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南消息传到朝中之后,自然掀起滔天巨浪,别的不说,光郭琪就要利、阆、果三州设镇,陈一丁还要巴、蓬、渠三州,陈王也要兴凤两州,曹知懿稍好只要洋州。这么算下来,山南西道拆得只剩下一个兴元府和集州、壁州、通州、开州,放在中原自然还是大镇的,但和以前的山南西道比,这几乎被割出去了一大半!

    这还不算叛贼李良盘踞在文州居然也提请招安,就地开镇!平叛平的,山南小了好几圈,这像什么话!

    南司的文官们跳了脚,阵仗闹的非常大,然而寿王和田令孜却在一边儿打太极,完全就和平时调了个方向一样。寿王虽然不喜郭琪和陈一丁,然而随着飞递而来的还有曹知懿的书信,得知陈王愿意携手,自己也算在此次四部割道分镇里占了不小的便宜,自然不会出头了。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时还没当上皇帝的寿王李杰倒还分得清楚主次轻重――先积攒自己实力比较重要啦。

    田令孜则是干脆眼不见为净,真要把这些个眼中钉弄回成都,还要费他手脚收拾,至于以后回长安路过怎么办?打黄巢的时候,继续让他们平叛就是,到时候自然打着打着就小了,小了就顺手给灭了就是嘛!多简单,更何况到时候自己筹建的禁军还不够震慑收拾他们么?

    李寰听着文官们的叽叽喳喳十分蛋疼,尤其是居然捏着陈王犯禁掌兵一直发作,这让李寰十分不喜,他虽然不如寿王李杰那样看重天家兄弟,但总体而言,陈王的二州本来就是千辛万苦打下来的,而其他几个呢?那完全就是狮子大开口,完全没道理呀!

    所以李寰最后再懒得听下去,直接退朝了事。

    “王师平叛之后,各将却返身索地开镇,此已是朝廷威灵下坠之势。若还要加上宗室破禁掌兵,自治一地,恐怕更非朝廷之福啊!”

    “三川自宪庙(唐宪宗)经营以来,尚未有如此失控局面,真恐祸起萧墙呀!只望早日平定黄巢,好重返京都收拾局面。。。。。。”

    退朝之后,韦昭度与王铎联袂而行,两位时斗时和的宰相如今都忧心忡忡三川局势,唯独可以安慰的是,如今传来的消息,已经明确郑畋已经在凤翔公开讨贼,或许收复长安指日可待了!

    两人唯恐的是,时不我待。

    两章连更,求收藏。。

    92ks。

第六十六章 各取所需(下)() 
寿王宅中,退朝之后,李杰与杜让能步入在**花海之中,香气流散,令人心旷神怡。

    “殿下何故在朝议之上,迟迟未曾表态?如今山南形势莫测,不能耽搁呀。”杜让能十分不明白,先前得到曹知懿消息之后,就下定决心促成此事的寿王怎么忽然在朝廷合议上一声不发,只是打酱油。

    “杜先生以为真放纵各部瓜分一道,乃是正确之事情吗?如今朝廷播迁,再放纵武人至此,恐怕以后更难收拾呀!”寿王李杰倒不是另有盘算,或者故意恍惑田令孜耳目,他毕竟是李唐天家成员,不得不考虑大唐江山。如果不是曹知懿的一封信,他先前在朝议上就不会是打酱油了,而是跳起三丈,拼命反对了。

    “如今田令孜,挟皇帝而自重,跋扈嚣张,非人臣之礼。殿下欲振兴大唐,万众瞩目,不说分庭抗礼,至少也要能保全自身,否则安能诸臣景从?如今西川陈敬瑄为其长兄,东川杨师立是其门人,各掌大权。殿下所能凭借着,杨门兵马。而曹知懿从征后,神策军中能为殿下所信者,不过二三千,岂能当大事?唯有外结奥援,才可有所作为呀!而藩镇又不足信,如今曹常侍,陈王殿下,一为天家忠臣,一为我大唐宗室,正可以为奥援!而郭琪、陈一丁者,不足为惧,盘踞数州而已,翻手可定!”杜让能一番涛涛言辞,让李杰舒缓了心下来。

    杜让能所言却中李杰的心底,他认为大唐根本在朝廷,只要朝廷振作刷新,未尝没有再现宪宣中兴的可能性。当今之急,确实先要保住发展自己的势力再说,至于其他小节,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唯我所忧虑的是,三千黄头军,个个皆是百战铁甲精锐,若生变故,如何能制?”李杰并非全然一心为一己之私,但心中已经动摇,却还在顾虑大唐朝廷,黄头军素为三川精锐,不能不预作防备。

    “高仁厚虽为田令孜门下,但素有军略,他乃为出征主帅,也可开镇,有他在,山南定然无有忧!况且黄头军使李鋌领着八千黄头军本部在渝州,若郭琪所部平叛,抽调其平叛就是。”杜让能的这话,也让李承泽点了点头,而且都不用他费心,田令孜必然会为高仁厚这位门下之人,争取福利地。

    朝廷几经争论之后,在寿王力挺下,无论是韦昭度还是王铎都选择了妥协。田令孜虽然对于各部瓜分山南西道的行为有些不爽,但毕竟把异己者通通扫出了朝廷,眼不见为净,也算有利了。

    更何况如今朝廷手里没兵,一旦拖延不决,乃至否定求请,酿成变乱,一时之间也弹压不得。他可不能再冒这个险了!皇帝对于播迁成都,已经吃足了苦头,如果再让这位动一下,田令孜虽然自觉还承担的起,但“父子”之间的感情估计会出现不可弥补的差错。

    而李寰乃是他的立身之本呀!

