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请起,太子的事情,这几日有劳令尹费心了。”熊槐叹气道。
“臣不敢。”
熊槐顿了顿,问道:“令尹,现在各地的封君有多少人到了郢都,又有多少人上书议事?”
景鲤脸色一沉:“回大王,现在已经亲自到达郢都的封君,只有九人,正在为襄成君办理后事,而各地封君的上书,只有彭泽君、靳君等数位封君上书询问,而其他各地封君的上书还没有到达郢都。”
景鲤所说的上书的封君,全是湘水赣水流域的封君,而近在咫尺的江汉地区,一封询问的上书都没有。
熊槐心中暗暗一惊。
亲自来郢都的封君只有九人,这比熊槐预料到的人数要少很多,事情发生这么多天,除了远在淮水的封君难以赶到外,江汉洞庭地区的封君,如果要赶来郢都,应该已经到了。
但是大部分封君的上书没到,这其中就有大问题。
距离远没到可以理解,但是距离近的也没有到,那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封君串联起来了,要不然不会这么默契。
想到这,熊槐问道:“现在襄成君之弟到哪了?”
景鲤答道:“微臣昨日接到消息,襄成君之弟已经启程返回郢都,估计也就在这一两日赶到郢都。”
熊槐闻言松了一口气。
“好,等襄成君之弟返回郢都,立即让他来见寡人。”
“唯。”
此时州侯府中。
和上次相比,这次的人数多了一半。
州侯等六人,脸色全都不好看,尤其是潘君和安陵君,脸色惨白。
州侯道:“刚刚王后传来消息,太子对大王说,是自己失手杀死襄成君,但是大王没有说话,直接将太子下狱。”
“这···”
六人脸色全都不好看。
太子该有担当的时候,一点担当都没有,现在这时候,有担当已经没用了。
潘君和安陵君松口气的同时,脸色却变得死白死白的。
州侯道:“太子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人惨死,这是太子仁厚,但是身为臣子······”
剩下的话没有说出来。
但是话音落下,州侯叶侯召陵君濮君全都有意无意的看向潘君和安陵君。
要不是这两人的世子在太子面前提起襄成君,太子怎么会召见襄成君,如果太子没有召见襄成君,怎么会发这种事情。
潘君和安陵君咽了咽发干的喉咙,脸上浮现出决绝之色,同时拱手道:“拜托了。”
州侯等人点点头。
此时景鲤已经离开大殿,熊槐独自一人在大殿中闭目养神。
良久,李秋过来道:“大王,潘君和安陵君求见。”
熊槐露出一个微笑,该来的终于来了,只是没想到这次会是这他们两人。
“让他们进来。”
潘君安陵君,各自拿着一个木盒走进大殿,来到近前,同时下拜道:“罪臣拜见大王。”
“两位卿家何罪之有?”熊槐面露疑惑。
潘君安陵君对视一眼,而后潘君道:“大王,罪臣教儿子不谨,以至铸成大错,故微臣前来向大王自首。”
熊槐问道:“所犯何事?”
潘君语气低沉:“回大王,先前襄成君拜见太子时,微臣的不孝子也在太子府上,因为襄成君英勇善战,故而太子请襄成君演武,结果襄成君果然勇武,连败太子府上七位勇士,逆子见状上前挑战,结果襄成君自持英勇,同时挑战数人。”
安陵君接着道:“逆子等人在和襄成君交战时,因为襄成君连战数场,一时力竭,大意之下失手被杀。”
潘君继续道:“逆子等人见襄成君惨死,一时间惊慌失措。不想消息泄露,襄成君司马听闻主君惨死,一时悲愤交加,竟然怒而攻打太子府,结果陷襄成君与不忠,导致襄成君府上被杀戮。”
安陵君拜倒:“大王,微臣逆子做下这等错事后,竟然还想隐瞒,以至陷太子于不仁,微臣逼出事情真相后,将逆子斩首,以向大王请罪,臣罪该万死。”
潘君亦道:“臣罪该万死。”
请罪之后,潘君安陵君将身边的盒子一推,拜道:“大王,这是逆子首级,请大王赐罪。”
李秋让人拿走盒子,在远处打开一看,果然是潘君和安陵君两人世子的首级。
虽然这个理由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潘君和安陵君的世子,并不足以替太子顶罪。
熊槐默然许久。
叹了一口,熊槐道:“此事到此为止,两位卿家退下吧。”
潘君和安陵君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再次向楚王拜了一拜,道:“谢大王。”
潘君和安陵君失神落魄、摇摇晃晃的离去后,陈轸走了进来道:“拜见大王。”
熊槐看着陈轸问道:“可曾查明襄成君究竟是怎么死的?”
