就看见如飞蝗一般的羽箭冲阵而出,黑压压的一片扑面而来,遮天蔽日一般,长啸于荒原之上,化身为收割生命的死神!

    此时自己已经冲锋到距离前锋匈奴军阵不足百步的距离,虽然没有时间和机会聚集剩余秦军,想必他们也离此不远。

    “将士们,随本将杀敌!”

    主将登时一声大喝,低沉的叫喊顿时响彻云霄。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改变不了覆灭的结局,也决不能让这些驰骋草原的蛮人笑话,折了老秦人的脊梁骨!

    顾不得手臂发麻,双*腿打战,号令无人呼应,此时的秦军主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冲到蛮人阵前,以残兵败将之余卒,势单力薄之残躯,寻求最后的战功!

    心中主意既定,脑海之中已然变得一片空白,一根筋的秦军主将似乎早已顾不得其他,脚下虎虎生风,双手紧握血迹斑斑的青铜宝剑,咬牙切齿奋力驰骋。

    “噗噗噗!”

    此时,也只有呼呼风声,以及阵阵利箭穿肉血肉、激射而出的声音萦绕在隗俊耳畔,久久不息。

    “就……就快……快到了……”

第二十一章 部将投敌() 
“勇士们,大王有令,众将士都不许冲锋,违者军令从事!”

    “放远距离,弓弩射杀,留下秦军主将性命,大王自有打算!”

    大当户且俚曲接到犁汗王舒穆禄的命令之后,当即转身策马,扬鞭直到大军前锋铁骑驻蹄之处,大声喝道。

    “嗷嗷嗷!!!”

    马背之上的匈奴骑兵,狂性大发之下,皆是大声嘶吼,一边蓄力放箭,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仿佛眼前剩余的零星秦军和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目眦尽裂。

    追本溯源,这些骑兵的父辈兄弟,很多便是战死在和老一辈秦人、燕人、和赵人争夺长城内外、河套平原牧场的战争之中,有的甚至尸骨无存,魂洒大漠。

    匈奴的华夏的世仇,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深化,仿佛并没有因为大秦一统中原出现丝毫的降低,反而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一方面,匈奴拼命南下,肆意冲杀,长城内外不得安宁。

    另一方面,大秦国力强盛,北击匈奴,将防线从战国时期的秦昭襄王长城一直扩展到了北部的阴山。

    秦人赖以生存的耕地和田宅,则更加靠近匈奴迁徙和生存的牧场,双方战争不断,你退我进,没有一朝一夕的缓和。

    直到大秦始皇帝做出北击匈奴、修建和连接战国旧长城的决定,用这一绵延数万里的坚固边墙将农耕和游牧的领地彻底一分两半,这世仇之间的攻伐,仿佛才少了许多。

    不过此时长城尚未全部修建完毕,至少从阴山以南的武泉县、至河套地区的临河县之间的新长城还没有彻底完工。

    此时正是又恰逢上将军蒙恬巡视云中、雁门二郡,秦军十万主力随调前往修筑长城,隗俊一时轻敌,率领万余步卒出临河查勘地形……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一万秦军的全军覆没。

    虽然就一万秦军步卒英魂,留下的是一万五千余匈奴铁骑的尸体来看,这一场大战,大秦终究还是赢了的。

    不过,作为年少从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十数年的秦军主将隗俊来说,作为主将,轻敌冒进,一时判断失误导致全军覆没,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大秦军制,贵在赏罚分明,而且在自己的心底之中,隗俊无论如何都无法原谅自己。

    自投身行伍,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此时却以全军覆没的结局苟延残喘。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或许就是了吧。

    隗俊孤身艰难的站立在匈奴军阵之前,嘴角缓缓流下了涩涩的血液。

    仰天一笑,阳光入目,泪水满面,不由得长叹道: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明知是笑,却有血泪落下,其间几分苦楚、几分无奈,难以言表。

    他现在孤身一人,如愿冲锋到达了匈奴阵前,却是难以再前进一步。

    身体,已然眼中透支。

    眼睛不知是睁着还是闭着,只知道依稀之间,仿佛有丝丝和煦的阳光轻轻钻入,让人格外温暖。

    嘴唇开裂出~血,那一个个指甲大小的裂纹,仿佛一瞬间就会突然崩开,虽然有表面的死皮覆盖,依旧难以阻挡它们破肤而出的野心。

    低头仔细倾听,从战栗的心底,发出的却是回光返照一般的心跳,格外的铿锵有力。

    “碰碰!碰碰!碰碰!”

