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子答道:“从鲁国传回的消息,费国百姓逃亡过半,因为此事,鲁君已经将费君抓捕审判,据消息说,这次费国完了,鲁君要削爵除国。”
“另外,莒大夫来报,费国太子投奔莒城,希望以费国归齐国,其愿意侍奉大王,只希望齐国出手保住费国。”
齐王摇了摇头:“此事断然不可,告诉费太子,寡人可以富之。”
“唯!”
八月初五。
经过一番运作,以楚国为首,楚越宋韩四国联合派出使者前往齐国,然后向齐王递交七国国书,一同向齐国施加压力。
齐国大殿中,上官大夫将七国的国书献给齐王后,一本正经的开口道:“大王,寡君听说齐国发生灾难,无数粮食付之一炬,闻之哀叹不已,为齐国百姓感到哀伤。”
“而后,贵国不顾国内艰难,在南方聚集大军,想要向楚越宋三国强行借粮。敝国群臣激愤,向寡君请命,要向贵国表示敝国不容轻欺。但是寡人却拒绝了群臣的建议,反而替贵国向群臣解释。”
“说:贵国的行为不是想要向三国强行借粮,而是因为发生灾祸,大王您担心我们三国趁齐国大难而出兵攻伐罢了。所以,只要我们楚越宋三国按兵不动,派出一个使者前去向齐王解释,自然就可以消除误会同归于好。毕竟,那时发生战争,遭受灾祸的难道不是齐国的百姓吗?”
“寡君说服了敝国的群臣,并且同时致书于各国之君,劝说他们不要冲动,免得战端再起。而后,宋越接受了敝国的劝说,与楚国一起派出使者劝说大王不要冲动。”
“结果,不幸的是,贵国竟然把三国的仁慈当作软弱,进而以为三国可欺,强行向宋国借粮三十万石。”
顿了顿,上官大夫见齐国大臣满脸愠色,而齐王没有任何反应,咽了咽口水,继续道:“而后,宋国前来敝国求援,希望寡君能主持公道。但是,寡人思索数日,最终还是决定再给齐国一个机会,劝说宋王,并向宋王道歉,说:这并不是齐王以为宋国可欺,而是齐国实在缺粮,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希望宋王看在齐国百姓的面上,暂且息怒。”
“最后,经过寡君再三劝说,宋王这才平息心中的怒火。”
齐王听着楚使的话,见宋国使者一副委屈的模样,心中一惊。
这宋国与楚国的关系似乎没有这么铁吧?
为何宋国会如此紧靠楚国呢?
还没有相处想出结果,那边,殿中的上官大夫继续道:“寡君本以为齐国从宋国这里得到三十万石粮食,又从魏国哪里得到五十万石粮食,应该会有所消停,安心渡过这次危机了。”
“但万万没想到,贵国为了解决本国的危机,竟然大幅度抬高粮价,一致天下的粮价超过百钱。”
“当时,各国已经忍不住要报复贵国了,但是寡君依然劝说各国,说齐国已经种下大量麦米,所以只要麦米成熟,齐国就会渡过危机,粮价就会恢复正常,左右不过几个月而已,何必劳烦百姓冒着死亡的危险向齐国开战呢!”
“各国”
上官大夫还没有说完,齐王见楚国将所有的事情全都栽在自己头上,不由冷冷的道:“这么说来,四位使者出访敝国,这是来向寡人宣战的吗?”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
“呃!”上官大夫自然知道此行的目的,虽然战争是一定会爆发的,但是各国最起码还得给齐国一个机会,以示诚意。
于是摇头道:“非也,战争是危险的,死亡是令人厌恶的,寡君仁慈,怎么会贸然攻打齐国呢!”
“寡君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够悬崖勒马,降低粮食价格,归还宋国三十万石粮食,并下诏向各国百姓认罪,保证不再提高粮价。”
此言一出,齐国大殿中一片哗然,前面两点还好说,关键是认罪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若是齐王真正按各国的要求去做了,那么齐国还有什么脸面在各国中立足,这简直是对齐国的莫大羞辱。
孟尝君率先站出来,气愤道:“大王,臣闻君辱臣死,楚国使者出言无状,辱及国君,臣羞愧难耐,唯有一死才能洗刷耻辱,臣愿为先锋,与楚国决一死战。”
说着,孟尝君便长拜在地。
其实早在数日前,楚国那边大幅度调兵的消息就已经传到齐国,在薛地已经沦为齐楚前线的情况,孟尝君得到消息,就寝食难安了。
尤其是得知宋国也派出使者前来临淄后,孟尝君更是如同火烧眉毛一般,急匆匆的就赶来临淄。
不为别的,就因为薛地已经被宋国包围,孟尝君担心宋国也对薛地有想法。
故而孟尝君迫切希望齐国能做好战争准备,仅凭薛地的实力,肯定是难以抵挡楚国的,更别提要有宋国虎伺一旁。还有一点,薛地不仅是他的地盘,而且基本上已经成为齐国的飞地,孟尝君唯恐齐国放弃薛地。
齐王见状点了点,孟尝君都知道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楚王提出如此毫无诚意的要求,明显就是来宣战的。
沉默了片刻后,齐王看着以楚国使者为首的四国使者,冷笑一声,缓缓开口道:“既然楚王有意与寡人一战,那就战吧!”
