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天夜里他就开始了审讯工作,先是几个伤员的家属向他哭诉了殴打他们的动机。

    原来诸葛珪在本地担任郡丞的时候,也颇得百姓爱戴,甚至其中有些人还受过他不小的恩惠。于是这几个人过来告状的时候,他们就对这伙人非常不满。但杀害官员毕竟是重罪,他们也不敢为恩公辩驳。

    然而就在这几天,一支陈留卫家的商队之中传出消息,说他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全部过程,事情并不像琅琊郡吏所说的那样。在商队成员的描述中,他们的恩公诸葛珪是被冤枉的。那个糊涂官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他要污蔑他人为土匪。一开始的受害者,是凉州刺史的信使,而后才把他们敬爱的郡丞大人卷了进去。

    诸葛珪气不过对方的糊涂行为,随后与之发生争吵,那糊涂官恼羞成怒,竟然想要杀害郡丞大人。与郡丞大人同行的本地人于禁,看出了那位糊涂官员的眼神不善,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这才有机会保住一条性命,只是从此就要踏上亡命天涯之路了。

    说破大天,他们敬爱的郡丞大人,是遭受了无妄之灾。这样无辜的人,他们琅琊郡的郡吏,竟然还过来告状,那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于是双方就发生了肢体冲突,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携带有兵刃,这才伤了好几个乡亲。

    周乘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刻突击审问已经收押的琅琊郡吏。他们对今天事情的描述,基本和当地乡民一致。但关于糊涂官被杀的事情,却有一定的出入。

    “那伙人分明就是土匪,可不是我家太守冤枉了他们。”

    这是一名小头目的供述。

    “没错,800多名男男女女,从我家太守治下呼啸而过,换成谁,恐怕都要拦下来调查一番。”

    周乘撇撇嘴,兖州也好,青州也罢,包括南面的徐州,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800名男女,只是个小家族的迁徙规模。更何况,名义上说是调查,实际上却诬陷别人是土匪,这其中的猫腻,他周某人也混迹官场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呢?

    为了能够顺利的敲诈到钱财,这位糊涂同僚也是够拼的。上来就给对方扣了一顶大帽子,对于一个正在迁徙中的家族来说,这样的关卡是最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般情况下只能认命挨宰了。

    或许那位糊涂同行就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他意外的碰到了一根硬骨头,结果不但崩掉了自己的牙,还丢掉了自己的命。

    他将这其中的猫腻,当着琅琊郡郡吏们的面,一一点破出来。那些郡吏最后只剩下讪讪的笑,一脸尴尬的解释道:“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对于这样的说法,周乘给予的回应是,每人抽他20鞭子。

    当把这些人变得血肉模糊之后,周乘才好整以暇地重新回到他们面前。他用严厉而阴狠的语气问道:“我且问你们,这种见不得光的打劫行径,是不是在对方表明泰山郡丞的身份之后,变成了你们的严重罪名。”

    几名琅琊郡的郡吏再不敢有所隐瞒,他们支支吾吾的说道:“太守大人当然害怕诸葛珪把这件事情捅出去,所以,他偷偷的向我们打了手势。”

    “是杀人灭口的手势,对吗?”

    周乘的这个询问,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但对方惭愧的低下了头颅,就已经是对他最好的回答了。

    原来那名糊涂同行,其实并不糊涂,他很果断。

    很果断的在灾害到来之前想要积攒下一笔钱财,一来是弥补往日的窟窿,二来是为应对灾害做个准备。当这个计划被邻郡官吏撞破的时候,他又一次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只可惜他杀人灭口的行动还没有开始,就被比他更果断的于禁就已经要了性命。

    这件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

    周乘把这些审问的结果,告诉了死伤者的家属,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交代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大群鸽子扑棱棱的扇动着翅膀,在依旧干旱的泰山郡领空,争先恐后的向西飞去。

    周乘疑惑的看向他们,心想这几天的鸽子可真是多。

    卫家的鸽子一向都很多,为了维持和各支商队的联络,他们训练了数量众多的信鸽。从泰山郡起飞的这一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在抵达陈留之后,所携带的信件被紧急取下,绑上另一批同行的腿部,而后向洛阳城中转发。

    卫兹在不久之后就收到了消息。先前,曹操决定利用民间舆论,引导泰山郡周太守将整个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但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如何把这边的情况告诉泰山郡那边呢?

