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群。

    那么对于技术掌握程度比较低的工人,便可以放到其他工厂去从事培训工作,如此以来,将会有更多的原材料汇集而来,到时候付出的材料采购成本,说不定还不会超过对方撬墙角的花费。

    当然,这样的策略只能对付普通的世家大族。对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恶意的门阀,这样的套路,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抢走人才的口子。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条苏宁不得不接受的原因,那就是很多工人在进入他们的公司之后,都已经有了不低的技术水平,然而他们的上级,总是会存在更多的比他们技术更优秀的工匠,这就让他们迟迟看不到出头之日,而其他公司给出的待遇,有源源好于本公司,所以他们不太可能抵挡得住跳槽的诱惑。

    这本是21世纪的人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逻辑,然而苏宁却没有想到,他竟然早早地发生在了东汉末年,这是他自己带过来的影响,却不曾想我无情的家住在哪自己的身上。于是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需要面对的难题,在这方面,苏宁能够想出的方法并不多,或许它更多的需要几名企业家或者经济学家,来帮助他完成这方面的布局。

    不过于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发展自身的生产力,新的技术将为它带来新的利润。而这些相对于东汉末年来说的新技术,对于那些被苏宁召唤出来的人才来说,都是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有的甚至干脆就是他们所发明的,于是,他们只需要花费极短的时间,让那些技术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就可以了,他们不再需要像上辈子那样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探索。这就大大降低了苏宁的客运成本,使得每项技术的利润区间都大幅增加。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他武威郡治下的几个银矿,最近都有了巨大的产出。新式的冶炼技术,矿井钻探技术,都已经出现在了武威郡的地盘上。

    苏宁手下的渭水公司,此时你已经开始从纺织轻工业向机械重工业转型。这个可怕的速度是历史上从不曾见过的,然而,一群在历史长河当中闪闪发光的群星,觉得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继续加速了这一进程的运转。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拜耳的召唤者,为他带来了一个更加震撼的消息!

第159章 阴谋如云,惊喜如雷—2() 
这位拜耳,并不是拜耳制药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希…拜耳,而是来自奥地利的那位拜耳。此人在冶金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工业制取氧化铝的方法,后世人称之为拜耳法。

    这种方法叫什么名字,其实苏宁并不关心。主要是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工业产物,实在太让苏宁震惊不已。

    铝元素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所以想要制备出单质铝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氧化铝就成为了它的重要储存方式,无论是哪种铝合金的制造,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而铝合金本身质量轻,硬度大的优势,又使他成为多个领域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钛金属被广泛应用之前,它就是航空航天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时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也相当可观,这为它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1世纪的生活中,包括铝合金门窗在内的许多应用,都是人们说司空见惯的存在。但是东汉末年的居民,还不知道这种金属的厉害之处。

    苏宁婴儿突然萌生了一种新的想法,或许可以用它来打至轻盈的盔甲,用来防范中远程射来的箭矢。由于铝合金的硬度比较大,所以对于穿透性比较强的武器,防御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这种盔甲简直就是骑兵们的福音。毕竟过度沉重的盔甲将限制他们的速度,而轻便却具有高防御力的铝合金盔甲,将毫无疑问可以保住他们大多数人的性命。

    有了这样的想法,苏宁便开始动员起来,只可惜武威郡境内的铝矿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开采起来也颇有难度。

    不过这些困难因素在几位冶金学狂人面前都不算什么,他们在得到苏联的支持之后,立刻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疯狂工作,同时,水利锻锤也逐渐出现在了武威君境内的几条河流上。它们已经能够实现打到板甲的基本目标。

    同时,银币的制造也被阿莱和阿罗两位经济学家提上了日程。虽然在技术上还不完全成熟,但掌握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巨大的利润,这是两位经济学家极为重视这件事情的原因。

    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模具,直瞪着眼睛口说一声技术过关,便开始铸造他们筹谋已久的苏大头。

