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细眼一看,大唐军阵,却气势凝结,几如实质,无论是禁军还是羌兵都雄壮威武,盔甲器械齐备,一股百战老兵的肃杀之气冲上云霄。

    高仁厚与一众将帅虽然自有谋划,然而却严密军机没曾泄露出去,毕竟两军交锋,根本在军势之上,纵然弄巧,也不过是偶尔用奇策罢了,怎么也不会泄露出来,误扰军心,白坠士气。

    然而反观另一边的叛军,虽然草草列成军阵,然而却浮动不止,哪怕列在前排的精选之兵,也多有盔甲残破,衣袍带血者。战鼓骤然响起,招讨大军悍然踏步向前,万人几乎如一,阵线分明!

    这一动,就如瀚海惊涛,让山南叛军顿起骚乱,更如扑天巨浪,要将一切敢于抵抗者化作粉碎。

    张彦骑在战马之上,相比于攻城,他同样也没有指挥过如此庞大的野外阵战,然而望着浮动军心,骚乱渐起的军阵,几如沙上楼阁,若不设法,不过一触即溃而已!

    “咚!咚!咚!”无奈之下,张彦命起战鼓,下令全军冲锋!自己更亲领着五百亲兵骑甲越阵而出,将自己化作全军兵锋,带头冲锋!

    “大丈夫岂能坐守!儿郎们,随我破敌!”张彦豪迈一如既往,飞驰在前!

    以攻带势,鼓舞心气!

    置之死地,绝境逢生!

    在此一搏了!张彦虽非帅才,但终是猛将不改,他心知面对这般强军,若列阵而守,绝难有一线生机,甚至就连相持而退,乃至渐败渐退都是奢望!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早已被连日攻城,伤兵满营而弄得士气坠入低谷的山南叛军哪里还能勃发心气随同冲锋?

    只有为数极少,稀稀落落的列阵在前的步兵跟在张彦之后,而更多的兵丁却拖拖拉拉,落下了好大一截在后,从天空俯瞰去,没过多久,山南叛军就的就分成了两团,大的一团约莫六七千人在后,混做一团,止步不前,甚至还有人往后退去。

    而小的一团,则只有千余人,正随着张彦而上。列阵之兵,几近万余,披甲两千,然而有心一战者,却不过十分之一,披甲不过七八百。

    高仁厚站在瞭望台上,微微摇头,谓之左右:“彼辈贼军,仓促成军,列阵之兵,大多无甲。可见披甲者必为贼军精锐,然而哪怕如此,随其赴死的也不过其中十之三四罢了。”众人都微微额头,表示同意。

    也正如高仁厚所言,张彦所发起的不是冲锋,而是赴死,然而哪怕如此,这带着一千余带着不惧生死之气的勇士,在一万大唐精兵之前,也迅速遭到毁灭性打击。

    随着战鼓节奏一边,旗号变换,上万人所成的精兵阵线就如臂使指一般停止下来。

    “引”

    一声突兀声音在大唐军阵之间响起,紧接着,一支箭矢从天划过,落入了冲锋的山南叛军之中,一声微不足道的惊叫之后,一名叛军就此跌地。这支箭就是传说中的万箭之宗——牵机箭。。。!

    “张!”

    随着一阵杂乱的声音过后,仍然是这个声音响彻了大唐军阵之中,而此时叛军已步入了大唐阵列四十步之前,视力不错的双方军卒,此时已经能辨析的了对面的容貌了。

    战争的血腥已经到了嘴角之上!

    “射!”

    一声令下,四千箭羽组成的乌云降临在了叛军的冲锋阵线之上,惨叫声就在分秒之声突起,无甲的叛军大半再难站起,而披甲兵丁也损失巨大!

    气势如云,箭雨弥天,万箭齐发!眨眼之间,三矢已过,而张彦麾下上千叛军,已阵亡过半,剩下的个个带伤!由此可见,古往今来,虽然争锋胜负在现代之前,都还要靠肉搏击溃,然而真正的杀伤却是远程火力的发挥上!

    而此时张彦麾下的大部分军队却仍原地踏步,既无随军冲锋,也无弓矢支援,就像看客一般。

    “轰隆!”终于如张彦所求,经过短暂又漫长的血腥之路后,两军交锋在一起,然后瞬间这剩下的数百兵丁就被唐军阵线所淹没。

    “我等投降!我等投降!”张彦所率领的敢死精兵消失在了山南叛军的视野之中,再静默了片刻之后,白巾裹臂与此起彼伏的投降声音充满了叛军的阵列之中。

    尚在唐军阵中厮杀的张彦偶然回首,却见自己的大纛已经缓缓坠地,狂吼一声,陷入重军重围的他,终究不是温侯再世,更非未来赫赫有名的李存孝,支撑片刻之后,便被枪林挑下马来,死于斩首之下。

    在他死前,都未曾明白,缘何上万男儿竟然袖手旁观。。。

    然而死前片段的飞逝却又找到了答案——那是怎样的惨景啊,祥和的村庄燃起了大火,敢于反抗的男子被杀死在地,他的妻子姐妹与儿女沦为施暴者的工具,耸动下的身躯,嘤嘤哭泣。。

    无数的老弱残疾被遗弃在道旁,寒冬之下,不过一夜的时间,饿毙载道,若有行人路过,可能还会听见偶尔响起的微弱婴儿哭泣的声音,然后在路人叹息的背影中,渐渐重归寂静。。。

    他是造成这一切的凶手,又怎么能指望受害者的亲朋好友乃至本人在绝望之时,还随其而死战呢?

