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剩下的赏格,全军前后也花去了,万贯之多,至于杂项开支,供需这数千之军,也不少三五千贯。

    然而应对过去军费开销这一项,安抚好了死伤兵丁的家属,陈王军上下却更加严阵以待,因为凤州城破的第二天,白袍义从就抓到了来报信的叛军哨骑,兴元府失陷的消息与叛军如今已坐拥数万大军的消息让李承泽有些便秘。

    “唔,叛军旬日未动,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间拖得越久,我的这个心啊,就越是不平,越是不平啊,我就越不通泰。。。两位爱卿可有应对教我?”捂着有些胀的肚子,便秘中的李承泽懒懒散散的,在后园之中对着刘元吉、杨世达如此说道。

第四十章 谈判只和阶下囚(下)() 
兴元方面迟迟未动,却拥有重兵,虽然无法明白王铮有何用意,但在小心求证确保兴元并没有暗渡陈仓的时候,陈国王府方面当然不会坐视敌来。

    李承泽一面让西府诸将整顿兵马,此次南下攻打凤州,两制兵六营多少也损伤不少,令以从辅助兵挑选克用精壮中补充进来。而辅助兵中不能战者,也让诸将根据善后条例一一安置。

    先前陈国王府手里没多少家当,但为了应对乱局,还生生编练出了三千兵马,如今一番筹措之后,不说钱粮充盈,但也够数场大战的花销,再加上强敌在侧,刘舜臣也建议,将辅助兵也进行编练,另设经制统筹。

    在一番裁汰之下,两制兵仍然不动,但辅助兵则改为了凤州守备兵,谓之为守兵,每月给饷八百文,一年下来饷钱加上节赏赐,每人给钱十贯。先设四营,号称为凤州左、右、前、后四营,计有两千人,每岁预增支两万贯。

    也正是完成了初步编练之后,刘元吉和杨世达才能有空坐在李承泽面前,李承泽也能安心将两人唤来。

    “以兵事论,我先前得闻张判书所言,山南西道全境兵马,定额不过三万二千有奇,纵然诸将违制超编,但剑南三川也为朝廷财税之地,思来最多也不过四五万之间。

    姑且不说一番大战之后,道内兵马流散多少。就说如今各州并未明附王逆,彼辈兵马除了裹挟民丁以壮外,必无他法招募能在数十日间得此数之军势。

    而民丁攻城犹可为附蚁消耗之用,但野外战争却易为软肋,王铮以两千兵起于微末,又敢狂啸国府殿堂之上,微臣思来,贼军按兵不动,**成是厉兵秣马,待成可用之兵。”杨世达缓缓道来,言语细腻,却是可见别有一番渊源。

    “杨中郎所言正是,如今朝廷镇抚未定,便是数万军兵都是山南兵卒,但彼能以两千兵,两月入主兴元府,也由此可见山南之兵,万难足用。而两川之兵,咸通间与南诏连年征战,跋扈凶狠就连高骈都要暂避锋芒,何况其手下大部分兵马,还是裹挟而来的民丁?

    如今彼辈按兵不动,既是厉兵秣马,也是坐观朝廷风色,以微臣之见,前虽有刘知院南下收关口,但不妨再派一员口舌能辨之人为使,往说王铮。”刘元吉这一番则从政治上来讲,如今朝廷还握着两川劲卒,大义加大棒,不容王铮小觑。

    而今天李承泽召文武来茶论小议,之所以作为文臣之首的刘元吉来了,而武臣却是并肩第二的杨世达来,则是因为刘舜臣已在早前再次领命奉行诸营统制使,管带选锋中营,磐石右营南下攻打留凤关去了。此关为凤州与兴元必经之地,守住此地,可为国府前哨,使有进退时机,不可不争。而王柯性则坐镇大营,演练兵卒。

    穿越而来,对李唐朝廷本就没什么归属感的李承泽,因为无诏掌兵,早就了犯了忌讳,有些自外于朝廷,听了这话顿时就有些小揣揣,听了要派使往说王铮,顿时就觉得眼前一亮,觉得能不开战,保下自己这副家当是最好。

    不过转而又有些小纠结:“先前彼辈逞凶殿上,辱我国府,派使前去,岂不是让他小看了我国府?”作为前世的热血小宅男,再加上自己这便秘多少和王铮的庞大军势有关,心中还是非常不爽——他不会承认初次闻言被吓到了。

    杨世达也有些皱眉:“先生所言虽然顾全大局,但国府文武都看见了王铮的跋扈,焉能派人往说求和?”

    刘元吉轻轻摆手:“求和非我本意,何况若朝廷不认他这个节度使,就算和了,他也得打过来!此去,是谈判!”

    李承泽本来就对王铮的几万大军发怵,虽然分析来分析去,对面好像兵马也不怎么样,但自个儿的兵,其实也只打过一仗而已,自己麾下是矮子里拔高个儿,和山南兵比起来,勉强还算精锐。但放在天下,其实非常普通,指望打山南兵以一打十,很不现实。听了刘元吉的建策,顿时眼睛一亮:“以爱卿之意,是想虚于周旋,拖延待变吗?”