    “正信将军不必自责,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更何况以将军之逆天威能,能够苦苦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实属不易,身为秦军将士,为国捐躯本就是上天垂怜,又何必太过感慨生死呢?”

    正信,正是隗俊的表字。

    淡淡的似睡似醒之间,忽然,隗俊的耳边传来了一阵悠长而又怪声怪气的声音。

    “这声音……为何如此的熟悉!??”

    “难道……”

    “是你?????”

    隗俊心中巨震,赶忙睁开了双眼。

    “你你你……”

    见到眼前这个身着秦军军服、泰然处于匈奴大军军阵之前,一脸坏笑的旧部,隗俊顿时感觉一股热气从丹田处只冲上脑门,瞳孔急剧放大,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一瞬间,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田升!!!你!你!……噗噗噗噗……”

    隗俊强撑着已然精疲力竭的身体,怒不可遏、气急败坏之下,气血逆行,喉头一甜,竟是连连噗出好几口鲜血。

    原来此人,正是之前还在隗俊帐下,统领鉄戟营的都尉田升,位列军功爵制之中的第八级公乘。

    显然,他已经投降了匈奴。

    隗俊此时就像一个晴空霹雳打在了头上,后心被灌了整整一衣服的凉水,身子不由得在瑟瑟发抖,不知是冷的还是气的。

    “你你你………………”

    隗俊费力的抬起鲜血淋漓的右手,直直的指着眼前曾经的部将,连连摇头,竟是说不出一句话!

    田升却是淡淡的一笑,撇了撇嘴角坏笑道:

    “正信将军是想问,末将身为秦军都尉,为什么会在这儿吗?”

    隗俊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神志愈发的模糊,先是狠狠的点了点头,而后又拼命的摇头。

    “本将为什么会在这儿?哈哈哈哈!”

    田升自问自答,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大的笑话一般,放肆的狂笑道:

    “正信将军,你觉得现在问这种问题还有丝毫的意义吗?”

    “哈哈哈哈,既然你想知道,那么我就告诉你,本将之所以会在这儿,是因为投靠了匈奴大单于,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哈哈哈哈!”

    田升看着狼狈不堪的隗俊,仰天长笑。

    “你…………你你……”

    “恬不知耻!!!”

    隗俊沉默许久,才费力的从牙缝之中,挤出了这区区几个字。

    如果是之前,气力充足,自己就算是无法手刃田升这等投敌卖国的奸贼,也要痛痛快快的骂他个狗血喷头,一泄心头之恨。

    可是现在,自己却连说出四个字的力气都没有。

    隗俊甚至不知道,突然什么时候,自己会因为一口气出不上来,而陨落在这大漠荒原。

    显然,田升投敌,大大出乎了隗俊的意料。

    甚至之前连一丁点的征兆都没有。

    有了这个秦军都尉的投靠,里应外合,那么匈奴大军进入阴山以南,直达黄河岸边也便不是问题。

    只是……不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

    或许就此罢兵,或许……

    不好!

    隗俊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万一这伙匈奴的目的不止是自己的这一万步卒,费尽心机进入长城也不仅仅是为了大肆劫掠,而是渡河直下,向南猛攻,直达咸阳,攻陷帝都,那该如何?

    胡思乱想之下,隗俊的后心早已被汗水浸透。

    虽然他对于防御的秦军战斗力有信心,也深知仅仅这区区的五万人尚且不足以对于大秦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好像,自己心里想的,担心的,真的会发生一般。

    “哈哈哈哈……恬不知耻么,那么将军可知道,在下为何要投靠匈奴?”

    意气风发的田升,自然不知道隗俊心中所担心的,只是自顾自的说道:

    “我田升,本是齐国王族后裔,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直到大秦虎狼之师的到来,灭我国家,掠我财富,家父家母尽遭屠戮,宗族兄弟全数流亡,亏得我田升年纪尚小,才堪堪捡回一条性命。”

    “国破家亡之恨,没齿难忘!”