    所以田令孜也只能继续在此事上打酱油了,不过既然大局已定,他顺手将利州和阆州划给了高仁厚开镇,毕竟高仁厚为此次讨贼主帅,各部从征都开镇了,主帅岂能还没份儿?而这正中李杰下怀,本来韦昭度和王铎还想借此让两人相争,结果嘛,自然是空捞水中月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田令孜这一手也是神来之笔,有他自己的考虑。利州在剑州之北,为山南和两川的交通要地,掌握在手,就能有效遏防震慑郭琪和陈一丁两镇。而相比于寿王掌握的这一点权利,田令孜无疑更为在乎朝廷的权威与安全。

    他的一切是来自于皇帝,而皇帝的权威则来自于朝廷的有效运转。

    当朝廷诏书传到凤州时,李承泽早已经率军归来也有些时日了。诏书里将兴凤二州设为兴凤镇,李承泽以陈王之尊,亲领节度使,李承泽当然不会讲节度使司的架构落到实处,仍然以自己的国府经制为主,节度使司的官,通通都成为了荣衔,甚至虚掷不用。

    而除了李承泽以外,高仁厚为利阆节度使,郭琪为果渠镇节度使,陈一丁为巴蓬节度使,朝廷以洋州为宁义军曹知懿被任命为宁义军宣慰使。

    其中要数黄头军都尉郭琪得利最厚,他昔日不过是黄头军使下的一个都尉而已,被田令孜看不惯而踢出来,反倒如今成了开镇一方的节度使,地位比戍卫川边的黄头军使李鋌还高。

    简而言之,这次出征讨贼的各部,都人人有份,就连文州的叛贼李良也洗白跟风成功,获得了一个文州防御使的头衔,算是完成了王铮未了的心愿——文州既偏僻,又荒凉,路途遥远,又多蛮族,还要时常防备吐蕃,朝廷眼下也懒得收拾了,破罐子破摔,反正都封出去一堆节度使了也不差这一个防御使。

    可怜王铮,拼死拼活才做了几个月的非官方节度使,成了踏脚石之后,却捧出来一堆持节官(节度等使臣是要持节的)。

    朝廷的任命,其实不过是在既成事实上进行确认而已,陈王国府并没有因此太过波动,反而因为关中从散关传来的风声越来越紧,而让国府文武诸臣都绷着一根经,连日渐鲜艳的春日风色,都没有机会去欣赏。

    后宅里,李承泽并没有因为成为节度使有多么欣喜,毕竟自己好歹是一个堂堂亲王,节度使的虚名对他而言并不是有很大吸引力,李承泽乃至陈国王府所看重其实不过是朝廷以这个名义来确认陈国王府的合法性而已。

    “关中风声越来越紧,今天从散关守备佥事(凤州守备衙门的派出官)那里传来的报告称,仅自开春到三月七号,就有超过数万流民蜂拥南下,其中不乏世家大族。然而散关不过五百一营守备兵,械甲虽全,但战力堪忧,散关佥事怕引起骚动,不敢闭关不放,只徐徐拖延,但哪怕如此,户曹传来消息说,凤州城下已经聚集了上万流民囤聚不走。”刘元吉留守后方,最开始对流民潮虽然注意,但仍然没把重心放在这上面,却不想人越来越多,不仅让散关方面连连派出急告,就连户曹设下的粥场都天天告急。

    后面他虽然有所应对,加上李承泽率领主力回城,有了底气才勉强人为的在散关设下关卡,控制住了流民的速度。但哪怕有了凤州的缴获,纵然能一时供应得起,但闲久生变,岂能不早做预防?

    一旦流民生变,肘腋生变,至少就要打乱李承泽的节奏。

    听了此言,李承泽也不禁沉思了起来。如今陈王国府因为兴元一役,钱粮收获超过一百万贯,但其中粮草加上原本存余,才不到七万石,数万流民,几个月消耗下来,就要为之空,根本难以应付。

    陷入沉思的李承泽忽然一拍脑门,他正想要扩充兵马,正愁不知道从哪里招募呢,如今流民潮上门,不正是瞌睡来枕头,刚刚好吗!

