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臣本想劝劝楚王,毕竟公子子兰一直都在各国控制中,除了自杀,并没有反抗的于地。
只是一见楚王冷若冰霜的臭脸,顿时无人敢触楚王的霉头。
熊槐说完,见群臣脸色一变,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继续道:“此时此刻,子兰已是我楚国叛逆,若是还有人私通子兰,那就以叛国罪论处。”
说着,熊槐一字一顿的吐出两个字:“灭族!”
群臣离去安抚各地封君后,熊槐独自一人坐在大殿上,看向丹淅防线所在,露出一脸杀气,恶狠狠低声骂道:“希望有了子兰这个榜样,你们能暂时消停一会儿,否则,寡人连儿子都认了,还会在乎你们!”
接着,又沉默良久,脸上的杀意才渐渐退去。
不多时,李秋进来禀报道:“大王,王后与韩美人在外求见?”
“王后,韩美人!”熊槐一怔,随后便知她们为何而来。
想着,熊槐便吩咐道:“让王后回去吧,就说寡人心情烦乱,想要独自一人静静。另外,让韩美人也回去,告诉她,子兰的事情与公子虮虱无关,寡人不会迁怒到她的弟弟,寡人依旧还会为给予公子虮虱楚国公子的待遇,让韩美人勿忧。”
“唯!”
另一边。
原本已经在景翠的劝说,已经打消推动出兵伐宋念头的太子横,在景翠的劝说下,以新年将至为由,开始代替楚王巡视淮水防线,以避免返回郢都哪一个大漩涡,更是为了避免他突然反口,对丹淅防线的封君不好交代。
太子横从寿县开始,沿着淮水,一面巡视南岸各地,一面以楚王的名义进行劳军。
太子横每到一地,全都受到了楚国将士的热烈欢迎。
而与此同时,江淮的封君们为了讨好太子,更是为了让太子出面反对出兵宋国,纷纷献上大量礼物。
当然,太子横为了拉拢江淮的封君,自然也来者不拒,将所有的礼物全都收下,以宽众人之心,表示自己不再推动伐宋一事。
淮阴城。
太子横将前来拜会的诸将送走后,看着仅剩的景阳,想起昔日二人一同与其他贵戚打架斗殴,一同外出游猎,一同强抢民女,一同彻夜欢饮的场景,不由感慨万千,叹道:“景阳啊,时至今日,孤方知治国之难。想起昔日年少的欢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啊!”
景阳劝道:“太子何出此言,如今大王尚在,太子只需紧跟大王的脚步,又有何为难之处。”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
太子横闻言,想起他行冠礼之后,楚王再也不复往日慈爱模样,转而严厉异常。虽然母亲南后以及身边的其他人,全都说楚王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全都劝他按照楚王的要求去做,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心中难受的厉害。
这种感觉自从楚国灭越之后,更为明显。楚王就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喘不过气来。旁人只知楚王贤名,称赞楚王发展并扩大了宣威两代楚王的霸业,却不知他这个太子压力山大。
此时,他深深的感受到,继承楚国容易,但继承楚国的霸业太难,更别提超过前面的楚王。
曾祖宣王,祖父威王,再加上父王,太子横心中很迷茫,他不知道能不能挑起这个楚国。
尤其是这一次,他在江汉封君的忽悠下,让人出面支持伐宋后,肩膀上的压力更加大了,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将他压垮一般。
想着,太子横摇了摇头“孤之难,非你所知也!”
景阳闻言呵呵一笑“太子之难,或许臣无从知晓,但是,太子之乐,臣却略知一二!”
太子横奇怪的问道“景阳,孤何乐之有?”
景阳露出一股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双手一拍,发出一声大响。
接着,便在太子横惊讶之际,两位丽人从后室走出,来到太子横身前,盈盈一拜“拜见太子。”
“这···”太子横迟疑的看着景阳。
景阳笑道“太子,左面的这一位乃是孟尝君之女,昔日臣随大王伐薛,蒙大王厚爱,赐其为臣之妾。右面的这位,乃是越王无疆之女!”
太子横一怔,急道道“景阳,父王有诏,越王无疆以及公子玉的家小,一律以礼相待,原地安置,不得欺凌,这···”
景阳摇头道“太子放心,大王说的是越王以及公子玉还未出嫁的女儿,这一位已经出嫁,夫家举族为公子玉所杀,已是寡居,故而才成为臣之姬妾。”
太子横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面前的二位佳人,怦然心动,笑道“景阳,你果真知孤之乐!”