上官大夫闻言立即大怒道:“既然齐王一意孤行,不听各国好言相劝,那么就战吧!”
说罢,上官大夫冷哼一声,便与其他三国使者拂袖而出。
寿县。
楚国大军已经在寿县云集。
熊槐命昭雎留守郢都后,令景翠唐昧公孙衍三人为副将,亲率八万楚军,从郢都出发,经过二十多日的赶路,在八月十七日抵达寿县。
刚到寿县,陈轸就一脸沉重的禀报道:“大王,大王从齐国传来的消息,十天前齐王下诏,焚烧了莒城以南所有的粮食,并且坚壁清野,将所有的百姓全都迁往各地县城中坚守。”
熊槐哑然道:“看来我们就粮于敌的计策失败了。”
景翠笑道:“大王,虽然就粮的计策失败,但是最终目的,通过战争打击齐国的策略却是成功的,齐国自己焚烧粮食,肯定比我们去抢粮方便,而且还要干净!”
“不错,正是如此。今年莒城以南的百姓颗粒无收,寡人倒想看看,这场战争齐国能坚持到什么时候?”熊槐冷笑一声,顿了顿,然后又向陈轸问道:“宋越两国准备的如何,是否已经出兵?”
虽然十几天前,有七个国家向齐国施压,但是真正出兵的只有三个,即便是同样派出使者的韩国,最后也以齐国太远,并且韩国需要防备秦国为由,拒绝出兵。
至于燕赵魏三国,燕国表示实力不足,赵国表示要防备秦国,都没有出兵。
对此,熊槐早有预料,各国三国谴责齐国,这是为了转移国内的压力,之前没有派出使者,就说明不想与齐国开战。
出乎意料的是,魏国没有出兵也就罢了,竟然还写信劝楚国不要出兵,免得战端一起,生灵涂炭。
对魏王的来信,熊槐只能表示呵呵,楚魏两国已经渐行渐远了。
另一边,陈轸听到楚王的询问,应道:“大王,越王来信说,越国的军队还在集结中,这次越国出兵十五万,由越王亲自带领,与齐国作战。”
“另,据越国传来的情报,在我们的推波助澜之下,这次公子蹄压倒公子玉,成功加入伐齐大军之中,跟随越王伐齐。”
熊槐听到越国已经出兵的消息,顿时松了一口气,宋国无所谓,越国这才是关键。
而且公子蹄也在军中,这简直就是完美。
恐怕现在公子玉已经在吴城急红眼了吧!
至于公子蹄能不能立功的问题,在熊槐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谁叫他是越王的公子呢!
陈轸见楚王露出笑意,顿了顿,才道:“至于宋国,宋王传来的消息,说宋国因为秋收之事,调集军队的速度有些迟缓,目前宋军还在聚集中,等我们赶到钟吾城时,宋王必定会在钟吾城相候。”
最后,熊槐向景翠问道:“柱国,现在寿县已经聚集多少军队了。”
郢都只出了八万军队,其他的军队都是从江水以南还有江淮调集,这段时间楚军正不断的在寿县聚集。
景翠应道:“大王,据报,这次我们从江南调用了七万军队,目前赶到寿县的已经接近六万,剩下的一万多军队,都是洞庭以南的军队,因为路途遥远,还在赶来的路上。”
“另外,江淮的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调用。”
“好!”熊槐点了点头。
又过了两日,江水以南的楚军才全部赶到寿县集结。
接着,大军修整三日,熊槐这才下令军队向齐国进发。
半月后,楚军赶到钟吾城。
此时,宋王已经在城外等候数日,而越王此时还在路上,离钟吾城尚有三日路程。
楚军安营扎寨后不久,熊槐就见在钟吾城等候的上官大夫过来禀报道:“大王,宋国使者来访,说宋王欲与大王一会!”
“宋王?”熊槐一怔。
他才到钟吾不久,怎么宋王还没有接到楚使的邀请,就急匆匆主动要求一见呢?
莫非伐齐一事出了什么状况?
想着,熊槐立即应道:“好,回复宋国使者,就说寡人在营中等候,宋王抵达楚营时,寡人必亲自相迎。”
“唯!”
