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昔关中诸镇起兵讨贼,郑使相以凤翔、神策、博野,一镇二军五、六万精兵为本,邠宁、义武、泾原、朔方十万边镇劲旅为主力,鄜坊、夏绥二镇五万骑为后劲,河中三万为策应,汇聚二十几万精锐大军。

    然而如今依为主力的四镇,尽灭其二,余者算上未动的守营兵马也不足四万,锐气骤失,恐怕龙尾陂大捷之后,我大唐攻局已经为之变,成为了守局。”刘舜臣本是神策军人,虽然昔日长伴陈王左右,圈在长安之中,但武人之心不减,对关中各镇极为熟稔,依次道来。

    “四镇虽灭其二,仍有四万众,然而郑使相尚有五万精兵,夏鄜二镇也有五万精骑,再加上我军新锐二万余众,尚可一战者,足有十五万,何来转攻为守之说?”黄巢虽然还有雄浑兵马,但李承泽也是读了史书了,虽然估计黄巢比李闯王的兵马要好些,但流寇出身,所谓精锐,其实也是堪忧,所以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李承泽仍然保持乐观心态。

    然而却不想刘舜臣面色沉重,微微摇头:“非也!夏绥、鄜坊二镇,党项也!咸通时,尤侵边境,盘踞宥州,屡扰民人,后出军随讨草贼,得以开镇持节。然而党项兵剽掠有余而憾阵不足,既难为殿下所信,更难为殿下所用。

    而凤翔虽有五万精兵,但其中神策万众不足为持,博野军也称精锐,但真可与草贼十万争锋而不言败者,唯凭二万凤翔劲旅!

    然而这些兵马也是郑使相号令各镇的本钱,一有折损,恐怕各路兵马又起推诿,酿成大祸,草贼再破我大唐此次军势,恐怕不可收拾了!”

    李承泽这下明白了,感情看似还有十来万大军,但真正可以用的,其实也不过几万而已。估计郑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将本部全军而上,能抽二三万出来运动牵制,不至于全然死守已经是极限了。

    虽然李承泽觉得自己估计到了凤翔完全是个泥人摆设。上面有郑畋,下面有高仁厚——高仁厚作为南面行营招讨使,而在序列里,剑南联军就属于这里指挥,只是再往上南面行营又归西北诸道行营管辖而已。

    但李承泽觉得自己把局势搞明白还是比较好,至少看现在的局面,短期内是灭不了黄巢的,自个儿手里就这六千精兵,一副家当,可是折损不起的!

    “那爱卿以为,若成守局,我军据在何处较好?”

    “如今各部都在黄河、渭水之北,对于草贼而言,如芒刺在背,殿下虽要保兵制敌,但终究为行营统帅,可在武功屯驻,策应诸军。”

    刘元吉当然明白李承泽的意思,而且换了一个很好听的词语“保兵制敌”,这和李鸿章的保船制敌,相隔千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北洋水师一战残破,保船制敌,战略上没错,只是清廷陆军太不堪战了。

    李承泽面前是一张模拟沙丘图,这也算是他穿越以来为数不多的发明之一,虽然没有精确的测量系统,地形有些走样,不能和现代精确制图相比,但凭借关中人士的推演,总还算能作准。

    沙丘图上武功处在长安以西,前面的兴平如今正驻扎着邠宁、泾原两军残部二万余众以及两万凤翔兵。在东北方向,沿黄河则还有河西的河中、渭北的义武余部一万余众、东渭桥的党项联军前军二万、栎阳的党项联军本部三万。

    选在武功驻扎,可谓群雄环绕,安全无比。既在前线,又实际处于后方,顺风时就策应诸军以为后援,逆风嘛,能战,则战,不能战则也能从容转进,实为进退之良地。

    而就在关中风云变起的时候,远在数千之外的代北之地,却也精彩纷呈。

    李克用被朝廷赦免之外,率领二万沙陀铁骑南下,河东郑从谠虽为文官出身,然而却颇具兵略,能治军。早年共讨李克用的时候,更是其间先锋,梁子早就结大了。

    如今李克用南下,朝廷没给地盘,就给了一纸诏书,让沿途诸镇给予补充,但实际上两河各镇,哪个不忌惮李克用?不要说补给了,能不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

    而事实上,两河各镇也捅刀子了。

    李克用从北而来,无论是代北之地,还是鞑靼各部,都是穷的响叮当的地方,能给的起行军粮草就不错了,别指望能一路送到西。

    所以等到进入河东境内,李克用囊中羞涩,只能求助于老对头郑从谠。作为朝廷为数不多能坐镇地方的文官,郑从谠很大方的以钱一千贯,米粮百石支援——这点钱,别说打发李克用,估计连稍微强点的山贼都看不上!

    李克用几经克制,然而他再克制下去,估计两万沙陀铁骑就不会克制了——这群代北和大漠来的汉子,跟着李克用进中原,明面上说的是为大唐天子平叛,实际上嘛,当然是为了荣华富贵!