次日上午。
太子横压力大减,神清气爽的从房中出来,洗漱之后,正在用早膳间,景阳一脸沉重的走了过来。
太子横一听景阳带来的消息,得知弟弟子兰已经在各国的支持下即位为王,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顿时大惊失色的从席上跳了起来,惊恐道“这怎么可能?”
接着,又在原地转了数圈,喃喃道“子兰即位为王,这该如何是好?”
景阳赶紧道“太子勿忧,柱国传来的消息说,公子子兰此刻正在陈地,司马肯定不会投靠子兰,故,柱国请太子暂且留在淮阴,以待变局,切勿返回郢都。
而且,依臣之见,大王英明神武,必然能妥善处理此事,故请太子勿忧,暂且呆在淮阴,静观其变。”
太子横闻言定了定神,先是点了点头,正欲应承下来,突然想起丹淅之间的封君,想起他们忽悠他支持伐宋一事,顿时面无血色。
若是他此时此刻继续留在淮阴,无疑是背弃不久前的承诺,置丹淅之间的封君于不顾。万一丹淅的封君恼怒他这个太子,或者怀疑太子已经明悟,故而呆在淮阴,以示太子与他们没有关系。如此,他们为求自保而转投子兰,放开道路,引秦韩联军入楚,那么大事皆休。
所以···
太子横心中一定看来必须要让丹淅的封君们牢牢的站在他这一边才行。
就算不让它们站在他这边,那也不能让他们投靠子兰。
想着,太子横打了一个激灵,义正言辞的道“柱国的好意孤心领了,但是如今楚国有难,孤岂能独留父王一人在郢都应对危难。所以,孤打算立即放回郢都···”
郢都。
公子子兰即位为王的消息,虽然一度让郢都出现短暂的人心浮动,但是好在楚国控制得力,再加上公子子兰尚在千里之外,影响力难以波及郢都,故而公子子兰的消息,很快就从郢都揭过。
但是,受此影响,再加上各地封君议论伐宋的上书,陆续传到郢都。
此时,整个郢都在这两件事的推波助澜之下,一时间风起云涌。
十月十五日。
楚国大朝。
整个朝议围绕伐宋展开,令尹景鲤与左尹昭常等人针锋相对,江汉封君的代表与江淮封君的代表相互攻讦,整个大殿吵成一团,一直从清晨吵到夜间,直到所有人都精疲力竭,这才暂时停止争论。
散朝后。
熊槐从大殿中出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这一天可把他憋坏了,整整一天,都在听群臣的争论,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耳中一直嗡嗡作响,吵个不停。
熊槐晃了晃脑袋,然后露出一丝笑意。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江汉封君有了江淮封君的牵制,楚国群臣想要争个高低,分出胜负,短时间内就别想了。
伐宋?
熊槐摇了摇头,然后露出嘲讽之色。
宋国这么好的盾牌,他怎么可能会亲手破坏呢!
回到后宫中,熊槐用膳之时,突然发现这一段时间来,因为公子虮虱的缘故,而极力讨好他的韩美人突然不在身旁伺候,不由奇怪的问道“司宫,韩美人哪去了?”
李秋笑着应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秦夫人与韩美人今日同时查出有孕,故而韩美人已被王后送回她的宫中。”
“嗯!”熊槐一怔,随后露出大喜之色。
李秋接着问道“大王,是否请韩美人来伺候大王?”
熊槐摇了摇头“不必了,稍后寡人亲自去看望夫人与美人。”
说着,熊槐看着案上摆满的饭菜,顿觉胃口大开,好像心中的烦乱都消散了一般。
次日。
熊槐在韩美人的伺候下,美滋滋的用完早膳,还未从韩美人殿中离去,就见李秋来报“大王,太子回都,正在宫中求见大王!”
“嗯?太子怎么回来了?”熊槐一怔,笑脸顿时凝固,应道“让他来见寡人!”
“唯!”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说()
殿中。
父子君臣相对。
熊槐看着风尘仆仆的太子横,语气平淡的问道:“已经见过你母后了?”
太子横屏住呼吸,低声应道:“回父王,儿臣已经见过母后了。不想,一月未见母后,竟发现母后突然消瘦了许多。”
“是啊!”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叹道:“你们母后这段时间可是为你兄弟二人操碎了心,而寡人忧心国事,无暇照顾王后,以致王后日渐憔悴,寡人心忧不已。正好太子你返回郢都,这段时间就多陪陪你母后,让她稍稍宽心!”
