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一声巨吼,关羽将长刀竖立起来,并重重的向地面一插,右手随即向下一滑,换了一个握刀的位置,同时左手从刀柄上撤去,就此只用单手握刀。

    而后他用右脚向斜后方一踢刀柄尾部,长刀随即横在身前。

    月氏首领隐隐察觉到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只见关羽脚步旋转,随后腾空而起,长刀自高向低斜着斩了下去。

    月氏首领慌忙格挡,但这个角度的攻击此前从未遇到过,他的格挡并没有奏效。

    更加危险的是,这一刀的速度明显比刚才要快很多,显然在此之前关羽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我被骗了!”月氏首领在心中哀鸣一声,但在嘴上却来不及留下一句遗言,就被关羽斩下首级。

    苏宁上前一脚踹开了他的尸体,转身问关羽:“老关,你伤势不要紧吧?”

    关羽咬牙答道:“我说过,就算死,也要捞个够本。”

    苏宁知道他这是要强,于是接过了他的先锋位置。

    对面的湟中义从已经群龙无首,而且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就算没有经历过真正战阵的苏宁,也不会把这样的乌合之众放在眼里。

    然而,对面似乎也有明眼人,只听一个年轻人的喊声传来:“撤出山地,换马再战!”

    苏宁听到这话就是一愣,想不到对方的阵营之中也有一个妖孽。对于这种成长潜力很大的人才,如果不能为己所用,就只能……

    “侯选,射死那个喊话的!”

    苏宁都没看到那个喊话的,就喊出了这个命令,但侯选却不能看都不看就射箭啊。

    面前的这一堆月氏胡人,都在叽里咕噜的嚷嚷着什么,鬼知道其中哪一个才是你想射死的。

    还是关羽观察仔细,他捡起月氏首领刚才扔掉的弓箭,不顾左臂的伤势奋力拉满弓弦,嗖的一声过后,一支羽箭就笔直的飞了过去。

    远处一声惨叫,一名褐衣青年应声倒地。

    关羽见之,心中稍安。刚才这一箭几乎用尽全力,伤口已经受到很严重的撕扯,他的身旁甚至有一摊从臂膀中迸射出来的鲜血。

    如果再射下一箭,他恐怕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苏宁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关羽原本通红的脸色,如今已经蒙上了一道惨白,像是西方新娘头上的纱巾,也像是东方逝者头上盖着的白布。

    这个反差太大了,苏宁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赶紧冲过去扶住了关羽。

    可就在这时,另外一名年轻人的声音从对面阵营传来。

    “弓箭手压制住他们,掩护同袍继续撤离!”

    关羽闻言大怒。射死一个竟然又冒出来一个,这是欺负他关某人没有打过地鼠吗?

    他推开苏宁就要弯弓搭箭,但是左臂却一直在颤抖。他愤恨的抡起巴掌拍向不争气的胳膊,却被苏宁挥手挡了下来。

    苏宁也很好奇,怎么妖人就杀不完了,但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他只能把这个疑惑写入内存,而后急切的对关羽说道:“现在是逃跑的最佳时机,等他们上了马,我们就只能像冷征那样被他们困在这里了。走,听我的!”

    关羽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只好狠狠的丢掉手中弓箭,拿起偃月刀朝另一个方向撤出山林。

    苏宁示意前来救援的众人赶紧跟着走,自己过去扶住体力透支的冷征,一瘸一拐的落在最后面。

    冷征握住他的手,问道:“你怎么来得这么快?我们藏在山林中,可并不好找啊。”

    苏宁哈哈一笑:“我一开始就没打算找你们,我找的,是他们!”

    冷征惊奇的看向苏宁,这一句“我找的,是他们”,散发着浓郁的智慧和果决。

    在苏宁出发之前,冷征等人和追兵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三种。甲:追兵已经得手,冷征三人不幸罹难。乙:追兵正在追击,冷征还算安全。丙:冷征完全安全,追兵彻底失败。

    想要知道具体是哪种情况,观察冷征这个小目标显然难以做到,毕竟不好找,那么搜索追兵这个大目标才是个正确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无论结果究竟是哪一种,苏宁都可以在后续兵力到达的情况下,打着为雾中之战复仇的名义,直接进攻追兵。

    如果是状况甲,那就是为冷征报仇,如果是状况乙,那就是阻挠或者营救,如果是丙,那就是进一步确保安全。

    换句话说,苏宁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没准备营救,他是出来拼命的!

