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随后齐国的动作,顿时令宋国上下有苦难言。
齐国担心楚越两国趁机攻打齐国,于是将一部分军队集结在南部的薛地。
话说,自从宋国吞并滕国后,薛地这一个地方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薛地位于彭城的北面,滕地的南面,宋国本土的东面,如同一颗钉子一般钉在宋国的国土上,令宋国上下寝食难安。
因此,宋国上下决定等楚国伐齐之时,出兵助楚伐齐,拔掉薛地这个地方。
只是,时间一天天过去,楚国好像不曾听到齐国发生灾难一般,丝毫不见动静。
结果,久等楚军不至,最后,宋王只能派惠盎使楚,鼓动楚国伐齐,以此分担宋国的压力。
不想,到了郢都,看到众多百姓热火朝天的修建水渠后,惠盎便知道楚国为何不出兵伐齐了。
不是不想,而是有心无力!
“外臣宋国使者惠盎拜见楚王。”
大殿之中,惠盎一脸正色地向楚王行礼。
与秘密来楚的公师隅不同,惠盎这个宋国使者乃是堂堂正正的出使楚国,所以,熊槐得知宋国使者惠盎到了,便在大殿中以大国之卿的礼节召见惠盎。
礼毕。
熊槐问道:“惠卿,不知宋王派你来访楚国有何要事?”
对于惠盎,熊槐或者说前任还是比较熟悉的,当年惠子惠施在魏国被张仪驱逐,于是惠子投奔楚国,惠盎乃是惠子的晚辈,正跟着惠子混。
当时张仪正得志,前任刚刚即位被魏国打败,为了避免与张仪交恶,而且前任听说现任宋王十分看重惠子,于是,前任便将惠子送回他的老家宋国,让惠子主持宋国朝政。
惠子死了,这惠盎便成了宋王的心腹重臣。
因此,有了这一层关系,熊槐便将惠盎的待遇提高了半阶。
惠盎受楚王礼遇,再加上已经确认楚国正在大举修建水渠,无暇顾及齐国,自然也不会提出令楚王为难的要求。
于是,惠盎开口道:“大王,自从楚宋结盟以来,宋国一直以楚国马首是瞻,大王三次攻打齐国,敝国每次都跟在后。而因为秦国的事情,齐楚两国决定交好,敝国虽然与齐国交恶,但是也愿意准从大王的意志,放下与齐国的恩怨,停止攻打齐国的步伐。”
“如今齐国发生灾难,敝国感同身受,为齐国感到哀悼,并没有趁火打劫攻打齐国的意思。”
“虽然敝国不愿多事,但是齐王为了筹集粮草,将注意打到敝国的头上,将齐军主力汇聚在宋国的边境,意图不轨。这不仅是打算出兵攻打敝国,更是无视大王的威严,侵凌大王的盟友。”
“故,寡君特命臣来访,请大王出手相助,制止齐国武力借粮的行动,还天下以太平。”
ps:今日有事去了,只有一更,见谅!8)
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
“这···”熊槐闻言一滞,面色颇为凝重。
现在齐国周围的国家,还没有投靠的,就只剩下宋越两国,连极度仇视齐国的燕国,也被齐王打服了。
若是在齐国逼迫宋国,宋国前来求援,而楚国袖手旁观,这极有可能会导致宋国再次倒向齐国,这对楚国很不利。
而楚国的现状,若是为了宋国而出兵对齐国对持,打乱楚国的战略计划,这明显也不符合楚国的利益。
如此一来,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事了。
想着,熊槐开口道:“惠卿,此事寡人已经知晓,带寡人欲群臣商议一番,明日再给惠卿答复。”
惠盎也清楚楚国的难处,见楚王没有刻意推诿,便拱手行礼道:“臣静侯大王佳音。”
说着,拜了一拜,然后退出大殿。
惠盎退出大殿后,熊槐对殿中的群臣问道:“宋国对楚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宋王前来求援,寡人想援助宋国,不知诸卿何以教寡人。”
景鲤闻言率先开口道:“大王,齐国遭逢大难,已如惊弓之鸟,唯恐我楚国出兵攻打齐国。臣以为,齐国屯兵薛地郯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备我楚国。但是,如果齐国极度缺粮的情况下,也不排除齐国出兵劫掠宋国以及淮北的可能性。”
“只是现在我楚国正在大力修建水渠,无论是出兵震慑齐国还是出兵与齐国对持,负担太重,臣以为出兵之事不可取。”
“故,在齐国还未正式出兵伐宋之前,臣以为只需通过外交手段,就可以解决此事。”
景鲤身为令尹,在楚王开口后,立即定下基调。
楚王的心腹重臣早已知晓楚国当前的计划,自然也不会开口反驳景鲤。
昭雎接着道:“大王,令尹言之有理,现在齐国遭逢大难,齐军不仅做好了战争准备,而且形如哀兵,若是大举伐齐,恐难以取胜。”
“若是与齐军对持,恐怕会引起齐军误会,万一齐军因缺粮而孤注一掷,与我楚军决战,那就是楚国为宋国揽祸,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得不偿失。”
“故,臣以为对齐国之事,理应派出使者前去齐国宽慰齐王,一则表达楚国的对齐国的同情,表明大王的仁义之心,不会趁机攻打齐国。二则劝齐王不要有侥幸之心,不要一时冲动就向其他国家强行借粮。”
“大王,令尹与司马所言甚是,臣也以为此时不可与齐国相争!”昭鱼附议道。
昭鱼身为修建水渠的总指挥,是最不希望水渠半途而废的。
斗由亦拱手道:“臣附议!”
