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报行天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吧,有的戏楼开得早,现在去正合适。”眼中满是怜悯的邵宁很用力地拍了拍萧靖的肩膀,又语重心长地道:“年轻人,还是要爱惜自己,万万不要伤了身子啊!”

第四十一章 劝说() 
睡眠不足让萧靖的反应变慢了。他愣在那里想了一会才理解了邵宁的深意,又赶忙追上去赏了他一个大白眼。

    没带潘飞宇,去京城的安全系数自然高了很多。两人大摇大摆地在城里逛了许久,邵宁才把他带到了一个叫做余音阁的戏楼里。

    比起明月楼之类的高档娱乐场所,从人们的着装上便可以看出,这里是三教九流云集的地方。看来,即便以瑞都的物价来说,普通人家要看出戏也不是什么很肉疼的事情。

    托邵宁的福,萧靖坐到了很靠前的位置。可惜,他并非票友,对戏曲几乎一窍不通。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演着,他只能不知所云地听着。

    留意观察了一下周围,他发现附近的人也大都没什么兴致。有的人哈欠连天地坐着,有的人在和朋友聊天,真正在认真听戏的人不算多。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戏班?”萧靖难以置信地道:“观众都这样了,我虽然不懂戏,也知道唱的肯定很一般啊。”

    邵宁无奈地瞥了他一眼,道:“你急什么?这是垫场的。才什么时间啊,哪有好班子这么早就登台的?呵,你居然还老说我性子急,简直是……”

    萧靖赶忙别过头去。不懂行就是麻烦,早知道邵公子如此安排,他还不如先给孩子上了课再过来呢。

    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邵宁又道:“我跟你说,要是来晚点,就连座位都没了,你知足吧!”

    萧靖忍了。他低下头发起了呆,可能他感觉如此这般的话时间还能过得更快些。

    因为工作太累又没睡好,萧靖直接就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如雷的欢声把他从睡梦里惊醒,想来是那个福喜班的人正式登台了。

    邵宁在一旁像疯了似的。若不是早知道这小子天生爱凑热闹,他没准都会以为这家伙打了亢奋药。

    睡眼朦胧的萧靖又望向了台上。一个将军扮相的人正在表演,那一举手一投足都极有派头。他这个外行人光看架势,也知道这人肯定比睡着以前看到的那个人要演得更好些。

    “这位兄台请了。”他对着同桌的某位陌生男子一抱拳:“请问,台上在唱的是什么啊?”

    虽然可能会被人鄙视,但不懂就问一直是萧靖的优点。其实,问邵宁也可以,但那家伙一旦进入沉迷状态就六亲不认的,还是别冒着被他一拳撂倒的风险去提问了。

    萧靖提问的对象其实也很疯狂。他声嘶力竭地叫着好,估计后世很多热门演唱会上的铁杆粉丝也不过如此了。

    无奈之下,萧靖又问了一遍。那人总算听到了,只见他收起了一脸的狂热,整个人变回了温文尔雅的模样,又红着脸道:“不瞒老兄,其实在下也听不懂。”

    萧靖:“……”

    听不懂你狂热个什么劲!这就是传说中的从众心理么?别人都在叫好,我不叫好就显得我不懂行?

    算了,还是等结束后干正事吧。

    福喜班的这出戏唱了一个时辰。表演刚完,萧靖就按照邵宁的吩咐等在了外面。

    若是在上一世,绝对不用搞得这么麻烦。只是,萧靖也不知道大瑞朝的艺人们对媒体的报道是怎么个态度,心里没底的他决定先聊着摸摸底,顺利的话再做个专访,那就锦上添花了。

    合作,就一定要你情我愿。邵公子是老票友了,在京城的“公子圈”里也是张熟脸,万一人家看在邵宁的面子上才勉强答应,那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萧靖让他自己找地方溜达去了。

    像福喜班这样的班组是要不停赶场的,既然进不去后台,那就在路上谈谈,也一样。

    没多会,一行人匆匆走了出来。走在前面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想来就是邵宁口中的马班主了。

    “马班主好。”萧靖上前两步,微笑道:“可否请您借一步说话?”

    当班主的,都是见过世面又八面玲珑的伶俐人儿。马班主一眼就看出这人不是什么富贵之家的子弟,但见他仪表不凡,也还是耐着性子笑道:“不敢,请问何事?”

    萧靖微笑道:“在下准备出一份报纸,其中一版会写一写福喜班的戏。到时,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捧场,福喜班也会扬名。不过,您这就要去赶场了,我不好耽误您太久;我想,等您哪天不忙的时候,能否与我一叙?”

