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此,苏宁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他要用一次惨痛的经历来告诉这些,还没有从两汉400年的繁华当中解脱出来的关中子民们,想要得到丰厚的回报,就必须负担相应的劳动,而只要你付出劳动就必然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大面积的学校建设工作在观中各个地区铺设开来,那些刚刚在道路修建的过程当中,发了一笔横财的关中子民们,此时又拿起了自己的各种趁手工具,带着家乡政府颁发的各种路上通牒,前往了附近能够找到活计的地方。

    这次他们对于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问世和运用,就比最初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硬件建设的速度也比预想的要快一些,不过等大多数学校都初具规模的时候,秋天的叶子也已经黄了,于是孩子们顺利的错过了今年的开学季节。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大不了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开学,其实苏宁对秋天开学这件事情早就已经怨念颇深。可惜当年的她并不是什么政府的大佬级人物,所以也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但是如今他更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孩子们,你们每一个年级的课程都像你们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那样,春天来临的时候播种,夏天的时候灌溉,秋天的时候收获,冬天的时候储藏。

    所以苏宁还专门修改了原来的教育制度,规定每年春节之前的两周结束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工作,并在年后将相应的成绩发放到学生手中。

    而且还特别详细的规定,每个冬天都要拿出一半的学时来组织孩子们进行复习。同时他还要求,所有的学校不得在寒假期间布置以复习为导向的作业。

    那个冬天是留给孩子们学习未来一年所学新知识的时间。当然,未来一年的课本也必须在考试之前就发放到孩子们手中,这一时间最多延迟到考完试回家之时,倘若成绩汇总完成,而有些学校还没有发放课本,相应单位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同时,苏宁最为厌恶的就是课本发放不齐的现象,所以他严格要求印刷、运输以及学校财务部门,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否则有可能触及凉州体系最高的刑罚,死刑。

    这一制度在提出的时候,遭到了许多西方教育界人士的反对,但苏宁此时在凉州体系之内还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所以他强行通过了这一提案。

    这一做法甚至引起了王安石的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苏宁竟然也是一个在教育方面敢于下狠手的人,不过如此完备的制度,如此夸张的惩罚条款,倒是让关中的百姓们大呼过瘾,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杀伐果断的人愿意冒出来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于是苏宁在关中地区的威望迅速攀升,更加吊诡的是,那些原来还与他产生各种争执的佃户们,在听说自家那些苦命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学堂读书之后,立刻兴奋的在各种看懂看不懂的法律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如此以来,凉州体系对于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控制,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并且在这次大规模的学校建设之后,那些储存在仓库里的白银,也随之而大幅度的减少,于是看守他们的那些士兵,终于可以拿起他们的武器奔赴战场了,只不过他们去的并不是关羽所在的东线战场,而是赵云已经独木难支的北线战场。

    更多言情流行 x b q g x s

第403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10()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不同于其他战线上的逐步改进,赵云在北线战场上的形势,如今已经变得愈发危险起来,至少站在他对面的那个叫做杨奉的家伙,实在是为他添置了不少的麻烦。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依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这个家伙将在汉献帝东迁的过程当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如今的汉献帝早就已经跑到了曹操的那里,让他有了足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佳机会。可是。这在某种程度上却让杨奉和她的白波军,陷入了另外的一种境地。由于没有皇帝在身边,所以他们只能在山间穿梭,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节节抵抗。

    赵云是很郁闷的,虽然在战场形势上来看,他已经基本上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但不幸的是,胜利在他的面前,依旧躲在云雾之外,让他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短平快的解决战斗,如果在这里消耗下去的话,恐怕整个凉州体系都会因他而被拖垮。

    毕竟现在的苏宁有着读者需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来经费就可能变得极其紧张,再加上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上的变动因素,恐怕他手下士兵的军饷发放都会出现问题,对于一直标榜后勤保障出众的凉州体系来说,一旦粮饷的发放上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军队的影响就将会是巨大的。

