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这一幕发生在另外一个地方。

    这里是荀彧荀文若家里,也是他们平时就用来密毛的地方。。而这一次,在经过另一半认真积累的伤愈之后,他们终于敲定了最终的行动方案。

    “我们打着春游的名义悄悄的出城,的确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我们携带的东西并不多,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跑很远的样子。待到他们发现我们迟迟不归,准备派兵前去堵截的时候,说不定我们早就已经进入了汉中平定呢,更何况,我们还在这里留下了一只,可以袭扰工业园区的力量,我想赵云等人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那里的。”

    听到杨阜的这番话,就连荀攸荀公达都兴奋的拍起掌来。不要在紧急时刻用出这一招,攻其所必救对方,就不得不被自己牵着鼻子走,到时候他们就会重新获得逃生的空间,只要能够顺利的通过汉中郡到达袁术控制的南阳郡,就可以彻底的摆脱苏宁的控制。

    这个时候的凉州体系是最脆弱的时候,倘若错过这个绝佳时机,恐怕下半辈子就会追悔莫及。

    只不过他的欢呼和掌声绝对不会投向做出这番分析的杨阜,因为这一切的布局和安排,都是他的叔父荀彧荀文若所韵酬策划的。

    倘若不是这位一代王佐之才,这群人又怎么会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机,并且在这一时机到来之前,就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不得不说的是,荀彧荀文若的智慧绝对是东汉末年这群历史人物当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可惜的是,苏宁用他自己的召唤能力,将整个人类文明历史当中最好的那一拨人,都聚集在了自己的身边,虽然他的囤积人才计划只进行到一字母d开头的那些人物,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为苏宁所在的凉州体系带来了莫大的贡献。

    他们的侦察体系和手段,大多直接采用后世的标准训练方式,这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足够清楚的了解可能存在的对手,比如说他们在汉中郡境内的那些安排与布置,其实早就已经掌握在系统的手中,只不过北面房,迟迟没有将之通报给不良人而已。

    但是既然赵云的那群孩子们,认为不良人更适合负责这样的事情,那么它系统当然也不会违背了孩子们的心意,因为这群孩子就是在苏宁的观念所引领之下而成长起来的,他知道这群人都是苏宁的影子,倘若苏宁真的一命呜呼,那么最好的继承者将会在这群孩子们当中诞生。

    至于那位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夏冰。系统是从来不会放在心上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苏宁的心思,因为他们都是受到这个时代所束缚的人,只有她才是那个和苏宁一起高瞻远瞩的人。

    做一个很大程度上,他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不良人会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重要助力。之所以之前没有给他们传递情报,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和小孩子们想到一块去,那群孩子们显然认为,不良人还是和他们一样,从社会的底层去分析这个世界的人。

    谁都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会和他们产生这样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应该用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毕竟这也是苏宁在教育过程当中反复强调的问题。

    至少系统认为,一个世界观相对健全的人,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而实施,却显然与他所想象的背道而驰,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紧的,孩子们会慢慢的成长起来,总会将自己的世界观补齐,而在这之前,他只需要像苏宁一样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就可以了,因为他们会自己发现这个世界的某些规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自由的一批人而已,在帝国以后的那些年轻人看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将会更加直观的决定自己未来,大多数这方面的内容都来源于前辈的经验,而只有这一代孩子是积累经验的那一批人,所以他没有足够的自由。

    那就自由好了!

    侦查触手遍布社会各个层次的北面房,将会成为他们最为强大的后盾,即便不良人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即便皇城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牵手,即便因为太过重视军事方面的问题,而做出了某些错误的判断,她的北面房都有足够的能力坚持固有的策略不动摇。

    此时已经穿过武都郡来的汉中郡境内的孩子们,断然不会想到,在他们的遥远身后,竟然有个人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

    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牢牢的记住。记住您每次出征的时候都会呐喊的口号,为了祖先的荣耀,为了子孙的康宁。