    话说到半截,萧靖便感到了异样。马班主皱了下眉,又微微抿了下唇,似乎对听到的东西并不感冒。

    不过,他还是拱手道:“多谢公子美意。不过,福喜班已略有薄名,倒不需要公子费心。”

    听对方的语气,萧靖就知道他定是混淆了报纸和街边的小报。他本想再解释一番,可马班主又道:“如今的小报,真是无奇不有。写了什么,也是福祸难料,还是不触这个霉头吧!”

    说完,他摇头道:“公子不必多言,马某先行一步了!”

    萧靖被晾在了原地。福喜班的人一个个从他身边走过,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屑;待他们走远了一些,萧靖又看到马班主扭过头用余光看着自己的方向低声对同伴说了些话,神情显得有点无奈。

    劝说失败了,萧靖却没有感到沮丧。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要有吃螃蟹的人,福喜班也是有着自己的顾虑才不愿踏出这一步。若要怪,只能怪缘分不到。

    他坚信着,一定能找到有勇气站出来的人!

    “怎么样,人家没答应吧?”神出鬼没的邵宁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钻了出来:“要不,本公子去和他说说?”

    他的脸上虽然是一副说风凉话时才有的表情,可萧靖能从他的语气里听出来,他也在为兄弟感到遗憾。

    “不用。天下之大,也不止一个福喜班。”萧靖扬头道:“附近可还有什么好的戏班子么?”

    邵宁道:“有个永盛班,不过不在京城。这班子戏唱得顶呱呱,可是名气不大。他们一般都在长涡镇搭台子,现在去,应该能赶上!”

    萧靖眼前一亮。他用力一挥手,高声道:“事不宜迟,出发!”

第四十二章 就决定是你了!() 
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后,萧靖终于成功了。

    比起马班主,永盛班的班主向师傅要好说话得多。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一脸的憨厚相,而且还不太会来事;在班主这个由“人精”构成的群体里,他绝对是个异类。

    难怪永盛班的戏唱得好,行情却一直不温不火的了。

    听萧靖说明了来意,这个大大咧咧的中年人咧嘴道:“公子,您说的那些,向某全都不懂。不过,您肯定是为了我们永盛班好,老向我承了您的情。报纸什么的,您想咋写便咋写。就永盛班现在这样子,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大不了我们卷铺盖走人,换个地方继续唱就是了。”

    听到这话,萧靖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样心思大条又自带乐观属性的人或许比别的班主少了些谨慎,可是他话语间的真诚,还有给予心怀好意者的无条件的信任,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永盛班,就决定是你了!

    萧靖在现场看完了永盛班的表演。来的观众虽然说不上多,可每个人都看得非常专注。没有人自始至终地疯狂喝彩,他们只会在情节精彩处深吸一口气,再中气十足地喝上一声“好!”

    余音阁里的“捧角”不少。而这里的人,大都是来看戏的。

    等一场戏结束、观众都意犹未尽地散去了,萧靖又找到了向师傅。永盛班不用赶场,两个人坐在一起聊了快一个时辰,萧靖才深深一礼,告辞离去。

    至此,内容方面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当晚,堂屋里灯火通明。萧靖、邵宁、潘飞宇、董小雅四个人都在,商议和争论的声音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这样的日子,以后还会有很多呢。

    第二天一大早,其他三个人还在睡梦之中,萧靖又拿着东西直奔长涡镇。

    半个月后。

    萧靖坐在桌前,眉头紧锁。

    桌上堆着一大摞纸,是他从长涡镇张老汉家拿来的样张,加起来一共不到两百张。这些,是张老汉全家齐上阵后在一天之内印出来的数目。

    看得出来,张老汉下了非常大的工夫。雕版时,他按照萧靖要求预留了头版的报头、报眼、底栏等位置,还特意做好了区隔;为了容纳更多的内容,中间的字也被雕得尽可能的小。

    真是苦了这位可敬的老人。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减少印刷方面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新报纸是八开一版的。就是说,每一张报纸都是八开大小,只有正面印东西。先行刊发的报纸算上头版共有四版,那么印刷出来的总张数除以四才是报纸的份数。

    之所以这般设计,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原因以外,还有萧靖的一点点小心机;也不知道发行了以后,到底能不能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产量方面,萧靖曾了解过一些关于雕版印刷的知识。一个最熟练的工人,每天可以印出一千张左右。这个产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是在创刊初期,算上雕版和报纸内容的制作周期,那么这个数量还是勉强够用的。

    可是,张老汉那边的产能就不够了。就算每天能印出两百张,就算报纸做成半月报,除去雕版的时间,真正能印出来的又有多少?每份报纸要用四张纸,换算过来,就是他在雕版完成后可日产五十份报纸。

    这个数字,实在有点可怜。

    本来,萧靖就已经对制作周期很不满意了:半月才出一份的报纸,固然可以起到“饥饿营销”的效果,可你怎么说服潜在的广告商往里投钱?

