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能让这封信落到他们手上。”

    那人恭声应了一声,立刻就带着书信走了。

    而在这个时候,身居在洛阳城中的关羽也得到了第五纵队等各个情报机构送来的密信。

    由于苏宁知道未来的历史究竟会发生什么,所以他可以精确的安排各个情报机构每年的工作重点,一来监控原有的历史,是否因为蝴蝶效应而发生了改变,二来他也很有兴趣知道,那些隐藏在历史记录背后的具体细节。

    关羽也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情报,最近这几天,有关渤海太守袁绍的忽然多了起来,这让他知道,下一个关注的焦点,很有可能就是这位关东诸侯的所谓盟主了。

    不过这位关东盟主的胃口也未免太大了一些,他竟然想要吃掉。给我激动而且。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竟然是北边的幽州,东边的青州和西边的并州。

    幽州和青州还自罢了,那并州可是掌握在集团的手中,他袁某人想要虎口夺食,恐怕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爪牙够不够犀利。

    不过要是能让他连冀州都拿不到的话,估计以后也就造不成更大的威胁了,可是关于进攻冀州的计划,他在之前就曾经想苏宁提出过,可惜的是,苏宁以双线开战,对我方不利为由,坚决的阻止了他的用兵想法,并且一再重申最初的那条原则,就是十年之内不要对关东诸侯动手,因为他需要十年的时间,为大汉王朝的江山拓宽出足够的发展纵深。

    对于关羽来说,错过这么一个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当然是个非常让人遗憾的事情,但他同时也非常理解苏宁的想法,要知道,比起别人的事业来,他一直觉得苏宁的胸怀,能够容纳更宽广的世界,区区东汉的故土,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野心,或者说按照他的说法,根本无法满足我大汉王朝未来发展的纵深,所以,整个文明都需要一个穷兵黩武的家伙,为未来打下足够宽阔的缓冲空间。

    显然,苏宁是把自己当作了那个穷兵犊武的人,而他,的确如同最开始设计的那样,一步一步践行着自己的方案。

    既然有这样伟大的志气,又有如此坚定的信念,那么关于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去做这件宏伟的事情。

    于是他决心将苏宁划下的规规矩矩,彻底的执行起来,然而,就在他下定这种决心的时候,老天爷却仿佛不满意般的为她送上了一个巨大的馅饼。

    韩馥竟然派了个手下前来,为他奉上了一封希望能够避难的书信。

    他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韩馥的确因为袁绍手下的迫害而逃离了冀州,但他最终的归宿,却是跑到了张邈那里。

    而这一次,他和某人显然看到了更安的地方,如今已经控制了关中地区,并且拥有凉州合并州的苏宁无疑是比袁绍更加强大的势力。

    他的想法当然没有错,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绍的巅峰状态,也只不过是领有青幽并冀四州而已。而如今的苏宁,早就已经通过河西走廊,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西域,乃至丛林以西等更远的地方。

    这一点,掌握着庞大冀州的韩馥,当然有足够丰富的渠道得到消息。至少,为了贩卖粮食而不断往返观众的商旅们,完可以为他带来想要知道的消息,毕竟在苏宁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些消息可都是公开贩卖的,他们只需要丢下两个铜板儿就可以带着报纸返回冀州地区。

    当然,在最近这几个月里携带报纸的行为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盘查,可苏宁对于葱岭以西的巨大野心,可是早就已经暴露出来了,所以,韩馥无论怎么对比,都不会看错自己要投靠的目标。

    可是他想来,关羽却不一定愿意接纳,至少他们要迎接的是一位掌握着天下1/13领土的重要人物,如何安置他以及他手下的那些随从,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425章 记两三年里的两三事—4()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关羽立刻发出一封电报,询问苏宁的意见,得到的回复却是:先把人接过来,然后再考虑他和他随从的安置问题。

    关羽对这个安排感到疑惑,如果不敲定具体的安排细节,恐怕韩馥的随从们不一定会真心的投效。但是苏宁很快就为他送来了更加具体的解释,如果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投奔他苏宁的,那么如今人才济济的集团,并不需要这些人的加盟。

    如果是愿意追随韩馥个人而来,那这些人的忠义,才有接纳的意义。

    所以在给他和某人的回信之中,一定不能强调未来的安置问题。想要跟随他喊某人一起投奔集团的,那就只能接受一个捉摸不定的未来,如果连这都无法接受的话,那恐怕跟随韩某人逃难是假。随时出卖韩某人,以谋富贵才是真。

