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崛起-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固然可见如今唐廷衰弱,对于自己还可调度节制的山南都如此难以切实掌握,可想对于天下其他地方了。同时也是山南西道方面认为自己这是的事情,不需要朝廷插手。

    兵锋至此,大战将起。

第二十五章 发兵南下(上)() 
虽然王铮攻下沔县,数千兵马投降了叛军,这样的打击让唐石涉几乎难以再看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或者是世家子最后的一股心气支撑着他。

    这位放在太平时代就是个平庸官吏的人,竟然振作心气,亲自上了城头,抚慰了一番守城兵丁,并且将手下可用的将领再次招来,大发犒赏,封官许愿,好好提振了一下士气。

    同时又发库中钱粮,发布告示,宣慰居民,鼓励城中青壮上城助守,不然叛军进城,全城大掠等等,一通萝卜加大棒竟也取得了不算小的成果。然后回过身来,又与城内世家们饮酒作乐,摔杯为号后,又将世家们的力量的挤了出来。

    最后黄文义更拖着几十口箱子,将十万贯钱,一一发到了原本就在城头驻防的四千人马手里,至于衙内精兵自然也是不会错过的,更是许诺,只要守住城池,等到朝廷援军到来,还有十万贯的赏赐!

    金钱攻势之下,唐石涉以为心腹的三千衙前兵,八百衙内精锐,顿时就气势如虹,拍着胸脯,定要保住宪台这个好官云云。

    一番应对之后,竟就在一两日间,城防上头,除了原先三千衙前兵,八百衙内亲卫,一千原本世家们资助的部曲外。还有感召募来的八千丁壮,两千被逼出来的世家部曲,一番下来,就在王铮兵临城下之时,兴元府内的兵马不算优劣,竟然也拼凑出了一万五之数。

    王铮望着与王晖意所供出的情报不符的城防兵马,顿时心中那不战而下的美好愿望就消了大半。

    “看来这庸碌文官,竟然也振作心气,鼓动起全城相抗!”心知已没了速下兴元可能的王铮倒也不着急,排兵布阵,扎下了大营来,准备徐徐图之。

    他倒是不急,一来知道如此朝廷手里没多少兵,两川兵马要汇聚起来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够的。二来山南西道本地的援军兵马里,左路基本上已经废了,哪怕还能聚起来两三千人马,也做不得什么事情,唯一值得忧虑的不过是右路的兵马,其素为山南精兵,虽然隆冬时节,岭上难行,但靠着水路,最多到一月底右路会聚起来的几千兵马怕就要到了。

    不过他也自诩心中锦绣,料来兴元府守不住那么久,只要拿下兴元府,坐实了节度使这个名号,然后派兵把大散关的宗室抓过来,手里有了发码,不怕朝廷不就范。实在不行就立起监国的旗号,思来无论怎么样,右路这些兵头再蠢也绝对不会公然相抗了,说不定见到有大前程还会纷纷归附呢!

    而到时候只要再击败了朝廷拼凑出来的两川讨伐兵马,他就可以真正的安心做个山南王啦,甚至立个小朝廷也是可以的嘛,那个盐贩子黄巢都可以称帝,我好歹是大唐武臣出身,做个曹(操)孟德那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过就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在大散关还有一个等着被他抓的宗室亲王。

    在将器械武备落实到诸营队之后,陈王军也终于动了起来,李承泽与诸将官大议之后决定,既然王铮如此不把大散关的陈国王府不放在眼里,打脸喊抓之后,竟然调头南下攻打兴元府,那么就别怪咱们在背后捅刀子啦!

    当然,其实王铮南下兴元府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有了根据地、枪杆子,抢下来了山南首付坐实了节度使,才能有本钱抓了李承泽开监国小朝廷嘛。

    不过陈国王府很明显不那么想,所以李承泽命刘舜臣为诸营统制使,率选锋三营、磐石左营、中营,辅助兵二十五队,亲军侍卫二百余人,南下征讨凤州不臣。

    此次出战,国府可谓倾巢而出,计战防两制兵五营,二千五百人,辅助兵二十五队两千五百有奇,亲军二百,合计五千有余!

    而剩余的磐石右营虽然要罩住大散关地面,但同时也要派兵押领剩下的五队辅助兵运送粮草支援前线,通盘来看,这一次李承泽可谓将穿越以来积攒的所有家当全部压上去了。

    是胜还是负就看这一把了!

    输了我就领着残兵跑到凤翔去,诸镇讨逆,大唐总的有个宗室在那当个门面不是么。。。

    发兵之前一天,诸将与官员们都在忙里忙外准备,独有李承泽吃了晚餐之后,心绪却久久平息不下来,原来根据诸将官的意思,陈王贵为天潢贵胄,身份尊贵,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当然不能随军观战,不然又个闪失,他们万死难辞。

    起初李承泽本来也是个想法,打仗诶!刀光剑影,漫天飞矢诶!看大片的时候觉得很给力,但真要自己身临前线,亲冒弹矢是不是就太冒险了点呀!