陈轸沉默了一息,然后拜道:“回大王,微臣经过多方打听,已经查明,襄成君乃是自杀身亡。”
“自杀!”熊槐一怔,随后想到了什么,不由向安陵君和潘君离去的方向看去,眼睛中冒出一股怒火。
他们俩家的世子,肯定是这次事情的罪魁祸首。
就在此时,一个侍从急忙走进来禀报道:“大王,刚刚潘君和安陵君离开楚宫后,在楚宫之外自言对不起大王,双双自刎而死。”
“什么!”
熊槐沉默许久,才道:“唉,忠臣义士,潘君安陵君无愧寡人,此事到此为止,将太子关入太子府,禁足一月,静思己过。”
陈轸闻言拜道:“大王英明。”
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
楚宫之外一次性死亡两个封君的消息,并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连日来的紧张气氛顿时随着潘君和安陵君的死亡,顿时轻松了不少。
无论襄成君死亡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有潘君以及安陵君为其陪葬,襄成君应该都能瞑目了。
州侯等人得到从楚宫传来的消息后,全都松了一口气。
“刚刚从楚宫传出的消息,大王已经将襄成君之死,定为一场恶性打架斗殴事件,潘君世子与安陵君世子在打斗中误杀襄成君,导致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现在此事随着潘君和安陵君之死,到此结束了。”
“至于太子,大王以无仪失措的罪名,将太子禁足一月,下令太子静思己过,并且命令贵族官员在这一月之内,不得探望太子。”
叶侯等人闻言大松一口气。
这个惩罚比预想中的还要轻一些,表明太子在大王心中,并没有失宠。
州侯说着,看了看众人,浑身轻松的笑道:“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大王此次与三晋的会盟中,加强了与韩国的盟约,两国互换人质,公子子兰将在一月后,前往韩国充当质子。”
“此言当真!”濮君大喜过望。
王后有两子,若是大王不喜太子,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大大的不妙。
他们都是在郢都的边缘化贵族,这种贵族在郢都有一大把,若是太子横被废,那么他们这些投靠太子的人,十有八九将会积累边缘化。
如果公子子兰离开楚国,那么太子短时间内将会地位稳固,他们这些投靠太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
州侯点头道:“此事千真万确,王后已经在为公子准备行礼了。”
与州侯等人只想保住太子,不让楚王对太子失望不同。
对于金君这些拥有封地的封君而言,无论谁当太子或者谁当楚王,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无所谓。
得到潘君和安陵君自杀的消息后,金君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从各地来到郢都的九个封君立即齐聚一堂。
他们有的参加了去年的大战,有的因为封地不在江汉,没有接到楚王的征召,没有参加去年的大战。
但是众人的共同点就是,都被陈地的谣言和令尹景鲤坑了,只是损失的大小罢了。
他们这次来郢都,只是想借题发挥,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向楚王表达不满的,是来找景鲤的麻烦的。
“大王的动作好快,回到郢都不到半天,就将此事定性,轻易将太子从这件事中撇清。”
金君叹气道。
既然大王已经处罚了太子,那么他们再想用太子位突破口,那就是在动摇国本,明目张胆的与楚王作对了。
阴君道:“我等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太子,现在既然太子已经脱身,那么我们撇开太子就是了。”
“不错,我们几个来郢都可不是来跟大王表决心的。若是真的要表决心,我等在封地写一封奏疏即可,何必舟车劳顿,在郢都和封地之间来回跑呢。”忻君亦道。
詹阳君点头道:“那就不用扯太子的大旗了,明日上朝,直接用襄成君的事情,一同弹劾景鲤,以报昔日之仇。”
“好,共同进退,一定要扳倒景鲤。”
······
楚宫。
熊槐看着案上的书简,默然无言,自己刚刚回到楚宫,封君的上书就到了郢都,顿时心情都有些不太好了。
这些书简全都是江汉之间,距离郢都最近的七个封君,上书询问襄成君事情始末的。
不是一个接一个上书,而是七个封君的书简同时到达郢都。