    刘元吉微微一笑:“正是此意。”

    杨世达也还是有些微微皱眉,说道:“哪怕如此,也需要多做遮掩,已免影响军心。”

    李承泽也点了点头,又转而想到了人选上:“此去往说,莫不是继续用张爱卿?”此语才落,正因为辅助西府诸将编练守备兵而忙得不可开交的张扬突然打了喷嚏,心中默默画圈圈,是谁在算计我。。。

    相对剑南的风云变化,关中此时的局面却更是让人觉得压不过气来,广明元年末,郑畋趁军士不满黄巢的齐朝对诸镇的压迫,而夜袭使馆,不仅将前来抚慰的黄巢使节杀了个干净,还将齐朝监军太监给干掉了。

    同时又趁隆冬休兵之时,将数万因为朝廷西狩,顿失根本的驻防在关内诸要塞的博野军、神策军收拢在了身边,一时之间,聚兵数万,皆是精兵强将,不容小觑。

    长安城中的黄巢对此看在眼里,但却没急在心里,但如今凤翔跳出来做了出头鸟,引得整个北方归降诸镇人心浮动,也让黄巢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大明宫宣政殿上,黄齐朝廷的一干心腹如今都济济一堂,无论是如今的太尉兼守中书令平章军国事的首相尚让、太尉兼侍中平章军国事的次相赵章、还是实际为大齐朝廷总掌内政的中书令兼侍中平章军国事催璆、杨希古,还是如今大齐皇帝的两个弟弟黄邺、黄圭也在殿上,至于其余文武大臣,自然列于这些重臣之后。

    “今日所议,乃为凤翔军事。然则凤翔之变,其如诸事引子,河中盐变反乱一般,又实为关中、河北、中原诸镇之事。而我朝新兴造立,数十万大军,聚合关中,纵有前唐府库所藏,能支用一时,但却无法支用一世。为今之计,最善是派人抚慰,平息诸镇之心,再做计较。”崔璆作为实际上的齐朝政务总长,自然明白这盐贩子出身,一路杀到金銮宝座上的大齐皇帝是个什么心思,当即一来就先把苦话撂到了前头。

    这位齐朝的实际政务总长,本是大唐浙东观察使,杭州为黄巢所破之后,就成了黄巢的顾问,还遮遮掩掩的,黄巢昔年在广州上书请抚的时候,就是由他代为通关系上书,如今黄巢坐了天下,他再不遮掩,就出来以中书令侍中的身份成了大齐朝廷的宰相。

    作为首相,同时也是黄巢铁杆心腹的尚让顿时冷哼一声:“荒唐,我大齐一路所来,杀败诸镇,才进了长安,开国立业。今日凤翔叛贼,杀我天使,虐我监军,朝廷不惩反抚,焉有此理?!”

    “凤翔之变,非为一镇之事,乃是关中、河北、中原整个北国之事,我大齐纵有大军数十万,但彼辈汇合也不少三四十万,轻易动兵,而使彼辈断绝我粮饷,焉能支撑长久!”

    尚让还要辩驳,黄巢却一抬手,止住了尚让的话语:“崔爱卿虽言固然有理。然而我朝一路行来,正以武力震慑藩镇,是以伪唐西遁,而诸镇立服。如今凤翔叛逆,违抗天命,倘若我朝仿若前唐一般软弱抚慰,反而助长彼辈炽心!

    也正如崔爱卿所言,我朝疆域固然广阔,然而实辖之地,不过关中数州府而已,难支军用。若对凤翔抚慰平息乱心,恐怕诸镇立马就以钱粮要挟,反制于我,是以我焉能不惩反抚,再步前唐后尘也!

    郑畋又素不服我朝,称病不诏,就算依卿抚慰,彼辈真能顺从?更何况,朕崛起微末,今天能登九五之尊,焉是谈判而来?乃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他等不是要坐视观望吗!那朕就点兵,杀灭凤翔,让他等不再敢推搪萎缩!而今我朝新创,正该有力镇山河之气魄,慑服天下,逐平割据!就算要谈,朕也只和一无所有的阶下之囚来谈!”

第四十一章 待变(上)() 
留凤关上,刘舜臣一人当先,手持长槊力战王铮所派遣的守卫兵马,而今天,已是刘舜臣出征的第五天,已有了凤州攻城战经验之后的刘舜臣,此次用兵就老练许多。

    事实上,以两制兵三营披甲精锐,攻打这留凤关本不需要如此多的时间,然而陈国王府此次攻留凤关,并不是作为战略进攻,而是希望扩大战略防御之地,拓展周旋范围为主,所以保兵制敌,犹重于速攻克城。

    在第一天佯攻,探出虚实之后,此后数日都麻痹敌军,让其以为陈王军不堪一战,直到今天,刘舜臣在天将亮未亮的时候,亲自统帅选锋中营夜袭登城!

