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可以从正北方向发起对这一帝国的突击,而不需要绕道东北方向对这个国家展开进攻。

    但是实际上恒河流域一直是印度的重要文明发祥地,这条河也有他们的圣河之称,甚至到了1800年之后,也有很多人也能够喝到成盒的水而感到骄傲,即便那时候的恒河之水,已经变得污浊不堪,但也无法阻挡他们的这番崇拜。

    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恒河流域对于印度文明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像这样的核心地区,他们是不可能放弃的,从这里发起进攻才是堂堂正正的决战。

    而且如果从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发起进攻,那么在西北印度已经有一块地盘儿的凉州体系便可以轻而易举的从背后发起进攻。

    至于这块地盘是如何拿下的,那当然要归功于当年的白起,他在信德地区和旁遮普地区的高压政策或是当地的居民,很快的融入到了凉州体系之中,此后,他便开始按照当年希腊人入侵印度的套路,开始逐步蚕食西北印度的土地,那些由希腊人建立起来的公国,在组织严密的凉州体系的进攻之下,很快土崩瓦解,虽然他们的祖先留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耀与辉煌,甚至当年的希腊化时代,除了有青藏高原和西域荒漠保护的华夏文明之外,大多数都被他们所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希腊人沿着纬线圈拓展的实力的确很强,但如果换一个垂直的方向,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实在比不上华夏文明了。

    瞧瞧那个肥硕的公鸡版图,横向与竖向都有5000公里之距,而不像当年的亚历山大帝国,长得就像是一个侧躺的橄榄球一样。

    所以他们在凉州体系的攻击之下,根本不可能坚持太久,于是白起就控制了这一地带,并且在附近寻找了几处还不错的海港,虽然海军的建设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远航能力依旧,需要他们慢慢的堆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苏宁的凉州体系之中,有那么一大群召唤者,愿意为了这份将来必定大有可为的行当而尽心尽力,于是大量的木材开始被从周围的森林当中砍伐过来,做先期的预处理,而他们在陆地上的控制能力,也因为涉及到海上贸易的缘故,而迅速的得以提升,毕竟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换取足够的钱财,而不是用他们的双手去与统治者们拼个你死我活。

    于是西北印度早就已经在凉州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只不过北印度的那些邦国还不在他们的手中,以至于白乘王朝根本没把他们放在心上,毕竟着力在以前,也是被外族所控制的。

    这也是恒河流域的民政管理者所要借鉴的。

    只可惜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出海口,不过,内河航运你家为恢复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于传统的农业粮食生产也将会成为他们对凉州体系的重要贡献方式。

第449章 先雇佣你的士兵,再雇佣你的国家—4() 
不管怎么说,回和留睿这块风水宝地带给凉州体系的帮助,是远远超过管理层想象的,至少,当苏宁将汉朝的授田制度稍微改动一番,让他拥有了更加灵活的处理方式之后,这片风水宝地便成为了更多人觊觎的目标。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恒河流域是一块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如果在占据这里之后,不好好的进行开垦,那将会是巨大的浪费,但是公元二世纪的古代印度,虽然在农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说重视水利工程的发展,以及广泛的推广铁制农具,但他们毕竟才刚刚开始。比起在五六百年之前就已经将铁制农具和水利工程当作重中之重的华夏文明来说,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不足为奇。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用自己的亲身劳作来改变这片土地上的物产,以免让这块风水宝地浪费在了这群懒虫的手里。

    但是通过行政命令来进行移民,已经慢慢的变得不太现实,因为广袤的西北印度以及河中平原早就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农业生产需要,对于拥挤的汉朝子民来说,能够得到原来三倍的土地,就足够让他们满足了,更加广袤的田野,在他们看来便已经属于奢望,虽然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必然会做出的选择,但是相配套的水利工程设备如果没有修建起来的话,那么他们单独开展农田的难度还是显得太高了一些,而且在成熟的大汉王朝水利体系之下,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些比较懒散的习惯,不然换到其他地方,显然让他们不太适应。

    为此,苏宁之行在印度占领区,开启军功授田制度的改良版本。

    之所以说是改良版本,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将刚刚弄到手的徒弟,全部分配给士兵们,因为那将限制其他的自由民对于这些土地的向往,所以他留下了大约4到5成的土地,然而那些对这些地方还有所觊觎的人知道,如果你们愿意把荒地变成耕田,那么你们将拥有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当然使用用途是不允许轻易改变的,谁要敢在这里当地产开发商,那是将会受到苏宁严格惩处的。

