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来的财货,此刻都成为了黑塔部落的战利品,士兵们一边欢呼着四处奔走相告,一边也在发愁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运回到凉州。

    然而他们得到的命令却让他们非常失望,因为这些战利品当中的大部分,他们都没有时间运回凉州。只有一少部分体积小巧价值又贵重的物品,比如金银器皿之类的才有资格被送回凉州老家。而且负责押送这些贵重物品的士兵只占他们总体的一小部分,这让人非常担心他们在路上的安全,不过黑塔却向他的士兵们强调接下来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眼前的战利品。

    南下,从背后偷袭正在准备进攻雁门关的和连所部。

    数天之后,和连的部落之中,已经开始有人散播谣言,说北部的王庭遭到了一股不明力量的袭击,早就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不过他们这群人对于这个消息显然有些不太相信,距离自己十分遥远的鲜卑王庭又有谁会去前往攻击呢?

    至于他们的首领和连,则索性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无论他的父亲在与不在,他的手底下已经掌握了鲜卑部落中的绝大部分精锐力量。就算那只老狐狸现在还活着,他这只小狐狸也已经拥有了足够接位的资本。

    当然前提条件是他要攻破雁门关,带领着手下人去富庶的关中平原劫掠一番,如此一来,他的威望说不定都可以超过他的父亲,这样首领的位子也就坐得结实了。

    所以并没有为传言当中的父亲而感到担忧,反而于是加紧部署工程方案,那只一直在他们西边活动的骑兵部队也被他丢到了一边去。根据这几天以来的观察,那似乎是击鼓互不统属的骑兵,他们只顾着向鲜卑部落发动袭扰,而没有纠结在一起,发起有效的进攻,这样的一支队伍对他而言是不需要太过担心的,毕竟他们在人数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于是等到从凉州零散撤过来的骑兵休整完毕之后,和连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攻城计划。

    然后他的鲜卑勇士们或许是习惯了草原上的征伐。以至于他们在扛着云梯搭上城墙的那一刻,最悔恨的发现自己参与了一场不该发起的战斗。

    这群善于骑射的勇士们你等他上了攀登的云梯,感觉自己的双脚似乎就不属于自己,而摇摇晃晃的云梯比起自己熟悉的战马,显然在晃动频率上让战士们非常陌生,于是还没等到对方的弓箭射下来,他们当中就已经有人从云梯上掉了下去。

    和连对于这一幕显然非常失望,他很想冲上去将那些丢她颜面老家伙很踹一顿,然而那些家伙很快就被汉朝军队的弓箭所覆盖,这让他的冲动只能留存在自己的心中,否则他有可能成为汉人军队密集攻击的标靶。

    他可不想年纪轻轻就死在战场上,他还要等着接替自己的父亲成为草原上的主人。然而他的春秋大梦做得越发不顺利起来。就在工程展开之后不久,那支一直隐藏在他们西侧不肯轻易向他们发动进攻的骑兵,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竟然疯狂地向他们发起了冲锋,而且与以往零散进攻的方式不同,他们这次竟然纠集在一起结成了类似重骑兵的方阵,冒着巨大的伤亡,风一样的突入到了鲜卑骑兵的内部,正在准备参与工程的新兵勇士们,猝不及防之下,只能仓促应敌,结果损失惨重,虽然对方的伤亡也不轻,但是比较起来无疑还是对方取得了更重要的胜利。

    这一点,从城头上发出的欢呼声来看,显然也得到了地方的认同。

    叶望和董卓一起站在城墙上欢呼着庆祝城外骑兵取得的战果,幸好他们不知道杨大眼此时已经咬着牙骂了他们无数遍,非常气愤的向他的手下们抱怨城中的友军竟然不出来增援他们。否则他们的智商赞美就变得十分有趣了。

    不过杨大眼的愤怒并没有持续多久,当他们刚刚脱离战斗,苏宁就突然命令城里的抛石机开始向外开火,拍照密集的阵型涌上城头的新兵勇士们立即遭到了大炮时代的猛烈轰击。结成方阵的弓箭手在这一期间付出的伤亡最为惨重。

    和连只能仓促的指挥他们向后撤退,以便脱离炮石机的射程。

    然而他们的身后也是密密麻麻的鲜卑人士兵,他们已经准备了好多天,自然是全副武装的,等待着攻城时刻的到来,哪里会想到前面竟然有军队需要撤回来,这下在双方挤到一起,让撤退的工作变得艰难起来。

