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演义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将重要的家眷留在手中作为人质,还挑选的是在追随自家的栋梁之城,作为这支部队的骨干,那么这群离开的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集结,成为一直效忠于主加的力量。

    “真是好手段啊!”

    赵云不得不感叹了一声,然而更让他惊奇的是,这样的手段,就连北面房都查不出,马超等几个小孩子竟然查到了事情的端倪,真是不简单呢,只是不知道他们是通过哪样的手段做到的。

    他哪里知道,自从苏宁开始,在梁州体系内大规模推广教育措施以来,有很多平民家的子弟,都在相对低廉的教育成本的诱惑之下,来到了学校之中,与他们这群人成为了好朋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马超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当年在仙杯战争当中表现出来的果决与勇敢,成为了他们当之无愧的领袖。

    领袖倒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关注,但是为他所服务,或者说它聚拢起来的那群人,则像乌云一样躲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之中,而这些人里颇有一些与那些世家大族关系紧密的人物。

    说起来,这也要感谢那些世家大族们,世世代代在凉州土地上的积累,以至于他们与这里的大部分农民都有着不可理清的各种复杂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从属和经济上的往来。

    至于他们这群穷孩子,倘若不是来到学里上学,恐怕也要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成为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厮。

    其实那些世家大族们,也是想要按照原来的习惯,将这些人招到府里来服务的左右,这群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粮食和薪酬,就可以让他们把一些琐碎的事物给处理了。

    这等好事当然是不应该错过的,尤其是他们在经济相对拮据的这一时期。

    于是赵军孩子们在不上学的休息时间,也会被时常要求的这些世家大族的庄子里或者府上劳作,他们的父母也基本上赞同这一点,毕竟教育成本虽然不高,但还是要付出的。

    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其他的时间赚回一点钱来,毕竟对于那些常年从事农业劳动,如今也没有足够的胆量冲破世家大族的封锁,去参与工业生产的人来说,他们的收入也在跟随着工业生产而贬值,虽然他们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从事收入更加丰厚的工作,但这不代表着自己的价值,能够让孩子们坚持到那一刻,所以孩子们的劳动,对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说,也是不无补益的。毕竟这么大一个半大小子养在家里,平时对于粮食的消耗也是非常严重的,原本如果孩子们不去上学的话他们,便是应当为家里带来一些收入的。

    在这一点上,就连苏宁的教育体系,甚至它的行政体系,都不得不为这些世俗所让路,有些时候,学校的实习活动根本招不齐人手,除非他们要去的那家工坊,能够开出很不错的实习收入,但一般情况之下,工坊安排那么多的实习学生,并花费心思找出合适的工作,让他们来做,也是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为学生们发放薪酬的话,那就有些难为他们了,所以大部分公房都是拒绝为孩子们发放薪酬的,而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也将会成为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一般认为,这些工坊属于实验室里的教具,实习的补贴也有教育机关酌情发放,以作为对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孩子的额外奖励。

    当然这种状况是不太健康的,纯粹从经济领域来讲,这种操作就已经不属于社会实习,而属于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苏宁在这里强调的实习,只是实践理论与学习的缩写而已,并非透视的那种教学生干脆丢进企业,以便让他们自谋前程的无耻做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坊,但凡是接受苏宁投资和控股的企业,都是这些学校,甚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校办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和编制内的实验室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种教学体制曾经在民国时期大行其道,但是后来这种方式也只有一些迹象才会传承下去,那些大学大都因为人们的好逸恶劳,而选择把学生们放在教室里当做各种空话套话的听筒。

    虽然苏宁现在所面临的外部形势,虽然没有民国时期那么严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生产力上的落后,或者说迫切要改善的动力,可要比民国时期严重的多。