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
当夜。
宋王便带着惠盎外加五百随从,赶到楚营,而后被熊槐亲自迎入大营。
大帐内,见礼之后,熊槐看着比他还要年长数岁,人高马大魁梧非凡的宋王,好奇的问道:“宋王,不知此时来找寡人有何事?莫非齐国那边有出现了什么问题?或是宋国出现什么问题?”
宋王摇了摇头,开口道:“都不是。寡人所以来见楚王,只是有一事相询,不知此次楚国出兵,打算攻打齐国的什么地方?”
熊槐诧异的看了宋王一眼,三国誓师伐齐,不应该等越王抵达之后,三国再一同研究吗?
想着,熊槐笑着道:“此时越王未倒,何不等越王抵达钟吾城,到时我们三国一同商议一番!”
宋王哈哈一笑,点点头:“不错,本次三国伐齐,理应等越王到了之后,再一同商议。”
“不过”说着,宋王略带迟疑的开口道:“如今楚越两国已经占据钟吾,此时伐齐,将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向北攻打郯城,继而讨伐齐国的重城莒城,另一边则是齐国的薛地,寡人想听听楚王的意思,不知楚王打算进攻那个方向?”
熊槐深深的看了一眼宋王,郯城薛地的问题,对楚国来说,只是进攻方向的问题,而对宋国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得失问题。
若是楚国进攻郯城,那么宋国独自攻打齐国,恐怕力有未逮。
若是楚国进攻薛地,那么合楚宋两国之力,攻打薛地不能说轻而易举,但总得来说,替宋国拔掉这颗钉子,还是有希望的。
想到这里,熊槐轻松下来,既然宋国有攻打薛地的迫切要求,那么楚国自然就不急。
“宋王,对于此事寡人与诸将还没有商议出结果,薛公那是寡人先王所仇恨的,但是先王已逝,先薛公也死,伐薛难以削弱齐国。而郯城所在,联通齐鲁两国,战略要冲之地,寡人欲取之。”
听到楚王似乎更倾向于攻打郯城,宋王身旁的惠盎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大王,如今齐王亲往莒城坐镇,齐国名将匡章率领齐国主力驻守郯城,而郯城墙高池深,背靠齐鲁,援兵不断,臣担心,就算楚越两国全力进攻,恐怕也难以在一年半载之内攻破郯城。”
说着,见楚王身侧的景翠唐昧全都点了点头,便继续道:“故,臣的意思,与其攻打难以攻克的坚城郯城,莫不如攻打薛地。薛地的城墙,不过才修建一两年,远不如郯城坚固。薛地的主将乃是那个只会卖义买名的田文,大军也是齐鲁等国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
“而且薛公奶是贵国的仇人,攻下薛地,这就是为先王报仇雪恨。更何况,郯城虽然重要,但是远不如薛地富庶。”
“所以,臣建议,大王何不与宋国联手,攻打薛地。到时我宋国出兵十五万,联合二十五万楚军,薛城必定一鼓而下。届时我们两国瓜分薛地的土地财富,岂不美哉!”
见惠盎鼓动楚王攻打薛地,陈轸笑了笑,拱手向宋王行了一礼,开口道:“大王,惠子所言极是,伐薛一事诚然有利可图。但是这次讨伐齐国,乃是为了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讨伐齐国的不义之举。”
“薛地,这是薛公的地盘,即便攻下薛地,尽取薛地财富,恐怕也不能让齐王低头,只有郯城这个要冲之地,才能让齐王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
宋王听着陈轸那冠冕堂皇的话,心中不喜,这些游说客,就会说些高大上的虚言!
说的倒好听,但是在座的众人又没有田间的愚夫,难道还不知道其中内幕?说这些难道不怕被人耻笑吗?
虽然不屑陈轸的言辞,但是陈轸毕竟是楚臣,宋王也不能把他咋的。
惠盎见宋王目光一冷,一起相交多年的他,立即明白的宋王的不悦。
接着,立即皱眉摇头一叹。
陈轸面色一沉:“惠子为何叹气,可是轸有何不妥之处?”
惠盎摇头道:“非也,只是在下担心联军一年半载内无法攻克郯城,结果,非但不能让齐国低头,反而还会让联军遭到天下嘲笑罢了。”
陈轸闻言一滞。
虽然陈轸不擅长指挥作战,但是他也清楚,如今齐国主力在郯城的情况下,若想攻克郯城,绝非易事。
上次楚越两国围攻钟吾城这座小城,都耗费数月并且还没有攻下来,更别说高大的郯城。
不仅是陈轸,楚国的将领同样没有哪个出言夸下海口的。
宋王见楚国君臣全都没有办法保证必定能攻克郯城,便开口道:“楚王,寡人有一个建议,以越军为疑兵牵制匡章的军队,而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