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一大早,赵云如同他在战前那样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学校的门口,汉阳大学附属小学,以种花家的名义在汉阳郡之中已经打出了名堂,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之中,马超和他的同学们,像童年的孩子们展示了种花家教育的成果。虽然他们最终还是依靠赵云才全身而退,然而马超的英勇已经在凉州境内传播开来,就连远在老家的马腾,也对此有所耳闻,不过那时还是拉不下架子来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接回去,所以此时的马超依旧住在马翼家里,和马岱兄弟几个一起生活。

    马岱虽然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但是身体条件也很出众的他,已经开始练习武艺。苏宁似乎已经看到了马家军称霸凉州的场面,只不过在本时空之中,他苏宁才是这支军队的主帅。

    不过那支军队,目前还只存在于纸面上,如今他手底下,已经掌握有渭水义从、黑马义从,第一纵队等数支力量。就连北宫伯玉的湟中义从,目前也还有两万骑兵掌握在赵云的手里,苏宁临时还没有归还这批借兵的想法,他的借口自然也非常好理解,那就是在长城以外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目前现在不是还不还在做着负隅顽抗的尝试,所以包括苏宁在内的高级将领都还不能掉以轻心。

    北宫伯玉对周一点没有表达丝毫不满,自他的角度看来,如果苏宁能够将他的孙子培养到周群的那个高度,那么他手底下的不重,便可以平稳的交接到孙子的手中,至于他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在他看来显然不足于掌握10万余部众。

    赵云对他的这个打算,隐隐约约之中也有所察觉,所以双方几乎是形成了一股默契。虽然他知道手下的这支湟中义从并不忠心于自己,而且他们贼性难改,时刻都有造反的可能。但他还是准备尽可能的尝试掌握这支部队,以便让苏宁接下来的发展计划都以平稳推行。

    就在他一边和孩子们说笑,一边心中盘算着未来计划的时候。一个让他出乎意料的人物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雕饰精美的种花家门前,荀攸竟然像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向门前的雕塑鞠躬。那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的浮雕是世界地形的形状。他在中华家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就已经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当时远道而来的并州刺史董卓,甚至也曾经为之而惊奇过。

    后来这个雕塑就成为了中华家的标志性之一,它代表着无尽无穷的学问,以及广阔无垠的天地,所以,每一个在这里求学的孩子,都要虔诚地向这座雕塑鞠躬致意,这象征着他们在无边无际的学问之海中,只是虔诚的一滴海水。他们决不能反正你面前放肆,在学问面前自大。

    但这在以往,都是孩子们才会做的事情,要知道这里,都是些七八十来岁的小孩,却没有荀攸这个年纪的人。

    那么他来到这里是做什么的呢?难道他真的是来求学的吗?这不禁让赵云好奇起来。

第148章 成年小学生与少年大学生—7() 
从那之后,赵云就安排与他相熟的那些小孩子们,暗中留意荀攸荀公达的一切动向,而马超等人,更是直接将这个人当成了奸细一样对待。他们竟然不知道对方的用心所在,但孩子们的心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下,将这个秘密的监视工作,搞成了一次监控内部间谍的行动。

    至于其间究竟经历了一些怎样的事情,又会在将来碰到怎样险恶的窘境,那也只有他们这帮孩子才会深有体会了,其他人,都只能通过他们留下来的秘密记录,去揣测当事人执行任务时候的心态。

    他们的这次行动,是苏宁势力所执行的第一次类似间谍行动的任务。20年之后,那些活跃在秘密战线上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为他们开辟这条先河的,竟然是十几个当时只有七八岁年纪的小孩子。

    至于普通人,对于这样的事情更是难以置信,他没看到的,只有当事传为奇谈的一件事情,只有七八岁的徐福和郭嘉进入了汉阳大学学习,而已经成年的荀攸荀公达,反而以一名成年人的身份进入了小学学习。

    当别人问起学游学功达,他为什么会来到小学学习的时候,这个人总会一脸谦虚的表示,由于他对学问的不严谨,所以在汉阳大学的招生考试中落榜,故而在叔父荀彧的劝说之下,决心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哪怕是与孩子们一起,他也要将苏宁带来的学问学好。

    别人继而又问他,你这样的做法难道就不怕别人嘲笑你吗?

    荀荀公达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慷慨陈词的说道,我对于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这条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我都不会放弃,一句别人的嘲笑又算得了什么?