    所以苏宁才有了这样的教育安排,于是学校里的孩子们也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机会。再于是,有些孩子们也不得不因为收入的问题,而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去进行实习,虽然教育体系并不会轻易认可这种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一部分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这份收获之后,教育的某种目的也就达成了,虽然这是教育体系上下的各级同僚们都不会认可的一种达成方式,因为这是在所谓的世家大族地主老财们那里达成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病不能让上面官吏们满意的行为,却让马超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的耳目就此顺利的进入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之中,在世家大族的厨房里,那些一边收拾着各种蔬菜的儿童,正在有意无意的数算着家里所运用的知识,并顺便估算了一下庄子上的人口数量。在主人家的客厅里,那些端茶送水的小童子,也在有意无意的,轻轻的客人们的讲话,即便是在主人最为隐秘的书房里,他们也有机会进去打扫一下,悄悄地窥视一下,里面的那些书上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尤其是那些在递送书信之后留下的底稿。

    虽然没能够直接掌握老爷们的证据,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几乎掌握了这些人的大多数动向,当然,这些孩子们平时都是比较注重自己安全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还能够传世,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报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毕竟他们属于那种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情报收集人员,所以,就连快速抄录书信内容这种伙计,他们都不会轻易尝试,因为那会在墨水用量和毛笔湿润程度等诸多地方,留下意想不到的破绽,那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可能致命的破绽。

    但即便是这些,他们也已经掌握了足够完全的城堡,至少什么人来拜访过主人家的那些老爷们,他们都能或多或少的打听到一些秘密,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的身后还有一个特别喜欢躲在背后统计和分析的马超。

    马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这门有趣的学问,情报分析对于他来说,原本只是用于打仗的基本手段之一,虽然他认为上了战场,只有凭借自己的武力自杀还能够得到足够完美的胜利,但是他知道有些人是不擅长在战场上蹦达的,比如说在当年鲜卑之战的过程当中,他有好几个小伙伴,都不敢与对方正面交手,当然那可能是因为他们年幼的缘故,但不可否认的是,蛮族的人都有一身让人可怕的蛮劲,不过如今他不需要再在这些事情上担忧了,因为苏宁用一种很神奇的法子,让他们老老实实的束缚在了凉州的经济体系周围,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用度都掌握在苏宁的供应手上,苏宁随时可以将他们饿死在草原上,而不必浪费一兵一卒,这就是工业生产的魅力。

    同样的,在大床上还有一门极其艺术的学问,叫做情报分析,它是所有计谋的基础,也能够帮人看清一场战争背后的政治原因,所以马超认为如果能够学好它的话,恐怕是很利于自己打仗的,即便自己的小伙伴们并不擅长在沙场上征战,他也能够退敌于无形,如此以来,岂不是一件非常传奇的事情,要知道,那可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人闻风丧胆,退避三舍。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那些原本想要风光一时的心思已经慢慢褪去,随着他的逐渐成长和成熟,更多的想法开始在他的脑海之中汇聚。

    越来越冷静的分析,已经逐渐成为他的习惯。

    从那以后,小伙伴们传回来的情报就大多会经由他的分析转化成为一条非常有意思的结论,并且很容易的就能征得其他人的认可。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对周围那些世家大族的了解,每一天都在不断的深入,而且这群小伙伴们,大多数情况下也在共同的成长。

    同时有鉴于他们从小受到的军事培养,对于秘密这种东西的守护心理,他们比和平时期的那些孩子们更有坚定的意志,即便在某些情况下暴露出破绽的可能,甚至遭到质问乃至殴打,他们都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使命。

    在交流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赵云都觉着,他们这个凉州会已经成为了不逊色于北面房的情报机构,要知道,北面房之所以能够成立,完全是借助宋朝的官僚体系,在大宋王朝枢密院的北面房,是朝廷的重要情报机构之一,大宋的官家们对于情报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有了很多的兄弟部门,似乎也是在同样的心态之下,凉州体系也拥有了至少是个官方的情报机构,但如今看来,其中最有活力的,恐怕是这个在民间的,忠于苏宁所陈述的那些信仰的凉州会。

    不过这样的感慨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太久的萦绕在自己的心间,因为他已经从凉州会知道了足够多的重要情报,接下来他要做出抉择的不是像苏宁禀报凉州户的现状,而是如何处理很有可能已经发动更大阴谋的那些家伙们。

