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熊槐见状,皱了皱眉,接着思绪一转,然后脸色一变。

    石磨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即将公之于众,那么之前齐楚两国的所作所为,就瞒不过其他人,其他人必然会知道他们所享用的面粉,肯定被齐楚两国狠狠的坑了一笔。

    其他国家奈何不了齐楚两国,其他国家贵族更加奈何不了齐楚两国。

    他们从来都没有被齐楚两国放在心上。

    但是,楚国之内的人呢?

    熊槐此时已经想起来,当初卖面粉的时候,不仅卖到三晋宋齐等国去了,而且还在国中卖出了许多。

    要是等国中权贵富人得知,他们所享用的面粉,本是寻常之物,却被楚王坑走了一大笔钱财。

    这···

    若是其他时候,他们肯定还得大赞一声楚王贤明。

    但是,在百姓迟疑,贵族离心的时候,让他们知道这事,这肯定会让他们更加痛恨他这个楚王。

    所以,燕王送来的不是石磨,而是一个台阶,更是一个可以提前公布于众,安抚那些勋贵,趁机收拢民心的机会。

    想着,熊槐脸色一变,然后一脸肃然道:“燕王有心了,此等情义非重礼难谢。”

    说着,沉吟了一下,正色道:“敝国有珍兽犀牛,其皮制成皮甲,坚固非常刀箭难伤。寡人愿意以五百副犀牛甲相赠。另,楚国东部河水入海口处有一地名为堂邑,寡人愿为以此地为燕王汤沐地,以答谢燕王。”

    公子安见此,不由笑了笑,这次送出石磨与石碾的目的全部达成了。

    其实他这一次来楚国,不仅仅只是送礼,也不是为了踩着楚王的身躯成就燕王的德行,实则乃是为了试探楚国。

    不久前楚王在国中大肆杀戮群臣的消息传到燕国,不仅让已经准备回国的鄂君停住了脚步,同样也让燕国上下对楚国充满着迟疑。

    楚王是不是已经老迈,已经老糊涂了,才做出这种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

    因为齐楚两国的敌对关系,让燕国不由自主的将外交重心放在楚国,若是楚国衰弱,这对燕国极为不利。

    一旦齐国没有了楚国的牵制,再次将重心放在燕国身上,以燕国那瘦弱的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故而,为了试探楚王是不是已经老迈昏庸,为了决定燕国接下来的外交重心在哪里,才有了这次的行动。

    现在看来,楚王虽然杀戮大臣,却并非毫无顾忌,依然顾及名声。

    而且···

    公子安看了看一旁作陪的屈原与陈轸,心中不由称赞,楚国之中依然有诸多大贤,而且还被楚王所信任。

    这样的楚国,肯定不会轻易衰弱,还能成为齐国未来十几二十年内的力敌。只有一个强大的楚国,才值得燕国继续下注。

    如此···

    公子安心中有了决断,于是,对楚王送出的礼物毫不推辞道:“谢大王馈赠。”

    熊槐见公子安接受了自己馈赠,微微松了一口气,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不知公子所来的第三件事是?”

    公子安闻言,笑了笑道:“大王,自鄂君去燕,已近两年矣。寡君数见鄂君,与其语,多称赞其能。故而寡君又一个不情之请,希望鄂君能留在燕国辅佐寡君。当然,作为回报,寡君希望大王不要嫌弃在下愚钝,能让在下有幸能侍奉大王。”

    熊槐一怔,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三件事,竟是燕王与楚国交换大臣,而且交换的对象还是楚国最富有的鄂君。

    交换大臣,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交换人质。

    鄂君启身为自己的臣子,当然可以做人质。

    但是,鄂君去燕两年,至今未归,现在燕国突然说要留鄂君在燕。

    这是燕王的请求,还是鄂君主动提出的请求呢?

    这其中的差距极大。

    此时,熊槐目不转睛看着公子安,意图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只是,公子安一脸坦然。

    见此,熊槐突然长叹一声。

    是了,燕国如今还需楚国牵制强大的齐国,所以燕王是万万不可能扣押鄂君的。

    所以,燕王之所以要留下鄂君,恐怕是鄂君主动请求的吧。

    至于为什么!

    熊槐自然是知道的。

    虽然上次各国伐楚之时,熊槐担心鄂君遭遇不幸,故而主动将鄂君送到燕国去了。

    但是,秦韩两国肆虐汉北只是,鄂君的封地同样也遭到了肆虐,接着,熊槐趁机将汉北的所有封地全都收回,转为食邑。

    虽然当时的情况,鄂地已经被韩国所取,他将封君转为食邑乃是恩赐。

    但是,封地依旧是没有了。

    尤其是鄂君多有功劳的情况下,鄂君得知此事后,想来心中也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他这个楚王,故而滞留燕国迟迟未归。

    然后才有了这次交换大臣的事情。

    对鄂君的选择,熊槐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他心中却很难受。

    连一向忠心耿耿的鄂君,连一向都对封地不怎么在意的鄂君,都对失去封地如此在意,更何况其他人呢?