    这时他得到的,总是别人对他的称赞和嘉许,因为他的谦虚好学,是这个时代的学子们所最为骄傲的精神要素。

    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苏宁的耳中。他与系统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比较一致,而是作为人不可能对他们说不推崇的技术科学,表现出过分热忱的追求。毕竟他们主张文章指天下,而苏宁则主张用双手开拓未来。

    那么他进入小学学习的这件事情,就显得较为奇怪了,不过苏宁也没有对这件事多加防备,因为他总会将核心的学术内容,放到与那些召唤者们的讨论之中,至于能够教授出去的那些内容,都是成熟已久的成型内容,不要说在凉州境内已经开始推广应用,很多平民百姓对他们所从事的领域都有了崭新的理解,就连外地的那些行商,也对相关的知识有了不少的理解,否则他们将无法判断商品的价值,以及可能的利润空间,那对他们的买卖来讲,可能是致命的威胁。

    所以即便寻友寻工大获取了这里的教学内容,并将他们带出凉州以及苏宁的控制范围,那也只是在横向上传播了这项技术,并不能对苏宁的失利造成重大的威胁。而技术的横向传播,对于苏宁来说也是迟早要进行的。他不能接受每一块新占领的土地,都要在毫无工业基础的状况下从零开始建设。他只需要保证己方科技,存在明显的技术壁垒和代差优势就可以了。

    所以这件事情被你很快的丢出了他的脑海,他并不知道的是,一群小孩子却将这件事提上了心头,他们无时不刻的不在注意着那个叫做荀攸的家伙,以至于两年之后有些奇怪的事情逐渐展露出苗头的时候,那群孩子们为苏宁带去了一个挽救他生命与理想的重要消息。

    他之所以会对这件事出现疏忽,主要还是摆在他面前的工作太过繁重,首先就是对于有军队的重新整编。因为他经常进行羊毛贸易的那几只部落,已经和一些汉人士兵们一起整编成了渭水义从,他们在规模上虽然逊于湟中义从,但由于它们自从成立以来就接连取得胜利,使得他们的士气十分高涨,又由于他们的部落已经困在了苏宁的羊毛贸易之上,家中的生活也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而日益改善,这让他们的心气儿和忠诚,都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增长趋势。

    而第一纵队则顽强坚毅的作风成为了苏宁重点倚仗的主力部队。他们奔袭千里,东援雁门郡的壮举,甚至在整个大海都传为美谈,前不久还传来消息说,当今天子刘宏准备将这支兵马调到洛阳去守卫京都,只不过被老奸巨猾的凉州刺史梁鹄给挡了下来,理由自然是这支部队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骊靬人,而他们在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大汉朝廷完全能信任的势力。

    所以这支部队就此留在了凉州,虽然失去了拱卫首都的机会,但却得到了一次大扩编的契机,新征募的士兵很多都是慕名而来,他们大多身怀绝技,在凉州境内或多或少都有些侠义的名声,盗匪之类的人物,是不敢向这支军队里钻的,要知道苏宁最是痛恨打劫贸易的人物,那支偷偷摸摸入凉州境内的鲜卑人骑兵,就是在打劫了给她送羊毛的部落之后,遭到了他的猛烈还击,最后才引发了这一场汉朝与鲜卑人的惊天大战,而最后的结果,则是苏宁取得了完胜,就连皇帝陛下对于苏宁的功绩也是赞赏有加,谁还敢在苏宁面前撒野呢?

    而最后的黑塔义从,都有黑塔部落改编而成,他们跟随苏宁在之前的战争当中,取得过一场不可思议的胜利,同时他们在名义上也是苏宁的部曲,这是一支不需要忠诚教育的队伍,因为他们生而为苏宁所战,死而为苏宁所葬。

    与此同时,第二纵队的建设计划也被摆到了苏宁的面前,武威郡的士兵们,目前已经被集结起来,准备进行一番选拔集训,通过这场集训的士兵将会被重新配发武器,他们将在不久之后拥有不输于第一纵队的战斗力。

    然而在凉州境内,正在囤积实力的却不只有苏宁一人。

第149章 俗套的新权限…1() 
“枹罕的宋扬、宋建兄弟,汉阳郡的王国,金城郡的韩遂,目前来看都是主攻的主要对手,而凉州境内势力最为强大的北宫伯玉,则始终是一个潜在威胁,如果不能尽快将其拉拢,那就势必要采取防范措施,否则一旦他突起发难,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一切,都有可能付之东流。”