    “果如招讨所料!贼子不当一击!”

    高仁厚微微一笑,将众人的恭维全都收下。然而他心中却淡定如水,此间战事结果早已成算在心。山南叛军久攻不下,气势已破,本来麾下就并非精兵,若连夜丢车保帅,尚可带走两三千可用兵马,但这对面之将,却非要冒险一搏,试图保全军力,已疲惫杂牌对上生力精锐,野外阵战,岂是九死一生?那是十死无生!

    留凤关上,刘舜臣望着迟迟没有动静的城下山南叛军大营,心中觉得蹊跷,然而却有不敢大意,一面继续整顿城防,一面又派人缒城下去刺探消息。

    然而没过多久,没选出来的敢死探子就将消息带来了回来——不知什么时候,留凤关下的山南叛军都撤走一空,如今所见,不过是一个空空大营罢了!

    刘舜臣眉头皱起,却是没想到,李良居然虚晃一枪就走了?然而留凤关为凤州通往兴元的必经要道,大队人马若不从这里走,就只能转道兴州,才能通往凤州了,如此路程,饶绕了一大圈,多了足足三百里!

    然而就在刘舜臣疑惑不解的时候,两当县城头却如今杀声激烈,不知道从何处冒出的百众铁甲精兵登上城头,正与守备此处的凤州左营激烈交锋!

    不远处,亲率千骑为前驱的李良满眼通红,正遥望两当县城!

    而在其身后,一支二千人的精锐大军正在缓缓跟进!

    92ks。

第四十九章 奇兵揭幕() 
两当县的争战仍在持续,然而除了数百没曾披甲的国府军卒以外,城里无论大户还是寻常人家都闭门自守,没有一人上城助战。

    身为陈王国府西府准郎奉行凤州左营率兵使、守备两当县武备事的魏铁如今也不得不身先士卒,与这突然来犯的上百铁甲混战一团。

    然而这些兵马都是李良手中最为精锐的士卒,常年在岭上与蛮族交锋,精悍异常,更擅小团体作战,加上县城城墙宽度有限,而身为守备营的凤州左营也不过是才从辅助兵升格而来,远程火力基本就靠标枪,但却又受制于物资不足,零零散散的投掷标枪,虽能造成杀伤,但整体效果却不过是聊胜于无。

    一时之间,城头之上僵持不下,然而魏铁望向了不远处正驻马停顿的上千铁甲精兵,其中不少人此时已经下马,望着动作,貌似也正准备攀城而上,登城助战了,他心中不禁一片灰暗。

    兴州方面怎么就突然冒出来这等悍卒!而自个却只有五百粗疏编练,毫无盔甲的守备兵。。。

    这由不得魏铁不怨念。。

    守备兵乃是陈王国府新组之兵,主要构成是攻凤州时的辅助兵,加以招募可用本地和流民里的壮丁。从本质上来讲,攻凤州时的辅助兵终究经过大战,还算能用。

    但问题是,不是有了经验就可以包打天下的,辅助兵训练时间太短,在大散关的时候更是抱着用作附蚁的炮灰的心态去草草训练,到了攻破凤州城之后,国府下令以此为本组建守备诸营,提高了训练程度,时间也不算太短,但也仅仅不算太短而已。

    而且虽然器械不差,盔甲却不足,但国府也没办法。为了补充磐石营和守备营的将官甲胄,已经让凤州全力打造了,短时间根本无法补充守备营的甲胄。

    何况以两府的设计,守备营的用处仅仅是用在守卫地方,安靖乡野上。面对大军征讨,则是闭门死守,依城而战就可以了,自然也不会太过上心。

    以西府的美好预计,凭守备营,只要支撑一时就算是大功一件了,当然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忍的,若非守备营的将官都是以昔日护驾李承泽的铁杆亲信神策兵卒里选调,怕是面对奇兵天降的山南叛军,两当县早早就投降了。。。

    至于支撑一时。。。还是算了吧。

    县令坐困衙门,闭目养神,面对凤州左营佐兵使的发动全城丁壮助战的要求充耳不闻。

    佐兵使顿时大怒,他是从城头上下来的,如今全营五队人马,有三队都上去助战了,但也不过锵锵挡住而已,而其余两队人马分散其余三门,还要留下足够的预备队,这已经是极其捉襟见肘,倘若县里再不派民兵助战,这凤州左营怕是在两当县连午时都守不过去!