    内容已做到能让人看懂并产生兴趣。结果,报纸却只能卖出区区的几百份,不说时间间隔,光是这感人的数字,就让他想要一头撞死。

    那怎么办?让张老汉加班加点?

    他当年确实是个非常出色的匠人,眼下他的身子骨也说得上很硬朗,但他毕竟年纪大了。萧靖知道,如果自己开口,张老汉绝对会毫不惜力地死磕到底。

    可是,让这样一位老人天天拼尽全力地为自己操劳,就算不弄出什么好歹,萧靖也会良心难安。

    怎么办?

    微一沉吟,他大声喊来了邵宁和潘飞宇。那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进了屋,就听得萧靖道:“快,把浦化镇和临镇所有摆摊代写书信的、测字算命的……哎,不管干什么的,只要识字,全都叫到咱家来!”

    虽然完全搞不懂他想干什么,那两位还是火急火燎地跑出去了。这执行力,真是越来越出色了。

    萧靖一愣,我话还没说完呢!

    想叫他们回来,哪里还有两人的踪影?

    算了,来不及交待我的条件,就等人到了再说吧!

    一个时辰后,萧家的院子变成了茶馆。四里八乡的三教九流都聚到了一起,人群中有道士、有算命先生,这场面真的会让人想起天龙八部里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大会。

    “请各位来,是有事相商!”

    萧靖踩着椅子站在正房门口一喊,所有人都望向了他。经常在空地上当先生才练就的大嗓门,居然还真有用上的时候。

    “萧某有些东西,需要人帮忙抄写。凡参与者,每人每天给二钱银子!但只有一样,这些东西是在下草就的一些聱牙诘曲之言,羞于外传;所以,众位要在我这里住上五日,中途不得回家,食宿由萧某承当!可有人愿意么?”

    看在银子的面子上,跃跃欲试的人很多。可是,一听到后面那个条件,一些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要走的,萧靖也不拦着,每个人还给了十文钱,就当是误工费。剩下的人,挨个在纸上试写了起来,其中字写得实在太难看的人,也被萧靖打发走了。

    挑来选去,还剩下十个。萧靖刚跟他们约好明天一早来干活,便急匆匆地冲进了耳房。

    干什么?收拾东西!

    家里的其他人也跟着忙活了起来,其中甚至包括董怀远。两个时辰后,耳房的东西都被搬到了院子里,东西厢房里也清出了很多物事。

    已住了五个人的院子要再住进十个人,大家也只能将就一下了。

    众人正在呼哧带喘地歇气,邵宁忽道:“既然房子这么紧张,我就把正房让出来吧!”

    萧靖脸上有了笑意。好同志啊,真是太自觉了!

    谁知,邵宁又道:“嗯,本公子就勉为其难地去西厢房挤一挤吧……”

第四十三章 镜报() 
辰时了。再有一个时辰,负责抄写报纸的人便会纷至沓来,这小小的院子将变得无比热闹。

    萧靖提着笔坐在桌前,可过了一会又把笔放下了;如此反反复复了很久,他也没在那张有着大片空白的纸上写下哪怕一个字。

    创刊词到底要写点什么好?

    其实,这并不是个急活。毕竟其它三版都已最终定版,光是那些,就足够张老汉和抄报者们忙上好一阵了。

    不过,萧靖没有拖延症,他很不喜欢把任何要做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的那种着急上火的感觉。

    所幸,报纸的名字已经决定了,他不必同时处理两件麻烦事。

    报头的位置,写着两个大字:镜报。这个名字的语源,可不是英国那个镜报。

    当时为了谁来题字这事,还发生过一番争论。萧靖想找邵员外,邵宁却牛逼哄哄地道:“找我老子干嘛,本公子来不就好了?”

    他的字虽然不算难看,可比起萧靖的也还是差了一些。董小雅的书法倒是像她的人那样清秀柔婉,但传统意义上的报纸题字都是苍劲有力的类型,女孩子的字写上去,难免会给人一种缺乏力度的感觉。

    萧靖也动过别的心思,比如从本朝或历史名人的集子里取字,组拼一个《镜报》出来。谁知,这想法刚说出口,就被邵宁深深地鄙视了:“你要是不怕被人口诛笔伐,就选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