    见到苏宁已经把问题分析到了这一步,关羽也不再有更多的顾虑,于是就按照她的意思,写了一封信让来人带回去,并且还让对方伤了一句话,说:“洛阳城门,随时为韩州牧打开。”

    那人闻听此言,立刻兴高采烈的告诉而去,随后,关羽便将此事通报给他周围驻军的主要将领。尤其是曾经一起驻扎在河内郡的那三个人,更是得到了详细的说明,毕竟他们恐怕要随时出兵接应韩某人,而且他们在体系之内的分量,如今也已经举足轻重。

    在关羽的命令到达河内郡之后,他写给韩馥的信件也顺利的回到了冀州,传到了韩某人的手中。

    看到关羽所秉持的态度,还某人以及提出这个建议的潘凤,都出现了一颗定心丸。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和某人离开冀州呢?

    其实从和某人的角度来看,他并不希望太多的人跟他离开,要知道,他要追寻的是一个足够让她安居乐业的地方,如果太多人跟着她离开,光是这份情意,就够他还上一阵子的了。更何况他这个失势的人,根本无法为他们提供更高的政治舞台,在失去权力之后,那群曾经追随在自己左右的人,难免就会抱怨起来。

    可是当他们把这个消息暗中告诉冀州长史耿武,治中李历的时候,他们说给出的回复,却是让人出乎意料的坚定。

    “无论主公前往哪里,我们都会誓死追随之事,就这样不战而逃,将诺大的冀州拱手让给袁绍,未免也太可惜了。”

    韩馥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太被人看不起,但是潘凤却为他分说道:“如今的冀州境内,固然有你我这样忠于主公的人,但不是还有那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吗?要不是他们哄骗恐吓与主公,我们又怎么需要和主公一起逃难呢?”

    耿武听到潘凤这么说,立刻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将荀谌等人碎尸万段。

    潘凤知道他向来耿直果敢,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可是在这个时候不方便结外生枝,便在轻轻的笑了几声之后,劝解道:“那些人的小命,暂且记在他们身上好了,瞧她们那副蝇营狗苟的样子,估计也成不了什么大事,此番我们前去投奔苏宁,依仗诸位仁兄的才华,必然会受到重用,将来苏宁东出讨伐各路诸侯的时候,必然会与袁绍打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我们会在战场上得到更好的报仇机会,让那群蠢货看看,我们这些冀州老人,可不是一无是处的孬种。”

    李历也在一旁劝道:“此时如果杀了他们,便相当于直接与袁少帆的脸,会对主公的避难计划极其不利。所以你还是忍一忍,潘将军说的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追随袁绍的这群跳梁小丑,恐怕蹦达不了多久了,说不定就会在接下来与公孙瓒的冲突当中一蹶不振呢。”

    韩馥当然能够听得出当下是在宽慰他,然而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错误决断所引起的,不过他的手下们还是不离不弃,并没有因为官位之类的问题而放弃他,要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他的门生故吏,即便投向到袁绍那边去,也是能够保住自家富贵的。

    潘凤看到自家主公心灰意冷的样子,不禁又动了恻隐之心,想到逃难的计划还没有武力保障,便主动提议道:“赵浮那小子在孟津驻扎过很长一段时间,与对面的苏宁部下比较熟悉,此次我们前去投奔,不如就让他护送好了。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走呢?”

    “当然愿意!”潘凤话音刚落,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从远处大步而来,待到行至近前,行礼完毕,那个叫做赵浮的家伙才继续义正言辞的说道:“我自从追随主公以来,就从不曾动过其他的念头。当年路过袁绍的军营之时,就不曾给他好脸色看。我早知此人卑鄙无耻,又是个野心勃勃,且喜欢与那些鼠窃狗偷之辈来往的伪君子,所以,早就想把他杀了了事。可惜如今我们形势翻转,他们大事将成,我也只好把这笔老账放在以后了。”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到时河内郡的那些苏宁不将,个个都是武力过人之辈,在下虽然手握1万精兵,而且他们都装备了犀利的弓弩,但是在对方看来,恐怕还是摆不上台面的小菜儿。我倒是愿意护送主公前去投奔,但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纳。”

    潘凤闻言之后却笑道:“这个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谁的帐下不缺人才?只要我们过去路上两首,想来定然会得到高看。”