    至于士兵们分到手的田地该如何处理?那当然是雇佣当地劳动力来进行耕种,不同于那些开垦荒地的农民们,这些士兵们是得不到土地的所有权的,甚至连使用权他们也得不到。他们能够得到的也仅仅是这里的一部分粮食产出而已。

    但是这份额外的农业收入,显然还是增加了功劳的重要意义,至少比分配到他们手中的那些钱财,显得更加长远而又有利。

    只是这样一来,那些在大汉王朝之中拥有一定权势的人,便不可能在在这里得到崭新的土地了,即便他们通过一些手段强取豪夺,也会很快被苏宁的监察体系所查明,因为每一块土地都已经有了它理论上的拥有者,使用者以及跟踪者在三重监督的情况之下,还能够将土地悄无声息的骗走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至少在还不算太适应这种新制度的大汉贵族看来是这样的。

    听说这样的制度在传到中原地区之后,也很快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那些在凉州体系内部不断收集报纸作为情报的家伙,很快就将这些政策的变化带给了他们背后的人,包括袁绍和曹操等人在内的关东诸侯,很快也做好了模仿的准备,只是他们很快的就意识到。他们的手下没有那么丰富的人口资源,这让开垦土地变得困难起来。

    虽然各地的农民们都踊跃的用自己开荒的劳动拿到农田的所有权,但对于开发相对成熟的大汉朝廷来说,能够开垦的荒地比本身就不多,大多数都是被人泡光了的地方,而这些抛荒的地方,大多拥有着原来的归属者,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权属问题。有一些世家大族便趁机利用这个空隙,给当政者制造了非常复杂的麻烦。

    更加不幸的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土地的耕作面积也没有迅速反弹的迹象,因为大多数农户只是想吃饱肚子而已,所以当他们的耕种面积达到温饱程度之后,便放弃了继续拓宽耕地的想法。

    听说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休养生息,用培育一代劳动力的时间扩充自己的农田耕种能力在得到丰富的粮食积累之后,他们便有了足够的本钱去雇佣各种长工和短工。那个时候农田的产出才会达到一种类似峰值的状态,接下来的各种发展也只不过是简单的堆积这种风格而已,并没有多少推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当然对于水利和农具以及种子的各种改良,都不在这种简单的模型之列。只可惜的是,就算是这种简单的模型,曹操和袁绍等人也不可能请宗的了解,因为苏宁已经把这些东西都丢尽了保密的内容当中,现在出现在凉州报纸上的农牧生产细则已经越来越少,绝大多数都是关东诸侯们所无法做到的工业品制造问题。

    这让广东的诸侯们在心理上就处于一种劣势,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控制的地盘原没有,凉州地区富庶和发达,如果双方展开战斗的话,那么他们取得胜利的可能非常之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凉州体系的安全,因为苏宁在东方的兵力实在是太少。

    但这并不代表他集结重兵的地方就能够带来丰厚的胜利,尤其是在刚刚得到的恒河流域,还没能充分调动起国内各个势力的生产积极之前新的领土对于帝国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所以当百乘王朝真的开始动员军队,准备与他争夺恒河流域的时候,苏宁的凉州体系还在不紧不慢的争论着,是不是应该主动的进行军事屯田?

    幸好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士兵们早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这简直就是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顺利的打破了凉州体系原有的平静。

第450章 先雇佣你的士兵,再雇佣你的国家—5() 
其实百乘王朝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多么可怕,与当时世界上同时存在的四大鼎盛帝国一样,这个王朝也陷入无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之中,它的领土已经被大部分的诸侯所割裂,只不过只有一些边远和实力强大的诸侯,彻底的脱离了中央的掌控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随时都能够召集足够数量的军队展开进攻。所以一直等到苏宁将河流域的各个城邦都收服之后,他才最终缓过劲来,决定召集足够数量的士兵,抵抗这支来自北方的入侵力量。

    在原本的历史上,扮演这一角色的是贵霜帝国,但那个庞大帝国并没有坚持多久就土崩瓦解了。没有了鲶鱼的印度,各邦国很快就陷入了内部的混乱之中,比如说现在已经与苏宁的势力搭界的纳加,便是已经脱离百乘王朝中央掌控的几支重要力量之一,不过这个政权比较识相,当苏宁的力量渗透进北印度的时候,他就已经宣布了投诚,虽然并没有彻底的交出自己土地的控制权,但已经愿意成为苏宁政权的附庸。