    他们就是苏宁正义的人所奉献一生的目标,未来的接班人。

    没有一个地方比苏宁这里更加重视教育,因为苏宁出生在一个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地方,那个鲁南的革命老区,如今已经走在崛起的路上,虽然,其地位在其他革命老区面前无法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时候的决策是无比英明的,虽然他不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和教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听说家乡全力办教育的时候,他正已经离开家乡,有一段时间的人一下子陷入到了极尽癫狂的状况之中,那个时候他们所信奉的理念就是简简单单的科教兴国,虽然并不全然正确,甚至有些学者一直强调,中国一直走的道路都是国兴科教,而非科教兴国,但不可否认的是,后期国家所能够采用的措施就是大规模集中力量办好教育,然后让教育的人才继续振兴国家,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但第一笔投入必须由国家来完成,因为其他的社会资本,以及受教育的主体,也就是那群孩子们,并没有如此强大的社会资源和力量。

    所以苏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第一次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兴办教育,虽然当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聚拢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东汉末年,对于教化万民这件事还是非常在意的。就连当地的乡绅,也都给出了宝贵的赞助。虽然他们如今凭借当初的那笔赞助,已经成了凉州铁骑之内数一数二的世家豪族,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追随凉州政策最为紧密的一群人。

    而他们之前最为疯狂的影响政策之一,就是在各个地方设立各种各样的学校,无论他们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赚取学费,都在客观上为凉州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少每一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多都混进了他们的学校当中成为一股奋战在基层的教育洪流。

    在马超这群小孩子中间,就颇有几个希望能够到他们的学校去教书的人,只不过如今他们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教书而已。

    原来这个凉州还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太平,可以躲在山沟沟里,和一群孩子嬉笑打闹着度过残生,他们可能还需要拿出更多的热血去扑打,在这边曾经充满杀戮与混乱的土地上,毕竟并不是只有他们才会被前辈们当做取扶持和托举的对象,因为他们也要托举起属于自己的明天的太阳。

    那么,既然自己即将步入成年,就让这满腔热血来为将来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吧,为了祖先的荣耀,为了子孙的康宁,他们的子孙后代也需要一片更加康宁的土地,而不是一处叛徒丛生的混乱之所。

    于是他们在这次任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程度远远超过了赵云的那些下属们的预想,原本他们还认为与一群孩子们一同执行任务,他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这群孩子的安全,不要让他们在迁徙的那些世家大族们面前付出太高的伤亡,甚至他们还为此重新划定了与平时并不相符的作战任务。

    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被安排给这群孩子的当肉盾使用,他们在行动的时候会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无论对面出现的是什么,他们都会替孩子们挡下,这是凉州体系的传承。

    并不是只有孩子们才会记得那些口号,这是他们不会再像年轻时那么张扬的表达出来而已。

    不过事情的严峻程度好像没有到达他们所想象的那种地步,因为在他们刚刚进入汉中郡之后不久,一条来自长安的命令就让他们陷入了惊讶之中。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人从长安送来命令呢?按照道理来讲,自己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那么寻找自己的命令,是不是应该发往凉州城呢?

    可是这道命令就装在一个写着赵云名字的信封里,显然就是送给他自己的,

    而且送来这道命令的,不是别人,正是跟随在苏宁身边的庞德。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纷纷猜测,主公苏宁是不是已经醒来?

    但是庞德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他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似乎主攻的情况还不太明朗。

    但是既然能够下达命令,而且还能够意识到这道命令的重要性,以至于派遣了身边的得力亲信庞德前来传达,那就证明苏宁的意识已经恢复到了一定清醒的程度,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恢复健康,应该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怀揣着这个喜悦的揣测,他们拆开了苏宁的命令,虽然上面的命令只有寥寥的几条,但是带给众人的震撼却是无比强烈的。

    这种无比强烈的震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条是关于这封命令的书写笔迹的,首先熟悉苏宁的众人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苏宁的亲笔手书,其次,这比书上写出来的字刚劲有力,显然是个积极健康的状况下写出来的,这似乎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苏宁已经从原有的38度逐渐的康复起来。