    杨大眼的见识,依旧是如此的犀利。三言两语之间,就将当下凉州的局势剖析得一清二楚。与会的苏宁一系各级将领,无不对他的看法赞誉有加。

    只不过他接下来说的一番话,却没有继续得到普遍的认同,而是引起了剧烈的分歧。

    “所以我认为,主公应该尽快前往武威郡,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加快发展脚步,尽快超越在汉阳郡取得的成绩,毕竟汉阳郡位于凉州核心地带,属于四战之地,但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之中,很难得到保全。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同等重要的根据地,以免在一场战争当中失去我们全部大家底。”

    他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立刻遭到了甘宁的反对,甘宁自打来到凉州以后,就负责汉阳郡各项产业的保卫工作。苏宁更是将他曾经的承诺,换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描述来告诉他,那就是在即将成立的工业园区总公司之中,为他预留半城的干股。

    这是对他在上次战争当中英勇表现的犒赏,也是为了栓牢他那颗放荡不羁的内心。所以他对汉阳郡已经取得的工业建设成绩,可谓是关心得如同自家产业一般。所以当他听见有人试图放弃汉阳郡的产业,哪怕是将她的地位在苏宁市里那一步下调的时候,他要立刻像一只被踩中尾巴的猫一样跳了出来。其反对立场之坚决,看上去就像是在面对一些被人突然杀过来的骑兵一般。

    不过他的理由听起来却要单薄得多,因为他只是一味的强调舍弃这些已经取得的成绩,实在是令人不舍,也会让那些辛辛苦苦付出的工匠们感到心寒。

    然而杨大眼很快就给出了解释,他并不是要毫无目的的放弃这里已经取得的成绩,这是强调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苏宁之所以谋求武威郡太守的位置,可不仅仅是看上了位于那里的银矿和战马资源。

    核心地域的体谅,必须得到快速的提升,否则在敌人的偷袭面前就显得过分脆弱,尤其是他接下来面对的对手,几乎全都来自凉州本地境内,那么对方摸清他去时的困难程度就大大降低,而发起突然袭击的隐蔽性却大大提高,面对这样的对手,怎么能够不加以提防呢,那么加速发展核心地带,将更大的地域和更多的人口捆上它的发展战车,才是他最应该做出的选择。

    虽然从杨大眼的角度来看,这只是简单的不想让一场战争夺走所有的积累,但他的理解距离苏宁的真实意图,总算还处在一个方向上,不过,甘宁的思考,显然与苏宁的想法不在一条路上,这就让苏宁显得多少有些失望。

    赵云似乎看透了苏宁脸上的表情,他赶紧站出来,替一旁的甘宁辩解道:“主公,汉阳郡已经取得的成就,对于无影剑下来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已有的技术和工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可以从汉阳郡向无为军提供。所以,甘兴霸的想法也是对的,想要武威郡发展起来,就必须首先保障汉阳郡的安全。”

    苏宁听到赵云的这一番辩白,忽然敲起自己的左眼皮,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这名勇将的神情,心里盘算着这家伙什么时候也学会官场上的这一套了。难道这就是他上辈子没有得到刘备重用的原因吗?

    可是苏宁对于赵云参与政治的冲动却是极其理解的,

    对于一名武将来说。想要在战争当中取得胜利,并不能仅仅依靠麾下兄弟的勇猛和自己的果决判断,它需要深厚的政治家们为他们创造明显的战略优势,才好,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那些肉食者们没有能够为他们创造巨大的战略优势,那么每一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都是生死决战,这样的精神压力对于每一名武将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参与到政治当中。为自己的战役构想创造更好的战略条件的想法。

    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并不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至少过去的那位刘备同学就不能认同赵云的这种想法,在他看来,这是一名武将在取得军功之后,谋求政治上稳固自己地位的措施,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他们进一步想要获得别人支持,进而有可能威胁到统治者皇权地位的做法。所以,习惯,有这么多的武将,大都会被当权者怀疑有谋反之心,虽然很多人都能将这类想法掩饰得很好,有的甚至在不自觉之中真的走上了一条模仿之路,但面前的这位赵云同学,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之中流淌着的是赤胆忠诚,这也导致他的行为显得十分的直率而不加掩藏。

    于是他下辈子的命运就显得十分悲惨,就连苏宁在读到他的传记的时候,都难免为他而感到不平,不过这一生的苏宁显然有着与改变他的命运,只要他能够认认真真地辅导自己,那么一个美好的未来,必然在前面等着他。

    所以,从这一次开始,他就要准备扶植赵云,在政治之路上越走越远,他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