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他做出补偿。并会对楚韩两国进行说明,此事并不会改变赵国与楚韩两国的关系。”

    公子子青默认,对于鹖冠子口中的补偿之说,全然不信。

    不是不信赵王不会补偿,而是什么样的补偿,能比得上太子之位,能比得上整个赵国呢?

    赵王他补偿不了。

    而且,这事对楚国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他赵王更加补偿不了。

    此时,鹖冠子见公子子青沉默,心中知道他在想什么。

    想了想,鹖冠子终究还是觉得赵王废长立幼时分不妥,心知公子子青与太子章关系极好。

    于是,开口提点道:“世人皆知大王对吴王后的感情极深,因吴王后之故,而立公子何为太子。

    但是,许多人却忘了,大王对韩王后(韩王仓之妹太子章之母)的感情也极深的。大王行冠礼后,立即迎娶韩惠王之女为后,韩王后还在时,大王更是专宠韩王后一人,二人的感情不比大王与吴王后差。正是因为如此,太子章一出生,便被大王立为太子。”

    说到这,鹖冠子的目光投向赵宫所在,缓缓开口道:“如今大王还未从吴王后之死的悲伤中走出来,是以现在谁劝都没有用。但是,将来,待大王对吴王后的记忆退却,然后看着面前依旧孝顺的太子章,想起昔日的韩王后来,想起太子章所遭受的磨难,或许大王就会回心转意。”

    公子子青心中再次浮现出一丝期望。

    对比那个还未会面,尚且还是小屁孩的公子何,他自然是希望太子章能即位的。

    最起码,未来太子章的王后,还是楚国的贵女。

    只是,公子子青还未来得及说话,一个鹖冠子的宾客匆匆从外面走来,然后向鹖冠子禀报道:“先生,刚刚宫中传来消息,太子章在宫中向大王哭诉,大王无以应,最后,大王心有愧疚之下,封太子章为将军,给了太子章一支军队,以安其心。”

    公子子青闻言一喜,赵王对太子章果然还是有感情的。

    只是,听得这个消息,鹖冠子脸色却变得有些沉重。

    今天的赵王这是怎么了?

    难道真的是被吴王后之死打击到了吗?为何昏招频出呢?

    他方才提点公子子青,是希望太子章能通过孝顺感化赵王。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赵王重情,而是薄情。

    赵王现在因为吴王后的缘故,而忘记了曾经与他关系极好的韩王后,同样的道理,等几年以后,赵王也会忘记吴王后,就如他忘记韩王后一样。

    也只有那时,才是太子章的机会。

    若是赵王真的重感情,那他就不会废了太子章。

    正是因为洞悉了赵王的本质,故而鹖冠子才会开口。

    因为太子章嫡长子的天然名分,再加上其身上极其浓郁的楚韩两国背景,这是孤立无援的公子何无法媲美的。

    如今天下纷纷扰扰,赵王对中山国已经是势在必得,而中山国在上次一战中,败势已露。一旦赵国吞并中山国,那么必然会引起天下注目。

    那时的赵国,正是急需外援的关键时刻。

    同为三晋的小兄弟韩国,再加上多年交好,没有利益冲突的楚国,这不就是赵国的天然盟友吗?

    所以,太子章做储君,这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至于公子何,不过是赵王重情重义,太子章纯孝忠义的背景,不久的将来,还可以上演一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佳话。

    但是,现在赵王给了太子章军队,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鹖冠子知道,太子章果敢强健,上次随上将军牛翦攻打中山国,可是亲自率军冲锋陷阵的。故而军中之人对太子章的感官极好,认为太子章有赵王之风,不愧是赵王的儿子。

    这样一个心中充满怨气的公子章,一旦有了实力,怎么还可能逆来顺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的仇恨必然越积越重。

    而公子何现在才六岁,等公子何参政,最起码还要十年,甚至十四年。

    如此长的时间里,公子何根本没有反抗太子章的实力。

    再加上楚韩两国在背后支持,还有其他国家在身后搅风搅雨···

    或许太子章等不到赵王忘记吴王后,等不到局势转变,就会在有心人的说动下铤而走险!