    见县令无动于衷,佐兵使再也忍耐不住,一把将县令提起来,眼对眼,恐吓道:“若城破,县公以为我挡不住敌军,还拿不下县衙吗!”

    两当县本不是大县,三班衙役不过百数,几个捕头见此顿时就想冲上去救人,然而才一动作,早早暗中戒备的跟随佐兵使而来的一班人马纷纷亮械对峙,一时之间,衙门之中一触即发。

    那县令顿时叹息一声道:“将军人等征战,何苦为难区区小县?若陈王兵马都挡不住贼军,以我县城之力,纵然能发起千百精壮,却没器械,能顶得住什么事情?恐怕十名铁甲就能撵了鸭子!既如此,本官何必推着他们上去送死,乃至激怒贼人,牵连一县!还请将军仁心啊。。”

    “仁心?!彼辈攻城,我等守境,你还要我怎么仁心!推诿搪塞,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行军法!”

    “小县一命不足惜,将军还请对这一城民人高抬贵手。。。”

    “朝廷王师已经发兵讨贼,彼辈覆灭只在翻手之间,尔等不怕朝廷日后问罪于前吗!”

    “王师未至,而贼军至矣,远水岂能救近火,我县若奋力惹来贼军发怒,大屠全城,王师何在?!将军若不能挡贼军,岂能望输税纳贡之余的小民能挡住。。。”

    “哈!哈!哈!哈哈,好个混账县令!”

    佐兵使怒瞪着双眼紧闭的懦弱县令,佐兵使一甩就其扔在了地上,“唰”的一声拔出刀来,一边与军卒对峙的衙役顿时再难坐视,带头捕头大喝一声,这百来号人就为县令扑杀而上!

    “县公为救我一城民人,我等焉能坐视!”

    金戈交锋之声顿时骤起,佐兵使望着战做一团的衙役、军卒,又看着眼前瘫在地上的县令,叹息一声,大喝一声:“走!”说罢就长刀挥舞,带着军卒杀透衙役围攻,冲了出去。

    而城头之上,数百名叛军后劲跟上,凤翔左营再难支撑,而随着率兵使魏铁被一名悍卒透入阵中,一刀砍死之后,早已被打的胆寒,全靠魏铁勉励的三队守军人马最终崩溃。

    看着城头落下的红黑双身团龙旗,李良谓之左右:“陈王兵马亦不过如此耳!”从登城交战,到全军崩溃,仅仅一个上午,山南叛军投入不过数百兵马,虽然全是铁甲劲卒,但却也让李良不禁小看陈王国府兵马――凭城而守,尚且如此,况乎野外阵战?

    然而就在李良看不到的地方,一伍白袍义从自东门而走,飞驰往凤州报信而去。

    此时大唐江山,驿路虽着安史之乱爆发,藩镇割据而已经逐步萎缩渐废,而凤州到兴州一线,所残存的驿站也被王铮南下的时候将人丁马匹搜罗一空,除了空房子以外,再无用处。陈王国府为了交通消息,李承泽便用白袍义从充作信使,他等都是轻装便骑,一日夜虽然比不上什么三五百里加急,但却也足够用了。

    随着凤州左营崩溃,李良统领着先前千人破城而入,残存的陈王国府兵马,好在有两位佐兵使收拢,大部分兵马在两人的带领下从其他几门逃了出去,还有些运气不好的,撞到了叛军的刀锋上头,则成了李良的麾下俘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凤州左营的表现实在是太难看了,五百兵马凭城而守,居然被人偷城而下,但却又不得不承认,指望这些才打过一场战,从辅助兵到守备兵,训练可能才刚刚一个月,毫无防护的兵丁与精悍铁甲之兵鏖战,又能指望他们能表现的怎么样呢?

    李良站在县衙大唐之上,一众两当县的士绅与县令匍匐在脚下,他却看都没看一下,丢个眼色,旁边的官校就带人押着他们出去了,至于要干什么――数日间转战近五百里,还能干什么。。。

    “都使疑兵之计,当是神策!如今攻破两当县,凤州门户大开,其军主力却还分散两处,正可逐一击破!”

    原来刘舜臣昨天所见的兵马也是李良麾下,然而李良却又何曾不知道留凤关也为一处险要,攻取不易?然而如今集州形势恶劣,朝廷大军转瞬即至,岂能屯兵险塞之下?所以必须用奇!

    故而李良自兴元出征不久就分兵两路,一路往留凤关去,这一路为了牵制住守军,兵马足用了七千人,但却基本上是裹挟民丁编练而来,看似声势浩大,却难经一战。这也是为什么,刘舜臣第二天起来准备迎战的时候,却发现了一座空的大营――没有精锐压阵,这些兵马根本不堪一用,而李良也心知肚明,虚晃一招,牵制住敌军一二日之后,就马上转进兴州,以为后劲!

    而另外一路则为他亲自率领,虽然只有三千,却竟是他挑选出来的精锐,不仅全都披甲,其中一千更是他昔日旧部,素称精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