    所以李克用终于如两河各镇所希望的那样,开始攻城略地。

    而后以卢龙为首的四镇联军,以李克用不遵王命,劫掠地方,形同反叛为名,不顾朝廷诏书,集结十万大军征讨李克用。结果十万战二万,交战三次,三战皆北,十万大军如鸟兽散,河东太原更因此被沙陀团团围困,郑从谠束手无策,卢龙等镇心中震怖!

    要知道,这年头,卢龙镇和契丹放对,那也是说揍就揍的存在!

    虎儿归来,十万劲卒竟不能制!

    太原城中,人心惶惶,夫妻相视,不知明日生死!老幼相泣,人老死于兵灾无谓,可怜子孙尚未为人。。。

    满城之中,饮泣嘤嘤,终日不绝。

    然而夜色里,给太原带来大恐怖,大震惊的李克用却望着城高池深的太原城,眉头紧皱。

    “吾不愿再为朝廷公敌,太原亦非今日我之所钟!大丈夫当平天下乱,而非为天下贼也!”李克用对着站在一旁的夫人刘欣如如此吐露心声。

    等到第二天天明,本就战战兢兢的太远守军却发现城外沙陀大营已为之一空,顿时全城百姓,无论士民人人弹冠相庆,终于可以继续活命了。。。

    这年头,沙陀铁骑可谓天下第一,然而兵锋劫掠之能,也可谓天下第一,难怪太原士民心情如此起伏了。

    而在不远处,二万沙陀铁骑,正逐北而去,目标,代州!

    92ks。

第七十章 群雄() 
凤翔府,比邻京城,中国的国情大家都知道的,虽说这年头战乱频繁,关中屡次被兵,然而这一西陲重镇,控遏关山形势,护卫长安西面的重镇,但仍有别样的繁荣。

    如今已经成为了西北诸道行营大本营的所在的凤翔府,本因为长安大败而人心惶惶,士民相语或言凤翔、博野诸军犹可为凭,或言鄜坊、夏绥二镇已经被黄巢击破北遁,可谓人心正当惶惶。

    然而随着旗鼓鸣锣,在郑畋亲伴的陈王御驾进入凤翔府的时候,无论是官绅还是小民,都为之一愣,紧接着就纷纷欢呼雀跃——朝廷回来啦,我们有希望啦!

    百日沦丧,今天再见天家威仪!

    “肃静!”开路的凤翔军士,纷纷大喝,好在有郑畋的提前招呼,鞭子只是空抽在地。

    小老百姓终于明白过来,又都跪地山呼“万岁万岁!”而有些读书人矜持,只是拜首作揖。

    李承泽倒是先前有所准备,然而无论是这一生还是这一世,都是头一遭遇见这些事情,仍不免好奇,但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跪拜,也有些手足无措,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李承泽很从聪明,不知道怎么反应好,那就什么也不干好了。。。

    郑畋倒是宰相气度,沉稳不乱,然而余光瞟着李承泽的风度,却不禁暗暗皱眉。这自然不会是李承泽王家风范,霸气侧漏让郑畋高看一眼,心中认定是不世出的明主了。

    恰恰相反,高看是看了一眼,然而如果李承泽知道此时郑畋所知所想,恐怕反而会忙不迭的做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大唐宗室自太宗以来,除了皇帝可没几个有机会获得者等待遇,惊慌失措或许才该是正常反应。

    “此子气度非凡,朝廷却又破例,让堂堂宗室领兵,恐怕日后遗患不小!前日筹划,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或许还是该按本心早日除之。。。”郑畋不动声色,然而心中却已经百转千回,逐起险心。

    散关与凤翔路程,快马加鞭数日即到,大军行进,也不过七日而已。可谓比邻而居,而李承泽在散关乃至于凤州做出的事,怎么可能瞒得过郑畋?

    若非黄巢在侧,大战将起,恐怕郑畋早就派兵“迎回王驾”了。在他眼里,大唐社稷重于泰山,李寰虽是无道天子,但终究是这天下大义所在,容不得旁支有丝毫窥探,动摇国本。

    而今朝廷,也更经不得祸起萧墙的悲剧了!

    然而一心浩然正气,终究无法抵御现实。姑且不说先前是黄巢在侧,无法出兵。如今李承泽亲领二万五千员大军而来,虽然兵势也算比较重,然而若放在长安大败之前,郑畋未免没有明迎实押的打算。

    毕竟两万大军,分制三方——天下诸道行营、西北诸道行营、南面招讨行营。郑畋想要扣押,唯一所要考虑的不过是李承泽的本部六千人马,其余接近二万众,一纸军令就可平息。

    然而好巧不巧的是,长安大败,郑畋如今不仅不能扣押李承泽,反而要借着位天家宗室的名头,来振奋人心士气。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对他的讽刺了。

    最开始的拘谨完了之后,李承泽也开始放开感受这天家亲王身份所带感自己的荣耀之感,而这番舒心之态,更被郑畋全然看在眼中,更加忌惮。

    到了节司衙门,除了河中军王重荣实在相隔遥远,朔方军、泾原军几乎全军尽灭以外,邠宁副节度使朱玫、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鄜坊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乃至于才到的昭仪节度使高浔都在衙前恭迎。

    相次见礼之后,一众人等就进了衙门,各自落座。李承泽这是边走边忐忑呀,他虽然在山南西道里也算是见识不少了,但却还是头一回和这晚唐的节度使们接触!

