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个屁,我不过就弄死了个吃人的蛮子,就想收了我的兵权,我不服!他怎么不想想我为夏国过立下了多少功劳,打下了多少疆土。”林坚牙怒气冲冲的说道。
林石闻言,顿时一惊,连忙说道:“总兵,这话不要乱说,陛下如此做想来是有他的道理,你何不回去当面问问陛下。”
“呵呵,道理,能有什么道理,我看他是当皇帝当的脑袋出了问题,怎么,你这么期盼我回去,是不是想要爬到我的头上。”林坚牙阴冷的盯着林石。
“你在胡说什么,你我认识多久了,你怎么会如此想,你自己想想吧!哼!”
说罢,怒气冲冲的林石,将酒杯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摔,起身离开了这里。
暴怒无比的林坚牙,发狂一般将屋子内能见到的东西砸个稀烂。
几天后,冷静下来的林坚牙,将军权交给林石,带着自己的亲卫向着盐城返回。
时间慢慢的临近夏国的第一次抡才大典,在夏国境内的各个学宫当中,符合考试条件的学生们,废寝忘食的扑在书本里,想要在这最后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
这一次的考试关乎着很多人的命运,礼部也派出官员亲自道学宫中指导这些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这些工作多年的官员,也能为这些年轻人传授一些自己的从政经验。
而在这些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当中,要属于被允许破格参加考试的王河最为轻松,只要他在考试中得到了王朗认可,他就算是成功了,此刻的他毫无压力。
“风,走跟我去玩,他们在城外发现了好东西!”王河兴奋的对吴风说道。
“我不去了,你们去吧,我还要再看一会儿书。”吴风摇了摇头道。
王朗撇了撇嘴道:“你今年才十岁,还不到参加考试的时候,那么拼命做什么?”
吴风合上书本,缓缓的说道:“我和你不同,我是个没有亲生父亲的人,是母亲将我带大的,我必须要努力,只有成为了大夏的官员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王河沉默了一会儿,道:“你这么想当文官吗,当个军官征战四方那多威风!”
吴风摇了摇头,道:“将军虽然威风但是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夏国最吸引我的不是强大的军队,而是眼前的这一切!”
王河四处看了看,一脸疑惑的挠了挠头道:“这些有什么吸引人的!”
“我比你年长一些,来到夏国之前的生活我还记得一些,那时候我每天都活在恐惧当中,说不定哪天就死掉了,死人在当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部落里当时还有几个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只有我在母亲拼命的保护下活了下来,幸运的进入到了夏国。”
说道这里吴风靠在椅背上,看着远方似乎在回忆曾经那段残酷的时光。
“河,我想当文官,只有文官才能让国人生活的更好,只有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创造出更多有用的东西,你看看这纸张,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我们居住的房屋,这些不都是知识带来的吗,相比于领兵作战,我更喜欢这些。”吴风微笑道。
王河挠了挠头,还是有些不理解吴风奇怪的想法,撇了撇嘴道:“好吧,那你继续学吧,我可是要出去玩了,再不走那些家伙该把好东西都捉完了。”
说完之后,像阵风一般匆匆的向着城外跑去。
吴风摇头笑了笑,打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本,继续研究里面深奥的知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
一个月后,夏国第一次的人才选拔考试正式开始。
太初三年十月初一,这个日子在夏国的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年开始,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成了鲤鱼跃龙门的重要机会。
正如王朗那首劝学诗中所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试制度,让那些普通的国人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机会,贵族门阀的苗头,在考试制度下,被王朗扼杀在权利的子宫里。
考试这一天,礼部下令,禁止任何人大声喧哗,如有发现立刻让刑部派人逮捕,以扰乱治安罪论处,罚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一百铜钱。
面对着来来回回巡逻的兵丁,盐城的百姓人这一天可谓是过的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往日里最为热闹的食为天,此刻也安静的像是倒闭了一般。
第三百一十三章 考试(二)()
国最高的学府,占地面积极大的大夏学宫,平坦的操场上搭起了一排排的草棚,草棚下面的方桌前,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学宫中的学生,经过统计得出,这一次报名的学生一共有一百五十六人。
负责监考的官员们,来回的在一排排草棚间巡视,防止作弊抄袭的情况出现。
这一次的考题,是王朗亲自命题,题目大多数都是自然科学类型,难易程度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文章方面,王朗只出了一道自由命题的作文,只要写出一篇五百字的文章就可以,题材不限,只要能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错别字尽量少,就算是合格了。