景鲤定下基调,昭雎提出一个建议,昭鱼斗由赞同,其他人或是不想与他们交恶,或是齐使陈贾的活动起了作用,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熊槐见状点了点头,开口道:“诸卿所言甚是,此时的确不宜与齐国相争。只是仅仅派使者前去齐国,若齐王一意孤行,不听楚国的规劝,又该如何。”
熊槐心里很清楚,楚国的面子未必能让齐王放在心上,若是齐王决定出兵借粮,那么楚国派使者去齐国劝说,这就是送上门去让齐国打脸。
“大王!”陈轸出言道:“如今齐国发生灾祸,出现缺粮的危机,齐国更担心的是我们楚国攻打齐国,而不是在缺粮的情况下与我们楚国开战,所以,臣建议,趁宋国使者前来求援,可以让楚宋关系更进一步。”
“我们可以派遣一位大臣前往宋国,不仅可以加强楚宋两国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以此震慑齐国。”
熊槐闻言眼前一亮,派遣大臣前往宋国,的确是一个一举双得的好事。
想着,熊槐点头道:“派人入宋的事情,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众臣相互看了看,全都没有出言反对。
见此,熊槐问道:“既然众卿全都不反对,那么,不知谁愿前往宋国一行。”
群臣闻言全都一阵沉默。
楚国重臣大都知晓楚国即将伐越,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前去宋国,比起失去攻打越国可能获得封号乃至封地的功劳,即便在宋国成为相国,同样也得不偿失。
至于地位相对低一些的大臣,他们同样也不想去。
他们并非楚国重臣,虽然还不知道楚国伐越的计划,但他们在楚国已经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即将成为楚国重臣,这个时候离开楚国,前往宋国···
宋国相国的位置就不用想了,他们的地位还不够格,也就混个宋国一个卿位罢了,而且因为是被楚国主动塞到宋国的缘故,肯定也不会受到宋王的重用。与其在宋国做一个不受宋王重用的卿,还不如在楚国继续做大夫,最起码留在楚国还能有个盼头。
至于地位更低的臣子,倒是有想去宋国的想法,只是他们的地位太低,无法达到震慑齐国的目的,只能对着大殿前列的大臣露出眼馋的神色。
等待了一下,熊槐见群臣没有人主动出来接受前往宋国,不动神色,再开口询问道:“莫非诸卿无人愿意为寡人解忧?”
话音落下,不多时,群臣中间位置的左成应道:“大王,臣愿往宋国一行。”
这是左成思虑再三的结果,因为上次被楚王强行摊派去淮南邀请许行,结果许行成为楚国右工,这导致他被郢都的公室以及贵族敌视。
眼看升迁无望,左成在郢都中愈感压抑,换个环境去宋国哪里碰碰运气也不错。
因此,在楚王第二次出言后,左成便主动响应,为楚王分忧。
熊槐听到有人主动接受任务,大喜地向主动开口的大臣看去,却是下大夫左成。
左成身为楚国下大夫,地位稍稍有些勉强,毕竟这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加强楚宋两国关系,更是为了震慑同样也是大国的齐国。
熊槐心中的人选,应该是从上大夫中选出一人,最好是公室中人,这样才能震慑齐国。
只是上大夫没有一个人开口,结果只有左成这个下大夫一人请命,熊槐心中也很无奈。
沉吟了一下,熊槐点头道:“贤卿愿意为楚国分忧,寡人不胜欢喜。不过此去宋国甚远,数年内难以返回郢都,故,寡人愿以卿为中大夫,望卿不负寡人期望。”
左成见楚王当场升他做中大夫,顿时大喜过望,现在就是中大夫,要是以后借助宋国的力量返回楚国,说不得会再次获得提升,上大夫不再是梦。
想着,左成不复方才的抑郁,大喜拜道:“臣必不负大王所托。”8)
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开()
议定后,熊槐便宣布退朝。
接着,让景鲤左成二人随侍,在一个偏殿再次召见惠盎。
惠盎在楚宫中没等多久就得到楚王再次召见,顿时松了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楚国进行推脱,一旦拖到齐国正是出兵伐宋,那么就是宋国需要独自应对齐国一段时间,即便最后宋国打退齐国的进攻,恐怕也会杀敌千。
因此,见到楚王,行礼之后,惠盎迫不及待的问道:“大王,不知贵国是否愿意出手相助?”