    我毕竟是将官之主,一国君王,虽然有点名不副实,但貌似,好像,确实可以不用上前线的?就在李承泽准备答应下来之前,他却忽然看见帷幕之后弄茶的蝶儿对自己眨巴了眨巴眼睛,摇了摇头。

    李承泽顿时就惊呆了,这这这,这就是传说中的垂帘听政吗?不过心底里不想被佳人小看的李承泽最后还是大振霸气的说道:“诸卿勿劝!你等率兵征战,讨伐叛逆,保我李唐江山,孤乃太宗子孙,岂能坐视不动,连前线都不上?!况且有诸将用命,难道那区区叛贼还能攻打到孤的身边吗!孤,不信!”

    然而接下来以为还会诸将官还会再劝的李承泽再次惊呆了,因为无论文官武将却都热血勃发,齐齐三呼道:“敢不为殿下效死!千岁千岁千千岁!”

    眨巴眨巴了眼睛,感情连三劝三斥这程序都免了,也不知道是被李承泽这番霸气外露给打到心防了,还是诸将官心里其实希望李承泽亲自临军征讨。

    等会议散去,李承泽将刘元吉留下,在后园茶论的时候,这位谋主才将根底给这个被两呆的宅男王爷道破:“国府新立,诸将新起,刘知院(知院:知军机参议院事的简称)虽然贵为诸将之首,更被殿下任命为诸营统制使,但终究来说,也是新人一个。既然大家彼此彼此,说不定前线临敌之时,恐怕有贻误军机之忧,而此战又是国府生死攸关之战,不可不慎重,殿下临敌,固然有冒险,但却可在关键时候,乾纲独断,说不定就有破敌奇效。”

    喔,感情这是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军事裁判来用。李承泽也明白了过来,又仔细一想,这年头是有兵就是草头王不假,但如果没有军功傍身,哪怕自己有李唐宗室这块招牌,叠床架屋勾画制度的本事,好像也很难办呀,这开门一战,自个儿鼓足心气临敌见仗,只要赢了恐怕好处多多呀!

    唔,输了怎么办?貌似李承泽这身体前任灵魂,貌似非常喜欢骑射,这样说来骑射不赖哟?虽然自个儿不会,但后世不是有肌肉记忆这一回事嘛,去练练就好。李承泽一边与刘元吉插话,一边抽空神游天外,大发宅男状态。

第二十六章 发兵南下(中)() 
在宅子里,或者叫行宫里呆不住的李承泽决定去军营里转转,看看自己麾下的兵将们底下是个什么样子。他倒是很清楚,自己每次去点检兵马,底下诸将多少有妆点门面。所以既然要临战了,尤其是自己都上前线了,必须要去看一眼才放心呀。

    叫上负责自己宿卫的昝羽侍从长崔承恩,带了一班兵就往关城外的军营打马过去了。

    刘舜臣虽然貌似粗犷,其实别有家传渊源,平日里李承泽来点检,没发现这营地戒备森严,如今临时起意,就遇上了好几波巡哨,到了营寨门前,这些兵将虽然负责,但都认得陈王李承泽,对于这位王爷,其实兵将都很熟悉,毕竟李承泽在点检的时候,发挥表演系人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然也不会闹出止步细柳营的典故。

    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惊动了宿营的诸将,李承泽挥了挥手,只留下了刘舜臣作陪以外,其他诸将都被打发了回去。

    随意走在军营里,李承泽有些新奇,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貌似这大营是不是太冷清了一点?

    刘舜臣面对李承泽的询问答道:“此时正是饭后,根据操典规定,此时正是除了轮值将兵之外,其余兵将受训导的时间。”

    操典一物也是西府(军机参议院称之为西院,而以长史为首的政务系统称之为东府,合称两府,但平日里多以参院称呼军机参议院,所以也合称府院)根据李承泽的建议,弄出来的玩意,根据李承泽的,这玩意儿貌似是穿越客建军的必备系统之一,不仅记录了操练方法、安营扎寨、散布探子、摆开军阵等等。

    还有经验整合的东西,比如面对骑兵突阵,步兵如何结阵,远程火力何时发挥等等,因为神策军兵们多少都有些家学渊源,故而这部操典也迅速在一众人等的努力之下成型了,虽然还有许多的疏漏,但总体而言,因为这部操典,陈王军的两制(战、防)六营兵与三千辅助兵其形成的战力,总算还是能看。

    “喔?此时是听训之时?”李承泽当然对这个很上心,他先前不是没听过训导监正姜文焕汇报过,严格来讲基本上是三五一日召,询问军心情况以及训导监的效果。

    只是他还没亲眼见过训导监上课,如今好不容易遇上了哪里能放过,顿时就让刘舜臣带路。刘舜臣自然不会多想,李承泽这一番行文的根底是不信他们武人,毕竟两人名为君臣,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同手足。

    “有人讲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这话对吗?当然不对!当兵为什么吃粮?国府又为什么募兵呢?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捍卫中国之利,是为了让中国之人,安居乐业!如果一个当兵的不能保家卫国,与战转身就逃,甚至扫掠民人,你们说,这样的人配吃粮吗!配叫兵吗!”