    韩馥对于潘凤的战斗力也相当有信心,闻言之后便接连点头。但是那个叫赵浮的家伙却还有些不放心,尤其是那三名将领的一些传闻,听起来实在让人感到不安。

    那条传闻是关于他们三人身份的,据说,他们三个是已经亡故多年的商纣王,秦武王和西楚霸王。

第426章 记两三年里的两三事—5() 
    死人怎么能够复活呢?而且还偏偏成为了苏宁的部下——虽然说苏宁也是天生神力无双,这一点在他过去的征战当中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也不能因为和他们三人属于同一类型,就能成为他们三个人的主公吧。如果是那样的话,他韩某人似乎也可以成为某些古代名人的领导者。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这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对于他这种凡夫俗子来说,实在是太过难以相信。所以这个传闻他听听也就罢了。

    并且他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他见到那三位统兵将领的时候,便可以轻松的打探出他们究竟是不是来自古代的那三位君王了。

    说起来,这个时间距离他已经不远了,因为他们已经准备动身南下,离开这让人提心吊胆的冀州,前往苏宁控制的河内郡。

    只是这个过程必须进行的小心谨慎,一旦泄露消息,恐怕袁绍就会觉得其中有诈,因而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那可不是他还某人愿意看的。

    对于他这位主公的谨慎小心,那些手下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故而,当他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手下们很快就为他想到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案。

    于是在两天之后,冀州的大部分臣僚,都知道他家主公组织了一次非常浩大的出游。根据最新传出来的消息,武功似乎是渴望,这种安逸的生活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自从渤海太守袁绍答应接替他成为冀州牧之后,他便忍不住要提前出去转悠两圈了。

    所以这次出游,主公带上了所有家眷,并且收拾了各种日常用具,听说光是各种美味佳肴就准备了十好几车。只可惜主公并不希望他的臣子们和他一同出游,而是准备和子孙们体会一番天伦之乐。

    所以出了上将潘凤之外,他几乎没有带其他的僚佐。只有刚好要统兵返回孟津的赵浮,恰恰和主公同路,并且顺道护送他一程。

    说起这个赵浮,城里最近也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言,首先是这家伙不好好在驻扎地孟津呆着,竟然在得知袁绍要入主冀州之后,风尘仆仆的跑胡来劝谏主公。但主公早就心意已决,因而与他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这件事在城里闹得沸沸扬扬,包括高干、荀谌等人在内,都听说了这其中的事情。

    不过他们毕竟主仆一场,韩馥又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所以并没有对赵某人采取什么强硬手段。

    赵浮也当然不会做出什么以下犯上的事情来,虽然他的手下是冀州的精锐所在,绝大多数人都装备着先进的弓弩,但他对韩馥的最终决定只是表达了失望之情,并没有更加过激的行为。

    说起过激的行为,高干等人倒是得知,冀州长史耿武,治中李历,北京那个叫做闵纯的家伙,曾经在韩某人面前公然提议,要在袁绍到冀州之后,设伏劫杀于他。不过韩某人并没有同意他们的建议,但不知道他们三人是否已经放弃了这种打算。

    高干这个外甥还是比较称职的,她立刻将此事修书一封,告诉了袁绍。袁绍在得到信件之后,立刻就变得警惕起来,不但沿路上行进得非常小心,而且还派人回到渤海郡,又征调了另外一只人手星夜兼程的赶来增援于他,生怕自己在冀州城里会出现什么意外。

    但是当他到达冀州城外的时候,另外一封书信上的内容却让她惊诧不已。

    之所以会有第二封信,主要是因为高管发现了冀州城里的某些异常,尤其是那位早先出去游玩的州牧大人,竟然在半个月之后仍然没有回来的意思。

    这就让高感到疑惑了,如果他真的是特别喜欢自然风光,而讨厌这里琐碎的政务,那也只需要在外游玩个十天八天也就足够了,可是他离开的时间未免也太长了一些,更何况,冀州牧的交接仪式很快就要举行了,在这个重要的时间段,作为主角之一的海某人竟然离奇失踪,怎么看都会让人感到些许不寻常。

    于是高管决定,立刻派人打探州牧大人的具体下落,询问他们的具体行程到底能不能及时赶回来参加典礼,当然他的人手还没有出城,就见荀谌已经风尘仆仆的前来拜访他。

    这位银川八旬之一的俊才,一向都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但是这一次,刚进门的她就大喊一声不好了,进而将自己得到的最新情报,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原来他早就疑心还某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