    幸亏昊天上帝给了他一个精妙的安排,让他在发现敌人的时候,也发现了敌人发现了冷征。

    且看这句子多么绕,就知道那时机多么巧。

    一众人撤出山林翻身上马之后,马翼才率领部曲匆匆赶来。他大体听了苏宁对情况的介绍,就断言道:“我们得赶快撤,宋家笼络的那一部湟中义从,足有两千人之众。就算没有全体出动,也能吞了我的两百部曲。”

    苏宁也有类似的判断:“刚才是山地作战不利于骑兵展开,他们在山林另一侧肯定还有兵马。”

    杨大眼印证了苏宁的判断:“他们是分成三拨人马交替追击的。就算山林外面没有,后续也会有兵马的。”

    总之三个人就是一个意思,逃!

    于是两百多个人拨转缰绳,狼奔豕突。苏宁仍然像紧箍咒一样拷在马匹身上,一边忍受着上下颠簸,一边心中抱怨着梁鹄怎么还不来。

    那只老鸟的行军速度,怎么就像蜗牛一样?话说他到底属于鸟纲还是腹足纲的?

    等见到后一定要研究下!

    不过他的物种鉴别计划很快就不得不推迟了,因为身后出现了漫天盖地的烟尘。

    杨大眼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就惊得下巴合不拢。

    一旁的麦铁杖结巴道:“这得有三千骑兵吧。”

第38章 江上潮来浪薄天…15() 
“三千?他们宋家哪来的那么多人?”冷征疑惑的自言自语。

    马翼却比他更加了解情况:“宗族字第,氐人羌族,再加上那些小月氏的白眼狼,足够凑出三千人马了!”

    一旁的苏宁问道:“这小月氏世受国恩,怎么会选择和宋家沆瀣一气呢?”

    冷征倒是对其中原委门儿清:“陛下都已经穷的卖官鬻爵了,哪儿还有什么国恩给他们?”

    原来是财政危机给闹的。那明年他苏宁就进一趟东都,甩出几吨金银铜铁丢给皇帝老儿,弄他三五个太守郡尉回来做做,就当赞助一下可怜的皇帝刘恒了。

    也亏他还有这闲情逸致,后面追兵的射程都够咬到他的狼尾巴了。

    如此奔行了差不多十多里地,他的这种情绪才慢慢消散,因为他发现,貌似冷征等人有些坚持不住了。他打眼一瞅,好像只有前边的一片树林能暂时安歇一下,可那样的话,必然会被追兵赶上的,在这里被围攻的话,那就只有拼命一条路了。

    拼命就拼命吧,再这样跑下去,估计连命都没的拼了。

    于是他说道:“实在不行,我们凭此坚守吧。”

    杨大眼撇过脸来:“坚守待援吗?等梁鹄,我怎么觉得不靠谱呢?”

    关羽也是闷哼一声,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显然也信不过梁鹄的军事素养。

    苏宁长叹一声,为那只老鸟在精神上递去一根烟,然后用意念打火机为他点燃,至于他知不知道猛吸一口以便引燃烟卷,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然而就在众人腹诽梁鹄的时候,一位瘦削老者的出现,瞬间把他们左右脸颊抽了个遍。

    只听那位老者一边招手一边喊道:“有朋,再快点,到为师这边来!”

    苏宁大喜过望。果然给老师发烟还是有用处的,前世学生生涯的坎坷是不是和这有关啊?那这辈子一定得改正哈,回去就给梁老师不上已核实体烟。

    精神烟卷?有个毛用!

    兴奋地带着众人跟随梁鹄绕过那片树林,来到斜后方的一座山求旁边,苏宁才发现,山腰和山丘下都占满了蓄势待发的士兵。亲爱的刺史大人竟然为湟中义从准备了礼物,真是出乎意料。

    其实出乎意料的不光这一点,当他转过头去看向追兵的时候,才发现刚才看似平静的树林中,竟然隐藏着密密麻麻的弓箭手。

    “这是谁的手法?竟然如此高明,我是一点也没看出来啊。”

    听到苏宁的惊讶,梁鹄很得意地说道:“我知道所辖汉军缺少精锐,所以去请了位统兵高手过来。那人是我的一位世侄,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叫麹义!”

    苏宁听到这个名字,激动地又一次高呼某位葡萄牙球星的名字:“纳尼!”

    这位后来在界桥之战等战役中大放异彩的将领,竟然是梁鹄的世侄,苏宁猛然间觉得两者有些画风不搭呀。

    不过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原本的历史上,麹义在早年间游荡于凉州,学习了不少羌人的战法,而后前往冀州发展,最早的记载是在韩馥帐下。

    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有一个老家伙的人生轨迹,却是和他相类似的。那个人正是梁鹄。

    梁鹄在184年凉州之乱以后,被刘宏调回朝廷,不久出任冀州刺史。如果他们两人早有交情,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梁鹄的提携可能帮助麹义度过了最艰苦的基层时光。