    就在这个混乱的节骨眼儿上,北边突然腾起来了漫天的烟尘。熟悉草原作战的新兵勇士们立刻就意识到,那是一支正在急速向他们靠拢的骑兵。

    这次战役,鲜卑部落几乎出动了所有的精锐。也就是说他们的大后方,已经没有多少精锐的勇士可用,那么这个时候从北边赶过来的,肯定不是什么友军。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想起了曾经出现在传闻里头的那支军队,那支鲜卑王庭的毁灭者,此刻已经出现在了雁门关外,正在向鲜卑部落的勇士发起疯狂的冲锋。

第139章 功收雁门关—2() 
站在城头上的苏宁远远的就眺望到了来自北方的那股黑色骑兵。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接近成功,接下来的事情只是雁门关外的一战,再加上对草原各部的笼络与束缚。

    对于此,苏宁准备把这些事情都交托给手下人去办。于是他找到董卓,轻声对她低语几句,就见这个性情暴躁的大胖子立刻快步走下城去,连续向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呼喊起来。没过多少时间,并州铁骑就在他的指挥之下集结完毕,随着城门轰隆隆的打开,这支同样彪悍的精锐部队鱼贯而出,冲着已经陷入混乱中的鲜卑骑兵杀气腾腾地奔流而去,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他们将付出巨大的上网,并从战场的东侧撤出阵地。

    对于董卓来说,他很想毕其功于一役,在雁门关的门口解决掉来犯的全部鲜卑人,让苏宁却不在乎这一点,他只强调不要崩坏自己的牙齿,已经陷入混乱的先辈人便不再是一块硬骨头,对于排骨上带着的零碎息肉要慢慢的品尝才好。

    董卓没有吃排骨的爱好,他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所以他只吃那些好肉,要不然一大口咬下去,牙齿真的会被骨头硌掉。

    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眼前的鲜卑人,竟然是他最讨厌的排骨。她只觉得这是一块香甜可口的肥肉,一口咬下去便是入口即化的味道。

    至少在他冲出雁门关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发生的战斗的确如同是参加了一场丰富的飨宴,让声音在并州骑兵手下的先辈人不知凡几,这让在并州人心中积郁已久的怨气终于可以彻底的爆发出来。

    然而这一时半刻的胜利,似乎麻醉了董卓的心性,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所面对的军队,可是这些年来一直称霸北方草原的鲜卑骑兵,带到那群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结成了一股让董卓十分牙疼的骑兵方阵,他们与并州人组成的方阵相互冲撞起来,大量的伤亡在这期间发生。悍不畏死的先辈人鱼并州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战争的场面让城头上观战的地方官员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并不是不曾见识过杀戮的文弱书生戍守边地的经历,让他们知道战场有多么可怕。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曾见识过如此惨烈的战事。

    以前见到的战场,大约相当于目下看到的本县方向,那就是他们从不曾见过的神秘骑兵。他们对于现在被人的屠戮干净而又利索,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被反抗的隐患。这让叶望等人感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

    看来那支骑兵队伍拥有着汉军的血统,至少他们的训练方式和行事风格,都如同是草原上四处征战的汉军骑兵,即便汉军在草原上的战绩并不算多么出色,至少在前几年还被先被人重创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受到严重伤害的则换成了鲜卑骑兵。

    但是,同样是面对金浩的鲜卑骑兵,为什么那股神秘的骑兵就能够势如破竹的打破鲜卑人的环境,而董卓所率领的并州骑兵同样在战场上历练多年,但却在鲜卑人面前陷入到了苦战的泥沼之中。

    叶望很想知道这两支部队的不同究竟在哪里,如果有人能够告诉他,或许他能够给予丰厚的回报,然而最有可能了解其中差异的人却是那位站在城头领着猎猎北风依然不动的肃宁。

    不过苏宁似乎看过了城墙之下的战斗,他很快就转身离开了高耸的城墙。叶望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离开,这位好友的徒弟似乎与他的那位老年朋友众人不同,这个孩子心中的那份沉稳与冷酷,显然不是啥都弄的老鸟所具备的素质,真不知道老娘是怎样得到如此一个与他极不相称的弟子呢?

