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大郎传奇-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两人分道扬镳。

    吴三立出了客栈之后,闪身进入一条不怎么起眼的小胡同,径直来到一座院落,然而刚进去就被人一脚踹中胸口,倒飞了出来。

    他咳着血从地上爬起来,一句话不说的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罢了,这次不怪他,让他进来吧。”屋内传出一道淡淡的声音。

    吴三立低头进去,跪倒在地道:“属下保护王爷不周,罪该万死!”

    那被称作“王爷”之人俨然就是先前与梵羽谈经论道的道远,此人字道夫,姓童名贯,被徽宗皇帝封为广阳郡王,权势滔天。

    当下童贯淡淡说道:“那个刘全送他一个全尸吧,宗族家人连坐,男的发配为奴,女的充军为妓……世世代代永不得为良!”

    吴三立背后冷汗涔涔而下,应声道:“属下领命!”

    童贯想了想,又问道:“看他有恃无恐的样子,莫非还有什么后台?”

    吴三立回复道:“刘全是东平府团练使戍九源的人。”

    童贯“哦”一声,冷笑道:“怪不得敢如此无法无天,原来如此啊!我记得你从阳谷县传来的情报中,这个戍九源与梵羽有嫌隙?”

    吴三立说道:“是。据属下所知,刘全就是得到戍九源亲信贾逢源的指示,才处处陷害梵羽,双方恐怕是不死不休了。”

    童贯冷笑道:“不死不休?好啊,我童贯看上的猎物他们也敢染指?你回去之后即可查找证据,看来是东平府团练使这个位置太安逸,须换个人了……现在的团练副使是谁?”

    吴三立不敢有所隐瞒,说道:“此人名叫张泽全,阳谷县人士,因剿匪有功,刚升任不久,他与梵羽有些交情,到任之后一直被戍九源打压,郁郁不得志!”

    童贯呵呵笑了起来,道:“怎么又是阳谷县,又与这个梵羽有关呢?剿匪有功……”

    童贯忽然忆起自己最辉煌的一战就是南下江南剿匪,灭了方腊起义,而这个张泽全亦是因为剿匪有功获得升迁,倒是有些巧合,因而说道:“戍九源下来之后,就让这个张泽全顶上去吧,一个小小的团练使而已,是不是自己人无所谓。”

    吴三立说道:“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据属下所知,戍九源违法犯罪的证据,很有可能掌握在梵羽手中!”

    这下童贯倒是稀奇起来,诧异道:“他怎么会有戍九源的犯罪证据?”

    吴三立解释说:“戍九源的侄子曾被阳谷县知县魏文秋下了大牢,为防止戍九源的报复,魏文秋私下里搜集了不少他违法犯罪的证据……属下猜想,魏文秋在去杭州上任之前,应该把这些证据全部交给了梵羽。”

    童贯在房间内踱着步,脑海中思量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过了良久,又道:“你想办法接近梵羽,助他扳倒戍九源,扶正张泽全……记住,不惜一切代价结交于他,哪怕是把这大宋的天戳破,本王来帮他补!”

    童贯话语间透露着无尽的霸气,他的确有资本说这样的话。

    作为徽宗皇帝最为宠信的几个权臣之一,童贯官拜枢密院事,掌天下兵权,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并且他能以宦官之身加封广阳郡王,其受恩眷程度前无来者,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吴三立是少数几个知道童贯何所求的人之一,但他还是低估了童贯的魄力,不禁问道:“王爷,咱们为何不将他抓起来严刑逼供呢,这样岂不是省却了很多麻烦?”

    童贯瞪了吴三立一眼,骂道:“不成器的东西,白瞎了这几年的磨砺!万一他宁死不说,本王岂不是要抱憾终身?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准轻举妄动!”

    …………

    梵羽回到客栈,心中犹豫着要不要立刻向戍九源开刀,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对阳谷县的官场不熟悉,而手里掌握的罪证牵涉太大,万一所托非人,非但无法扳倒戍九源,还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看来须要找张大哥或者吴捕头把东平府的官场关系捋一捋了。”

    梵羽暗叹着,执笔给西门如兰写了一封家书,告诉她自己已在东平府落脚,准备在这逗留一阵子,以及对她的思念云云,写好之后便让人把书信送了出去。

    张泽全过来了,看他那怒气冲冲的样子,就知道心情很不爽。

    “兄弟,听说刘全那个狗贼今天又找你晦气了?我就知道戍九源没安好心,平白无故请我去听戏,原来就是为了把我支开!”张泽全满脸怒容的说道。

    他前脚进门,吴三立后脚便跟了进来,三人都是来自阳谷县,之前又是旧识,见面之后免不了一番感慨。

    故交相访,梵羽便让客栈店小二弄了几个下酒菜和两壶上好的女儿红,三人就在房间内一边酌酒一边谈天说地。

    “吴捕头,你来东平府的时间久一些,这里的官场关系可捋顺的清?”酒过三巡,梵羽开口问道。

    吴三立正色道:“你是指今天刘全的事情?”