    比如说眼前这个他的学生,楚国的公子。

    鹖冠子看了一眼公子子青,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只是,即便他看到了这种可能,却无法向赵王进言,尤其是在赵王对太子章心怀愧疚的情况下。

    正如之前群臣都无法阻止赵王废立太子,此刻大家也无法阻止赵王给太子章军队。

    或许,鹖冠子摇了摇头,现在赵国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应该有不少心中松了一口气,以为赵王此举乃是对外示意,他的心意还在太子章身上,现在离公子何为太子,只是安慰刚刚去世的吴王后。

    只是···

    鹖冠子摇了摇头,人心易变,尤其是幼年丧母,几经苦难的太子章。用不多久,赵王与太子章之间或许就只剩下君臣之义了。

    那时···

    想着,鹖冠子不由向天空看了看:难道赵国真的走不出内乱衰亡的怪圈。

    接着,鹖冠子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

    自己离开楚国二十多年,听说楚国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楚王在十几年前遭遇挫折后,又跟屈原开始变法了。

    十几年后卷土重来,这次楚王还会失败吗?

    或许,也该回去看看了。

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 
另一边。

    赵王废太子章,改立公子何为太子的消息传到韩国。

    韩王仓得知后,顿时勃然大怒:“竖子,忘恩负义,妄为人君。

    当年他赵雍年幼即位,外有各国来袭,内有宗室窥视,可谓内忧外患,形势危若累卵。若不是先王联合宋王出兵援助,解决了赵国外患,赵国如何能继续延续。

    而后,先王更是舍弃了颜面,以朝见为名,亲自带着寡人去邯郸替他赵雍做强援,助他稳定国中群臣,震住赵国内部的宗室,若非如此,他赵雍的王位岂能坐的安稳。

    难道他忘了,他父亲,他爷爷,他祖爷爷等人即位的时候,赵国可都是发生过叛乱的。唯独他赵雍即位,赵国没有爆发内乱,但是这个跟他赵雍没关系,这是我韩国的功劳。”

    说着,韩王仓大恨道:“现在,他赵雍竟为了一个区区妇人,就忘记了先王的恩情,忘记了寡人王妹的情意,舍弃了父子之情,置寡人颜面于不顾,废了太子章···”

    接着,韩王仓心中怨气喷涌而出:“赵雍,寡人告诉你,这事还没完。传诏,立即派出使者前去邯郸联系太子章,告诉他,寡人这个舅舅永远在背后支持他。”

    此时,面对暴怒的韩王,公叔没敢反驳,直接应道:“唯!”

    接着,韩王仓再次瞥见案上的信函,心中的怒火再次涌上来:“还有,伐秦一战既然他赵雍不来,那寡人就自己去。计划不变,继续征召大军,准备进攻秦国。”

    “···”公叔看了看韩王,无奈的应着:“唯!”

    当赵国的消息传来郢都,正是黄昏时分。

    “大王!”

    熊槐见陈轸匆匆而来,立即开口问道:“贤卿此时求见,可是各地有变。”

    “不是!”陈轸喘了口气道:“是赵国那边,不久前赵王后薨,赵王废太子章立公子何为太子。”

    熊槐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冰冷道:“南郑之战还没有打起来呢,这赵王就急不可耐的背叛寡人了。”

    “不好!”熊槐突然一怔,立即向东北方向望去:“赵王废了太子章,必然会让各国以为楚赵两国关系破裂,赵国想要支持各国攻打我楚国。如此,齐魏宋三国必然有变。”

    说话间,熊槐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尤其是宋国,宋王与寡人讲和,对寡人进行妥协,很大程度是因为赵国,是因为楚赵联姻,而且,其中宋相仇液出力甚大。

    如今赵王非太子章,肯定会让仇液以为楚赵两国联姻失败,赵王对楚国态度有变。而今齐魏两国也一直都在拉拢宋国,尤其是宋国的重卿田不礼,更是齐国的宗室。

    赵国之变,恐怕寡人的敌国名单上还要加上宋国了。”

    “大王英明!”陈轸拱手道:“大王,我们虽然已经提前在江淮聚集兵力,但是如今局势突变,若是陈地、寿县、淮阴等地各自为战,臣担心会出现破绽。是故,为了防备齐魏宋三国,必然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且能征善战的重臣前去坐镇才是。”

    熊槐闻言若有所思道:“贤卿的意思是令尹。”

    陈轸点了点头:“大王,大夫景邵离开郢都多日,南郑之战即将出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令尹都不适合继续留在郢都。”

    熊槐微微颔首,正欲开口让景翠前来,此时,一个侍者走了进来:“大王,令尹与犀首在宫外求见。”

    熊槐一怔。

    不多时,景翠与公孙衍一同进入殿中。

    自从景邵率军离去后,熊槐便让景翠与公孙衍密切关注齐魏两国。此时二人一同前来···

    待二人近前,熊槐开口问道:“令尹与犀首一同前来,可是齐魏两国出现了状况?”