    于是叶望快步跟上了苏宁的脚步,想要和他攀谈一番,了解一下他关于骑兵建设的心得,或许有朝一日,他也能够利用从苏宁这里得到的方法,御敌于国门之外。

    然而苏宁对于他的询问确认只字未答,似乎那其中涉及了不能言说的国家秘密。虽然老迈的太守并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将您心中究竟怀揣着怎样的计划,带她感受到的总是一股浓重的气息从他的心底里散发出来。他在朝堂上曾经感受到过某些肱骨忠良也曾经散发出类似的信息,那是一种对国家的担当,对黎民的担当。

    可是这种沉重的气息,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15岁的少年人身上呢?一个15岁的孩子真的能够早熟到这种地步吗?这简直是你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可是他逐渐意识到,或许探索猜测的事情正视事实的真相。因为在之后的几天里苏宁根本就不在关注外面的战争进程,而是整天和他的谋士们在一起叽里咕噜的不知商讨着什么。

    叶望曾经悄悄地靠近他们偷听了一耳朵,愕然发现他们竟然在讨论朝廷可能给他们的封赏,苏宁显然想借助这次机会拿到一个理想的官职,也好继续他在凉州已经铺开的事业,如果他准备通过的路径比较奇葩,一方面,他准备借助文官的势力来彪炳他自己的功绩,以便敲定晋升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他准备通过宦官势力,利用行贿的手段,最终确定一个非常理想的官职。

    当今天子刘宏已经开始了卖官鬻爵的糊涂行为,他的这种安排,很可能能够如其所愿的拿到一个合理的官位。只不过这种行为多少显得有些可耻,智商在这位老太手看来,一个少年人是不应该通过如此卑劣的手段来寻求官位的。

    他一开始觉得这个孩子将毁于自己的贪婪,然后在之后的几次偷听之中,叶望逐渐洞悉了苏宁的全盘计划,这个孩子竟然有那么一大盘棋要下,而一旦成功,整个大汉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黎民百姓将拥有更加美好的蓝天。

    深受儒家影响的老太守缓缓地拿定了自己的主意。他决定在关键的时候应该帮一把这个抱负远大的年轻人。

第140章 凉州旗帜() 
雁门关以北的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但苏宁已经悄然离开了这片属于他的辉煌之地。或许对他来说,凉州才是最适合它生根发芽的地方,而这里目前还没有属于他的威望积攒,或许在此战之后,本地的房间将会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无论他被刻画成三头六臂或者什么其他的形象,他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百姓们记住这个名字,至少传言的扩散也需要时间,而不是倾刻就能让他的威望如日中天,所以他与其留在这里,让百姓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他,还不如留下无尽的遐想,让从战争中重归和平的百姓们想象那个传闻中的白袍小将。

    这是他返回凉州呢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他的根据地汉阳郡,而是位于汉阳郡西北的敦煌郡。

    那里居住的苏宁的重要盟友之一张奂。

    由于侯成所率领的第一义从,已经多次经历过长途奔袭,如今需要长时间的休整,并不适合随他一起前往遥远的敦煌郡,所以这次陪同苏宁的是在北地郡修炼过一阵子的赵云。

    一路之上,苏宁从赵云那里了解到了更多的战争情况,通过卫觊邀请到凉州来的那些个书香门第的人才,有不少都已经在凉州出任地方官,他们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也大都可圈可点。

    曹操是里头最出彩的一个,他竟然亲自率军与来犯之敌展开厮杀,不但保住了自己所辖的领地,而且还立下了不少斩首功。诸葛珪的表现虽然差强人意,但至少还能做到谨守门户,对于他来说,苏宁已经没有更高的期望,做到这一点就已经算对得起凉州百姓了。

    至于其他人的表现,最起码也是个中规中距。相信卫觊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肯定会欣然地发现自己那长达几个月的旅途没有白费。

    唯一一个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时刻让人感到悲伤的消息是。张昶的父亲张奂已经传来了病危的消息,只是他听说前线刚刚取得了大捷,始终要坚持看到这次胜利的策划者苏宁才肯安心离去。

    也此,张昶赶紧修书一封,拍了最为亲信的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当时还在雁门郡的苏宁手里。

    见到信件之后的苏宁二话不说,带上黑他所俘虏的檀石槐,就一路赶到了敦煌郡。

    在那里,曹操早已经恭候多时,他作为附近为数不多敢和宪兵骑兵应康的当地官员,究竟得到了张奂的接见。

    对此,曹操是非常满意的,他甚至还一度想让张奂扶植他成为凉州的下一任掌舵者,至少是如同苏宁一般的存在。然而张奂对此却不置可否,始终支支吾吾的不肯作出明确答复,坚持要等到苏宁到来之后才可以给出一个总的说法。

    所以曹操只好安下心来等待苏宁的到来。对于他而言,如果能够取得对凉州的控制权,日后慢慢发展起来,必将会有一番大的作为。毕竟这大汉朝廷已经有控制不住境内氏族的趋势,将来总会有一天世家大族会积攒起足够反抗朝廷的力量,就是不知道他们当中的哪一家会最终走上属于皇者的宝座。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他可不想看到世家大族没多大的那一天,那主拍乱交不仅影响到民间百姓的生死还将会彻底推翻上层官员们已有的势力格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