这种考试程度,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就和白给一样,但是对这些学生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考试从日晷的九点开始,到正午结束,短短的三个小时,参加考试的学生可谓是度秒如年,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试题,不少的学生都头大如斗,不知抓掉了多少头发。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当日晷指针的倒影变成一个黑点,伴随着“当当当”的敲锣声,夏国的第一次选拨考试正式结束。
考生们筋疲力尽头晕眼花的走出考场,遇到相熟的同窗时,便相互询问着对方答题的情况,当得知自己有些题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顿时摧胸顿足后悔不跌,都认为一定是自己算错了。
礼部的官员将考卷收上来,将自然科学的考卷放在了礼部,这些试题都有标准的答案,每个题目都有相应的分数,计算成绩并不是十分困难。
而考生的那些作文,则被立管官员匆忙的送到皇宫中,由王朗亲自审阅。
皇宫内,王朗坐在书桌前,仔细的查看每一篇作文,即便是这些作文写的驴唇不对马嘴,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将其看完,写上自己评判的分数。
而一篇名为《我来到夏国以后》的文章吸引了王朗的目光。
“六年前我来到了夏国,那时候我还只有十岁,也可能是九岁,我也记不清了。六年前,皇帝陛下带着人在山谷那边将我们带回来,不久之后我和母亲分开,后来我得知母亲嫁人了,我不知道嫁人是什么意思,当时我很恐惧,以为我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以为自己要死了,但是没过多久,我便和其他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临河那边,跟着林尚书学习写字,那时候的我很排斥学习,总想着回到母亲身边,要不是身边有其他的孩子,说不定我当时就偷偷的跑掉了。
在临河的那段时间,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学习,林尚书很严厉,只要一道提问的时候,回答不上来就会打我们,想在想来,林尚书做的是对的,如果不打我们,人任平我们去玩,现在我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六年来,我看着夏国一点点强大,从当初的几百人,仅有的两个小城市,发展到如今如此庞大的规模,我感到很是震惊,那几次的战争,当得知部落的战士们打败了入侵的敌人,我看着得胜而归的将士们,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种自豪感,也许当初我已经彻底把自己当成了部落的一名成员吧。
后来部落消灭了草原五部,成立了夏国,我也被要求来到盐城的学宫中学习,在这里我在一次的见到了自己母亲,过了这么多年,我长高了变了模样,而母亲却苍老了许多,她和我说,她的丈夫是一名士兵,如今也生了两个孩子,我到母亲家里看见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两个小孩子长的很健康,母亲让我留下来和她们一起生活,但是我拒绝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们一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觉得自己不适合呆在这里,好在大夏的学宫中,为我们这些没有家庭的学生修建了叫做宿舍的房子,不至于让我们睡在外面。
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我一样的同窗们,学习半天之后,就会去野外抓捕一些小动物或者收割一些草料卖给贸易站,我们用积攒下来的铜钱,买了笔墨纸砚,纸张是个好东西,但是太贵了,真希望今后能有用不完的纸,这样就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
这次的考试如果能够成为官员,我一定要用自己学会的知识,让夏国的国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陛下说,我们夏国是文明的,外面的那些野人是蛮夷,夏国的有责任教化这这些蛮夷,但是对于不停教化的蛮夷,只能痛打他们,让他们知道文明的好处,我认为陛下说的是对的,这个世界上的人类除非是个傻子,才不愿意成为夏国人。
”
王朗一口气看完了这篇还算流畅的文章,满意的捋着胡须,这篇文章不止错字漏字较少,卷面也十分工整,毛笔字写的和王朗的水平不相上下,能达到这种水平,可见这个学生平日里多么的用功了。
看了看署名,只见上面写着,郑森。
王朗记住了这个名字,用红色的墨水在张考卷上写上了一百两个醒目的大字。
接下来的文章大多数依旧是写的不堪入目,只有少数的一些,还算是能如得了王朗的眼,但是在也没有一篇作文能和郑森的相媲美。
至于王河的作文,王朗也看过了,字迹还算是工整,但是错字太多,意思表达不清晰,最后王朗只给了他六十的及格标准。
三天后,礼部将所有考生的成绩统计了出来,一张两米见方的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放榜的时候,在礼部衙门门前等待结果的考生们一拥而上,紧张忐忑的在榜单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郑森!一甲第一名,一百九十分!