“这···”太子横顿时一滞。
他千里迢迢赶回郢都,可是为了替父王分忧的!是为丹淅的封君而来!
结果,父王却让他去陪母后。
大丈夫岂能儿女情长?
虽然心中不痛快,但是父王开口,太子横不敢反抗,只得应着:“是,父王!”
熊槐有叮嘱道:“还有,不要跟你那个不孝的弟弟一样,惹你母后生气。”
太子横委屈的应道:“是,父王!”。。
熊槐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摆了摆手:“去吧,多陪陪你母后。”
“唯!”太子横应着,但是身体却没有动,依旧跪坐在熊槐面前。
熊槐眼睛一缩,立即沉声问道:“太子还不快去?”
太子横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父王,儿臣听说在伐宋一事,群臣···”
话未说完,熊槐便开口打断道:“太子,伐宋一事,寡人自会处理,关于此事,太子不必插手了。”
“这···”太子横一听熊槐开口拒绝,顿时脑子一乱。
接着,熊槐脸色一沉,板着脸道:“太子还是先去陪着王后吧,此事对太子,对寡人来说,都比伐宋一事重要的多!”
太子横见熊槐已经生气了,立即低头应道:“唯!”
熊槐看着太子横离去的背影,沉吟许久,然后开口道:“请太傅与令尹前来,寡人有要事相托。”
话一出口,熊槐立即阻止前去传令的李秋道:“等等!”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太傅年事已高,不必请太傅了!”
“唯!”
···
太子府。
太子横回到府中,正沐浴之时,一个使者在外禀报到:“太子,令尹在府外求见。”
“令尹?”太子横一怔,立即应道:“请令尹稍后,孤随后就到。”
“诺。”
不久后,太子横来到大厅,见景鲤正在客座上闭目安坐,立即笑着上前。
“令尹!”
“太子!”
礼毕。
景鲤斟酌了一下,缓缓道:“敢问太子,匆匆而归,可是为公子子兰而回?”
太子横点头道:“正是如此,子兰做出这等糊涂事,横忧心父王母后,故,特从淮阴赶回郢都,以略尽孝心。”
景鲤点头道:“太子孝心可嘉,大王与王后必定会感受到的。”
太子横闻言,想起楚王与王后截然相反的态度,顿时默然。
景鲤见状,开口道:“臣不久前求见大王,却发现大王对太子归来并未感到欢喜,不知太子以为何故?”
“这···”太子横脸色一僵,无以应。
见此,景鲤沉吟道:“太子,臣出宫后,左思右想,略有所得,故特意前来求见太子。”
太子横立即长拜:“请令尹指点!”
景鲤点了点头,开口道:“太子,自从大王得知公子子兰的事情后,这十几日来,每次与群臣议事,眼中忧色不断。然太子今日归来,臣求见大王之时,却发现大王眼中已经恢复平静。
是以,臣暗想,大王对太子归来,还是十分欣喜的,但是却因为他事,而心有顾虑。”
太子横精神一振,顿了顿,问道:“不知令尹以为父王在为何事担忧?”
“是为太子!”
“我?”
景鲤点了点头:“如今大王所忧心的地方,不在于楚国之外的各国,而在于楚国之内。为了应对各国伐楚一战,大王已经准备数年之久,粮草器械充裕,各国大军为我楚军所阻,劳而无功,这便是明证。
大王之所以担忧楚国之内,那是因为国内的情况,出乎大王以及臣等的预料。按照之前的预计,我楚国百万雄师防御险要之地,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便可与各国百万大军相持两到三年。
不想,仅仅只是交战半年,国中的厌战情绪就高涨,群臣百姓要求速战速决的呼声日益高昂,以致每次群臣议事,都分成两派,相互争执不下。”
景鲤将太子横若有所思,便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道:“太子,群臣相互争持,大王并不担忧,大王唯一担心的,那就是群臣将太子牵扯进来。
为君之道,在于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团结大部分的臣子,只要内部不乱,国外的敌国,就不能把我楚国怎么样,是以伐宋之议在楚国争论半年,但是大王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这不仅是因为大王心有疑虑,更是因为,值此关键时刻,大王需要团结所有的大臣。
大王尚且如此,太子身为储君,更需如此。”
说着,景鲤意味深长的道:“太子,你乃国之储君,如今群臣分成两派,不知太子打算站在那边。”
太子横默然,他知道景鲤说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江汉与江淮封君的分歧。
伐宋的争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在争论伐宋利弊,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