    然而苏宁却是丝毫不体会这一点,为了能够把银库里的那些存货都发放出去,他干脆向士兵们预支了两年之后的军饷。这一举动,吓得士兵们有些慌不择路。一直以来,他们都只听说过拖欠军饷的事情,还没有听哪位将军说过,这世界上竟然还有提前发放军饷的好事,不过他们仔细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未来的24个月里,他们将只能领到军饷的55%,因为有45%已经在今天统一发放到了他们的手中,只不过其中的一半会被强制用来购买一些大公司的股份,而另外一半则会作为现金储备被塞进刚刚成立的银行体系之中。当他们完成这次军事行动之后,才可以回到驻地去处理这些财务问题,至于粮食方面的供给,苏宁是向来不会算在军饷里面的。

    于是这帮家伙们在吃饭的时候,就只剩下谈论两件事情了,一定是赵云什么时候下达总攻命令,他们迫不及待的回去,想要处理那一大笔提前到来的收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应不应该卖掉那些股份呢?如果可以的话,是不是应该把另外一部分钱也投入其中呢?要知道近些天来。那些公司的股价可是像大年15的烟花一样直冲云霄。

    再加上其中颇有几个从学校里混出来的孩子,一直认为,苏宁帮他们挑选的股份并不是最好的公司,所以他们吵着嚷着要提前换成其他的公司,并且认为苏宁应该事先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才能把这些钱换成是相应的股份。而且这对苏宁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劳动力付出,因为统计结果只需要跟随着运送粮食的士兵一起返回就行了。

    不过他们对苏宁的认知,显然还停留在几年之前,因为苏宁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幅度投资的是一家无线电通讯公司。

    如今渭水集团已经把爱迪生的这家公司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其本人所持有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了不到两成,而爱迪生的各项发明目前还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足的回报依据之前签订的协议,如果销售量没有大幅度上升的话,那么爱迪生得到的回报将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他现在急需要在凉州体系之内推广他的新产品,但不幸的是,销售人员好像不怎么配合,而如果销量不好的话,他是无法拿到那种阶梯式的奖励的,没有奖励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无法反向收购自己的股份,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他将会彻底成为一个打工者。

    但苏宁对他的这个小小公司,依旧是寄予了巨大的希望,即便没有爱迪生,即将召唤来的几位科学家,也将可以成为这里的顶梁柱,所以他可没有在这方面诓骗自己的那些士兵们,那群孩子们只是不知道,他已经将凉州体系的建设,迈进了电磁时代。

    赵云倒是对这一点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毕竟他常年呆在工业园区附近,吃出了甘宁之外,对那些科研项目最为了解的军事将领之一,不过现在的他可没有心情和自己的事与美商讨这方面的问题,他可不认为这是一个稳定军心的好方法。

    倘若他想要和氏族没拉近关系的话倒是可以和他们交流一番,可惜的是,现在的他被对面的白波军弄的是进退不得。

    对方对于地形的利用,已经近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杨奉这个人果然不简单,尤其是在得到了一批懂着逃散的士兵之后,他们的机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让赵云不敢轻易的采取大规模的迂回,于是只能从正面慢慢的寻找机会,这样的战斗进行得十分艰苦,虽然说这里并非什么一手难攻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这群来自关中的子弟,对于并州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无休止的偷袭,让他们一度对应对。对于粮草供给线路的不断威胁,更是他们险些丢掉了所有的信心。侥幸的是,苏宁对于运输粮草之类事情也是十分重视的,所以对于方才不大不小的吃了几次亏,如今才不敢保新思达到那方面上去,然而这并不是赵云的功劳,也不是他想要寻找的突破口。

    如今能够采取逐渐蚕食,缩小他们活动范围的战略方式,一定是赵云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了,倘若没有一种决定意义的东西出现,恐怕这场战斗将会通过浪费时间的形式,最终决出胜负,然而那样的结果却是赵云不想看到的,因为那对于凉州体系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拖累,这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他和苏宁的共识,然而苏宁却只顾着推行他的改革试点,忘记了并州战场,还在进行着这么一场战争。

    好在苏宁并不是一个太过健忘的家伙,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他的记忆很快就开始提醒他,应该重视一下并州方向的局势变化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军工体系能够为苏宁提供的,将会是一种划时代的武器,虽然它们的物理研究已经进入了19世纪,但他们的兵器生产却仍然停留在17世纪的水平,遂发枪,在经过长达五年的实验之后,终于被批准列装给士兵们。而各种口径的虎蹲炮,以及更加先进的铜铸或者铁铸大炮也被允许成为陆军的制式装备。

