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点了点头,道:“令尹老成谋国,就依令尹之言。”
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
昭阳离去后,熊槐看了看自己的帝王值,刚刚大臣行礼跪拜时,收获了331点帝王值,加上昨天从郑袖身上得到的17点,如今总共获得了348点帝王值。
幸福来的如此简单,熊槐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现在刚刚朝议结束,重臣离去,不能再次大规模召见还没有见面大臣,从他们身上获得大量帝王值。
而现在系统也没有触发历史任务,那么接下来从什么地方获取帝王值?
如同玩游戏会不自觉的刷金币刷积分一般,现在熊槐的强迫症犯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刷帝王值。
一想到帝王值,熊槐就想到了郑袖,顿时口干舌燥。
可惜昨天上半夜战况太过激烈,下半夜忙着接受前任的记忆,因为睡过头,连早饭都没有吃,一起来就与大臣商议朝政,接着和令尹昭阳商议了许久,此时已经饿的头晕脑胀。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作为一个再穷不能穷嘴巴,再苦不能苦舌头的常人,有机会可以体验楚王的待遇,自然要大饱口福。
“传令,寡人要吃饭。”
这话一出口,一个尊贵高雅的楚王顿时变成了一个饥渴难耐的泥腿子。
战国的时候,吃饭的时间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一天三餐,早中晚三餐。而在战国之时,只有两餐,大概早上九十点,开始吃早餐,下午四点左右吃晚饭。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晚上,节约灯油的贫民,除了睡觉也没有可以进行的活动了。
一日两餐是贫民的标准,贵族不适用于这个标准,战国之时,贵族已经流行一日三餐,但是这是后的一日三餐和现在有区别,那就是依旧没有午餐,而是与当时相适应的夜宵。
当然其他时间吃点点心填填肚子之类的,不算正式吃饭。
作为负责楚王饮食的太官,虽然感到惊讶楚王的言辞,但是依然上前询问:“大王想吃什么?”
无论楚王有没有提前要求,太官都会自动预备一些楚王喜欢吃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询问,熊槐想了想,回忆前任的饮食习惯。
这一回忆,顿时傻眼了。
身为楚王,吃到嘴里的东西,自然是这个时代制作最精美的食物了。
但是楚王吃的食物,因为楚国位于南方的缘故,贵族主食以大米为主。至于菜品,有一个成语,叫做脍炙人口,这就是整个战国时代制作最精良的两种菜品。
其中脍指的是用刀切出来的细薄的肉片,和现在吃火锅不一样,战国的脍都是生吃的,沾点酱汁,直接入口。
脍以鱼肉居多,其他动物的细嫩部位也有,都是生吃的。
不要以为生鱼片是日本的特产,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由于未经蒸煮,极易产生寄生虫和染病的缘故,未来逐渐被舍弃。
吃未经处理的生鱼片会导致体内长寄生虫的问题,早就引起古人的注意,三国时期华佗就曾经为陈登诊断这种病情。
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没有这种认识,所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指的就是精细的主食以及细薄的肉片。
作为一个穿越来的普通人,熊槐一时难以接受,心中隐隐作呕。
脍炙人口中的炙,看这个字的火字底,就可以望文生义,就可以知道这是烧烤。
除此以外,次一等的菜品,就是生不能九鼎食,那么死就九鼎烹中的烹。这个说的就是贵族与平民吃的最多的东西……汤。
纯肉汤叫饍,蔬菜和肉混在一起得汤叫羹,贫民吃的一般是野菜汤。
除此以外的菜式,前任这个楚王还没有遇到,在君子远庖厨的战国,要么就是烤,要么就是煮。
想到这,熊槐的头开始隐隐作痛,难道这辈子就只能吃烧烤外加喝汤。
肚子传来雷鸣一般的巨响,熊槐想起了红烧肉、宫保鸡丁、剁椒鱼头、鱼香肉丝···
“要是我以前是一个厨子就好了···”
熊槐自嘲完,向负责楚王饮食的人道:“寡人现在没有食欲,拿一碗羹,再拿些饼饵过来吧,记得多拿一些。”
太官听得一愣,大王没有食欲,却要多拿一些饼饵,这是怎么回事?