    所谓的苏大头,就是仿效远古时期袁大头的银元,而制作出的一种银币。这种银币应该具有怎样的购买力,与铜钱之间又该用怎样的兑换比率来互换,都还没有被详细的计划出来,但是,在渭水公司内部已经树立的多个项目,都需要足够的经费来推动发展,所以,一个能够带来巨大利润的货币,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可是,液晶口因为金属铬等资源的缺乏,迟迟无法做出吹上一口能在耳边嗡鸣许久的银币效果。在不能确保防伪技术安全可靠又简便易行的前提条件下,如果贸然将大量银币投入到市场当中去。那么带来的可不光是通货膨胀的恶劣效果,还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安全隐患。

    所以苏宁并没有贸然同意两位经济学家的意见,反而是想了一个折中方案。多年的经济史研究,让他对西方货币铸造的历史有所了解,他至少还记得螺杆压币机这么个玩意儿。于是就让几位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召唤者,将之复原了出来。

    不久之后,苏宁就从黑塔部落招来了一群可靠的不屈,并将他们秘密地隐藏在武威郡的沙漠边缘地带。这帮人的任务之一,就是使用螺杆压币机进行铸币。如此以来,东汉朝廷等于在凉州开办了一家中央银行,只是这大央行并没有在朝廷备案,也不会服从朝廷的任何指示。他只会为苏宁的原料采购,提供足量的资金支持。

    这么多的好处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金属银虽然在古代算得上是贵金属,但银质的货币罪东汉末年的人来说还相对陌生,所以,银币在东汉末年的推广成本还是很高的。百姓们对银币缺少基本的认知,也就无法产生对他的信任,你要知道如果货币得到百姓的信任,哪怕它本身是一张纸,也将可以通行天下,后世的人民币等纸币,也都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点就是,银币的大量发行势必会引起朝廷的注意。到时候苏宁想要尽量隐藏自己实力的构想,将会很难以实现。

    所以,悄悄的发行铜币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更何况银币方案短时间内也无法进行。

    解决了回家和货币的问题,苏宁便又在军事装备和资金来源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他还需要面临几方面的考验,其中之一,便是贸易量的扩张问题。

    苏宁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凉州本地有许多豪门已经开始准备联合打压他,他的很多商品在凉州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尤其是几家豪门聘请了几位有经验的员工之后,更是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了市场,由此以来,他们便不再需要购买渭水公司的产品。

    而刚刚从苦日子里熬出稠的普通百姓,此时还没有足够的积蓄购买工业品,他们虽然从苏宁的公司当中赚取了不少的收益,但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收入存储起来,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饥荒和疾病。

    所以,凉州境内的乡野形式如今是这样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因为工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而出现相应的增长。而工业发展的脚步又不能因此而停歇,否则,整个凉州的君山全疆没有足够的工业产品来支撑。于是,如何在不影响工业产能迅速提高的同时,充分的释放消费潜力,成为了苏宁等人的一大问题。

    这个问题足足让苏宁忧愁了半个月之久,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个人叫做马翼!

    马翼,跟马超的父亲马腾一样,都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但怕你忙得连路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密切,历史上,他的儿子马岱倒是跟随马超南征北战了半生之久。但他本人,总是和其余的几个儿子,一起前往了西域,躲避凉州的连年战火。

    这是他之所以前来会见苏宁,便是因为听说苏宁遇到了滞销的难题。对此,他的解决方案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让这些商品,踏上丝绸之路。

    他刚把话挑了个头,苏联的脑海之中就闪过了无数雷鸣电闪。武威郡正处于河西走廊之上,控扼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地带。他苏宁怎么能够不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呢?

    于是在三天之后,苏宁将全部手下都聚集起来,召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会议,在他的安排部署之下,渭水公司未来两年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向东扩展自己的商业触角,而是厌恶将自己的产品,运送到西方去。

    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稀奇古怪的产品,然后将之贩卖到中原一带,获取的利润,将是难以想象的丰厚。

    之所以要上新宇走上一遭,才到中原去贩卖商品,而不是直接将自己当商品贩卖到中原去,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因为信誉的商品在中原的认知程度比较高,毕竟复仇之路已经开启了上百年的时间,双方的商业交流有着完全可以信赖的基础。而中原地带对于凉州货物的认知比较低,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凉州货物的宣传成本。至于西域的居民是否会认可来自凉州的东西,苏宁并没有过多的担心,他只需要告诉那些西域的胡商们,这是中原地区此前并不曾向他们出售的稀罕物件儿。原本,这都是秘而不宣的宝贝,但如今,大汉天子想要聚拢更多的财富,以便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叛乱,所以,才让这些宝贝来到了西域地区,换取足够的金钱和宝物。