    旭日方升,然而留凤关的战争却已经步入了尾声。凤州城作为王铮的起家之本,都只有两三千兵力,精锐不过二百,何况这一处关口?虽然王铮得报凤州失陷之后,又加强这座凤州通往兴元的关卡,但终究只有千数弱兵,难当一战。

    作为此关守捉使得杨铁看着不远处那个身披玄铁黑假,全身染血的鲜红,一把长槊,大开大合,无人可做一合之当的猛将,寒意已经透满了全身。

    刘舜臣感觉到了杨铁的目光,随之,望去,顿时就发现了杨铁这位身穿明光甲的一主将,大喝一声:“汝穿个银盔银甲,是来讨死的吗!”说着,哈哈一笑,刘舜臣一个横扫千军,挑翻了四五号兵丁,就带着亲从兵马杀了过去。

    那杨铁虽然穿着一身高档明光甲,其实地位哪里高了?哪怕随王铮造反,如今也不过是“山南西道节度使司押衙都头充留凤关守捉使”,在一司衙门里,也只能算是小将一员。

    看着这如杀神一般的刘舜臣,两腿颤颤,哪里还有心气鏖战?

    “杀!杀!杀!”听着关城下突然传来的声音,杨铁就见的,天亮放光之后,底下未动的陈王兵马如今已经全军扑来,他再扫视一眼,关城上颓势已经尽显得自家军队,顿时再难支撑,双腿一软,跪倒地上,大呼!

    “我降!投降莫杀啊。。。”

    就在留凤关被陈王军攻破,凤州的国府方面也在小范围里议定了此次出使的人选,李承泽本是属意张扬打头前往,然而辅助团兵升格为守备营的编练工作与安顿流民已让本就官吏不全的东府手忙脚乱,再将唯二的文官主事之以派做出使,那估计等到王铮率兵北上的时候,凤州政务都还没梳理好。

    然而好在李承泽的起家之地,乃是大散关,是为关中巴蜀通衢必经之地。又托了黄巢在长安大肆捕杀权贵地主读书人的“福气”,闹得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南逃,虽然大部分都停在了凤翔府境内,但也有一些遁入蜀中――见机最早的一批人当时他们没料到山南西道会生战乱。

    而后来的一批人,则因为隆冬时节,通信滞后,南逃的时候还不知道山南西道如今也因兵变而战乱迭起。

    这些读书人则纷纷被挑了出来,充作了东府官吏,如今李承泽见张扬没法南下往说,刘元吉更是他的谋主,就算有空,他也舍不得让其冒险,无奈之下,就只能两府合议从如今这些东府临时工里挑选出使人选。

    然而一时之间,哪里又能确定这些人有能力出使,同时又值得信赖呢?就在两府文武一筹莫展的时候,作为训导监佥事,本来只有旁听份儿的余道成自告奋勇:“微臣受殿下拨于微末之中,若殿下不嫌微臣才具浅薄,微臣愿领衔出使。”

    余道成作为训导监佥事还是李承泽亲自捡拔,还为他生造了一个官职出来,当然印象深刻。踌躇片刻,回忆起了那天里余道成的发挥,顿时心中就有了底了,出使本就是需要口才无双,能将死的说成活的,活的说成死的之本事,同时还要让人相信你,而余道成倒也符合这些条件。

    当下李承泽就乾纲独断,升迁其为礼曹参议,命其领衔出使兴元府方面。刘元吉那天并没有见到余道成的发挥,正觉得还有待考虑,就听见李承泽有了决断,瞧了一眼,正准备说些什么,但又想起那天大散关宅院里差点背了黑锅的往事,顿时就偃旗息鼓了。。。

    这位主上大人,病愈之前酷爱射猎,性格直率,这病愈之后帝王之心却隐隐可见啊。

    当余道成率领使团出发的时候,留凤关已被扫平,打通了兴元的路途,同时也给他这次出使带来了难度――一边谈判,一边又夺关受降,要让王铮这个两千兵就搅动山南,杀进了兴元府的雄浑武夫坐下来好好谈,确实难度不小啊。

    然而相比于凤州方面还算顺风顺水,此时的集州孙正奇却正愁的头发的白了。。。

    死不要脸的王铮,该戳死的蠢莽武夫!我不是派人了去暗中归附了,虽然没带钱粮去,但姿态做足了,怎么也不该无缘无故来打我吧!好歹我手里也有几千兵啊,该去捡软柿子捏啊。。。

    正所谓兵将过万,无边无垠。望着集州城外的茫茫多的所谓节度衙兵,再看向了自己先前设置的城外营寨如今也换了旗号,孙正奇感觉人都不好了。自个儿身为一州刺史回了大本营当然可以稍纵声色,想不到这些麾下将兵居然有样学样,真是岂有此理!

    文武兼资的孙正奇并非庸将,然而他却没料到自己暗中归附,就等朝廷认可王铮,再明面确认的时候,王铮居然就会直扔两万大军兵临城下。

    而他其实也并非没有准备,城外立有营寨,以与城池互为犄角,却不想他自个儿在城里放纵声色,这些个将官何尝不想回家和妻子团聚呢?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给了张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