    但是另外一个令人震撼的地方,就让他们有些无言以对了。这个地方就是这条命令的具体内容,上面写的非常清楚,要求拦截这次迁徙的人员,务必得机放掉,荀彧荀文若叔侄,如果实在无法拦下杨阜等人,也可以叫他们适当的放手,但绝对不允许他们带走过多的书籍和匠人。

    这是一道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命令,在明知道有重要部署,可能叛逃的情况下,苏宁竟然为他们的叛逃开了绿灯,这简直让赵云和马超等人无法相信,甚至一度怀疑这是否是苏宁雪下的命令。

    它们甚至推测出了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假冒苏宁的笔迹,写下了这道亲笔手书,以方便询问弱的人能够顺利的逃出升天,但是这种假设解释不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使用这种卑鄙手段的人绝对不可能顺利的说动庞德来传达这条命令。

    倘若连苏宁身边的庞德都被别人收买的话,那么送你这个人未免也太失败了。但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讲,庞德这个人跟随苏宁已经有九年之长,绝对不可能做出背叛的事情来,更何况,与他同去的马车,如今已经成为了苏宁的铁杆,而当时的那几个人,如今在凉州体系之内的位置,也已经升到了让人艳羡的位置,可以说是苏宁一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有了如今的社会地位,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如果还会选择背叛的话,那恐怕就不仅仅是苏宁的问题了,一定是这个人的人心坏掉了,而且还是大大的坏掉了。

    可是如果这道命令是真的话,那又怎么解释故意放跑叛徒的事情呢?

    无奈的众人只好将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庞德。

    庞德摊开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赵云只好壮着胆子问道:“这封命令不是假冒的吧?”

    一旁的几个人知道这种问法有些犯忌讳,所以赶紧解释道:“我们听说主公的伤势比较严重,所以担心有人趁着这个时候假传他的命令,所以我们才想着问个清楚。”

    庞德听到他们的解释之后,倒是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迅速的给出了说明:“主公现在依旧昏迷不醒,局势也的确有些严峻,所以我才亲自把这道命令送了过来,目的就是让你们严格按照这道命令上的内容去做,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关系到我们凉州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向。”

    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不禁面面相觑,因为刚才他们从笔记道中推断出来,苏宁可能已经醒来,但是刚才庞德的一番话却表明,苏宁如今仍在昏迷之中,至少从庞德启程之前是这样的,那么一个昏迷的人是如何写出这样刚劲有力的字呢,这就显得有些让人怀疑了。

    和赵云觉得旁边这个人还是比较值得相信的,所以他仍然采取直接询问的方式,只听他问道:“可是我看这封信上的命令,字迹非常工整,而且遒劲有力,恐怕不是一个惠民之人能够写出来的吧。”

    周围的人看了看赵云的脸色,觉得这个家伙问的似乎有些太直接了,不过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让我确认的似乎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他们寻思了片刻之后便将注意力集中双地投向了对面的庞德,希望他能够给出足够合理的解释。

    庞德看到如此紧张局促的局面,却没有露出任何一丝担心,反而却笑着向他们摆了摆手说道:“谢谢你们对凉州体系的忠诚,如果这件事情的确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严重,这道命令的确是主公亲手签发的当时我和闫行闫彦明都在场,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主公还没有离开凉州,所以这上面的自己,不但非常工整,而且看上去遒劲有力。毕竟咱们的主公也算得上是一名小小的书法家,虽然比起他的老师,前任凉州刺史梁鹄,实在差的有些太远了,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还是能够拿出来炫耀一下的。”

    听到他的这一番解释,众人才终于恍然大悟,只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当时还在凉州,并没有前往洛阳城的苏宁就已经想到了拦截叛徒的问题,而且早早的做下了安排与布置。

    看来他有更完善的情报机构,或者说其他什么更加宏观的推理手段,能够判断出荀彧荀文若等人,迟早都会脱离凉州体系寻找他们所欣赏的主公投奔。

    这样的判断能力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在场的一众小毛孩纷纷惊讶的不知所措,就连那些跟随赵云多年,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梁祝士兵也纷纷开始称赞,起了主公的英明。

    只是这样的场面却让人唏嘘不已,毕竟这位英明的主公,如今竟然还躺在病榻上生死不明,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