    “田升之于大秦,不过是区区都尉职衔,位列军功爵制第八位的公乘,秩比不过四百石。”

    “大单于深明大义,愿意以高官厚禄相与,田升卑贱,怎敢辜负大恩,自当涌~泉相报!”

    “正信将军……吾等同僚一场,在下奉劝你一场,以将军之才,若是投靠大单于,官位俸禄自不在田升之下,甚至封侯拜相,想必也不是难事。”

    “但若是执迷不悟,恐怕就只有战死这一条路了。”

    “而且,大秦的军法律令将军要比末将更加的清楚,身为主将,将军轻敌冒进以致一万军士全军覆没,将来若是蒙恬将军甚至是始皇帝陛下追究,想必将军就算可以在此侥幸逃脱,也难以在大秦立足。”

    “倒不如弃暗投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何乐而不为呢?”

    隗俊一字一句的盯着面前信口开河的田升说完,心中积蓄了滔天的怒火,胸膛急剧的欺负,怒目而视,用仅有的力气吐出了最后的几个字:

    “痴心妄想!”

    在隗俊的心里,此时的田升无论说多少的话,说的有多么的好听,也不过是在为自己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开脱。

    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衡量正邪的秤,又岂会因为几句小人之言而轻易动摇。

    “隗俊身为秦军主将,愧对蒙恬将军的信任,更任用奸佞之人,导致轻敌冒进、全军覆没,一万余将士血洒大漠,罪不容恕,只希望能够以一死………………谢罪……”

    隗俊使出全身气力说出最后的遗言,而后顿觉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隐约之间,不知是错觉还是真实,他听到一个极为柔美的声音说道:

    “兄长,不如将这个执拗的将军交给小妹调~教如何?”

第二十二章 乌桓公主() 
塞北草原南部,乌桓王庭。

    此时正是春季,恰逢乌桓部族大会,按照习俗,乌桓众人当身着华服,一齐作乐水上。

    乌桓,亦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

    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

    在乌桓习俗中,穹庐皆东向,并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乌桓来讲至关重要。

    乌桓本为游牧部落,俗喜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

    畜牧业颇发达,马、牛、羊甚多,因此,不仅是其衣食的来源,同时,婚嫁也皆以马、牛、羊为“聘币”,人亡则取死者生前所乘之马烧以殉葬,若仇杀,也可出马、牛、羊以赎死。并用牛、羊祭祀鬼神、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毕皆烧之。

    秦汉之际,乌桓活动于饶乐水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华夏长城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乌桓乃是东胡部落众部落之一,世代居住在乌辽山,辽水上游,乌桓人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壮大并向南迁徙,与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乌桓就与长城以南的燕赵两国有着贸易和外交往来。

    直到大秦统一中原,加固长城,并且威加海内、四夷宾服,乌桓不得已而百迁,在这水草丰满之地逐步定居。

    至今,已然数年过去。

    乌桓与中原不同,建筑材料匮乏,而且无能工巧匠,因地制宜之下,所造房屋大致与匈奴同,称之为穹庐。

    不过,与匈奴不同的一点是,乌桓王庭之中的王宫,则是建在乌桓人最为崇仰的赤山脚下。

    赤山,位于长城以北,深居草原腹地,自古便是乌桓部落的圣山。

    王宫修建于此处,也是大势所趋。

    在雄壮巍峨的赤山脚下,乌桓先祖开凿洞~穴、铺设阶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了坚固无比的石窟宫殿,以供乌桓王族世代居住。

    在游牧相对较为落后的文明之中,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王宫背后是终年草木茂盛的圣山,面前则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大河,背山面水、藏龙聚气。

    终年屹立的王庭,仿佛也是乌桓强盛的象征,在乌桓民众心中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

    圣山居中,周围则是各个乌桓小邑落的穹庐和毡帐,以及祭台、部落总坛等祭祀设施,细细数来,大大小小竟是足足有数千之多,以众星拱月之势拱卫着王庭。

    史书曾记载,乌桓强盛之时,坐拥长城以北、统帅控弦之士十余万,部族民众数十万,由此可见一斑。

    此时不过是初春,万物复苏,水草生长之时。

    一年一度的部族大会,以及乌桓王之妹、掌上明珠初菡公主及笄,将行成~人之礼,举国同庆。更是将整个春天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就如同华夏传统的除夕一样,乌桓双喜临门,整个部族沉浸在一种欢乐喜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