    诚然,鄂君不愿归来,算是他这个楚王对不起他。

    但是!

    熊槐想起事后的种种的情况,目光变得异常坚定:寡人也没有错!

    想着,熊槐看着公子笑了笑:“可,寡人早就知道公子的贤名,承蒙公子不弃,愿意从燕国来辅佐寡人,这是寡人的荣幸。”

    

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 
    正式接纳公子安后,熊槐看着公子安,沉吟了一下,然后开口道:“贤卿,眼下我楚国正面临一桩难事,寡人心想或许也就只有卿能为寡人分忧了,不知卿可愿助寡人一臂之力?”

    公子安一怔,心中冒出阵阵疑惑。

    他才到楚国,刚刚向楚王效忠,楚国会有什么问题只有他才能办成呢?

    想着,公子安立即拱手应道:“请大王吩咐!”

    熊槐点了点头,露出一缕难色,开口道:“想必贤卿也是知道了,这些年来楚国连年征战,国中物资短缺,百姓疲惫不堪,以致寡人要以举国之力夺取南郑时,国中顿时怨声载道。

    南郑是寡人想要的,国人是寡人所不愿失去的。然二则不可兼得,故寡人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犹豫,是否继续坚持下去。”

    说着,熊槐露出一丝喜色,看着公子安笑道:“但是,今日贤卿从燕国远道而来,为寡人带来了两件神器,寡人得此神器,既喜既愧。神器重宝,寡人得之,不胜欣喜矣,然燕王不贪恋神器,以民为本的心怀,却让寡人心生惭愧。

    将寡人的所作所为与燕王一比,寡人实在是对不住国中的百姓。故而,寡人决定以燕王为榜样,以百姓为本,从南郑退兵,与秦国讲和。”

    公子安脑袋一懵。

    退兵?

    讲和?

    我千里迢迢从燕国而来,带着大量的军资过来,是为了让楚国继续与秦国作战,好让燕国有更充裕的时间攻打中山国的,而不是来劝说楚国与秦国讲和的。

    若是自己一到楚国,然后楚王就立即被自己劝服与秦国讲和,这消息传到燕王那里,燕王会怎么想,会怎么看?

    那我日后还怎么回燕国。

    “大王这···”

    见公子安开口,熊槐立即打断道:“寡人闻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能见贤思齐便是人生之宝,故而孔子曾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燕王大德,千里迢迢送来神器,想来也是在提醒寡人以民为本吧。”

    “···”公子安满腹的经纶全都说不出来,总不能说燕王只是想借楚王传播自己的声望,更不能说燕王根本没有爱惜百姓的意思。

    此时,熊槐笑道:“燕王的意思寡人已经知道了。正好,寡人知道燕王乃是秦王的亲戚,秦燕两国关系不错,故而寡人想请贤卿走一趟秦王,以燕国的名义局中调停。”

    公子安见楚王已经开口,知道自己无法拒绝,正想着如何挑拨秦楚两国关系的时候,又听见楚王道:

    “当然,为了避免秦王不停燕国调停,寡人决定给秦国施加一点压力,让大军集结在函谷关外的韩国也派出使者进行调停。如此,有韩国压力,有了燕国的台阶,秦王应该就会答应调停了。”

    公子安浑身一僵。

    两国调停,看来楚王已经有了明显的退意了。或许即便秦国不答应调停,楚国也会从南郑退兵。

    如此,燕国的调停也就显得不难么重要了。

    而且···

    公子安偷偷的看了一眼楚王,暗暗想到:楚国果然不容轻辱,燕王这才想要踩楚国一脚,并让楚国承燕国的情。不想,楚国的反制来的如此之快,不仅让燕国在中山国哪里劳而无功,而且还让燕国反过来承楚国的情。

    此时公子安已经想明白了,楚王让他去秦国调停,不仅是向要借燕国的面子,更是借他之口通知燕王退兵。否则,一旦齐国得知秦楚两国讲和,而燕军还在与中山国大战,那时,齐王一定会会师北上,趁机削弱燕国。

    想着,公子安立即伏地一拜:“臣领命!”