    至于粮草怎么办,有钱还怕没地方去买?!虽然如今川中正值春荒,又是兵荒马乱,米粮腾贵,价至三贯钱一石,但怎么样也是养得起的。

    随即李承泽再次祭出搂草打兔子的绝技,先让国府在凤州与散关两地将流民按户分编,每户出壮丁一人参军,但没经过训练,不要说两制营了,就连守备营都没资格进去。

    所以西府称这些人为签丁,其中上签精壮者进入大营,统一编练,而下签老弱无事时帮助凤州百信开荒种田,打磨甲胄器械,有战事时则成为后勤民夫。此次共计编户一万二千人,得上签精壮四千五百人,其余则为下签不堪用老弱。

    然而就在陈王国府为编练签丁而更加劳累辛苦的时候,李承泽左等右等的消息终于传来!

    公元881年,广明二年三月十三日,大唐凤翔神策与泾原、朔方联军与齐朝五万精兵,大战于龙尾陂!

    是役,唐军示敌以弱,欺敌以暗,待尚让轻敌全军突击时,唐军伏兵尽出,大破齐朝五万精锐!伏尸三十里,齐朝声威大坠,西北各镇纷纷出兵讨贼!

    史称,龙尾陂大捷!

    而关中百姓们也即将迎来真正的血雨腥风!

第六十七章 受诏为帅() 
龙尾陂大捷,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久旱逢甘霖。对于有些人而言,则有些骤然雷霆,措手不及。

    李承泽不是不知道唐末这场著名战役,黄巢也将因为龙尾陂之战,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然而李承泽却并不知道具体时间。

    如今匆忙与闻,顿时李承泽就乱了手脚,签丁才进入大营训练不到三天,守备兵马则正从李承泽从兴元府里带回来里的装备开始全面换装。

    战防两制兵也迭经大战,急需休整。但如今关中大战骤然爆发,一场关键战役又迅速结束,基本上就没给围观的看客包括李承泽在内的围观众折冲布置的机会。

    哪怕如今李承泽尽起兵马,也不过两制兵六营,守备兵七营,在大营合练的预备兵签丁九营,算上从贼军俘虏里甄选出来可用的人马,也不过两三营,合计起来二十五营,才不过一万二千兵马,而能用的可能还不到一半。

    而仅是黄巢就拥有不下五十万大军,精锐不下二十万,再算上关中各镇,倘若李承泽带兵北上,面对的将是近百万大军,空前的势均力敌的庞大会战!

    李承泽在昔日凤州衙门大堂,如今的国府行在正和殿召开了殿议。

    “昔日郑相曾遣人入关,通报消息,然而殿下当时正在兴元,微臣不敢轻易将此讯息扩散周知全道,故而压制,还请殿下恕罪。”刘元吉献上一封书信,正是郑畋的亲笔。

    李承泽细细浏览,结合自己的为数不多的唐末历史知识,顿时就豁然开朗――黄巢必灭!

    根据郑畋所言,黄巢自入关已来,便沉迷于皇家威仪,再无半点雄心,数十万人带入关中,既没有趁机追入蜀中灭了播迁的小朝廷,也没有扫平诸镇扩大实际控制区。仅仅以数州府而驻扎数十万大军,所想的,居然是让天下各镇如贡赋唐廷一般,给自己纳贡缴税!

    光凭以为打败了唐廷,就以为数十万大军可以威震天下,予取予求了?这几乎就是小儿夜语!

    而李承泽有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中原两河的藩镇虽然地盘比南方的藩镇小,但个个都是小而弥坚的铁蒺藜,想要从他们身上敲出钱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纵然节度使愿意,底下的兵将也不会愿意,有多的钱,拿出来发粮饷不好?凭什么交给你这个盐贩子?!

    是以黄巢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没有符合如此规模的地盘予以供养,如今郑畋又大败黄巢讨伐精锐,思来,观望的各镇必然群起攻之――效忠大唐不用交税,效忠齐朝可是要交税的,这个待遇,猪都知道怎么选!

    而一旦遭遇围攻,黄巢再难腾挪,纵然军势不败,但缺少米粮,岂能久持?!

    李承泽心中已经下定了出兵的决心,一面将郑畋亲笔信传阅诸人,一边道:“如今郑相率先讨贼,我乃大唐宗室亦不可为人之后!”李承泽虽然下定了决心,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不能忽视的,诸多的困难,李承泽一个人搞不定,群策群力嘛。

    首先议论则还是流民问题,现在是一万户,编户齐成了兵丁和后勤民夫,以后随着战事激烈,更多了怎么办?光是这几个,从各个川口没经过散关,而到凤州的流民就已有数千之多!签丁为兵,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议论了半天都没个好办法,李承泽正想提出屯田的办法,就有一个叫王无忧的工曹主事道:“微臣斗胆以为,兴凤二州虽在剑南三川之中,但素为积贫,两州合起来人口不过十余万二十万不到,可谓地广人稀。如今流民既来,不若招之屯田,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正是自古良策也。”

    李承泽皱了皱眉头,屯田这事用来安置流民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