这七个封君的封地,距离郢都远近各不同,但是同时到达郢都,这就是在向楚王示威。
熊槐很清楚,襄成君的事情,给各地封君一个联合的借口。
各地的封君,散布在楚国的各地,平常时间,处于种种顾虑,封君之间的联系并不频繁,尤其是距离较远的两个封君,根本就谈不上联系可言,这样一来封君们的默契是极为有限的。
现在襄成君灭门案一爆发,封君间如同心有灵犀,全都采取了同一种方式,来向楚王施加压力。
熊槐看着书简对下方的景鲤笑道:“令尹,这些封君的上书,倒是巧合的很那。”
景鲤应道:“大王,这次选择联合上书的封君,都是江汉之间的封君,大家这都是在对去年大王亲征秦国表达不满。”
熊槐点点头。
去年对秦国的一战,自己征召了江汉之间的所有封君,虽然这些封君当时大都亲自带着领地内的军队前来支援了。
但是他们的内心肯定都是不愿的。
只是因为楚王都亲自上阵了,自己依旧在领地内不动弹,这就说不去了。
除了胆子肥大的哪陵君和秋君,其他人全都害怕遭到楚王事后的清算。
所以他们才不情不愿的带兵去丹水支援了。
即便如此,除了鄂君是提前到达的,党君和喜君赶上了大战的尾声,其余的封君,包括羕陵君在内,全都没有与秦国发生战斗。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楚王亲征,如果不是楚王直接派出使者要求各地的封君出兵支援,那么,毫无疑问,各地封君肯定会拖拖拉拉,纠结许久,然后派出一些农夫应付了事。
之前,这些封君接到郢都令尹和司马的调令,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
对于封君来说,打战基本上都是赔本买卖。
征召农夫,难道不要钱粮吗?
就算农夫自己携带粮食,但是一个农夫自己能拿多少,最多也就是十几天的口粮罢了,后面那些时间,依旧需要封君自己提供粮食。
这还不算,楚王打战,本身就要封君进贡部分粮食的。
如果打赢了那还好,多多少少还能捞到一些好处,若是打输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更关键的是,阵亡的每一个农夫,都是封君自己的损失。一个农夫从出生到可以被征召,那就需要十五年时间,若是死的多了,一个领地十几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去年那一战,若不是熊槐事后免除了封君们一年的进贡,恐怕这一次江汉的这些封君就不是一同上书这么简单了,而是一同赶来郢都抗议了。
令熊槐头痛的问题,不是如何回复这些封君,而是封君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一旦王室太过分了,封君们也会联合起来的。
这次只是联合上书,那么下次呢?
熊槐心中有些不安。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
见到楚王沉默,景鲤淡淡的道:“大王,封君们虽然在向大王表达不满,但是也仅仅只是上书询问,书简中的措辞,也没有出现口诛笔伐的尖锐之词,可见各地封君还是心向大王的,相信大王会公正处理此事。”
熊槐叹了口气,道:“那么就这样吧,明日上朝之时,正是各地公布襄成君一事的处理结果,另外襄成君之弟来到郢都后,第一时间送到宫中来,寡人直接宣布其继承襄成君之位。”
“唯。”景鲤应道。
看着景鲤离去的背影,熊槐摇了摇头。
自己这个楚王受到地方的封君的威胁,景鲤却让自己暂时向封君妥协。
诚然,这一次是王室理屈,应该让步。
但是让步之后呢?
如何找回场子,重新树立楚王的权威,景鲤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既没有短期计划,同样也没有长期计划,这就是景鲤已经被楚国数百年来的规矩所左右了。
只是如何对付这些有钱有人有军队的封君,熊槐自己也一时头大如斗。
直接削藩,那就是自寻死路,用武帝的推恩令,这同样也行不通,自己连封君领地内的寻常内政都无法干涉,更何况这种关于继承权的特大事件。
归根结底,还是这些封君权利太大。
熊槐叹了口气,内忧外患,短时间内这些封君根本无法解决。
这或许就是景鲤提都不提的原因吧。
相比这些封君,倒是郢都的这些朝中的贵族更加容易解决一些。
毕竟楚国传承这么多年,贵族多得是,在郢都的大街上,随便拉出一个人,说不定都是没落的贵族后裔。
更何况这百余年来,楚国的势力范围从河水边缩退至淮水边,失去封地的封君,同样不少。
既有襄成君这样努力复兴的封君,也有潘君这样在郢都到处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