    公子安退下后,熊槐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禁轻轻感叹道:“果然是世事无常,当年那个冲动暴躁的燕王,仅仅蛰伏数年,不想,今日一见,已然胸有沟壑。”

    陈轸应道:“大王,燕国太远,而且齐燕两国乃是死敌,燕王自然是越强越好,这对我楚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想起鄂君来,感叹道:“国事艰难,当前还得以修养为主。”

    说着,熊槐的目光转向屈原:“贤卿,这段时间国事一直都是卿在处理,在等一段时间,卿就上书与秦国讲和吧。”

    屈原没有多想,立即应道:“唯。”

    不久,屈原与陈轸从楚宫出来,屈原上了马车后,将陈轸刚刚递给他的木简拿出来一看,然后,半响才开口道:“不想,风雨已至啊!”

    次日,公子安离开郢都,一路北上往韩国而去。

    当韩王仓得知公子安奉楚王之命请韩国对秦楚两国调停后,沉默了许久。

    秦国咸阳。

    当公子安与韩珉代表韩燕两国前来调停后,秦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大王,此战我秦国失去了上庸汉中还有巴地,如此重大的损失,我们决不能这样算了。”

    “不错,与楚国死战到底,不收回失地决不罢休,我赳赳老秦,决不怕死。”

    “楚国连年征战,不久前才遭到六国围攻,现在又再次与我秦齐魏三国开战,以楚国的国力必然是顶不住了,所以这才让韩燕两国调停求和。”

    “正是如此,楚王残杀大臣,楚国之内人心惶惶,故而楚王求和,必然是楚国之中发生内乱了。”

    “大王,当此之时,我秦国应该拒绝楚国的求和,理应继续与楚国对持下去,直到楚国坚持不住,然后我秦军趁胜追击,趁机收复汉中上庸还有巴地。”

    一时间,整个秦国的朝堂上,全是反对与楚国和谈的声音。

    当然,秦王荡顾及韩燕两国的面子,却也并没有当场拒绝。

    下朝后,秦宫中,秦王荡正与公子稷对饮。

    酒酣,秦王荡突然开口问道:“王弟,听说你舅舅芈戎到咸阳了。”

    公子稷一怔,然后自然的将酒杯递到嘴边,一饮而尽后,点头道:“大王说的没错,舅舅芈戎已经道咸阳多日了。”

    

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 
    “听说芈戎是来看望他姐姐芈氏的?”秦王荡看着公子稷笑着道。

    “舅舅是这么说的。但是,据臣弟所知,却是楚王后在公子子兰死后,忧思成疾,而且听说公主心有不快,故而舅舅奉楚王之命,特来看望公主的,希望能用公主的近况解解王后忧愁。只是因为秦楚两国正在交战,故而舅舅这才以看望母亲的名义前来咸阳。”

    秦王荡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亲自为公子稷满上酒杯,叹道:“上次寡人杀掉公子子兰,却是令你们夫妇关系颇为紧张,这却是寡人的不是了。”

    公子稷闻言,将刚刚满上的酒杯放下,摇头叹道:“这与大王何干,臣弟身为秦国公子,自然是要为秦国考虑,以楚国当时的情况,自然是杀掉公子子兰,以激怒楚王大肆残杀大臣,好让楚国陷入内乱。

    故而上书建议大王杀掉公子子兰,这正是臣弟的本分。至于公主···她嫁到秦国来,那就是我秦国的人,纵使因为哥哥被杀而心有不快,却也没有与臣弟闹矛盾。”

    说着,公子稷露出一丝愧意,请罪道:“可惜了,臣弟筹措失当,本以为杀掉公子子兰后,会让楚王失去理智,大肆杀戮群臣的。结果,不想楚王非常人,紧紧只是杀了那些起了二心的封君本人,并没有牵连到他们全族。

    并且,也因为我秦国处死公子子兰一事,从而导致楚王对我秦国怀恨在心。以致于楚王不顾国中动荡不安之时,就大举插手我秦国内乱,险些造成南郑失守。”

    说着,公子稷立即离席拜道:“大王,臣有罪!”

    秦王荡见状,立即起身将扶起公子稷:“王弟何罪之有,当时的情况来看,杀掉公子子兰,才是对我秦国的最好的选择。”

    说着,秦王荡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当初楚国发生动乱之时,王弟在郢都亲眼目睹的事情的经过,不知王弟以为,楚国贵族是否心中对楚王不满。”

    公子稷想了想,摇头道:“恐怕很难,当初屈原将那些封君私通子兰的罪证公开,在场的封君们面对证据确凿,全都没有否认,而是直接跪在楚宫外请罪。大战期间,私通敌国,这可是死罪,以罪杀人,杀人虽众,但却不会招致祸患。

    正如臣弟在郢都所见,即便羕陵君直接跪死在楚宫外,也没有任何大臣去向楚王求情,也没有任何大臣为羕陵君之死感到可惜哀悼,即便其后楚王将参与此事的封君全都赐死,其他的大臣与封君最多就是担心杀人太重,会造成人才空缺,国力衰弱。但是却没有大臣指责楚王错了。

    而且,其后楚王废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