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军政都皆是风雨飘渺之感,乃是双鬼拍门之局,稍有不测,全局崩溃,本镇又岂能拿河中儿郎冒险?若是崩溃,这关中战局不要说维持了,说不定又要让黄巢再现鼎盛!到那时,若我河中因这东面的枝节,发兵援护华州,而与贼军大队鏖战,导致伤筋动骨,彼时我等又何以自处?

    而若华州未失,我军却现在就撤走。。。呵呵,朱玫等人也不过是私下串联,就连递送给老夫的文章字句,也无一分明话,可见,行营诸部仍在郑畋掌握之中,怎可如此妄动,授人以柄?”

    王重对米诚也可谓是剖露心语了,他这一番自然不仅是对着他说的,还有他背后,借他之嘴来问的河中武将诸派系。

    “是啊,若是华州失陷,我军犹可周旋,只是高浔这无能将官,守也守不住倒还罢了,却还这么磨蹭拖延,真是让人难办。。”米诚闻言也不禁皱眉,如此说道。

    诚如王重荣所言,如今河中可谓在政治上进退失据。大唐朝廷虽然播迁,但权威犹在,郑畋手中如今更是执掌了超过七八万大军。而今中原诸镇反正归唐,许多大帅节镇正在琢磨着怎么洗去投贼的污渍,倘若河中如今顶着风,不听节制,那下场不可不太好说啦。。。

    当然若是华州失陷,那就是另一码事情了――朝廷也不能强人所难嘛,这也算是藩镇割据下的另一种天下诸藩都认可的潜规则。

    尤其是河中隔壁的河阳的诸葛爽,既眼红河中盐池,又想早日扯去黄巢的贼皮,至于成德、魏博两镇,那更别提了――这河北三强藩之二,若是能找到借口,吞下早就眼红百年的盐池之利,一定会十分爱惜这样的机会的。

    然而就在河中人马踌躇难定,坐等华州消息的时候,华州城东的一片山坡之中,瞧着再无追兵的高浔终于停下了飞奔的脚步,还在收拢败兵。

    起初高浔已经做好了一万七八千大军,能留下个五六千已是好的地心理准备。然而随着收拢的人马蹭蹭上升到了接近一万的时候,高浔终于如脱重负,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

    中原迭经变乱,我昭义兵马,果然老练,想不到在城池失陷,贼军三面进逼之中,也能逃出如此兵马。。。

    带着这样的欣慰笑容,在儿子高原的扶持之下,觉得今夜算是能睡个好觉啦。。。

    然而他却全然没注意到,这盔甲不全,士气跌落的昭义军上下,在溃败之后的军势却异常的诡异――宁静。

    这支军队放在唐末,溃败之后实在太过安静了!

    按道理说,在唐末一支军队溃败,死伤无算之后,纵然不至于怨声载道,也至少颇有埋怨主帅之举才算正常。毕竟中原一镇,实在狭小,一支军队里,基本上都连亲带故,乡党更是普遍存在,所以一旦伤亡过大,稍有不慎,就有哗变之举。

    而如今天这支昭义军一般,几乎死伤被俘过半,却沉默安静则必有隐情。

    成麟望着进入暖香帐中的高浔,再环视了周遭上万人平躺在荒野之上,毫无遮蔽,安静无声。暗自冷笑,与另一位与他地位相当的孟方立说道:“高浔死期将至,却犹不自知!此天与我昭义之人,自立牧守之机会!”

    孟方立也自额头,叹息一声说道:“竟不想高浔无能至此,被贼军破城不说,还轻弃儿郎士卒,让人心寒。弟愿以兄长马首是瞻!”

    成麟此时话语一变,将孟方立的手,紧紧握住,暖声道:“若事成,你我兄弟,共治昭义!必不负之!”

    92ks。

第九十七章 昭义兵变(上)() 
夜已深,高浔退入帐中之后,再不复挺拔,精气神似乎都在帘幕放下来的那一刻全都耗费尽了。

    虚扶着的父亲身体骤然一软,这让高原顿时一惊,不等他高声叫人,高浔就鼓了全身力气,将儿子的嘴给全都遮住了,这位人方过中年,正在鼎盛的一方大将,此时却犹若苍老了十岁,气力不济的低声说道:“吾儿勿要高声!”

    高原年纪也不小了,二十余岁,已是跟随高浔连年征战过的子弟,比之堂弟高宇还要成熟的多,见此心中一惊,隐隐觉得父亲怕是别有交代。

    “我军大败,昔日出镇勤王,二万大军,如今不到数月就折损的只剩下这一万人不到,如此惨烈,但军中却毫无谣言,静若止水,此乃大祸之征兆!”昭义军节度使高浔忠诚朝廷,然而也是百战余生的大将,与吐蕃、南诏乃至余孽未尽的回纥都有过交锋,就连新兴崛起在大唐之北的,骁勇民族契丹,也不是没有过对阵经历,如今这昭义军之中的诡异气氛,他岂能没有半分察觉?!

    “若有乱兵做乱,儿点起亲军将之荡平即可!父亲勿忧!”