    梵羽点点头,大家都是聪明人,话说七分即可,没必要说透,既然自己问起了刘全,肯定要的是戍九源的人际关系网。

    张泽全今天话不多,一^门^心思都花在了与吴三立斗酒上,并非是他对此事不关心,而是碍着吴三立的面,有些话不方便说。

    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就像他们三人同样来自阳谷县,张泽全只把梵羽当成自己人,凡事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但对于吴三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心里就要掂量一番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说的大概就是张泽全这种人了。

第109章 东平府的形势() 
东平府的官场的形势相当复杂,简单说来分为三个派系:定王系、康王系和中间派。

    定王赵桓,乃是徽宗皇帝赵佶的长子,被册封为太子,未来大宋的储君。

    东平府为定王的封地,按理说应该铁板一块支持赵桓才对,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赵桓性子贪玩,好逸恶劳,终日不理政事,以至于被康王所乘,不少东平府的官员暗地里与康王有来往,俨然成了他安插在赵桓身边的棋子。

    康王赵构是赵桓的异母弟弟,天性聪明,知识渊博,文采武略俱在赵桓之上,野心勃勃,觊觎大宝之位。

    赵构的生母韦妃出身卑贱,姿色平平,不受徽宗宠爱,赵构深知单凭出身难登大统,于是便令辟蹊径,转而苦练骑射,精进诗画,以图吸引徽宗皇帝的注意。

    赵构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十五岁的时候即被封为康王,地位尊贵程度直逼定王赵桓,令其余几位比他出身高贵的皇子们嫉妒万分。

    权力的增长助长了野心的膨胀,赵构进封康王以后,发觉原来自己距离龙椅并非遥不可及,于是开始拉拢人心,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接下来的争储做准备。

    此时赵桓已经被册封为太子,但谁说做了太子就一定能登基为帝?

    赵构从来不是一个认命的人,是自己的他绝不会放过,不是自己的也要全力争一争!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登基为帝,史书上可有记载李世民是乱臣贼子?成王败寇,自古皆是如此,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而赵构决心书写自己的历史。

    另外,赵桓加封太子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助长了赵构的争储之心,是以他在东平府倾注了很多心血,为的就是在赵桓的大本营安插自己棋子,以期能成就屠龙之势。

    东平府除了定王、康王的势力外,剩下的就是中间派了。

    中间派是一批胆量不足的政治投机分子,在争储形势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不站队不结党才是明哲保身之法,等形势明朗之后,再选择站队,这类人不求有大功但求无罪过。

    梵羽听完吴三立关于东平府官场形势的分析之后,皱起了眉头,事情竟然牵涉到了储君争夺,这样的话就麻烦了,想要抽茧剥丝捋出头绪有点难啊……

    “戍九源的底细,吴捕头应该很清楚吧?”梵羽问道。

    吴三立曾在魏文秋身边当差,既然魏文秋暗中调查过戍九源,那么他不可能不知情。

    吴三立心里斟酌着该怎么答复,又想起童贯对他的嘱咐,于是说道:“据我所知,戍九源尚未选择站队,属于中间派,不过……东平府府君张同知似乎是康王殿下的人!”

    张同知居然是康王的人,这个消息太劲爆了,以至于梵羽和张泽全听了以后,手心不由得一抖,杯中酒都洒了出来。

    在定王的封地,最高行政长官居然是康王的心腹,这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吴捕头,这个消息可靠吗?难道定王不知道?”

    张泽全也神情紧张起来,居庙堂之上,如果没有如履薄冰的觉悟,就会不知不觉的成为别人的垫脚石,所以由不得他不谨慎。

    吴三立笑了起来,说道:“两位都是自己人,我不妨明说了吧,从阳谷县捕头直接提拔到东平府总捕头,吴某如果后台不硬,如何能做得到?”

    张泽全问道:“这么说,消息是从上面传过来的?”

    吴三立点点头:“千真万确。”

    梵羽的目光从吴三立身上扫过,开口试探道:“这么说来,吴捕头的后台应该是中间派了?”