    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景翠应道:“回大王,不久前探子回报,齐魏两国在数日前再次派出一支军队南下。这是两国第二次派出军队,距离第一次大军南下仅仅隔了四天的时间,事宜,臣以为这其中必然是出了状况,是以前去向刺史令询问。

    结果,臣与犀首得知刺史令已经进宫,故而前来求见大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状况。”

    熊槐与陈轸对视一眼,然后冷哼一声。

    果不其然,赵国的消息一传出,齐魏两国果然增兵了。

    接着,熊槐便让陈轸再将赵国的情报向二人一说。

    二人一听,同时脸色一变。

    公孙衍拱手道:“大王,齐魏两国得到这个消息后,一定认为赵国有意与我楚国翻脸,或者说以为赵国也打算支持秦国,这才再次增兵我楚国边界。”

    熊槐点了点头,心中对赵王恨得咬牙切齿。

    但是,楚国距离赵国太远,无论如何,楚国也不能将赵国怎么样。

    想着,熊槐看着公孙衍问道:“犀首,现在陈地与寿县聚集多少兵力了?”

    公孙衍应道:“回大王,此刻已经赶到陈地的楚军已经有两万之众,至于寿县,已经有三万余。按照向各地调兵的军令,半月之内,陈地的楚军将会达到五万,寿县将会聚集十万大军。”

    “嗯?”熊槐皱了皱眉,寿县的兵力聚集速度有些慢了。

    江淮一带河流密布,大军行军十分迅速,但是调兵的军令下达近二十天,算上传令的时间,也不应该只有三万多军队才是。

    想着,熊槐目光一寒,点头道:“好,寡人知道了。犀首,立即向各地催促,让他们加快速度向集结地点聚集,以防备齐魏两国。若是谁敢失期不至,休怪寡人不讲情面。”

    “唯。”

    接着,熊槐转头看向东面,叹道:“幸亏寡人早就对齐魏两国防了一手,早早的往齐魏两国边界调兵了,否则,这次就被赵国坑了。”

    顿了顿,熊槐向景翠问道:“令尹,大夫景邵已经率领离开郢都十余日,相比现在已经抵达南郑了吧?”

    景翠应道:“回大王,算算时间,此刻大军应该已经到南郑了,柱国那边也应该已经开始强攻南郑,至于战况如何,还需等待数日。”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令尹,南郑那边有柱国在,寡人并不担心。寡人真正担心的是江淮,景阳与昭应他们毕竟经验欠缺,寡人有些不放心。故,不知令尹可否愿意走一遭寿县,以统领江淮战事。”

    景翠一听楚王让他外出作战,心中大喜过望,想也不想,立即应道:“臣愿意!”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 
接着,从楚宫中出来后,景翠连夜收拾行装,然后次日一大早便出发了。

    为了快速赶到寿县,景翠便轻装简行,调了一艘快船,顺江水而下,往寿县而去。

    数日后,景翠抵达寿县。

    “在下寿县县公吴群拜见令尹。”

    “免礼!”景翠一下船,见吴群前来迎接,立即微微一笑,露出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段时间景翠在郢都可是憋坏了,之前他做了十几年的柱国,不是在打战就是在郢都练兵,可以说过得异常充实。

    结果,做了令尹以后,官职是升了,得到了莫大的荣耀,但是却也因为令尹之位而交出了兵权。

    不管兵事后,景翠本来就觉得好像缺少了点什么,浑身都有些不自在。本来景翠打算将全部的心力全都投入到令尹的工作中,但结果,屈原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而且还凭借能力与大王的信任,从他手中分走了大半的行政权。

    在郢都之时,他每每与楚王议事,楚王都听从屈原的建议。虽然他承认,屈原的建议是比他好,但是终究他是令尹啊,而屈原只是左徒。楚王不听他的建议,不仅令他在朝中威信大失,也让他身心俱疲。

    还有,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楚王都将紧要的事情交给屈原,而将一些不重要的或者繁杂的事情交给他。虽然他承认屈原在内政上比他强,但是他始终是令尹啊,而不是一个高级打杂的。

    如是种种,令景翠异常苦恼,也令景翠有种日暮西山一样的感觉。

    但是,这次齐魏两国来袭,楚王让他再次指挥大军作战,顿时令他有种蛟龙入海的感觉。

    一出郢都,景翠便感觉昔日的那个活力无限的他再次回来了,什么日暮西山,什么心力不济,全都离他而去。

    此刻,站在寿县的渡口上,景翠很想大声高呼:本令尹还能大战十年!

    此时,寿县公吴群见景翠气色不错,心情极好,立即走到景翠身侧拱手道:“令尹从郢都而来,舟车劳顿,在下已经在寿县中备下酒席,以为令尹接风洗尘。”

    景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