    这一消息并没有被很多人得知。就连正在东线战场上镇守洛阳的关羽,对此也知之甚少,反而是近在咫尺的王安石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保甲法,他认为,训练民兵的绝佳时机已经到来,因为那种碎发枪的使用方式极其简单,倘若能够交给民兵来使用的话,将会在短时间内为凉州体系招募一支,数量不菲且战斗力也相当可观的军队,可惜的是,他的包夹法改革方案,立刻遭到了大本营的坚决反对。

    王安石对此大为不满,他立刻与大本营展开了笔墨官司,问题当然被送到了苏宁的面前进行裁决,但苏宁也毫不犹豫的否决了王安石的提议。

    王安石不明所以的和苏宁打起了笔墨官司,而且还是公然在报纸上进行的,结果,他投向报纸的相关稿件,竟然被北面房全部扣留,没有一篇能够为了与公众见面。

    王安石不明所以,竟然直接写私信抨击苏宁和苏宁,则丝毫不让,比起文笔的老辣程度来,他这位20多年的大学教授也是不肯让王某人专美于前的,于是两人开始了一番激烈的对战。

    王安石的保甲法,是主张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农民的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军事训练,以便培养足够的军事素养,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这在后世的几个朝代里,都成为了定制一样的存在,即便到了新中国城以后,民兵制度依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国家的重要军事人才储备和训练编制。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他对于历史的预见能力是超过很多当时的政治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自己政策的过度自信也造成了很多的历史问题。

    比如苏宁就坚决提出反对,要求那些地痞流氓不得进入包夹之中,利用朝廷赋予的权利,变相欺压老百姓,这会导致更多的地方矛盾,并且有可能危及到对于官府的充分信任。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包夹法会让地方拥有较强的割据能力,所以他认为募兵制永远都应该成为国家国防力量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所有的先进武器都应该优先列装着招募而来的士兵,而不是那些地方上预留下来的准军事人员。

    王安石在遇到苏宁的强硬回击之后,自然也意识到了自己政策的一些错误,但他却是典型的执拗脾气,不肯轻易的承认错误,而且指出,如果以后凉州体系的正规军队有了更好的武器,便可以将这些落后的武器发放给民兵使用。

    但是苏宁依旧回信,予以了严厉的呵斥。他声称,在强势的边防军队的保护之下,普通百姓是不需要手中持有枪支的,他们最多需要在无聊的时候熟悉一下这些枪支的使用技巧,就如同使用家里的喷水木龙一样。

    这种喷水木龙是按照宋朝的某种消防工具来设计的,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汲取附近的水源,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高度喷射向有需要的地方,至于什么事有需要的地方,那就比较广泛了。

    毕竟古代这种木质结构建筑普遍的时代,还是比较需要提防祝融之事的。

    王安石这个来自北宋的人,当然很清楚这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也不好再继续与苏宁争辩下去,反而选择了静静的观察北方的战争状况。

    没有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北方的战争状况,在一批刚刚列装了燧发枪的士兵的帮助之下,迅速的取得了大规模的进展。

    赵云也没有想到,这群原本负责看守银库的护卫队,竟然装备了如此先进的武器。而且更加吊诡的是,他们心目当中所崇拜的英雄,竟然是苏宁和自己,因为他们两个是在此之前,为数不多能够将火药之类的东西在战场上发挥到极致的人物,想当年苏宁仅凭600个人就敢对抗鲜卑的两万军队,其所依仗的无非也就是这种化学能的剧烈释放。至于赵云在汉阳郡保卫战当中的出色发挥,也是由于相同的原因。

    可是他们所用的东西与现在所拥有的燧发枪,却是全然不同的两种玩意儿。

    这些年来,燧发枪一直没有被列装给军队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安全可靠问题。

    但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这同样也意味着,他在战场上远远要比那些曾经发挥过巨大威力的东西要可靠,更加让人着迷的是,这种东西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