    如果不能及时掌控舆论,说不定会夜长梦多。

    那时候,是他卫兹主动站出来,提议使用自家的信鸽和那里的商队联系,然后再通过商队扩散对己方有利的言论。

    苏宁欣然同意他的构想。于是就有了从周太守头顶掠过的鸽子,也有了为诸葛郡丞打抱不平的乡民。本来他们还计划让这种民间言论逐渐传播到周太守的耳朵中,但没想到,竟然意外的引发了一场斗殴,导致周太守连夜把这个案子给破了。

    如此一来,事情的进展就对己方十分有利了。那位廷尉府的年轻官吏,只要开始调查,就会很快注意到周太守的结论。

    这就达到了苏宁“把事情做在前边”的战略目的。

    不过这期间的最大功臣,并不是完成战略构想的他,也不是提供技术途径的卫兹,而是完成战术谋划的曹操。

    苏宁不禁好奇的问道:“孟德兄,你是怎么知道,周乘那个人是可以帮助我们的。”

    曹操哈哈一笑:“苏贤弟,你不会以为我这些年在洛阳,就是无所事事的混天熬日子吧。其实我一直在关注天下形势,包括各个地方官长的能力。这位太守大人,看上去有些怠政,但实际上熟悉官场中的各种利弊,经常能够迅速的拿捏到对方的把柄,所以很多人都惧怕他。说起来,这才是他看上去懒散无事可做的真正原因。”

    “原来如此。”苏宁一拍大腿,心道一个为官之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手段积累出来的威名,让手下不敢给他添堵,这官做的也是到了一定水平了。

    而眼前这位曹操,竟然能够敏锐的看破这一点,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能够在历史上崛起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仅仅凭借运气的。

第66章 老孔明和小孔明() 
不靠运气的人,不止有曹操,还有那个叫做崔琰的年轻人。

    他现在正在前往泰山郡的路上狼奔豕突。发生在琅琊郡的事情,目前只有郡吏们的一面之词,要想验证他们的话是否属实,就只能去泰山郡明察暗访了。

    此案的两个重要嫌犯,一个在泰山郡为官,另一个则干脆就是泰山郡人士。他们为什么回去会去琅琊郡,又因为何事而杀掉琅琊太守,是他泰山之行要探明的两个主要问题。

    其实,他只要询问刘洪府上的几个人,便可以轻松的得到答案。但直觉告诉他,那群人在有意袒护诸葛珪等人。且不说那个襁褓中的婴孩,长得和胡昭并不一样,显然他们在说谎,就说那群郡吏的亢奋神情,显然是以为大获全胜才会流露出来的。

    如果不拿到真实把柄,怎么会亢奋成那个样子?

    可是,已经看破曹操谎言的崔琰,怎么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呢?真的只是因为他不忍审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吗?

    当然不是!婴孩不会说话,可是刘洪他们会,曹操他们显然更会!

    真正的原因,来源于看破谎言之后的反向思考。

    刘洪和曹操是两个素无来往的人,而且他们与诸葛珪之间也都俗务来往。但他们竟然肯为了掩护诸葛珪而撒谎,而且还是联合撒谎。这其中,如果没有难言之隐,显然不会出现谎言与袒护,更不会出现协同掩护的一幕。

    一个私藏嫌犯,一个巧言搪塞,这都是不小的罪名。诸葛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才会让他们甘冒如此之大的风险。

    其实崔琰不知道,让他们铤而走险的,其实另有其人。但他只对那人的爪子留有深刻印象,其他事情,他还没有想明白。

    不过他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眼前,就是泰山郡了。

    只是,迎接他的,是两场盛大的葬礼!

    盛大到什么程度呢?盛大到太守大人亲自参与的地步。

    崔琰一开始还以为什么重要人物死了,但是躲在人群之中听了两耳朵之后,才知道竟然只是两个普通小民的葬礼。

    崔琰惊异的看了一眼周乘,以前曾经听说过,此人强悍又爱民。今天他才总算见识到,这得是怎样用强悍的方式爱民?身为堂堂一郡太守,竟然直接参与到小民的了葬礼中去,礼法上难免会受人诟病,说不定还少不了一顿处分。这是这厮明显无所畏惧,压根不把可能的恶果放在眼里。

    只是不知道这两家百姓,究竟与这位太守大人有何等渊源,才惹得这厮慨然冒险。

    崔琰又一次在围观的百姓中悄悄打探起来。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有些百姓看他的眼神明显带有警惕的意味,若不是见他一副无害的书生装扮,恐怕问遍整个泰山郡都没有人搭理他。