    如此以来,三方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唯独凉州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人手和时间浪费在交通上。

    然而想要创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迈开勤劳的双腿,动起勤劳的双手,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苏宁的另一个考量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就是凉州,大量工业品如果贩卖到中原地区,势必会引起中原地区的好奇与探索,到时候,中原地区将很有可能掀起跟风的浪潮,一旦那一带的工业基础达到一定的水平,将会给日后称霸那一带的军阀,提供更加优良的工业支持,到时候,中原军阀的势力将有可能威胁到凉州地区的安全。

    凉州人可不会把实用的好东西贩卖到那里去。这与苏宁的利益显然不符。至于他们通过报纸上而摸索出的新技术,苏宁反而是喜闻乐见的,因为报纸上刊载的所有技术,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否则是不会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而那些技术,都是在凉州已经极其成熟,甚至已经逐步淘汰的低等技术。即便传出去,也不会对凉州造成太大的威胁,更何况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控制着知识的传播,他们并不允许墨家之学在他们的地盘上复兴。故而,即便有人愿意学习报纸上刊载的新兴技术,也会受到世家大族的打压,反而不能很快地流传起来。

    由此,新的市场布局便逐渐形成,苏宁的注意力,便逐渐从战略的抉择层面上解放出来,开始注意细节的发展和完善。

    他知道接下来的两年,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两年之后,黄巾起义将会席卷天下,到那时,凉州也会出现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叛乱的主要首领,正是此前曾经见到过的韩、边二人。但叛乱的主要力量,却是一支叫做湟中义从的羌人武装。

    苏宁知道,自己在凉州境内安置了太多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几乎每一项都可以制造出巨大的利润,他们将在排卵期间成为叛军重点进攻的目标,所以,这两年的计划与安排,必须进行的天衣无缝才行。

第160章 冬生夏冰() 
随着苏宁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凉州境内的各股势力,很多以前没有被留意到的细节,开始逐渐的进入到了他的视野之中。

    首先是两个人的名字发生了变化,当年在酒店之中曾经见到过的韩约与边允,这是已经更名换姓,称作韩遂和边章。

    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这一变化应该发生在两年之后,这两人举兵反叛大汉朝廷,虽然名义上是要剿灭宦官,但其实都是为了拥兵割据。大汉朝廷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被忽悠过去,所以立即对他们发布了通缉令,那时候的大汉朝廷依旧拥有一定的威信,即便远在凉州愿意亲身冒险,试图拿下他们的项上人头。所以他们为了自己小命的安稳,不得不更名换姓。

    不过他们现在还没有举起反叛的旗帜,怎么就这样着急地改掉了原来的姓名呢?苏宁对此有些疑惑不解,但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他索性关停了自己那个落后的单核处理器,寻找淡淡的烤肉香味儿,来到了系统的面前。

    系统依旧是那个爱吃肉的女孩,只是这次他的旁边多了一瓶高度酒。如果苏宁没有记错的话,她的酒量非常一般。每次喝醉之后,都需要侍女呼唤渭水义从的兄弟,来将她抬上担架,搬进屋里。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情况屡次发生,就放弃自己喝酒的习惯,反而反而每次都用强硬的语气,对劝说他的人分辨道:“我不喝酒,怎么能练出酒量来呢?瞧你们,一个个都是不倒翁,只有我,只要一小杯,就能把我灌倒在地!”

    众人听了她的这番话,纷纷晒笑着离开。酒桌上的面子问题,是很多大老爷们都能理解的事情,所以在这件事上,不好勉强于他,然后苏宁却很清楚,系统根本就没有和人拼酒的习惯,每次在重要的场合少饮酒,她都只是轻啄两口,而且助您治下很少有大规模的宴会,除非是传统节庆期间,还会放开禁酒措施。而即便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苏宁也没有看到系统喝的伶仃大醉,显然他克制了自己饮酒的冲动。既然如此,他说出来的这番话,显然就只是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