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起大王这个莫名其妙的诏令,曲阳君心中突然莫名出现一股不祥的预感。

    难道大王将他们留下来,是有其他针对他们的事情要公布吗?

    想着,曲阳君脸色微微一变,然后急道:“快进来说话!”

    “诺。”

    接着,宾客进来后就急忙开口道:“君上,从宫中传来消息,不久前羕陵君入宫求见大王,以为国举贤为名,将羕陵的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现在,大王已经下诏,正式征召羕陵令尹司马前来郢都参与考核,以酌才任用。”

    寻君闻言惊讶的问道:“这羕陵君是何用意,他之前不是已经举荐过一人了吗,怎么还举荐人,不仅一次便举荐了两人,而且还是举荐自己的令尹与司马,他疯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间。

    尚君沉吟了一会儿,想到了某种可能,脸色突然一变,然后一屁股坐在脚上,面无血色喃喃道:“好算计,当日大王下诏废世子,另选贤才继任各地封君的位置。当时我等还以为大王只是想借此机会,加强对江汉各地封君的控制,不想,大王竟然还想趁机将置身事外的我等也一网打尽。”

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 
钟离君一愣,不解的问道:“尚君,此话何解?羕陵君举荐自己令尹司马,跟我等有何关系。”

    尚君反问道:“钟离君以为,羕陵君为何要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这···”钟离君一愣,还没来得及开口。

    那边,坐在主位上的曲阳君,想起这段时间羕陵等地所发生的事情,便若有所思道:

    “尚君的意思是,大王之所以另立他人,目的不仅是为了立即江汉各地封君与令尹司马的关系,更是看中了各地的令尹,想要将各地的令尹用来当作我等的利器。”

    尚君点了点头:“想来就是如此了。不然,今日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如此快就传到我等耳中。这个消息之所以传出,恐怕也是大王刻意传出,以让江汉的其他封君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司马举荐给大王。

    其后,这些精通封地事务,并且知晓封地种种的隐情的令尹司马,就将成为大王控制封地内的重要棋子。”

    尚君话音一落,其他人便想到了此事的严重后果。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若是这些原本就在封地内担任令尹司马的人,跑到他们的封地中做令尹。

    哪怕他们没有掌握封地内的权力,也能监督各地的封君,成为大王的眼睛。

    未来,一旦出现紧急事情,各地封君在出人出钱出兵上刻意拖延。那么用不了多久,大王的桌案上,恐怕就会有一封弹劾公文。

    一想到这,众人心里便觉得恶心无比。

    此时,寻君脸色难看的道:“若是江汉那些刚刚即位的封君,纷纷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举荐给大王,那我们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面有难色。

    那些封君举荐自己的令尹,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内部纷争,这种事情,就算是大王插手,也要引起强烈的抵触,更何况他们这些外人,更加不可能插手。

    而且,为国举贤,占据大义,他们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接口阻止。

    就在曲阳君等人为难的时候,宾馆的另一侧,中君的庭院中。

    此刻,新即位的中君听说了羕陵君的事情后,不由大喜的囔囔道:“为国举贤,为大王分忧,不想,封地的事情还能如此简单的解决掉···”

    次日一大早,楚宫中。

    “贤卿,不知卿一大早求见寡人,有何要事。”熊槐看着中君,脸上露出笑意,心平气和的问道。

    中君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不肖,承蒙大王错爱,举以为君,未尝不日夜思为大王效力,以报大王之恩也。臣尝闻,国君者必以人为本,而人者必以贤为本。故,臣窃以为,报答大王的恩情,没有什么比的上向大王举贤了。”

    说着,中君俯首拜道:“大王,臣的领地中,虽无国士无双之大贤,但是,还是有不少能辅助县尹的小才。如今大王欲向各县安排县尹县尉,而国中人才欠缺,故,臣特来为大王分忧。”

    熊槐闻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昨日羕陵君才开了一个头,不想,现在这中君便来效仿了。

    想着,熊槐立即感叹道:“善哉,善哉,中君急寡人所急,可谓忠君报国矣。只是,不知中君所要举荐的是何人?”