    虽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会成为凉州户一的重要功劳之一,也将必然会将他们推到历史的前台去,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争议与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带着功劳走向历史的前台,总比带着过错来到众人的面前要好的多,所以赵云还是选择积极的采取各种策略。阻止接下来的这场更大的阴谋。

    至于寻找证据查案长按官员才会关心的事情,是不需要他赵云这样的武将去操心的,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自己的大营,调集只属于自己的2000军队。

    可是让他倍感意外的是,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这群孩子们似乎并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声音是法制观念影响的,孩子们认为必须在人赃并获的情况下,才能出动军队剿平叛乱。

    然后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昨天袭击工业园区的那群人就是来自世家不读的部曲之中。

    虽然正是他们通过各种观察佐证了这群人的最大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直接证据就是没有直接证据。逻辑的链条,必须坚如钢铁才能让司法达成完美的共识,否则的话总会有人拿着公平与公正,说三说四。

    对此赵云也非常无奈,调集2000兵马,正好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身为汉阳郡守备司令,赵云还是有这个权利的,甚至在危急的时候,他还可以紧急征调甘宁的部下,出兵参战。

    可惜无奈的是,这群小伙子们似乎不太认可他的做法,于是让局面陷入了一时的尴尬之中,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位不速之客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超以前曾经联系过的,那位很有可能会问新源到系统大人身份地位的夏山。

    他当然不会闲来无事出现在这里,毕竟不良人的首领不良帅,也不是一件省事的差事。

    果然就听他为众人带来了一个奇特的消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群人的平均程度实际上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甚至他们在通货膨胀的压力面前,还能活得有滋有味。”

    几个小孩子回忆了片刻,便立刻开始回答道:“我们倒是留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家里做吃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州牧大人粮种计划的推广产物。”

    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他们的土地本来就比较多,属于两种计划重点推广的目标,而且这些新农作物都能够卖出好的价钱,对于贪得无厌的他们而言,接受您的建议,对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

    让他们不满的主要是一些工业品,尤其是农产品的轻工业加工品。你要知道那些生产量比较大的东西,本来在市场上价格已经不是很高了,但是经过轻松的加工之后,就会得到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价格猛增好几倍,这让他们在见了之后有些羡慕不已。

    所以农副产品出现在他们的厨房里,并不知道有什么惊艳的地方,值得惊讶的应该是一些烹饪的好方法,竟然也在他们的庄园里得到推广,这其中就要有一笔经济上的账目要算一算了,因为能够跟随苏联进行学习的厨子,其实并不是很多,所以炒菜等各种信息的流传速度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广,很多年过去了,凉州范围内也没有多少能够像当年苏宁那样,用一桌子酒菜就能够征服在场许多人味蕾的事情发生。

    那么这些厨师的新价格就会非常之高,能够供给他们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大牌酒楼,因为他们财雄势大,不在乎这几个钱财,而且炒菜的价格多年以来居高不下,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到的,当然这些世家大族却能够在自己的庄园里轻松的吃到这些,这充分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资本聘请这些薪金高昂的厨师们。

    不过这一点也不需要夏山作出专门的书名,毕竟这群孩子们才是更加了解那些大老爷们平常生活的人物,所以他们很快也总结出了这一点,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夏山会把这一点单独拿出来说明。

    夏山自然立刻开始为他们答疑解惑:“其实他们不光花费巨额的钱财,够用了这些各方面的好手,同时还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购买各种工商业品,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能够在其他地方换取大笔的收入,从这去见他们的夹子,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那种缩水。”

    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凉州有很多人都在做这样的买卖,不要说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就连那些小小的贩夫走卒,也想着能够把凉州出产的东西卖一遍,整个大汉王朝,尤其是最近这几年,苏宁利用在洛阳的机会,向全天下下达诏书,要求他们从凉州体系购买工业用品,并且主要是用粮食进行切换,以确保良种体系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帮助移民们度过最初的困难。

    在这项政策下达之后,更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