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泽听了微微额头,似乎又想起什么,道:“先前国府所定抚恤钱粮是否过少?寡人不曾料到,我军猛士竟然至此,一二十贯钱或不足显国府爱惜之意。”此时选锋、磐石二旅兵士,每岁二十贯钱的军饷,然而抚恤才抵得上一年的军饷,怎么看都不合适。

    姜文焕苦笑一声,谁说不是呢?如今一年军饷二十贯,打生打死,也才这么多钱:“军中对此有些许非议。。。”他这话说的委婉,然而听到李承泽心里却是一惊。

    军饷不过是维持体面,鼓舞心气的份量。然而真想要人舍生忘死,除了灌输军魂,知道为何而战之外,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物质保障,试想战死、伤残抚恤才顶得上一年军饷,为什么不多混混日子呢?反正战死了也就这点钱,还让孤儿寡母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呢。

    “爱卿可有成算筹划?”李承泽经历一战之后,不过微微觉得眼下抚恤条例实在太过单薄,听明白了姜文焕的委婉之意,觉得怕是此事不妥善处理,在此战之后,恐怕国府军再难现如今气象!

    “微臣以为,若要军人效死,须的给其厚恤,五倍十倍军饷才是合理。阵亡之兵士,给其妻儿家门恒产,分给田地,后顾无忧,才能一往无前。

    除此以外,还要避免无为无勇,纯粹厮混的军士处在营兵之中,该兴淘汰之制度,以保持殿下麾下之纯洁。”

    李承泽闻言,顿时不禁对姜文焕刮目相看,前半段倒好,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虽然分给田地不现实,毕竟兴凤二州未经大乱,虽有零散无主田地,但却很难成规模成制度的拿来赏赐给阵亡将士,唯有厚给抚恤钱粮,才是可行之策——至少在编练军队,购买粮草之余,现在李承泽手里还捏着八十几万贯的钱。

    然而后半段,却让李承泽顿时觉得茅塞顿开,是了,他做为一个未来人,自然不觉得淘汰无能有什么不应该,更是觉得理所应当之事。然而在中古时代的儒家社会里,可是认为最好就是子承父业,子子孙孙,永世相传最好。

    完全没有优胜劣汰的心思——因为儒家思想下,静止不动的社会是最为理想的。

    各安其业,各安生理。

    虽然如今适逢残唐五代,可谓近代中国之前,春秋战国之后,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代,然而“静止”的思想却仍扎根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

    而残唐五代,下克上之事,层出不穷,何尝不是军队也陷入了子承父业,各结门党的怪圈之中?这才让为上之人,不能切实掌握军队吗?

    这顿时就给李承泽敲响了警钟——穿越千年,人心思想,全然不同,不可以以现代准做做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呀!

    有此警醒之后,君臣二人,在抚恤钱粮之上,迅速达成一直,由二十贯提高到一百贯。而合计此次战事赏格与抚恤下来,凭借这个标准,起码不少十八万贯,这几乎让随军钱粮缩小了一大半——此次出征,李承泽带着三十万贯钱作为抚恤和赏格。

    反而在淘汰制度上,在李承泽的现代思想的与姜文焕的中古现实的碰撞之下,细细梳理着,最后达成了禁旅兵格条例,优胜劣汰,三级军制里的兵士可以流动。

    简而言之,凡是禁旅中训练不积极,为人不醇厚,心思机巧的人,都将淘汰降格守备兵和防卫兵——为了保证这些拥有基本军事素养的人不会因为失业为乱地方,所以淘汰出禁旅后,则会转为守备兵乃至于防卫兵,不过如今防卫兵尚未筹建,也只能直接降格成最低端的守备兵了。

    而守备兵、防卫兵里有作战勇猛极具潜力的,则优先补入禁旅之中——为了保证这条上下流动的通道不被军官把持,则此事理所应当的成为一项考核,而这个考核权嘛,则成了训导监的。

    同时为了保证在守备、防卫两级兵制里,能贯彻陈王意志,先前因为人手不足而只在禁旅中设置的训导监,也将在这两级制度中展开——当然防卫兵还没筹建,只有守备营头需要铺开打补丁。

    然而就在君臣两人相谈进入尾声的时候,姜文焕不禁意间的一句话却让李承泽再次敲响警钟。

    “张英之弟,此前一战,颇为勇猛,一人力敌十骑不败,兵士叹服!真有翼徳第二之风!”

    “寡人不知张英尚有一弟在军中矣。。。”李承泽淡淡说道,姜文焕闻言,顿时汗如雨下。

    “微臣失职,惶恐。。。”

    张英没说他有个弟弟,姜文焕到现在才当军中趣事提及。前者没有报告,或有隐情,但后者,你这个训导监正,除了要切实引导军心外,还有打小报告的职责吧!

    事情虽小,却可见姜文焕在刺探军情这块,是何等玩忽职守!