大王究竟是有食欲呢,还是没有没有食欲,大王心思好复杂,得小心了。
饼饵这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糕点,用大米等主食制成的糕点。一大早的,熊槐吃不下烧烤,同样作为纯肉汤的饍,也不习惯这时候喝,现在只用些糕点江湖救急。
看着楚王狼吞虎咽的将送过来的糕点吃完,太官松了一口气,楚王虽然没有食欲,但还是很有胃口,至于食欲和胃口的区别···
熊槐将口中的最后一块糕点咽下,一口气将整碗羹全部喝下,压了压惊,暗暗感叹:“悲催,看来以后都得吃清汤火锅了,不过,这味道还真不赖。”
吃饱喝足,接下来就应该干正事。熊槐想了想,自己刚刚穿越过来,还是低调一点吧,胡乱干预楚国国政,只会闹笑话。
尤其是上午朝会的那一幕,果然不能想当然。
回忆前任的记忆,貌似前任几乎没有微服私访,饱经电视轰炸的熊槐,顿时又了极大兴趣,说不定外出走一段时间,可以一个人出去两三个人回来。
问题是前任的记忆除了楚宫,对其他地方全都不熟,需要一个向导,免得迷路了。
找向导,当然要找自己最熟悉的了。
“来人,传三闾大夫屈原来见寡人。”
不久,屈原一脸担心无奈激动的表情,跟在熊槐后面,在数个随从的跟随下,出了楚宫,随意走着。
屈原自从被群臣造谣中伤后,就和楚王的关系渐渐疏远,自打写下离骚后,和楚王的关系进一步疏远。
难得今日楚王召见,却是想要离开楚宫,到外面逛逛。
楚王的要求差点把屈原吓出心脏病来,屡劝无果之下,只好跟着熊槐出宫。
熊槐一出楚宫,就知道屈原为什么阻止他出宫了,因为人太多,太危险了。
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
郢都作为楚国的都城,地居江湖之会,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北联中原通衢,南凭长江天险,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的第一大城。
郢都城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街道两边勾栏瓦肆,贩夫走卒,弹奏吆喝,不绝于耳,大街上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流,好一派热闹气象。
第一次见到外面的世界,熊槐大为好奇,原来楚国的郢都这么繁荣。
“爱卿,你曾经去过齐国的临淄,临淄号称天下第一大城,不知比郢都如何。是否真如书中所说的那般,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大王,确实如此,齐国临淄自献公建城以来,已近八百年历史,时间久远,繁华异常。”
“那么我们楚国的郢都和齐国的临淄相比,如何?”熊槐问道。
临淄的盛况令熊槐十分向往,只可惜那是人家齐国的都城,他身为楚王,要想到临淄去,除非证道成帝,否则很难想象。
屈原头颅微微扬起,神采奕奕,骄傲的道:“我们楚国现在的郢都虽然历史没有临淄的长,但是郢都的繁荣,丝毫不比临淄差。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暮衣弊。”
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车轮撞击着车轮,人与人的肩膀互相摩擦,街道纵横排列,市面繁华,街上一天到晚都是如此人流不断,你早上穿的鲜丽的衣服出去,晚上回来都给挤坏了!
听到屈原的话,熊槐点点头,他自己深有感触,虽然没有一天就可以把新衣服挤坏那么夸张,但是人口稠密,还是很直观的感觉到。
车轮撞击着车轮,熊槐也注意到了,身边不时经过的马车,表明郢都富有的人也相当多。
路上的行人,穿着并不单一,颜色多种多样,丝麻绢罗材质不一。
最重要的是,从路上行人的脸色看,并没有露出菜色的人,显然楚国郢都的人,最起码衣食无忧,家给人足。
而后在闲逛中,熊槐发现奇怪的一幕,那就是街上有许多车马,全都向着一个地方赶去。
好奇之下,熊槐跟着马车之后,来到一座府邸。
那是屈府。
“爱卿,这是谁的府邸?”熊槐奇怪的问道。
看着屈府外面车辆一辆接一俩到来,宾客一位接一位进入府中,热闹非凡的样子,屈原叹了一口气道:“大王,这是大将军屈匄的府邸。”
熊槐在屈府之外好奇的观看起来,短短半个时辰,就有十几辆车到达屈匄府上,进去六十多人,出来了八十几人。
熊槐若有所思,对屈原道:“走吧,回宫。”
自楚国重臣离开楚宫后,郢都顿时一片沸腾。
大将军屈匄的府邸,顿时车马如龙,人流如潮。
屈匄接下了一个重任,那就是送巴王之弟回国。
