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报行天下-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攻一守在旁人眼中,倒像是赵王本来就是上去虚扶的一样,总算给他留住了面子。

    赵王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不过,他还是呵呵一笑,道:“雪儿妹妹,好久不见了,你还是这么漂亮……不,是越来越漂亮了!便是天上的嫦娥仙子,怕也比不过你。哎,你可真是我大瑞第一美人啊!”

    夏晗雪施了一礼,不咸不淡地道:“殿下谬赞了。”

    笑呵呵的赵王忽然换上了一张阴沉的脸,义愤填膺地道:“哎,只可惜父皇要把你嫁到北胡去。本王数次苦劝,他就是不听。雪儿妹妹你细皮嫩肉的,又习惯了京城的生活,送到那鸟不生蛋的草原上去,又怎么吃得消!你等着,我再去和父皇说说,没准半路就会有旨意把你们叫回来。等你回来了,可要好好的谢谢我,嘿嘿……”

    他越说越离谱,甚至说出了“如果胡人要霸占你,本王就提兵与之决战把你夺回来”之类的极不靠谱的话。

    赵王简直就像是一只嗡来嗡去的苍蝇,让萧靖极是恶心。夏晗雪倒是能泰然处之,她面无表情地听对方说了一大通废话,才冷冷地道:“殿下的一番美意,奴家记住了。敢问殿下,要看就要过了良辰吉时,奴家可以出发了么?”

    赵王这才回头看了眼一脸黑线的司礼官和面面相觑的众文武,咧嘴一笑道:“呵,你走吧,本王就不耽误这和亲的大事了,不过你要记得我说的话才好……”

    他的话音刚落,夏晗雪便郑重地行了一礼,道:“恭送赵王殿下!”

    礼乐响起,夏晗雪忙不迭的在莲儿的帮助下钻进了车厢。闪到一旁的赵王摸了摸鼻子,脸上玩世不恭的淫笑瞬间就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冷笑。

    突然,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回头望去,大车已缓缓前行,并没有不对劲的地方。

    奇怪,怎么会有杀气?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人才() 
和亲队伍的规模很大。除了夏晗雪身边的人,外围还有千名官军护卫;如此庞大的编制自然走不了多快,到傍晚扎营时,一行人连萧靖北上时曾两次停留的那个镇子都没走到。

    出师不利这个词简直太适合他们了:营地扎好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天上忽然吹来一阵邪风,很是邪性地把送婚使大帐旁边的旗杆吹断了!

    许多军士勃然变色。

    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迷信的时代。不少事情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人们就会往莫名其妙的方向胡思乱想。一般来说,大风折断旗杆代表敌人要来劫营;如果不是劫营,那就意味着军事行动要遭受挫败。对于一支和亲的队伍来说……反正不什么好兆头。

    北胡这个名字在大瑞民众的眼中无异于杀戮和噩梦的代名词。军中虽有很多血性男儿,可也有些人一听到这俩字就会腿肚子转筋,连路都走不动的。千里迢迢去送亲哪里比得上悠哉悠哉的在驻地混日子?许多人原本就不愿北上,待亲眼看见了断成两截的旗杆,心里就更是打鼓。一时间,整个营地里到处都能听到窃窃私语的声音,连军官扯着嗓子的喝止都无法弹压。

    送婚使葛大人冲到营帐外一看,脸马上就绿了。

    他本是礼部一名不得志的员外郎,基本处于混吃等死熬资历的状态。和亲的事一定下来,众人便开始商讨送婚使的人选,而葛大人“有幸”被选中了。

    选中他的原因有三:第一,两国和亲是件大事,送婚使的级别太低说不过去,太高又抬举了胡人;议来议去,还就他这从五品的员外郎最合适。

    第二,众位大人都不傻,谁都知道这是趟没有半分好处的苦差事,弄不好还要搭上性命。相对来说,像葛大人这种“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闲人,正适合用来当炮灰。

    第三,礼部与夏鸿瀚亲厚的人不多,大家都不太敢和这位泥菩萨走得太近。可是,出于对夏家的敬畏,官员们同样不敢对夏鸿瀚表现出明显的疏离。结果,就只能和他若即若离了。

    夏家把女儿嫁到北胡是件极其憋屈的事,所有人虽然嘴上不说,却都心知肚明。为了体现同僚间的关怀,定要派个和夏家关系较近的人去,才好在路上贴心又尽力地照顾夏晗雪,也算卖给夏鸿瀚一个面子。

    最后,礼部尚书不得不亲自拍板:小葛啊,就决定是你了!听说你和夏大人交情不错……你可别推辞,咱这的阿二过年那会可看到你去夏府送礼拜年了!嗯,就这么定了!