    最后是一名水果商贩将整件事情告诉了崔琰。崔琰见他一副能说会道的模样,又猜测他可能成天在这里摆摊,有很大机会了解整件事情的全部过程,变基本上采信了他的说法。

    这时候的他才知道,原来也有一拨人跑来泰山郡告状,希望周太守能够出兵追捕诸葛珪,但是这位周太守显然对此兴趣缺缺,反而是借助民意,一举破获了所谓的杀官造反案。

    而他自己,虽然觉察到了事有蹊跷,但却没能力查个水落石出,比起这位周乘周太守来,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当天下午,他就向这位太守府中递交了拜帖,获得了太守大人的连夜接见,并从对方那里弄到了整个案子的所有案卷。同时崔琰还被告知,这件案子的结果,已经在前往洛阳城的路上了。毕竟此事牵涉重大,影响较为恶劣。而且徐州方面有人秉持明显的不统意见,所以必须尽快上报,争取早些有所定论。

    崔琰很清楚,这是周乘在指点他。如果不能尽快定案,就会给有些人酝酿出反向证据的时间,到时候即便定案,说服力也将大打折扣。与其到时候被动挨打,还不如早些一锤定音。

    于是他在第二天早上,就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返程的路。

    说起来在洛阳城中,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那些到廷尉府中报案的郡吏,可没有把污蔑别人为匪的事情说出来。

    看来一顿严刑拷打是少不了的了。

    不同于工作安排紧张的崔琰,刘洪在近些日子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关于小孔明的事情也被他们时候问了个清楚。原来那位大隐士胡昭,生性喜欢天地间的生灵,见到如此可爱的孩子,难免就有些喜欢。正好诸葛夫人的丫鬟们忙着收拾行李,无人有时间照看小公子,所以他就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抱着小孔明到花园之中游览了一番。

    诸葛夫人慌忙躲出城的时候,还以为儿子在几位丫鬟手中,但到了地方一问儿子在哪儿,却无人能够给予他准确的回答。

    这才把她给急坏了,连忙就要回来寻找。几个丫鬟们拼死将他拦住,声言要是回去的话,必然会被廷尉府抓个正着,这才勉强吓住了她。但是身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不担忧自己的儿子?于是一直都站在门口眺望着洛阳城,希望能够尽早得到儿子的消息。

    也怪那几个年轻人罕有为人父母的,竟然只顾着庆祝计划的顺利完成,而忘记了向史阿庄园中通报一下孩子的消息。还自以为是的给小孔明请了一位奶娘,就这样在刘洪府中过起了悠闲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史阿过来串门,说起了诸葛夫人的近况,众人才似有所觉,连忙驱车将小孔明送了回去。

    诸葛夫人倒是没有责怪他们,只是几个丫鬟声称小孔明的称呼不好。众人也知道这孩子的称呼,自然应该由他的父亲来定夺。但曹操的那句玩笑之语,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尤其是近乎喜当爹的胡昭,白捡了这么一个大胖小子,事后还乐呵了好一阵。

    诸葛夫人是个大度之人,听说孩子当时差点被廷尉府带走,多亏曹操和苏宁一起胡搅蛮缠,才勉强保住了孩子。她当即向苏宁等人表示了感谢,还将几名丫鬟训斥一通,并学着曹操等人的样子,开始称呼自家儿子为小孔明。

    这一行为显然拉近了双方的亲近感。苏宁当即表示要收这孩子为徒。然而他的名声还没有打响,之前远在琅琊的诸葛夫人显然无从认可他的学术能力,结果他被人婉言谢绝了。

    反而是名声在外的胡昭,似乎更受诸葛夫人的待见。他不仅成了孩子的义父,还被央求在几年之后为孩子开蒙。

    这可乐坏了胡昭。他抱过小孔明,就是好一番亲热,临了还还亢奋的仰天长啸,大呼:“我卧龙岗后继有人了!”

    这卧龙岗乃是胡昭隐居之地,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可诸葛夫人显然不希望孩子也去隐居。他说孩子的父亲更希望他能出仕。

    胡昭闻言脸上有些尴尬,还是苏宁出来打圆场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心有卧龙之处,不为外物所扰,那就是个好隐士了,又何必聚集于一个‘岗’字。孔明你且放心,今后卧龙之名,一定会蜚声宇内!”

第67章 刘宏拜见刘洪() 
成功的搞了一把恶趣味之后,苏宁等人欢笑着离开了。

    他们没有注意到,此时有一批快马从旁略过。他携带的信件在不久后被叫到一名普通太监手中,而后被转交给更高价的宦官,最后抵达天子刘宏手中。

    二十五岁的大汉天子坐在那里,兴致勃勃的打开他的臣子,同时也是他的挚友的信件。

    站在一旁的中常侍赵忠悄悄的瞥了一眼信封,见到上面写到的“梁鹄”二字,便已经猜到书信中的大部分内容了。

    那只飞到凉州去的老鸟,会是不是通过信件,将一些地方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