巴国已经被秦国灭了,巴国离楚国极近,而离秦国极远。楚国对巴国攻伐,已经维持数代国君,尤其是现在的楚怀王即位以后,多次攻打巴国,夺取了巫山一片区域,设立了巫郡。只要秦国答应割巴国给楚国,那么楚国入主巴蜀,就会成为定局。
要是秦国不同意割让巴蜀,以当前巴蜀那些孤立无援的秦军,楚国凭借那些恨秦军入骨的巴蜀遗民,也可以在巴蜀迅速打开局面,剿灭巴国的秦国秦国军队,将巴国收入楚国的怀抱。
因此,这次攻略巴过的大战,楚国上下一致认为就是异常难行的武装游行,只要楚军翻山越岭,越过重重阻碍,就可以将巴国吞下,如果运气好,得巴望蜀,顺便将蜀国的地盘也吞下,那就更好了。
楚国的贵族,似乎已经见到一大票军功封地来袭,就看自己有没有机会参加这次的盛宴了。
为此,郢都各大家族,纷纷携重礼拜访大将军屈匄,请求让他们的家族子弟,进入军中历练。
各大家族相互提携,礼尚往来,楚国已经进行数百年,全都默契的心照不宣。
对于这种事,屈匄身为屈式一族的武将代表,早已轻车熟路。
等喧嚣落下。
屈匄家臣张行抱着数捆竹简走进来,见屈匄面带喜色,恭贺道:“君上,大喜。”
“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家族。”屈匄问道。
“君上,今日以昭景屈三大家族为首,加上其他楚国郢都的贵族,一共来了四十多家。”
“四十多家,这么说在郢都的大家族基本上都来了!”屈匄点点头,大家还是很热情的,对他护送巴王之弟的行动十分看好,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要不然,就像上次,齐楚联军攻打秦国的时候,整个楚国境内,送族中子弟进入军中的历练的家族,加起来都不到二十家。
不想今天,得到消息后,光是郢都就来了四十多家。
“君上正是如此。”张行点头道。
“一共送来了多少贵族以及贵族子弟。”屈匄问道。
张行将手中的竹简放下,拿着最上面的竹简递给屈匄道:“君上,总计一百六十七位贵族君子,其中不能继承爵位,只是白身的有九十三位,拥有继承权已经获得官职的人共七十四位。而已经继承爵位,有官职在身,请求随军参战的有三十七人。”
屈匄接过张行递过来的竹简,自己看了起来,看完后卷起竹简,将竹简放在自己身边。
张行说完,等了一会儿,再次拿出一个竹简,交给屈匄,道:“这些贵族君子,以昭景屈三姓为主,因为君上的缘故,其中以屈姓子弟最多,共三十七位,昭姓景姓以及其他公族弟子加在一起一共五十八位,其他各大家族加在一起,一共七十二位。”
屈匄把竹简看完,叹气道:“自从数年前大王连五国之兵攻秦不胜之后,意图恢复吴起在楚国进行的变法,获得左徒屈原的鼎力支持,试图变法图强。”
“但是吴起贪而好色刻薄寡恩,变法暴虐,引得天怒人怨,连吴起变法都失败了,就凭他年纪轻轻不知深浅的屈原,能办成什么事。最后不仅自己搭了进去,还连带我们屈式,成为众矢之的,差点给他屈原陪葬。”
“幸亏大王英明,迷途知返,将屈原疏远贬斥,否则楚国还得再经历一次大乱不可。”
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
张行微微一顿,摇头叹道:“君上,屈原有才不假,但是恃才傲物,不知深浅,意欲消弱封君贵族,恢复吴起之政。却不知他自己也是屈式贵族的一员,昔日他能从区区一介县丞,被大王看中,驺然被提拔到楚国左徒的位置上,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屈原有才?仅仅是因为他被大王看中?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屈式一族的族人,如果不是屈式一族在背后出力,他能走到左徒的位置上?。”
“结果他屈原不仅不思报答屈式一族,反而还将吴起的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的这条政令,进行演变,变得更加刻薄,变成功臣二世而绝禄,一时间民怨沸腾,天下哗然。他自身也失去了屈式一族的支持,在齐国的问题上,遭到群臣的攻讦,由可以接替令尹之职的左徒,变成了三闾大夫,实在可惜可惜。”
张行这番话,屈匄深以为然,道:“如今令尹昭阳年老体弱,即将从令尹的位置上退下,按照楚国令尹选拔的原则,接替昭阳位置的人,不能是昭氏的人。接下来的令尹,不是我们屈式就是景氏。”
“我们屈式将屈原推了上去,让他准备和昭氏一族下一代的昭雎昭滑竞争,结果他自毁前程,连带我们屈式也受难。不得以,我们屈式现在被迫再次屈从昭氏,把景氏的景鲤推了出来,让他和景氏的景翠相争,用来分裂打压景氏一族。”
“只可惜我屈式已经接连数十年没有人出任令尹,屈原实在是可惜了。”
张行闻言笑道:“君上,屈式没有屈原,不是还是君上您吗?这次屈式子弟有这么多人随君上攻巴,不就是说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