    “不能!”

    台上的巡训正在宣教着李承泽亲自编写的教材何以称兵,而底下的兵丁们大多都有过被兵灾祸害的经历,虽然里面有夹杂凤翔的老兵,但他们也有普通民人的亲戚,说到痛处,他们何尝没有体会呢?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此乃说的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值得付出性命,那么这个目标对于我们这些当兵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太平,今天我等从军是为了开万世太平!”

    “而在今日,朝廷西遁,巢逆窃京,诸镇肆掠,几乎与流寇无疑,甚至就在我军之南,国府行在卧榻之侧,居然就有逆贼作乱,暴掠乡野,裹挟民人,而山南衙司居然一败再败!由此可见朝廷昏聩无用!纵望今日,谁能拯救民人,谁能还山南一个太平,谁能!”

    “陈王!陈王!”

    李承泽有些出乎意料的在训导的大帐篷外听着里面的巡训如此鼓动着兵士们,这些高深的演讲技巧,李承泽别提没空教下来了,就算有空他也不会啊!

    虽然他的表演人格也很牛逼,但乃是研究学习加上天赋之后的效果,这玩意儿可是他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

    好在此时训导监正姜文焕虽然先前迎驾被挡回去了,但好在他与诸将就在营帐里候着,一听李承泽往选锋中营巡训那边去了,连忙就赶了过来。

    见陈王虽然满意,但却有些疑惑,顿时他就道:“启禀殿下,此处巡训叫做余道成,本是一寒门秀才,素有异才。”

    李承泽点了点头,看他这个样子,放在后世,那就是一标准的传销头子,放在这时代确实是非常有异才了。顿时就道:“着其升为训导监佥事,以后分管编写训卷,教导新人。”训导监本是没有佥事这个职位的,不过李承泽觉得这个人十分有才,就金口一开,造了一个职位出来。

    不过接下来又将李承泽难到了,先前为了体现训导体系权重位卑这个原则,所以品级本身就低,而阶级又多,如今既然要升这个余道成的官,难道还是官同队正?但队正之上就是佐兵使级,而监正也才是这个级别。

    好在刘舜臣也不想训导监的地位太高,就道:“训导监品级已定,经制既定,不可轻变。不如就给这位余佥事加个参院外郎官号吧。”训导监虽然干事在军事系统,但实质上却直属于长史直辖,但长史又是东府的最高长官,所以训导监其实是横跨文武的一个怪物。

    刘舜臣这话,却有将训导监拉回到军事系统里,这自然是刘舜臣平日里觉得这训导监有些啰哩啰嗦的缘故,但又不归自己管辖,实在说话无力。李承泽听了刘舜臣这话,顿时就明白了过来,若同意了刘舜臣的提议,就是从长史手里撬走训导监的管辖权,被直接划到西院体系里,但这训导监本来职级就低,那李承泽哪里还能指望训导监督导军心,刺探军情变故?县官不如现管呐。。。

    好在不等李承泽驳斥,姜文焕就连忙出来道:“训导司不上战阵,如何能得西府荣耀?以微臣之见,殿下所言佥事并无管辖巡训之权,只是另有职责罢了,殿下虽有爱才之心,但国府经制不易多变。臣以为,官同队正即可。”

    李承泽点了点头,虽然认同了崔承恩的提议,虽然他先前有那么一霎那,想给这个余道成余佥事加一个兵曹的虚衔,让训导司彻底归属于政务系统,但理智有告诉他,以文御武,不仅无法,或者说很难在乱世里行的通,而后世的经验也告诉了自己,无论大明还是大宋都将亡在这上头,自己开此先河实在是穿越而来坑华夏啊,俗话说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自己穿唐坑华夏,若后世人知道,菊花至少要被套钢筋吧。。。想到此处,这才连忙打消了这个念头,采取了一个中庸之策。

    而大帐里,那个叫做余道成的巡训当然不知道今天自己因为明天就要发兵而额外添加的新料被陈王殿下听到了耳朵里,不仅自己的命运改变了,还再次确定了训导监的系统归属。顺带还让李承泽否定了以文御武,这个以后千年内祸害华夏的国策。

    92ks。

第二十八章 征凤州(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