    高浔闻言摆了摆手:“你我亲军不过五百,奈何能敌万众异己?”

    “那儿就带着亲兵护送父亲离开,南下成都,思来父亲为朝廷屡立战功,当可安享晚年。”高原也不是轻浮之人,也知道如今军心不在自己,难能挽天倾,这才将心中计较说出。

    然而却不想高浔叹息一声道:“如今你我父子折杀如此人马,军中又乡党林立,可谓此战以后,人人含怨,岂能全身而退?如今当今之计,就是将彼等贼首,一网打尽,方才有一线生机!乃至助你我父子重掌此镇!只是为父旧疾复发,难掌全局,还要原儿你撑此危局。。。”说道后面,高浔虽然气力不济,然而言语之中的金戈杀伐之音,却却隐隐可闻!

    果然不愧为唐廷老将,环绕万众已经生出异心之兵,虽遇见如此绝境,亦要振臂一战,绝不坐守待毙!

    “父亲且将计较一一道来,儿子必奉命而行!”

    望着坚毅成熟的儿子,高浔很是欣慰,他徐徐就将心中筹划一一道出,高原听的仔细,面色也不禁起伏――自个儿老子真是雷厉风行!竟然想要马上将一干将佐以军议之名,招入帐中,然后再挑拨期间,将异己之人一体杀光!

    出了营帐,高原不动声色的与亲兵指挥使稍作交谈,简单的将一番布置口授给了他,这亲兵指挥使与麾下兵马,都是历年相随高氏父子,都是乡党组成,可谓生死相依,一旦生变,他们这群人也必然是在剿杀之列,绝无幸免。

    所以最是铁杆不过,得闻如此高氏父子如此筹划布局,这亲兵指挥使没有半分犹豫,一脸坚毅,杀伐之意隐现!高原见此,这才放下了忐忑,――他也生怕这亲兵指挥使别有想法,一旦事情不密,他这父子转瞬就要项上人头搬家!

    见亲兵没有问题,他这才转身,从容让人传命诸将,汇聚帅帐共议军事。

    然而望着这寂静无声,漫山遍野躺着的昭义败兵,他不禁心悸,甚至他还偶尔感觉的到几道饱含怨意杀心的眼光停留在自己身上。

    高原不禁扪心自问,只是杀了领头的,真的可以让父子两人重掌昭义军吗!

    很快,他按下了心中的情绪变化,他与他父亲无路可走,一旦局面失控,只能死无葬身之地,只能放手一搏。

    昭义军败出华州匆忙,就是连一等一的大将都只能群居一帐之中,成麟与孟方立虽为昭义大将,但此时两人也只能同居一顶帐篷之下,却不想方便了这二人勾连。

    得令相招之后,两人不动声色的将传令来的亲兵哄走后,转瞬就面色一变,心知此间必有隐情!

    要知道高浔也算如今大唐老将,屡经战阵,虽然功勋不能比之高骈,但能以军功升到一镇节度,必非庸才!

    “高老匹夫必然对军中形势,有所察觉!宁快勿慢,事不宜迟,你我这将分头带兵起事,诛杀高贼于今夜之中!”成麟也算豪杰,感觉这其间必有隐情之后,再无拖沓犹豫,连忙作出了决断,马上起兵!

    “唯大哥马首是瞻!”

    帅帐之中,高浔踞上首而坐,气势浑然,帐中两侧更直接立有五十名刀斧手,侍从一旁,杀意凛然!入帐诸将有不少,都是或参与或知情即将爆发兵变的,才一入帐,两腿就不禁颤颤发抖,心中十分后悔,来此参加这鸿门宴。

    高原见成麟、孟方立以及十多位兵马使、都头都未曾出席,心道不好,正想要暗中出帐,招呼亲兵将两人逮来,就忽然听见帐外,杀声震天,火光映天!

    帐中诸将闻变,心知难以善后,相视一眼,正想要鱼死网破,拼死一搏,好来个里外呼应,将高氏父子与亲兵一举镇压的时候,高浔拍案而起,拔剑而出,怒声大喝:“斫了!”

    高原才锵锵回神,目视先前虚弱的父亲,如今威风浩荡,犹若猛虎之势,哪里还见半分病态!

    顿时心气骤起,乱兵既起,那就战个痛快把!

    环立亲兵闻言,顿时犹若风雷一般,杀入诸将兵官之中,大开杀戒,这些昭义军官本来都是半夜叫起来参加军议的,基本上都没着甲,哪里能抵挡的住这连铁甲重步兵都可以砍杀的刀斧手?

    还没到乱兵与亲兵交锋,这帐中将官都在惨叫声中被斩杀一空!

    不过片刻,先前还肃然的帅帐之中,已是狼藉一片,鲜血积地,惨不忍睹。

    而正想要提槊出战的高原却忽然听的一声闷响,转头一看,先前还威风凛凛的父亲,如今却犹若心血耗尽一般,跌坐在帅座之上。

    然而不等高原惊呼,忽然帐外杀声震天,更隐隐听见这群声呼喝之中,成麟那意气风发之音!