    至于历史上没有记载,自然是因为这等小事儿入不得史官们的法眼。他们的眼高手低,让很多史实模糊不清,以至于有些分类——比如苏宁专攻的技术史——之中,但凡只言片语,都要称之为珍贵史料了。

    吐槽了一番古代苏宁之后,苏宁将注意力转向林中伏兵。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伏击圈,而且看样子也没有察觉周围异状,还在闷头向前疾行。

    林中指挥的麹义倒是挺耐得住性子,眼瞅着二百多份首级战功从面前呼啸而过,竟然不发一矢按兵不动,尽显一派大将风采。

    苏宁带队翻身上马,这先头部队是麹义送给他的见面礼。虽然“鱼头”谁都不爱吃,但如今毕竟有求于人,就将美味的鱼肚子留给他好了。就当是见面礼的回礼。

    一声狼王怒吼,苏宁挺枪出击,第一次将五虎断门的风采播撒在东汉末年的沙场。经过这些天的打磨,他已经对这套枪法有了更精神的理解,虽然距离童渊的境界还差很远,但算上力度方面的加成之后,已经能和张任打个平手了。

    眼前这帮咸鱼,他还不放在心上。

    转瞬间,他飒爽的英姿就已经在敌阵中起舞,就连林中的麹义也暗暗为之喝彩。

    于他看来,这个苏宁和自己很有默契,倒不是友情有多深,而是对方很聪明,知道自己的伏击战旨在歼敌主力,肯定会放过先头部队,他问都不问就翻身上马迎面出击,自当送上“勇略“这一标签作为认可。

    双方酣战一起,喊杀声就传开了。追兵的后续部队刚一听见,就二话不说赶来驰援,这下可把麹义乐坏了。他左手向正在嚎叫的苏宁竖了个大拇指,右手猛地向下一回,上千支羽箭就从树林中飞了出去。

    那一刻,弓箭的尾羽在天空中化作阴云。苏宁忙中偷闲看了一眼,随后就给它下了个定义:“那是积雨云吧,还是人造的呢。”

    人造的积雨云并没在天上飘多久,因为,人工降雨开始了。

    降的箭雨!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各位阅文丰富的看官老爷自然不会陌生,如果非要给这一幕取个名字的话,那它应该叫做《刺猬是怎样炼成的》。

    那些刚才还在空中翱翔的羽箭,以每平方米二十多支的密度,迅猛的覆盖了追兵通过的地区。人惨嚎,马嘶鸣,一时间喧哗无比,然而转瞬间就归于平静。

    那些人马全部毙于箭下。

    这动静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临近战场的每个人都错愕不已,有不少人甚至停下了手中厮杀的动作,直到一个年轻人的声音传来,众人才重新恢复了拼斗。

    那年轻人说的是:“下马结阵,步战入林。”

    区区八个字,就让林中伏兵们不得不面临一场残酷的近战。

    苏宁恨恨的偷眼去看,发现这次的青年人依旧身着褐衣,与上次被射死的那个只有容貌上的差异。这让他隐隐觉得,这类人可能属于某个群体,而他们的作用,至少在战场上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传句话而已。

    先前推测的,拥有大局意识的人,很可能并不是他们,而是另一个不方便直接下达指令,但却威信素著的人。

    如果他方便下达指令,就不需要别人过一道手。如果他不是威望素著,那让别人代传的命令,恐怕不会得到很好的执行。

    这么一筛选,宋家当中符合条件的认可就不多了。

    正此时,麹义等人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林中近身战,在弓箭手的掩护下纷纷撤了出来,就在苏宁鄙视他胆小的时候,就见他一个手势,山丘上就多出了一片火把。

    苏宁虽然还在厮杀,但已将这一切收入视野之中。他已经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果然如他所料,待到更多敌人进入树林之中,麹义就又打了个手势,一排排火箭飞射而下,瞬间就引燃了一片大火。

    苏宁知道火势为什么这么凶猛,既然麹义把大部分环节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想来不会忘记在树林中洒下火油之类的引火物吧。

    这次闹出的动静,持续时间比较久,而且景象也比较惨,就连冲过来的先头部队也目不忍睹,仗都没打五就慌不择路的撤走了。

    苏宁没有追击,他隐隐约约觉得麹义可能还有安排,那些在山丘上列好阵型的士兵还没派上用场呢。

    于是他率队返回本阵,跳下马之后跑到梁鹄身边,问出了关羽褐衣青年的疑惑。

    “那是宋老头的学生。”梁鹄摸了把胡须,“看来是那个老狐狸亲自来了。”

    苏宁一听,老狐狸这三个字很好的对应了先前的策略选择,想来梁鹄的判断,基本上是错不了了。

    一旁的冷征却笑道:“他们宋家不是羌人吗?怎么也学人家收徒了?”

    “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如今的宋家,岂可以羌人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