    挥了挥手,让已是冷汗透背的姜文焕退下,李承泽心中微微摇头,虽然失望,倒也没怪他,终究是文人心气,不愿在背后指摘人过。。。

第九十一章 莫测君心(下)() 
挥退姜文焕后,召来昝羽侍卫长崔承恩,李承泽问道:“如今军中,可还有谁得亲戚投靠,而瞒下未报的吗?”

    在刺探军情这一块,训导司虽然领有职责,但与军队纠葛太深,难免有利益置换,不会全心奉职。当然李承泽却也没想到,姜文焕居然因为文人心思,而完全忽视了上报刺探这一块――他倒是知道张英之弟参军了,但却根本没那上报的心,就当趣闻在说,这样靠的住?

    好在李承泽为了避免训导监与军队太过纠葛,而偏颇事实,留了一手,让崔承恩承担起了暗中刺探军心的职责。虽然崔承恩起步要晚的多,也没个正经名义,但因为直接拨款走的是陈王的私帑――现在国府虽然架子有了,但却公私不分,私帑就是国库,可谓是一个钱包,两个口子。

    所以,昝羽侍卫除了明面上的二百号人以外,在军中乃至与兴凤二州都已经布下了不少暗子,就能量和职责范围来说,已经甩了训导司在刺探情报方面一条街了。

    当然从某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锦衣卫的残唐版本了。。。

    而李承泽此问,是因为除了张英没有报告以外,刘舜臣和王柯性两人其实都有亲戚投靠,毕竟李承泽麾下大将都是关中人士,如今率军重临关中,声势浩大,亲戚投靠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比如张英或许有其他隐情,但看在李承泽眼中,这就很可疑了――残唐乱世,军队乃是立身之本,也是祸起萧墙的源头,由不得李承泽不细细梳理。

    尤其是为了防止出现军中门阀,以家族为本的山头派系,李承泽可谓费尽苦心――比如刘舜臣的堂弟,刘世安虽然颇有将略,但也只是加了个行营准备将的名头,在帐下听用,连个具体职司都没有。

    或许这也是张英故意瞒报,先让弟弟建立军功之后,想凭此为进身之阶。

    “启禀殿下,这倒是没有。不过军中诸将,确实对殿下闲置各将亲戚,颇有微言。而张英也私下与人道,殿下不愿让裙带关系败乱军制,所以他才瞒报,让弟弟先建立军功,以此搏前程。”如今势力不小,但品位颇低的崔承恩,能量却也不小,竟然连一旅长官的私下之言都已经能刺探的到。

    李承泽听到这个消息,倒觉得很是满意。然而转眼又觉得自己先前布置确实过于疏漏,没考虑到中古时代的国情,如今是唐朝不是现代,家族人物凭借关系进位或者获得更多机会,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唐朝虽然丧乱至今,但还没过五代激战,世家犹存,所以凭能力上位这事虽然应该,但还不算唯一标准。

    无奈之下,李承泽只能吩咐一声道:“让秘书厅,明儿拟定道教旨,着刘安世为磐石旅右营第一队队正,特恩加准郎头衔。着王贤为选锋旅前营第二队队正,特恩加准郎头衔。张蒙有功,着为选锋旅右营佐兵使,特恩加卫郎头衔。”国府军章草就,官衔不太够用,然而李承泽又没太多空闲,也不好轻易变动军衔,所以只能惜授了。如今除了第一批拿到西府官衔的将官,后面凭借军功晋升的也不过寥寥二十多人,而其中有一小半,都是战殁追赠。

    而这特旨简拔的三人中,刘世安为刘舜臣之弟,王贤为王柯性的远方堂弟,张蒙则更是张英的亲弟弟,这三人算是诸将投靠之中,入了李承泽眼的,这一番提拔,虽然与李承泽的世界观有很大冲突,但堵不如疏,而且给的都只是百人之将而已。。。

    不过哪怕如此,李承泽也留了一手,这三人与他们的兄长都不在同一个旅属之下,相互交错,也算规避了一定风险。然而李承泽不知道的是,这其中一人,乃是日后鼎鼎大名的十三太保之一。

    而李承泽这番布置竟也歪打正着,将这位未来赫赫有名的大将框在了麾下。

    然而如今已经颇具气度的李承泽岂能就那么轻易的被下属摆了一刀?这又将王家体面放在哪里去?更何况,这一番布置措施在与世界观冲突之下,让李承泽心气非常不平!

    天子不平,而臣子颤颤。而李承泽虽不为天子,但也是执掌千里方圆的堂堂实权国王!