    “误我昭义者,高浔!害我万众乡亲死战者,高浔!彼辈怯弱庸才,却牵连我昭义上万乡党身死他想,连魂魄遗骸骨灰都不能回归故里!儿郎们,今天可愿随我,除此害贼,使我昭义之军,不死庸才之下!使我昭义之人治昭义,保我乡土军民,安居乐业!”

    “吾等愿随!”

    “杀高贼!”

    ps:最近确实很忙,抽不出精力来写这部史文不是玄幻文,写不下去,就凑个几万字的打斗。。。从上周五起,用的就是存稿啦,最开始想用仙侠文签约的,结果没成。历史文是备用,最开始存稿才两万字,趁着没推荐的第一个月,又存了五万字,但我也得省着点用么不是么。。我可不想断更。。。

    而且这本书,目测上架无望。不过我仍会坚持写完的。原本预计是一百二十万字到二百万字,现在就直接砍一半好了。。其实残唐五代,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纵横、战争、政治、人性,有很多看点和写法。

    话说回来,当时想写仙侠,也是因为仙侠文比历史文好写多了――不用那么考究。

    当然如果我也可以乱扯,最后圆不回来就写一条备注,“其实我写的是类似唐朝的唐朝的穿越文故事”哈哈。。。

    接下来的日子,不会一直是单更的。。。更不会断更,六十万字。。。好吧,算上存稿,我还要写三十万字,还是得几个月的功夫,希望这本书完结了,下本书在各位的支持下,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唔。。。

第九十八章 昭义兵变(下)() 
华州以东,潼关以南,昭义军的临时驻地之内,烽火涌动,杀声震天!

    成麟率领着数千人,正团团围攻着,保卫在帅帐四周的五百高氏亲兵!

    然而昭义军虽也为能战的方镇,但惨败之后,器械不全,甲胄更是为了逃命逃得快,丢了个精光,与眼前这身披铁甲的五百转战山河的精兵,无论战力还是装备上,不可同日而语!

    几近十倍之数围攻,不仅没有一举攻破高氏亲兵的防线,反而陷入僵持了!

    在后指挥的成麟顿时也皱起了眉头,没曾想到,自己昔日目中的腐朽老兵,今天面对数千人马的围攻,居然一改往日懈怠,精锐至此!

    但兵变、兵谏并非是正常的两军对阵,更相同于奇兵制胜,根本没有太多的指挥余地,除了一面让亲兵上前督战同时许以重赏――他也不敢弹压太过,毕竟一旦过于严苛,眼下的这些兵马,说不定反过来就把他给反杀。

    而除此以外,成麟也就只能集结弓弩手,试图用弥天箭雨,彻底将高氏与他们的亲兵一举绞杀!

    而在帅帐不远处,孟方立集结着残存的麾下一千余兵马,默默望着帅帐那边的人声鼎沸,金戈交攻,却一丝不动。

    “想不到高浔的亲兵,居然如此劲锐,昔日在镇之时,望之却极为懈怠,还道不过是凭借姻亲乡党关系坐吃钱粮的无用之徒,想不到到了今天这般危急时刻,却竟能硬撼几近十倍之敌!”孟方立的一位亲信都头如此叹道,却是没想到高浔这五百亲兵,居然深藏不漏,还真是随其转战山河的百炼精锐!

    “将军,恐怕高氏亲兵如此精锐,凭借成麟此獠麾下那几千器械不全的兵马,怕是一时难以攻克呀,不若我军率前助战一场吧!”

    嗯!孟方立冷冷一声,顿时环立诸将立即噤声,威势不同反响,哪里有在成麟面前的半分谨小慎微的样子?只听他缓缓道:“急什么?成麟这厮再是无能,也不至于数千兵马,攻打五百众也拿不下来。再说了,如今上去,到时候高浔没死,是我杀,还是他成麟杀啊?哼!若是让本座撂下了一个弑主名声,在关中如何自处?又如何面对行营与朝廷苛责!”

    诸将闻言,顿时服帖,不敢有任何异议,然而心中却不免腹排,都兵变叛主了,还这么畏首畏尾,计较颜面,朝廷都跑到成都去啦,还顾及那么多作甚啊!

    然而孟方立虽然御下甚严,但心思却别是通透,心知,如今正是紧要关头,必须要把人心梳理好,这才徐徐道:“如今黄巢虽乱,朝廷播迁,但中枢权威犹在,你我还都是大唐臣子!昭义军周遭,也都还是大唐臣子!

    如今虽得此良机,将高浔弑杀,不可错过!但万不可忘记,你我身在关中,你我是勤王的忠勇士卒,日后朝廷是要凭此赏功的,焉能一时急切就落的如此恶名,白白牺牲我昭义儿郎的性命?

    再者说了,如今郑畋犹在,手中握有大军,更有陈王在侧,焉能放肆!

    既然成麟迫不及待的想要斩钉截铁,想要身怀霸王气概,那就让他去吧!让他成为我昭义自治的踏脚之石!”

    这一字一句,缓缓吐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