李大河!一甲第二名,一百八十三分!
冯雨,一甲第三名,一百七十九分!
”
看着高高在榜首的三个人的名字,所有人都羡慕无比,而那三人各自愣愣的盯着榜单半晌说不出话来。
“郑兄!恭喜啊!当初就知道,郑兄参加考试一定没问题的,没想到居然是第一名!”郑森的一名好友羡慕的说道。
“吴兄,这我也没想到啊,这真是真的吗?”稚气未脱的郑森咽了口唾沫,有些不敢相信。
第三百一十四章 庆祝()
考试自然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正当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这时礼部衙门的大门打开,几名官员在从里面走了出来。
众考生见到官员出来,立刻停止了喧哗。
“所有榜上有名的考生,三天后前往皇宫,进行殿前考试。”一名官员高声说道。
“还要考试吗?这次不是都排完名次了吗?”
有人不解的问道。
“这是陛下的安排,不想考试的可以退出。”官员冷冰冰的说完后,不满的考生立刻闭上了嘴巴。
说完这句话之后,礼部衙门大门重新关闭,考生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这一次榜上有名的一共一百人,录取比例可以说是想当高了,只有五十多名成绩实在不理想的考生落榜之外,这一次的题目只要多下些功夫,就能金榜题名。
“郑兄,这可怎么办,怎么还要考一次啊,我可是差点就没通过啊!”吴龙唉声叹气道。
郑森笑道:“吴兄不必担心,这一百人里面你也排到了八十名,相信就算是陛下亲自考试,也不会有问题的。”
“唉,但愿吧!”吴龙摇了摇头。
这时两名略微年长一些的青年,兴奋的来到郑森面前,道:“郑兄,走咱们一起去食为天喝上几杯,今后你我都是同朝为官了,今后还需要多多帮助啊!”
郑森一看来人,原来是在自己之后的李大河与冯雨二人,笑道:“也好,同窗这么多年,这一次我们都榜上有名,也该好好庆祝一下了,吴兄,别皱眉了,一起去喝几杯。”
金榜题名的考生们欢呼着,向着食为天奔去,这一群年轻出众的小伙子,顿时吸引了不少少女的目光。
而那些落榜的考生,只能垂头丧气不甘心的看了看榜单,摇了摇头,失魂落魄的离开了这里,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食为天,近百名考生的到来,立刻将这二层的酒楼包场,一群年轻人意气风发的吆喝着店家赶紧摆上酒菜。
随着铁锅和炒菜的出现,夏国的菜品渐渐的变得丰富起来,作为专门经营食品的酒楼,在这方面可谓是颇有研究,这里的几乎菜色和皇宫里的不相上下。
随着各种菜肴流水一般的端上来,年轻人们顿时兴奋的嗷嗷直叫。
这里的每一道菜,就相当于他们好几天的饭钱,但是在今天这样重大的日子里,也没人在乎这么多了,积攒的钱财花完了,今后只要当上了官,每个月就有丰厚的俸禄等着自己,这点小钱有算得了什么。
酒过三巡之后,喝的兴起的学生们,开始放声高歌起来,不知在谁的带头下,酒楼里响起了年轻的歌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粟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边住,听惯了船夫的号子,看惯了岸上的红墙。。。。。。”
欢闹的学生们知道傍晚才相互搀扶着各自返回住处。
盐城外面的一出农家,一名脸上有着道道伤疤的学生在天黑前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推开简陋的木栅栏,高声喊道:“母亲,我回来了。”
简陋的茅草屋内,几人听到年轻人的声音,匆匆的跑了出来。
“风雨,你可回来了。”一名农妇激动的说道。
年轻人看着这名妇人,轻笑道:“母亲,今天放榜,我考上了。”
“什么?”妇人激动的抓着年轻人的肩膀。
“母亲,我通过考试了,我是第二十三名。”年轻人嘿嘿笑道。
“好,好,真是神明保佑,我的儿子今后就是夏国的官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