    中君闻言,心中浮现出阵阵冷意,再拜道:“大王,臣要举荐的不是旁人,正是我的令尹与司马,司败以及连敖。”

    熊槐顿时点了点头,这中君果然够意思,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将自己的左右腿也一并举荐了。

    想着,熊槐露出感动之色道:“贤卿一心为国,将领地内的人才全都举荐给寡人,这是真的爱护寡人了啊!”

    说到这,熊槐看着忐忑不安的中君点头道:“既如此,寡人也不能推却贤卿的拳拳之义,这四个人,寡人全都收下了。贤卿稍后便让他们来郢都报道,参与十一月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寡人看在贤卿的面子上,必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谢大王!”中君见楚王答应下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还闪过一阵莫名的遗憾。

    若不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真想把他们也一并举荐给大王,来个一了百了。

    而后,中君便带着遗憾走了,不多时,又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江汉新即位的封君,十有都往楚宫中跑了一趟,纷纷向楚王举荐贤才。

    这些人,少的仅仅只是举荐了自己的令尹司马,多的,将自己封地内的要害职位全都举荐了一遍,,仿佛被血洗了一遍整个封地的官吏都为之一空。

    此种情景,顿时让郢都的群臣以及其他封君全都看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而这,熊槐自然乐于如此。

    这些被封君们举荐而来的臣子,即便再怎么无能,但是,他们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有的。而现在的楚国,就缺这种治理地方的低级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入郢都,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正式举行考核的日子。

    在这个年代,虽然诸多名士都是通过上书游仕得到的重用的,但是,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国君的召见,故而,举荐并加以考核,依然是现在的主流。

    而举荐并考核的方法,也已经施行数百年了,最早将这种方式确立为一项制度人,可以追溯到管仲。

    不过管仲的方法是让国中官吏举荐,然后召集被举荐者加以培训,接着让这些人去齐国各部,在实践中成长,最后才对他任上的所作所为加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中下级职位。

    受时代的限制,齐国乃至各国的举荐考核办法,全都是以贵族子弟为主。而数百年后的现在,虽然各国或多或少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格局,但是,从管仲那里改良而来的举荐制,依然只是贵族统治的延续。

    不过,能者上不肖者退,再加上说客策士被委以重用,使得各国的官场出现了流动。

    流动顺畅的国家,则国力强盛,流动滞缓的国家,则国力衰退。

    这是天下的主流。

    而这一次,楚国的举荐考核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不仅准许大家自荐,这打破了非贵族子弟无法被举荐的限制。而且还没有进行培训就直接考核并安排职位,这也使得许多还没有经验的人,生出不少的期待之心。

    毕竟,按照原本的制度,在实践中培训,受限于职位的短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就比如一个闲散的职位,就算做的再好,考核之后依旧也只获得一个闲散职位。

    而楚国的这次考核,显然跟他们以前的职位没有关系,只看这次考核的结果。

    对此,许多人都冲满着希望。

    与此同时,对今天的考核,熊槐同样也充满着希望。

    为此,熊槐不仅将近卫军全都调去太学维持次序,而且还在考核开始后,亲自到了郢都太学的考场。

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核() 
等熊槐赶到太学考场之时,此时的考核已经开始有一段时间了。

    熊槐在考场大略的巡视了一番,见有的人正抓耳挠腮,有的人正冥思苦想,有的人正下笔如飞,有的人正挥汗如雨的挥舞着刻刀···

    见到种种形态的参考人士后,熊槐不由摇了摇头。

    因为这次主要只是为各县挑选属吏的缘故,故而这次的考题即位简单,大都是算学、工事、兵事、以及楚国律法相关的常识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有过大概的了解,很容易便能答出。

    不过,因为这次还有众多公私学子参与,故为了避免有贤才遗漏,应熊槐要求,景翠等人还可以在后面加了一道策问:寡人闻聚敛者亡,富民者王,敢问何以富民。

    熊槐很期待,能从众多的鱼目之中,选出一些真正的明珠。

    那些手中刻刀如飞的人,明显就是在回答策问。

    只是···

    熊槐只是看了那些人一眼,不由摇了摇头。

    “在纸张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参与这种考核,一口气在竹简上刻上数百乃至数千字,这真是一件体力活,真正的体力活。若是后世哪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恐怕一道策问还没有答完,就已经虚脱了!