熊槐点了点头,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宋国乃是楚国盟友,如今齐国屯兵宋国边境,意图不轨,寡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惠盎闻言立即露出欣喜之色,拱手谢道:“谢大王出手相助!”
熊槐闻言摆了摆手:“惠卿先别急着谢,听寡人说完。”
“想必惠卿也知道楚国现在的情况,若是出兵与齐国对持,楚国消耗实在太大。所以,寡人准备先礼后兵,派出使者前往齐国劝说齐王不要有侥幸心思。”
见惠盎面有忧色,熊槐继续道:“当然,齐王也未必愿意听寡人的劝告,所以寡人打算派一位重臣前去宋国用事,向齐王表示楚宋两国亲近之意。”
“若是齐王依旧一意孤行,那么寡人立即停止修建水渠,然后尽起江淮大军,出兵援宋伐齐,不知惠卿是否满意。”
惠盎一愣。
现在楚国的情况,出兵已经不可能了,若是能有一个楚国重臣前去宋国,倒是可以狐假虎威一番。
毕竟齐国现在的情况不是要攻打宋国夺取土地,而是想从宋国获得粮食。
要是因为攻打宋国而导致齐国与楚国再起战端,这也是现在缺粮的齐国所不想看到的。
想着,惠盎微微一笑,拱手问道:“不知大王打算送哪位大贤入宋?”
熊槐指着左成一笑:“乃是寡人心腹重臣,中大夫左成!”
······
齐国。
齐国派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到临淄,除了出使魏国与中山国的使者带回了好消息,其他防线的使者全都失败而归。
对此齐王显得毫不在意,或者说根本也不用在意,派出去的使者能否借到粮食,这对齐王来说,都不是事。
反正粮食被烧只是齐国做给其他国家看的烟幕罢了。
只是出使越国的使者返回之后,带回了一个令齐王迟疑的消息。
齐王面色凝重的向储子问道:“相国,这越国究竟是什么意思?”
储子想了想,开口道:“大王,依臣之见,恐怕是越国害怕了。”
“如今我齐国已经与赵魏两国结盟,燕国已经服软,可以说已经解除了北部的威胁,已经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南部的问题。”
“南面的楚国,乃是一个比齐国还要强大的国家,齐国要想直面楚国,只会两败俱伤。所以,接下来,我们齐国的主要目标,就是与楚国争取宋国以及越国。”
说着,储子笑道:“恐怕越国也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才故意表现出想要借粮给齐国,却被楚国阻挠的情况。一面想要用这种方法向我们齐国示好,一面想要激起齐楚两国的矛盾,避免齐国的目光率先凝聚在越国身上。”
齐王闻言点了点头,对越国的暧昧不置可否。
对齐国来说,接下来的主要的目标是宋越两国,这两个国家,越国的实力比宋国强大许多,但是越国的位置相对偏僻。而实力较为弱小的宋国,其地理位置却比越国重要十倍,一旦宋国倒戈,那么齐国就算是彻底扭转了面对楚国的弱势局面。
到时,齐国就可以伙同秦国,联络三晋,趁机攻打楚国,一举奠定齐国的霸业。
所以,偏僻的越国,从来都不是齐国的目标。
想到这,齐王不由以手抚额道:“相国,越国暂时不必理会,只是宋国一心与楚国搅和在一起,这次更是任命楚国的大臣做宋国的卿,试图借楚国来威胁寡人。”
“虽然此举对寡人来说,根本毫无意义,但是宋国这么坚定的站在楚国那边,那就令寡人很为难。”
储子闻言轻轻一叹。
宋国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因为宋国不大,所以宋国面对周围的齐楚魏三国,也没有直接对抗的勇气,在外交显得很被动,轻易不会主动背叛盟约,免得遭到报复。再加上之前郑国这个悲剧的教训,宋国在外交上也不敢朝秦暮楚,而是不到紧急之时,不会轻易改换大哥。
而同时,宋国也不小,实力不弱,其他国家想要逼迫宋国改弦易辙,去的军队太少,可能打不过宋国,可若是全力而战,不仅会遭到宋国的全力抵抗,而且还要防备宋国的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