    吴三立一愣,向梵羽竖起了大拇指,笑道:“梵老弟果然聪明……”

    张泽全眼珠子一转,装出一副憨厚十足的纳闷状,叹道:“不应该啊,你说这种火烧眉毛的事情,定王不可能没有觉察的吧?”

    吴三立神色古怪起来,无语的笑道:“你们还是不了解咱们这位定王,如果了解他的秉性为人,就明白他不知情是完全有可能的。”

    梵羽知道吴三立的话中有话,便问道:“此话何解?”

    吴三立满饮一杯,咂了咂嘴巴,说道:“你们就不好奇,为什么定王身为太子,不在东京呆着却回到了封地东平府?”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在梵羽心里画上一个大问号了,大宋国情与其他历朝历代都不同,为了不重蹈李唐王朝藩王割据的覆辙,极力削弱藩镇势力,封王不封地,而定王赵桓非但有封地,还离开了京师在封地居住,这太反常了。

    “定王被册封为太子的时候,坚决不从,整个册封大典都是被圣上派人胁迫着进行的。册封之后,他想方设法的激怒当今圣上,为的就是让圣上剥夺自己的太子之位。”

    “这次之所以远离京师,据说是因为他再次上书,恳求辞去太子之位,圣上一怒之下就将他发配回了封地,让他闭门思过……”吴三立笑着说道。

    梵羽听了之后倒是有些意外,历史上的赵桓登基为帝的时候,的确大哭大闹的死活不肯,最后徽宗皇帝硬是赶鸭子上架,把赵桓逼上了皇位,只不过那时金兵兵临城下,赵桓不愿意登基也情有可原。

    但现在金兵并无南下的迹象,大宋朝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国泰民安,能在三十几个皇子中被选为国之储君,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幸事,怎么到了赵桓身上就成了一出悲剧呢?

    张泽全难以置信的长大了嘴巴,问道:“定王殿下不愿意做太子,不想当皇帝?”

    吴三立笑道:“可不是么!”

    张泽全懵逼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对皇位趋之若鹜,而定王居然想把到手的皇位拱手让人,这得有多奇葩啊,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定王为什么不愿意做皇帝呢?”张泽全又问道。

    吴三立摊开双手,说道:“这个,就要问定王殿下自己了。”

    这下张泽全彻底无语了,康王赵构费尽心机的想做皇帝,结果定王赵桓倒好,到手的皇位像是烫手山芋,想扔都扔不掉,这真是千人不同福,万人不同命。

    “这么说来,定王巴不得康王取而代之了?”梵羽问道。

    吴三立笑了起来,说道:“梵老弟这次猜错了,定王对康王没什么好感,反而属意郓王赵楷,极力促使当今圣上撤去自己的太子头衔,重新册封郓王为太子。”

第110章 寿宴() 
梵羽和张泽全听吴三立说完,好一阵无语,这东平府简直就是一锅大杂烩,巴掌大的一个小庙,居然潜伏了定王和康王两条真龙,风云际会啊!

    “康王文韬武略,胸怀大志,定王出身尊贵,地位显赫……东平府这潭浑水不好淌啊!”吴三立叹道。

    不过,梵羽倒是看的很开,定王也好,康王也罢,他们争王争霸关自己鸟事?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自己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呢。

    “嘿嘿……只要知道戍九源与府君张同知不对路就行了。”

    张泽全阴测测笑起来,别看他整日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属于典型的腹黑男,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梵羽点点头,康王与定王争储的事情对自己来说太过遥远,眼下先扳倒戍九源,拔掉这颗眼中钉再说。

    东平府府君张同知是康王赵构的人,而东平府团练使戍九源是中间派,既然双方不属于同一阵营,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梵羽相信,如果把戍九源违法犯罪的证据交给张同知,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个除掉戍九源的机会,然后想办法把自己人安插进军队。

    “不过,也不得不妨张同知借机要挟戍九源,胁迫其加入康王阵营。”张泽全补充道。

    如果张同知手腕足够强硬,伺机用违法犯罪的证据来要挟戍九源,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打蛇打七寸,梵羽既然决定对戍九源出手,就绝不给张同知留有转圜的余地,逼迫他不得不对戍九源下死手,让康王阵营的人先跟中间派的斗斗法吧。

    梵羽心中有了计较,附耳对张泽全和吴三立分别交待了一番,张泽全听完欲言又止,最后瞟了眼吴三立,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又咽了回去。

    三人又聊了一会,约定好对付戍九源的办法,这才散去。

    只是,吴三立前脚走,张泽全后脚便去而复返,压低了声音向梵羽道:“兄弟,吴三立的话咱们不能全信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