    到了第二天,传下教旨之后,刘舜臣、王柯性与张英三人同时联袂前来谢恩,召入之后,本还笑面隐隐的三人,在行礼参见之后,却久久没曾闻听平身之语,顿时心中一惊,而余光之中,还瞥见侍立一旁的姜文焕汗水满额,心中顿是一惊,冷意直透全身。

    殿下,这是何意?不是才简拔了我等子弟,怎么忽然骤起烈烈寒风!陷入迷茫之中的三人,还没等想清楚然后就听到,李承泽淡淡的声音响起。

    “寡人昨天才知张统兵竟还有如此骁勇之弟,服命军中,为保我大唐河山,与贼鏖战。”

    三人闻言一愣,再看见早早侍立一旁的姜文焕,再揣摩着“昨天才知”一言,哪里还能不明白?――这是殿下在怀疑军中各将与训导司相互勾连!

    而再联想到训导司的职责――训正军心,导兵勇战,刺探兵心,奏报军情。

    顿时三人冷汗唰的一下就全都冒了出来!这事可大可小呀,若是真让殿下坐实了怀疑,还有三人什么事情?好在三人倒也是机智人物,转眼想到今天才传来的教旨,又安下了心来。

    估计殿下也没想怎么样,今天就是来敲打敲打三人而已,不过这由头可不能坐实了。顿时刘舜臣与王柯性看向了张英,张英本就是此事的首当其冲的人物,顿时压力山大,然而被这两位一看,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了:“微臣有罪!非故意欺瞒殿下,乃是微臣之弟,为了不被人讥讽靠裙带上位,而央求微臣不要向殿下举荐的。。。”废话,你举荐了,估计张蒙也跟刘安世、王贤一样在行营坐冷板凳了,哪里还有今天的骤然简拔!

    “哼!尔等之心,寡人难道还不知吗!寡人又岂是薄情寡义之人!汝等用此伎俩,岂非胁迫于孤!”

    “臣等有罪!”

    “汝等无罪,难道罪在孤有眼无珠,不知简拔忠良吗!”这话一说出来,底下三人顿时心间一口冷气就散了,果然是敲打而已。。。

    “微臣惶恐!”

    “若真是惶恐,今天参见,岂能见笑面隐隐!秘书厅何在?!”

    “臣在!”

    “训导监正姜文焕,玩忽职守,奉职不敬,然念在辛勤疏导军心,扬我忠义,特恩!降三级留用!张英,任用私人,其情虽谅,但处公难饶!念其先前放马陂之战,用命为国,特恩!照领旧事!”

    “谢殿下洪恩!”

    “诺!”

    一阵冷风寒语之后,李承泽这才稍出心头之气,微敛寒风,然而在这一阵不算大的风雨之中,几乎无所变动的的四名国府臣工,却也在骤然之间,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真意。

    陈王,终究不是昔日的陈王了。

    而见四人大气都不敢出的模样,李承泽这才觉得达到了目的,今天做上这一场,说到底不是真的要削了这几人的官职,而只是敲打敲打而已――他们心中惶恐且明白就好,不明白不惶恐,在寒风冷语之中,面色不变,那才是不太好!

    况且如今人才不济,又是大战惨胜之后,李承泽也不可能真的为此大动干戈――稍加提点就可以了,毕竟人家才用命奋战,一旦动作太大,就要落得个薄情寡义,昏庸无道的名声,说不定还要牵扯的军心摇动。

    智者不为也。

    92ks。

第九十二章 杨复光() 
邓州城下,由杨复光直领的八都兵马与周岌忠武军本部一万人与荆南等朝廷尚可掌握的道司援军二万人,合计四万人在五月初时,也就是黄巢开始河渭唐军阵线发起大回转攻势的时候,攻抵邓州城下。

    而此时的黄巢大齐王朝的邓州刺史,八路游奕官之一,不是别人,正是未来即将赫赫大名,威震中原,灭亡三百年大唐,开五代之滥觞的一代豪杰——朱温!

    然而在未来赫赫大名,同时用兵方略,在后世评价中,不弱于昔日三国曹孟德的朱温,在如今,麾下不过二万兵,精兵披甲不足三千,面对着晚唐中官派系最后的一代名将与忠臣杨复光,却也只能束手无策。

    望着城外秩序井然,围三阙一的唐军阵势,朱温再复观城中低落的士气,斑驳的盔甲,与偶尔可见的伤兵,也只能深深皱眉。

    伴在一旁的朱温心腹爱将,如今因战负伤的朱珍见此开解道:“如今我军虽然出击不利,然而邓州城高池深,杨复光这阉贼,纵然了得,也轻易动摇城防。如今陛下在北横扫唐军各镇,料来无需多久,便可等到援军,大破当面这柔弱南军!”

    如今距离杨复光兵临邓州已有近十日功夫,邓州方面与江汉联军(荆南、忠武军等部,靠近这两流域),已经交战多次。

    最初防守时,杨复恭故意示敌以弱,将麾下直属的八千精兵藏在大营之中,仅用荆南等路的镇军攻城,而这些镇军虽然出身富庶之地,盔甲齐备,人人带甲,然而战意与战力都不高,最后结果不言而喻。

    凭借朱温的用兵方略,在这样的攻势下,不仅游刃有余,而且还一度掩杀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