    不管葛大人如何双手乱摆地否认,他都当仁不让地成了“赶鸭子上架”里那可怜的鸭子。

    当“鸭子”化身成为送婚使,一切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呆呆地望着地上的旗杆,悲从中来的葛大人在心中嗟叹道:悲剧啊!早知道会这样,老子就不抱着巴结夏鸿瀚的想法去给他送家乡的土特产了!

    难过也没辙,问题总得解决。作为整个团队一把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呢,这锅可甩不出去!

    愁眉苦脸的葛大人憋了会词儿,不知怎的忽然福至心灵,一拍大腿哈哈笑道:“汝等不必多虑。旗杆折断,乃极吉之兆也!如此一来,县主幸甚,大瑞幸甚,天下幸甚啊!”

    出现在附近的萧靖差点把下巴砸到地上。

    他虽然有些点子,却没打算帮着出主意。毕竟,他是整个送亲队伍里最盼着树倒猢狲散的人,没有之一。

    要是真的人心动摇一哄而散,只怕萧靖都能把眼泪笑出来。所以,他就是跑来看热闹的,绝对不怕事大。

    送婚使这话是什么鬼?莫非,他已有了说辞?

    面带微笑的葛大人环视着一脸懵逼的人们,又俯身捡起一截旗杆,高声道:“可有人知道这杆子是什么木材做的么?”

    兵士中有个可能是以前做过木匠的人,他走到近前看了看又摸了两下,小声道:“若小人没看错,此木应是产于柔佛的茚茄木。”

    葛大人赞许地道:“不错,你很有见识。你可知道这茄字的另一个念法么?”

    那人摸了摸脑袋,憨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是什么文人雅士,咬文嚼字什么的绝对不是长项。

    除了茚茄木,他或许还知道红烧茄子、鱼香茄子;要说这字还念啥,他就真不知道了。

    葛大人自得地笑道:“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个字还念佳,佳期如梦的佳!”

    一群大头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呆住了,他们可不想听送婚使大人掉书袋。

    无奈之下,葛大人只能耐心地道:“旗杆断成了两截,对不对?成双为偶,茄亦作‘佳’,此为佳偶之意。适才那阵风甚是强劲,可并不暴烈,又是这时节极为难得的南风。我等正要向北,这岂不是“一路顺风”?送亲的队伍才出发,便蒙上天赐下南风,这岂非神风乎?县主出嫁之日蒙神风吹断茄木旗杆,这不是‘天赐佳偶’的寓意么?”

    葛大人越说越起劲,连胡须都在微微颤抖:“茄房乃莲蓬也。你们在家乡的时候可曾采摘过莲蓬?可曾吃过莲子?成过亲的人都知道,莲蓬中有众多莲子,民间皆喜其‘多子多孙,儿孙满堂’的寓意。

    旗杆从中间被吹断,两截杆子几乎一样长,喻示着大瑞与北胡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兄弟,早就应该并肩携手。佳偶成双,茄房亦成双,这说明将来广灵县主与夫婿不仅能子孙满堂,其子女还能惠及大瑞与北胡。

    本官以为,子女中的佼佼者不仅会成为北胡的贵人,兴许还有人能随母姓复姓夏,将来回到大瑞做出一番事业。血浓于水的亲兄弟架起两国沟通的桥梁,共同为天下人谋福祉,这是怎样的一段佳话!呜呼,大吉,大吉啊!”

    他本来还想拿归汉的金日磾举例子,后来一琢磨,金日磾是死了爹才投奔汉朝的,说出来未免不吉利,于是就把话咽回去了。

    站在一旁的萧靖彻底无话可说了。

    这是人才啊!

第二百三十四章 尊严() 
国人非常聪明,处理问题也极其灵活,同样的事轻轻松松就能讲出若干种意味完全不同的说法来。

    像海瑞那样一根筋的实诚人,毕竟是少数啊。

    就好比各种所谓的凶兆,想给它们找个好说法还不容易?

    武王伐纣时风雨大作,不仅鼓毁了旗杆折了,连给武王拉车的马都被雷劈死了。别人都觉得不吉利,周公也以卜筮结果不好为由请求退兵,姜太公他老人家却说:“打仗这事别扯上啥天道,顺应天道未必就吉,逆天而行未必就凶。智将从来不管这套,只有愚蠢的将领才拘泥于它……”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颇有种“我的吉凶我做主”的气势。

    要是换了姚广孝,就顺杆爬说得天花乱坠的了。朱棣决意起兵靖难时突然风雷大作掀起屋瓦,别说士兵了,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觉得是不祥之兆。可姚和尚呢,愣说这是“真龙升天,风雨大作”,硬生生地把所谓凶兆变成了王道霸气,天命所归,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结果,靖难军进了南京,朱棣也成了永乐天子。

    送婚使葛大人的一番忽悠虽然难免有牵强之处,可用来说服下面的兵丁却是足够了。这年头从军的十有八九是大老粗,他们对有学问的读书人是十分敬重的,对人家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很是信服。

    于是,围观群众默默地散去了,好多人在离开时还面带喜色,好像这趟差事真的是顺天而为,自己也与有荣焉一样。

    葛大人的嘴角抽搐了几下。他对随从使了个眼色,低声道:“去,把这杆子收好了,千万别扔。还有,再去找个旗杆来,要结实点的。如果没有,就差人快马到京城去取!”