    苏宁当然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就与这个附庸动手,他甚至还主动拉拢对方许诺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将会把百乘王朝的部分土地划拨给纳加管理。

    这让他们非常兴奋,甚至主动请缨派出军队,协助凉州体系攻伐中部印度。苏宁当然不会拒绝他们的好意,这让他们私底下暗藏着的野心得以迅速的膨胀,不过这也是苏宁愿意看到的,因为只要战争开始,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东西,对于内部的控制也将会迅速迅速,这对于苏宁来说,也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是不是应该抓住出手还要取决于到时候的具体情况,好在对于印度的征伐,将会是一次漫长的征战,苏宁有的是时间慢慢的分析每一条遇到的消息。

    做一段合适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抓不住。

    反倒是对面的那个复杂的衰败帝国,更让他觉得情况复杂得难以掌握。新西兰帝国的皇帝纠集了足够数量的兵力,并且联合了尽可能多的诸侯,还许诺了大量的封地和赏赐。

    虽然说其中的具体内容大多属于空头支票,因为他们的皇帝竟然将苏宁治下的土地当作是封地,悬赏给了各路诸侯们,并且在扬州体系所掌握的土地当中,大量的财富已经开始积累,至少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之后,已经凭借当地比较优越的地理和气候,制造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轻工业也在这里迅速的发展起来,财富的堆积速度足够让周围的帮国感到艳羡。所以这也成为了皇帝纠结住虎门的一个重要条件,只可惜的是,他所掌握的消息也十分有限,并不能够将苏宁的两种体系描述得尽善尽美,所以他只能在其中使用艺术的手段加以美化,不过这样以来,就让那些靠近凉州体系的诸侯们,感受到了皇帝浓浓的恶意。

    这也正是诸侯联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股内部四分五裂的力量。

    对付这样一支四分五裂的力量,从遥远的大秦帝国赶来的士兵们,并不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而且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最新情报,那魏智大才疏的皇帝好像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直接向北推进,疯了吗?这是……”

    “我觉得也是,如今我们在东北方向,而另有一股兄弟部队在西北方向,他们甚至还拥有数量不菲的海军,完全可以攻打百乘王朝的沿岸地区,虽然那里都已经被当地的诸侯割据,但不代表无法通过诸侯的控制范围,进入王朝的腹地,真想不到他们的皇帝究竟传有着怎样的想法,才会犯下如此严重的失误?难道他们那脆弱的国家不担心我们的背后突袭吗?”

    在一张清楚的南亚地图上,来自西方大清帝国的军队指挥官们已经商讨出了不下十余种作战方略,当然,这只是他们平时的演练罢了,想要将之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方案,还需要得到苏宁的批准,这就是一支雇佣军的不幸了,毕竟只有雇用他们的人才会切实的考虑整个凉州体系的利益,接下来的那场战争该如何进行,恐怕也只有在苏宁的心中才会保留着完整的战术意图。

    果然,来自苏宁的消息很快就证明他们大多数的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因为苏宁已经根据凉州体系内部的情况,准备好了另外一种战略方案。

    凉州体系的内部究竟有什么新的情况呢?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在河中平原以及阿富汗山脉地区的驻兵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敌**队,而且兰州91就将自己的主力屯驻在与波斯帝国的交战现场,虽然有了铁丝网和水泥堡垒的帮助已经大大减少了防守兵力的数量,但是对于恒河流域和西北印度地区的大规模征战,也已经将节约出来的士兵数量大大的耗费在那漫无边际的战斗当中,至少在印度人视为圣河的恒河流域的征战过程当中,他们就已经分散了大部分的兵力进行存储,而那些丰沃的土地也不可能白白的浪费掉,于是军事屯田的工作也迅速的开展起来,这又浪费了大量的兵力,尤其是一些刚刚加入军队,原本应该进行密集训练的士兵,被派遣到了当地的屯田单位进行密集的劳作,现在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当地的士兵当中招募而来的,但是苏宁依旧不准备将这些忠诚度仍然有待提高的士兵划归到自己的战斗序列当中。

    所以苏联能够调动的兵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介于这个原因,在这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