    所以,那些身体虚弱,或者疏于刀笔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个合格,想要回答策问,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想到这,熊槐再次向那些用刀如神的人看了一眼。

    此刻,熊槐虽然还没有看他们的答案,但是,就从他们此刻的转态,就可以看出,这些人不仅才思敏捷,而且身强力壮。

    这些人做县尹或许还未可知,但是,县丞之流,应该十有八九了。

    想着,熊槐便点了点头。

    而后,熊槐再次在太学外巡视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这次考核的重视后,便从考场离去。

    这一次的考核,仅仅只是持续了一天便结束了。

    但是,景翠等人查看完三大屋子的竹简,还是用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第四天一大早,楚宫中。

    景翠禀报道:“大王,这次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根据考核结果,合格者六百七十三人,余下三百多人,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另,根据大王的要求,臣已经将这六百多人分成甲乙丙丁四等。并且已经将甲等的十人答卷带入宫中,以供大王亲阅。”

    熊槐点了点头,笑道:“好,有劳令尹了。”

    说话间,景翠便让人奉上了第一份答卷。

    熊槐将竹简展开一看,见到竹简上名字的昭奇,心中一动,没有抬头,直接一边看着昭奇的答案,一边向台下的景翠问道:“令尹,这昭奇是何人,可是我公室中人。”

    景鲤立即应道:“大王英明,这昭奇正是昭氏族人,原是太学学子,应诏参与考核。”

    熊槐一边看着,一边点了点头,然后目不转睛的盯着昭奇的答案。

    随着竹简一卷一卷的展开,在看到第三卷的时候,熊槐不禁皱了皱眉。

    这昭奇的答案,从第二卷开始,便已经离题了。

    熊槐自己问的是何以富民,但是,昭奇给出的答案却变成了富国。而且,昭奇文理间对百姓的强硬以及严酷,更让熊槐心中不喜。

    楚国的问题,的确是百姓逃税避税,收不上税,但问题的根本,不是法律很松驰,或者执行不力,给了百姓可乘之机。

    而是楚国的税负太重,不,也不是税负太重,而是太少的人承担了太重的税负,让百姓难以承担,不得不逃亡。

    熊槐一边在心中评估,一边将昭奇的答问看完。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这个满脑子都是贵族思想的昭奇,便有了去处。

    想着,熊槐便将竹简收起,放在一旁后,笑了笑:“好,不错,虽然偏离了寡人的问题,但是治理国家的策问,也算是可造之材。”

    下方的景翠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次公族中人,因为那些精英子弟不屑参与各县属吏的考核,故而没有参与其中。而这昭奇,因为是本身在太学中,又因为与人斗气,故而才参与考核。

    虽然昭奇的策问严重跑题,但是昭氏中人,就他答得最好,故而才被景翠选上。

    接着,熊槐再次观看了数人的策问,中规中矩,大而空泛,言之无物。

    到了第六人,熊槐展开一看,依旧是寻寻常常的以国家大策入手,以道家无为为本,论述治国之策。

    但是,当熊槐看到第二卷,策问突然笔锋一转,从土地水利气候粮食价格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变法,接着又从粮食的交易扩张到整个国家市场的规范交易(统一价格、统一度量衡,限制商业等等),以论述国中所有百姓各有所得的办法,最终让整个国家的重心全都转移到种田与打战上来。

    看到这,熊槐眼前顿时一亮,这是他看到的第一篇具体论述增加百姓财富的策问。虽然其中有许多东西都略显激进,但是,这一篇策问无疑是言之有物的,并且还有具体的施行办法。

    而后,又看到这人关于集权的论述,从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制,到国郡县乡村的层层控制之策,熊槐眼睛再次一亮。

    直到八圈答卷全部看完,熊槐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然后立即找到这人的姓名,当看到是陈相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许行的弟子,难怪如此精通农事,商鞅在秦国确立的耕战体系,本来就带有极深的农家观点,农家的人对耕战体系了解的如此深入,这并没有出乎熊槐的意料之外。

    而且,这陈相与昭奇等人不同,他身兼儒农两家之长,成名十余年,远不是那些还没有多少经历的学子可比。

    想着,熊槐便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再次拿出下一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