    随从领命去了。他刚想回帐歇息,余光就扫到身侧有个卫士模样的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那眼神极是诡异。

    身上有点发毛葛大人马上望向了那人……对,他就是萧靖。

    虽然很佩服葛大人的急智,但萧靖对人家的话也是各种不爽。

    什么“天赐佳偶”、“子孙满堂”,都是胡扯!

    萧靖就像是个女朋友被人拿来说荤笑话的男人,整个人都不好了。那胡人算个毛线,你这不是变相恶心了夏小姐么?

    见送婚使看向这边,他连忙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只留给对方一个背影。

    回到营地,夏晗雪的帐篷里已飘出了香气。夏家的人很是齐心地聚拢在一起,人人的脸上都有忿忿不平之意。

    “怎么了?”萧靖问道:“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他虽是外人,却是夏鸿瀚亲自安插进队伍的,家丁们也多多少少知道他和自家小姐、表小姐的关系。所以,这支队伍名义上的领队是夏三,实际上却是萧靖。

    听他问起,有个家丁咬牙切齿地道:“萧大哥,适才小人去外面办事,听到一个礼部的吏人和人聊天,说……说胡人对和亲这事其实简慢至极,他们根本就不重视我家小姐,说什么‘国贫未能备厚礼’,连给朝廷的聘礼都没多少,不过是五百只羊而已……真的有这回事么?

    萧靖默然。

    夏鸿瀚和他讲过一些关于和亲的事,可“五百只羊”什么的,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中原王朝从来都很注重和亲的礼仪。汉代和唐代曾拒绝过匈奴人与突厥人的和亲请求,理由便是“婚姻将传永久,契约须重,礼数宜周,今来人既轻,礼亦未足……”

    这再正常不过,大国往往要面子、讲礼仪,随随便便的和亲实在有失身份。平民百姓家嫁女儿还讲究个像样的聘礼呢,两国之间的和亲又岂能随意处之?

    可惜,有人就是不吝你这套。五百只羊……

    若赶上餐饮的旺季,这数目不过是京城及周边五十多家大酒楼一天的用量而已!

    夏晗雪这般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女,完全可以作为大瑞朝优秀年轻女性的代表。一位活色生香、世间少有的丽人要出阁,收到的聘礼只有五百只羊?

    这简直就是侮辱!

    车舍里部落就算再穷,也是个生存了数百年的大部落。跟汉人打了这么些年的交道,怎么可能半点金银珠宝都没有?部落里的贵人还有他们的女人都不用穿金戴银的么?

    就算他们真的很穷,除了草原上最不缺的牛羊以外身无长物,那他们对北方的数次劫掠又该怎么说?那些肮脏的、洒满鲜血的“战利品”呢?难道,就不能拿出一些来意思意思?

    说白了,人家压根就没把和亲当回事,连做做表面工夫的念头都没有。

    萧靖完全能理解夏家人的愤怒。自家小姐简直像个不值一文货物被人丢来扔去,不仅卖家不爱惜,连买家都不爱惜!

    这也难怪,谁会在意几乎是免费到手的事物?

    这礼部,这朝廷,某种意义上说真是无可救药了。

    后世学外交的学生,有些人会被要求多读几遍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啥?外事无小事,外交人员便是国家的尊严与体面,自然要多学学蔺相如、晏子、苏武等人的事迹。

    大瑞朝倒好,连脸都不要了,就差没说上一句“我们把广灵县主倒贴给你们”了!

    虽然嘴上没说,事实也差不多。与夏晗雪同行的嫁妆十分丰厚,大瑞朝确实是倒贴钱送走了她最出色的女儿。

    萧靖看着目眦欲裂的家丁们,低声道:“朝廷如此决定,你我又有什么可说的?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与其为了这些我们无法决定的事烦恼,还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全力护得小姐周全。若有人真的轻慢了她,萧某就是拼着一死,也要讨个公道,相信诸位也是一样。”

    众人默默点头。就在他准备说几句轻松的话活跃一下气氛的时候,不远处飘来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你这人就是胆子小,去趟草原有什么可害怕的?老子早想见识见识那北国风光了,还有胡人做的烤全羊,听说也比京城做的强多了……”

    萧靖扭头一看,高兴得差点从地上跳起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故人() 
萧靖万万没想到: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