    若要说,这年头谁最威风的话,那肯定不是大唐天子,而是诸镇节度使,出入雄兵护卫,征讨关山,何等威风凛凛!何等跋扈昭著。。。

    当然也正因为节度使们跋扈异常,所以李承泽倒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所欺骗,在未来大概不久,这里面有跟着李克用清君侧的,也有日后在朝廷再次落难时变卦,把大唐朝廷险些坑的散架的。

    简而言之,哪怕凭借李承泽那微薄的历史底蕴,那也十分清楚,眼前的人,没一个是好惹得。

    打了哈哈之后,李承泽秉承着我是个供案上的泥人原则不说话,但却禁不住底下的开始要找事了,其实也不算找事,好歹你李承泽也是堂堂西北行营都统,国家大帅呀!

    “如今春播方过,各镇粮饷匮乏。我等虽愿披肝沥胆为朝廷效力,然而底下儿郎们却不可短缺了粮饷。他等拼命为国家效力,万万不可冷了忠勇之心呀!”邠宁节度使朱玫第一个发话,他这话是半真也是半假,关中诸镇虽然贫瘠,但眼下才起大战,而从去岁开始,各镇就整兵备战囤积粮草,万万没有现在就粮草匮乏的。

    李承泽正想打个太极,初来驾到的昭义军节度使高浔也开腔了:“关中诸镇终究是地主之谊,尚可维持,我部远道而来,粮草损耗严重,如今军中不稳,还请殿下拨下米粮安定军心。”好吧,这位不仅想要米粮,还想要赏格。

    “咳咳”一声,见一旁的节度使们开始准备踊跃发言,李承泽当然稳不住啦,他虽然手里有钱,但也禁不住十几万二十万大军的花销呀。

    “天子播迁成都,朝廷也是匮乏,如今虽有输入关中粮草,然而却为三川本镇周转。诸位臣工,为朝廷效力,披肝沥胆之心,日月可昭,此间难处,且等寡人上奏朝廷再说。”

    “呵呵呵!我等在前线奋勇杀敌,朝廷却推三组四,我等官将荣华已足,儿郎们焉能福气?殿下推手玩的圆滑,可惜儿郎们刀枪却只懂得直来直去!没钱没粮,出缺官职总有,否则焉能指望底下儿郎们为效死?!”鄜坊节度使李孝恭冷冷一笑,跋扈高呼,完全不把这所谓的大唐宗室,行营都统放在眼里。

    然而他这话落地,如此无视天家威仪,但在座个个大唐忠臣,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反而一声不开,望向李承泽。

    新的一周收藏抽奖已开启,链接地址在书评区置顶帖

    现在每天都是两章连更,以后不再提醒了哈。。

    求收藏

第七十一章 囚虎恶啸() 
感情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四镇联军溃败,出缺不少,原来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承泽暗骂了一声“番子”,心道党项果然跋扈,名为唐臣,实为唐贼!而这些个节度使也是毫无节操的,完全没有华夷之防,坐视蛮夷咆哮至此!

    然而利益所钟,几家联手逼宫,十几万人马,自家却只有六千兵,只能压下心中火气,淡定道:“朝廷岂不赏功?然而朝廷已赐各镇自筹钱粮全权,诸镇用兵,何有再向朝廷索钱要粮之道理?如今长安新败,当先抚恤死国将士。而其间出缺,也可赏赐有功将校嘛,此事我可先做主了。。”反正是开给官职,朝廷估计也得捏鼻子认,至于抚恤,那再说吧。。。

    众节度使闻言,顿时喜笑颜开,高浔还算忠诚朝廷,对李孝恭呛声道:“入华夏已久,居然还不懂礼数!还不给殿下赔罪!”

    那李孝恭却不想闻言,不仅没有大肆发作,反而连忙起身赔笑,李承泽没想到这厮如此无耻,也只能皮笑肉不笑的应付。

    然而回头瞟到郑畋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心中却不咯噔一声,心中暗叫不好――历史上称郑畋他为晚唐干城,国家栋梁,如今手握数万大军,却坐视我受辱至此!

    看来,他对我没安好心!李承泽终于反应过来了。。。

    然而转念一想,李承泽又不禁悲鸣,他一心北进平叛黄巢,既是想趁机攒事功,同时也想要为华夏做出些许贡献,减少祸乱,让黎民百姓少吃点苦――一路行来,可谓白骨满地,野无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